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漆黑、潮濕、溫暖,夜裡下着四川常有的那種淅瀝小雨,清晰地敲打着屋脊屋瓦。
有蚊蟲像轟炸機嗡嗡地在飛。
住在重慶上清寺一家中等旅店樓上的客房裡,到處有嘁嘁喳喳的人聲。
家霆内心無限寂寞。
重慶夏天酷熱早有所聞,沒想到八月上旬的天氣竟會熱得使人窒息。
先一會兒,用木盆打了溫水洗了個澡。
現在,渾身衣褲又都已汗濕。
旅店是去年經曆大轟炸後重新修建過的。
簡易樓房,搭在斜坡上,從前面看,是比較整齊的店房,從後面看,卻是個用粗毛竹搭起來的危樓。
樓梯上非常龌龊,痰漬、煙頭、碎紙、積垢都有。
二層樓的“國難房子”——竹片和黃泥夾的牆壁,刷上了白石灰。
竹片夾壁上開着大窗戶。
窗戶外邊是寬闊的走廊。
走廊上,可以看到青幽幽濕淋淋的竹枝“噼噼噗噗”地響着雨聲。
有不知名的蟲子在竹根附近哼哼唧唧。
向遠處張望,可以望見山城一角夜景。
點點繁星似的燈盞。
附近的路燈因為供電不足,隻看到紅色的鎢絲在暗夜中閃着微光。
白天看到的重慶市區髒亂無序的情景,在夜晚,不見了。
夜重慶倒是有點迷人的。
桌上,點着陶器菜油燈,油碟子裡放着三根燈草芯。
家霆坐在一把竹制的舊式太師椅上,倚着臨窗的一張竹制三屜小桌,正給歐陽素心寫信。
童霜威早早的已經放下蚊帳睡了。
他疲乏了。
坐私商的長途汽車來重慶,一路抛錨,一路修車。
好幾次,車子險險從深谷陡岩上翻下去。
一路颠簸,一路風塵,使他今天在中午抵達重慶住進旅店後,就感到精疲力竭,血壓、心髒都不适了。
下午,買了幾份報紙閱讀,又服了些降壓藥和心髒藥,在旅店裡休息。
家霆按照馮村的住址去到都郵街找馮村。
原來,那地點是個書店——“渝光書店”。
馮村是渝光書店的經理兼總編輯。
他恰好外出,不在家。
家霆等了一會兒,見馮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給馮村留了一張條子就回來了。
回來時,經過上清寺郵局,打聽了一下,聽說同淪陷區通郵。
在皖豫兩省交界的界首,皖浙兩省交界的屯溪等地,本來都有郵政員工設立的轉運站或轉運所,即使有戰事,也能設法繞過中日兩軍的對峙地點,将内地郵件運進淪陷區,并将淪陷區郵件運回内地。
郵局的人說:“由重慶寄往香港的信也可以試寄,隻是有時信件會遺失,不保險。
” 家霆覺得這是喜訊。
他見上清寺街道上,有家“三六九”湯團鋪比較潔靜。
天快黑時,他帶了碗去買了些甜鹹湯團,給童霜威和自己當作晚飯。
江南風味,吃湯團引起他對上海的一些思念。
他決心要給歐陽素心寫封信。
雖然他不知她的生死存亡。
現在,聽着爸爸平靜的鼾聲,又聽着輕細的雨聲,取出藏在身邊帶着的歐陽素心留下的“天涯海角毋相忘”七個字的紙條看看,他心潮翻滾,忍不住攤開信紙就提起筆來了。
他覺得好像是在同歐陽素心面對面地親切談心。
當他寫信時,歐陽素心兩隻好像老是跳動着希望火苗的眼睛,象牙一般光潔的雪膚,黛雲一般烏黑的長發,善良靈巧而脫俗的容貌以及慧心纨質、感情豐富的動态,都頓時出現在他眼前。
他忍不住要把分别後的一切思念與一切遭逢都用含蓄而使她能了解的語言告訴她。
信,他打算寄到上海環龍路去給銀娣,讓銀娣轉給在淪陷了的香港的歐陽素心。
他顧不得信是否一定能到達歐陽素心的手上。
隻要有一點希望,他就渴望把自己的行蹤送去,也想通過信件得到她的消息。
他更決定一式再抄一封,直接寄往在日寇鐵蹄下的香港。
雙管齊下,也許總能使信到達吧? 信寫得這樣的長,長得像他這一向走過的崎岖行程。
信寫得這樣的亂,亂得正如同他此刻的紛纭思緒。
他在将别後的思念和從離開上海的一路艱辛,過封鎖線,跋涉災區,過潼關,越秦嶺到達“天府之國”的情況作了叙述。
寫得雖亂,感情真實。
他繼續寫道: ……忠華舅舅同路,到蓉城的第二天晚上,突然提出:“我要走了!……”走前對我說:“到目的地,定會像一路見到的那樣,會看到許多痛心事,但也要看到希望在前。
戰争使該腐朽的東西更腐朽,也引發、刺激了新的生機。
能看到這點,就不會消極悲觀。
”他與我們分别,飄然而去,說:“終有一别,同路到此,我已放心了,就分手吧!”離開舅舅時,我淚雨紛紛,他在潛移默化中使我懂得的事太多!他說:“别哭,以後再見,希望你又有了長進!”爸爸問他去哪裡,他沒有說。
我明白他有自己的事要忙,隻好互道珍重。
看着他的背影在夜色中消失,我不禁想起了葬在上海的舅媽。
爸爸對他的評價是:“有遠見,有真知,有道德修養,講起話來令人信服。
作風正派,與人交往,值得信賴。
”爸爸是很少對人有這麼高的評價的。
少了你,又少了他,我心裡又多了一塊空虛。
我像面
有蚊蟲像轟炸機嗡嗡地在飛。
住在重慶上清寺一家中等旅店樓上的客房裡,到處有嘁嘁喳喳的人聲。
家霆内心無限寂寞。
重慶夏天酷熱早有所聞,沒想到八月上旬的天氣竟會熱得使人窒息。
先一會兒,用木盆打了溫水洗了個澡。
現在,渾身衣褲又都已汗濕。
旅店是去年經曆大轟炸後重新修建過的。
簡易樓房,搭在斜坡上,從前面看,是比較整齊的店房,從後面看,卻是個用粗毛竹搭起來的危樓。
樓梯上非常龌龊,痰漬、煙頭、碎紙、積垢都有。
二層樓的“國難房子”——竹片和黃泥夾的牆壁,刷上了白石灰。
竹片夾壁上開着大窗戶。
窗戶外邊是寬闊的走廊。
走廊上,可以看到青幽幽濕淋淋的竹枝“噼噼噗噗”地響着雨聲。
有不知名的蟲子在竹根附近哼哼唧唧。
向遠處張望,可以望見山城一角夜景。
點點繁星似的燈盞。
附近的路燈因為供電不足,隻看到紅色的鎢絲在暗夜中閃着微光。
白天看到的重慶市區髒亂無序的情景,在夜晚,不見了。
夜重慶倒是有點迷人的。
桌上,點着陶器菜油燈,油碟子裡放着三根燈草芯。
家霆坐在一把竹制的舊式太師椅上,倚着臨窗的一張竹制三屜小桌,正給歐陽素心寫信。
童霜威早早的已經放下蚊帳睡了。
他疲乏了。
坐私商的長途汽車來重慶,一路抛錨,一路修車。
好幾次,車子險險從深谷陡岩上翻下去。
一路颠簸,一路風塵,使他今天在中午抵達重慶住進旅店後,就感到精疲力竭,血壓、心髒都不适了。
下午,買了幾份報紙閱讀,又服了些降壓藥和心髒藥,在旅店裡休息。
家霆按照馮村的住址去到都郵街找馮村。
原來,那地點是個書店——“渝光書店”。
馮村是渝光書店的經理兼總編輯。
他恰好外出,不在家。
家霆等了一會兒,見馮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給馮村留了一張條子就回來了。
回來時,經過上清寺郵局,打聽了一下,聽說同淪陷區通郵。
在皖豫兩省交界的界首,皖浙兩省交界的屯溪等地,本來都有郵政員工設立的轉運站或轉運所,即使有戰事,也能設法繞過中日兩軍的對峙地點,将内地郵件運進淪陷區,并将淪陷區郵件運回内地。
郵局的人說:“由重慶寄往香港的信也可以試寄,隻是有時信件會遺失,不保險。
” 家霆覺得這是喜訊。
他見上清寺街道上,有家“三六九”湯團鋪比較潔靜。
天快黑時,他帶了碗去買了些甜鹹湯團,給童霜威和自己當作晚飯。
江南風味,吃湯團引起他對上海的一些思念。
他決心要給歐陽素心寫封信。
雖然他不知她的生死存亡。
現在,聽着爸爸平靜的鼾聲,又聽着輕細的雨聲,取出藏在身邊帶着的歐陽素心留下的“天涯海角毋相忘”七個字的紙條看看,他心潮翻滾,忍不住攤開信紙就提起筆來了。
他覺得好像是在同歐陽素心面對面地親切談心。
當他寫信時,歐陽素心兩隻好像老是跳動着希望火苗的眼睛,象牙一般光潔的雪膚,黛雲一般烏黑的長發,善良靈巧而脫俗的容貌以及慧心纨質、感情豐富的動态,都頓時出現在他眼前。
他忍不住要把分别後的一切思念與一切遭逢都用含蓄而使她能了解的語言告訴她。
信,他打算寄到上海環龍路去給銀娣,讓銀娣轉給在淪陷了的香港的歐陽素心。
他顧不得信是否一定能到達歐陽素心的手上。
隻要有一點希望,他就渴望把自己的行蹤送去,也想通過信件得到她的消息。
他更決定一式再抄一封,直接寄往在日寇鐵蹄下的香港。
雙管齊下,也許總能使信到達吧? 信寫得這樣的長,長得像他這一向走過的崎岖行程。
信寫得這樣的亂,亂得正如同他此刻的紛纭思緒。
他在将别後的思念和從離開上海的一路艱辛,過封鎖線,跋涉災區,過潼關,越秦嶺到達“天府之國”的情況作了叙述。
寫得雖亂,感情真實。
他繼續寫道: ……忠華舅舅同路,到蓉城的第二天晚上,突然提出:“我要走了!……”走前對我說:“到目的地,定會像一路見到的那樣,會看到許多痛心事,但也要看到希望在前。
戰争使該腐朽的東西更腐朽,也引發、刺激了新的生機。
能看到這點,就不會消極悲觀。
”他與我們分别,飄然而去,說:“終有一别,同路到此,我已放心了,就分手吧!”離開舅舅時,我淚雨紛紛,他在潛移默化中使我懂得的事太多!他說:“别哭,以後再見,希望你又有了長進!”爸爸問他去哪裡,他沒有說。
我明白他有自己的事要忙,隻好互道珍重。
看着他的背影在夜色中消失,我不禁想起了葬在上海的舅媽。
爸爸對他的評價是:“有遠見,有真知,有道德修養,講起話來令人信服。
作風正派,與人交往,值得信賴。
”爸爸是很少對人有這麼高的評價的。
少了你,又少了他,我心裡又多了一塊空虛。
我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