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家霆和燕寅兒合辦的《明鏡台》,原定五月一日出試刊号,由于重要新聞接連不斷:國際上,四月十二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由副總統杜魯門接任。
五月二日,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
五月八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在國内,四月二十三日,中共在延安召開七次全國黨代會;五月五日,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于重慶。
……他們辦刊物沒有經驗,抽稿補稿,手忙腳亂,刊物遲到五月十五日才趕出來。
《明鏡台》登記時用了燕翹的名字作發行人。
刊物登記獲準全靠燕翹的招牌和燕姗姗的奔走活動。
因為打着中間路線的幌子,加上三句宗旨:“報道你最關心的事,寫出你最愛看的文,講出你最想講的話!”加上人事關系,居然未有什麼麻煩就得到了登記證。
《明鏡台》暫定兩月一期,十六開本,六十四面。
紙張是姗姗大姐賒來的,印刷由姗姗所在報館的印刷廠排印。
預定七月十五日正式出第一期。
五月出的試刊号印了一千二百冊。
家霆找了“渝光書店”的甘漢江。
由“渝光書店”發售并批發給沙坪壩、北碚等地的書店發售。
為給《明鏡台》籌集資金,童霜威不得已寫了信讓家霆去找了胡叙五,希望“中華實業信托公司”能予贊助。
胡叙五回信說:“……杜先生願意贊助五萬元,并已将此款劃入賬戶。
”童霜威又讓家霆持信找了褚之班。
褚之班久不見面了。
他在杜月笙那裡走紅後,準備自己立門戶在儲奇門附近辦一個“光明企業公司”,經營百貨,自己當經理。
他生活優裕,又發了胖,還娶了個舞女做姨太太。
為了報答童霜威,答應贊助四萬元。
那一陣子,物價暴漲,有的物價比戰前上漲千倍,豬肉一斤四百五十元,雞蛋一個三十元。
為了避免鈔票貶值,這兩筆錢連同燕姗姗籌集來的幾萬元,家霆和寅兒一起都買了金子存放。
試刊号在集稿時,姗姗大姐看了全部稿件。
她那鑲嵌在兩道微微下彎的眉毛下的眼睛看稿時全神貫注。
她手裡拿着的筆,或改或删,像一支神奇的魔杖。
她閉着嘴唇,有時蹙着雙眉,玲珑而懸直的鼻梁,給人正直、潔淨的印象。
結果,建議删去家霆寫的一篇短小的時事漫評。
家霆是針對四月二日赫爾利的聲明寫的。
赫爾利說:中國“統一”之阻,在于“有武裝之政黨”,并且強調“軍事統一”。
家霆有感而發寫了評論,大意是:美國支持中國抗戰,很好,中國人歡迎。
但為什麼要像太上皇一樣來幹涉中國内部事務呢?這不但傷害中國人的感情,而且會影響中國的團結、進步。
中國人民的喜怒哀樂,美國人未必有中國人了解得清楚。
赫爾利大使還是多做些對中國抗戰有利的實事,少把腦子花在不應花的地方吧!姗姗大姐說:“文章寫得不壞,隻是激烈了些。
《明鏡台》剛辦,圖書檢查官正在注目,開頭不宜登這樣的文章。
” 家霆覺得姗姗大姐說得有理,表示同意。
試刊号的重要文章,主要有五篇: 第一篇是:中國出席舊金山聯合國會議[1]代表團人員介紹。
介紹了首席代表、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及成員王寵惠、李璜、吳贻芳、魏道明、胡适、顧維鈞、張君劢、董必武、胡霖及顧問施肇基。
第二篇是:攻克柏林與希魔之死。
第三篇是:羅斯福逝世及杜魯門其人。
第四篇是:十萬美軍沖繩島大血戰。
第五篇是:黃金存款舞弊案之謎。
這些文章,題目吸引人注意,其實除了第五篇外,都是根據資料及國外報刊電訊綜合編寫的。
第五篇《黃金存款舞弊案之謎》,是家霆和寅兒采訪後合寫的。
介乎内幕新聞和特寫通訊之間的稿子。
線索首先是燕姗姗提供的。
那天是三月三十日,燕姗姗叫寅兒約家霆到家中去,告訴家霆和寅兒說:“現在有件事太可氣了!你們可能不知道吧?黃金官價從昨天起由每兩二萬元提到三萬五千元。
這消息是絕密的,偏偏提價的消息又事先走漏了風聲。
前天一天,大批達官貴人大量搶購黃金,僅重慶一地一天就賣出黃金存款兩萬一千四百多兩,比平常一天多賣出一萬餘兩。
其中,在銀行關門後,以轉賬申請書或以本票、支票購買的就達一萬多兩。
怎麼會這樣的?案情肯定複雜!中間有些什麼曲折?現在事情尚未傳開,但社會各界已強烈不滿。
我提供這個線索,你們是否深入采訪一下,趕寫篇内幕特寫,在《明鏡台》上發一發。
隻要寫得技巧些,不會出什麼問題,卻會吸引讀者。
《明鏡台》剛開辦,需要一些獨家有的紮實特稿!” 家霆很有興趣,說:“‘貓’!我們一同采訪再一同來寫怎麼樣?” 燕寅兒當然說好。
兩人就分頭開始采訪。
這時,各報記者也熱衷于跑這條新聞,社會上輿論反應強烈。
《明鏡台》留出了六頁版面給這篇特稿,留到出版印刷前的最後一天發。
兩人分頭寫稿,寅兒寫前一部分,家霆寫後一部分,最後互相交換修改,家霆統一潤色。
家霆在采訪時,想不到竟越挖越深,逐漸挖到了褚之班身上。
原來,用“光明企業公司”“中華實業信托公司”名義向中央銀行買進的黃金數目太大,引起了中央銀行職員的注意。
家霆和燕寅兒采訪時,一個不願披露姓名的中央銀行職員含蓄地提供了這個線索。
家霆和燕寅兒一查,這兩家公司都是由褚之班出面購的黃金。
家霆心裡立刻就豁亮了。
家霆說:“‘貓’!看來這案子牽涉到杜月笙了呢!” 燕寅兒問:“怎麼知道的?” 家霆說:“雖然是褚之班出面,中華實業信托公司誰都知道是杜月笙的!”這事牽涉到褚之班和杜月笙,他感到棘手。
《明鏡台》創辦受過他們的資助。
這兩個又都是爸爸的熟人,杜月笙對爸爸有過幫助,怎麼辦?他坦率地把情況同燕寅兒一說。
燕寅兒也愣了,說:“是呀!是傷腦筋!”立刻又說:“如果我們的《明鏡台》受這牽制受那控制,就糟了,也大可不辦了!我們就不是什麼不偏不倚為民喉舌了!我看,這篇文章照寫不誤。
我們不寫人家也會寫的嘛!我們應當寫得比人家更深刻更對讀者有啟發。
當然,大姐說的‘技巧些’必須注意。
但這不是為了保護破壞抗戰發國難财的壞人,而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明鏡台》。
” 燕寅兒清晰而略帶磁性的聲調說起話來铿铿锵锵。
家霆同意燕寅兒的話,決定這件事不告訴爸爸,倒未必一定是怕爸爸反對,而是認為寫了再說更好。
他在寫後半部分時,特别指出一些問題讓讀者思考:一是當時參與商讨黃金提價問題的機密的人物有哪幾個?這些應當是洩露消息的主要嫌疑犯;二是提出所說有××實業信托公司、××企業公司曾由同一人出面代購黃金,要求中央銀行公布當日大量購進黃金存款者的名單;三是主張在公開名單後順藤摸瓜嚴懲罪犯。
文章雖未指名道姓,火藥味十分強烈。
寫完請燕姗姗看了,姗姗大姐說:“這種文章極少數人反感,絕大多數人歡迎,我看可以!”并建議:“把它從後面挪到第一篇作‘帽子文章’!寫明‘本刊專稿’!” 《明鏡台》這一期創刊号居然很好銷售,一出刊,“渝光書店”及一些書店門口貼了大海報,來買的人很多。
第一天上午賣了一些,下午“渝光書店”竟将全部八百本賣光了,正由沙坪壩又調來二百本出售。
家霆和燕寅兒十分高興。
第二天上午,特地到“渝光書店”門口看了将近一小時,懷着喜悅和興奮。
但來買的人并不太多,一小時不過賣出了九本。
隻是最後來了一個穿西裝的胖子,付了款,将一百幾十本剩餘的全部包了雇人力車拉走了。
家霆上去問:“你是哪裡的?買這麼多幹什麼?”胖子不答,坐上人力車就走了。
家霆和寅兒都十分納悶。
然後,兩人分手,家霆帶了一本《明鏡台》回去給爸爸看。
誰知,回到家裡,卻見爸爸正在裡間閱讀一本《明鏡台》。
家霆詫異了,說:“爸爸,你怎麼已經看到這刊物了?” 童霜威轉過身來,面容嚴肅,說:“褚之班來過剛走,是他拿來的!” 一聽褚之班來過,又看到爸爸的臉色,家霆心裡已經明白
五月二日,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
五月八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在國内,四月二十三日,中共在延安召開七次全國黨代會;五月五日,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于重慶。
……他們辦刊物沒有經驗,抽稿補稿,手忙腳亂,刊物遲到五月十五日才趕出來。
《明鏡台》登記時用了燕翹的名字作發行人。
刊物登記獲準全靠燕翹的招牌和燕姗姗的奔走活動。
因為打着中間路線的幌子,加上三句宗旨:“報道你最關心的事,寫出你最愛看的文,講出你最想講的話!”加上人事關系,居然未有什麼麻煩就得到了登記證。
《明鏡台》暫定兩月一期,十六開本,六十四面。
紙張是姗姗大姐賒來的,印刷由姗姗所在報館的印刷廠排印。
預定七月十五日正式出第一期。
五月出的試刊号印了一千二百冊。
家霆找了“渝光書店”的甘漢江。
由“渝光書店”發售并批發給沙坪壩、北碚等地的書店發售。
為給《明鏡台》籌集資金,童霜威不得已寫了信讓家霆去找了胡叙五,希望“中華實業信托公司”能予贊助。
胡叙五回信說:“……杜先生願意贊助五萬元,并已将此款劃入賬戶。
”童霜威又讓家霆持信找了褚之班。
褚之班久不見面了。
他在杜月笙那裡走紅後,準備自己立門戶在儲奇門附近辦一個“光明企業公司”,經營百貨,自己當經理。
他生活優裕,又發了胖,還娶了個舞女做姨太太。
為了報答童霜威,答應贊助四萬元。
那一陣子,物價暴漲,有的物價比戰前上漲千倍,豬肉一斤四百五十元,雞蛋一個三十元。
為了避免鈔票貶值,這兩筆錢連同燕姗姗籌集來的幾萬元,家霆和寅兒一起都買了金子存放。
試刊号在集稿時,姗姗大姐看了全部稿件。
她那鑲嵌在兩道微微下彎的眉毛下的眼睛看稿時全神貫注。
她手裡拿着的筆,或改或删,像一支神奇的魔杖。
她閉着嘴唇,有時蹙着雙眉,玲珑而懸直的鼻梁,給人正直、潔淨的印象。
結果,建議删去家霆寫的一篇短小的時事漫評。
家霆是針對四月二日赫爾利的聲明寫的。
赫爾利說:中國“統一”之阻,在于“有武裝之政黨”,并且強調“軍事統一”。
家霆有感而發寫了評論,大意是:美國支持中國抗戰,很好,中國人歡迎。
但為什麼要像太上皇一樣來幹涉中國内部事務呢?這不但傷害中國人的感情,而且會影響中國的團結、進步。
中國人民的喜怒哀樂,美國人未必有中國人了解得清楚。
赫爾利大使還是多做些對中國抗戰有利的實事,少把腦子花在不應花的地方吧!姗姗大姐說:“文章寫得不壞,隻是激烈了些。
《明鏡台》剛辦,圖書檢查官正在注目,開頭不宜登這樣的文章。
” 家霆覺得姗姗大姐說得有理,表示同意。
試刊号的重要文章,主要有五篇: 第一篇是:中國出席舊金山聯合國會議
介紹了首席代表、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及成員王寵惠、李璜、吳贻芳、魏道明、胡适、顧維鈞、張君劢、董必武、胡霖及顧問施肇基。
第二篇是:攻克柏林與希魔之死。
第三篇是:羅斯福逝世及杜魯門其人。
第四篇是:十萬美軍沖繩島大血戰。
第五篇是:黃金存款舞弊案之謎。
這些文章,題目吸引人注意,其實除了第五篇外,都是根據資料及國外報刊電訊綜合編寫的。
第五篇《黃金存款舞弊案之謎》,是家霆和寅兒采訪後合寫的。
介乎内幕新聞和特寫通訊之間的稿子。
線索首先是燕姗姗提供的。
那天是三月三十日,燕姗姗叫寅兒約家霆到家中去,告訴家霆和寅兒說:“現在有件事太可氣了!你們可能不知道吧?黃金官價從昨天起由每兩二萬元提到三萬五千元。
這消息是絕密的,偏偏提價的消息又事先走漏了風聲。
前天一天,大批達官貴人大量搶購黃金,僅重慶一地一天就賣出黃金存款兩萬一千四百多兩,比平常一天多賣出一萬餘兩。
其中,在銀行關門後,以轉賬申請書或以本票、支票購買的就達一萬多兩。
怎麼會這樣的?案情肯定複雜!中間有些什麼曲折?現在事情尚未傳開,但社會各界已強烈不滿。
我提供這個線索,你們是否深入采訪一下,趕寫篇内幕特寫,在《明鏡台》上發一發。
隻要寫得技巧些,不會出什麼問題,卻會吸引讀者。
《明鏡台》剛開辦,需要一些獨家有的紮實特稿!” 家霆很有興趣,說:“‘貓’!我們一同采訪再一同來寫怎麼樣?” 燕寅兒當然說好。
兩人就分頭開始采訪。
這時,各報記者也熱衷于跑這條新聞,社會上輿論反應強烈。
《明鏡台》留出了六頁版面給這篇特稿,留到出版印刷前的最後一天發。
兩人分頭寫稿,寅兒寫前一部分,家霆寫後一部分,最後互相交換修改,家霆統一潤色。
家霆在采訪時,想不到竟越挖越深,逐漸挖到了褚之班身上。
原來,用“光明企業公司”“中華實業信托公司”名義向中央銀行買進的黃金數目太大,引起了中央銀行職員的注意。
家霆和燕寅兒采訪時,一個不願披露姓名的中央銀行職員含蓄地提供了這個線索。
家霆和燕寅兒一查,這兩家公司都是由褚之班出面購的黃金。
家霆心裡立刻就豁亮了。
家霆說:“‘貓’!看來這案子牽涉到杜月笙了呢!” 燕寅兒問:“怎麼知道的?” 家霆說:“雖然是褚之班出面,中華實業信托公司誰都知道是杜月笙的!”這事牽涉到褚之班和杜月笙,他感到棘手。
《明鏡台》創辦受過他們的資助。
這兩個又都是爸爸的熟人,杜月笙對爸爸有過幫助,怎麼辦?他坦率地把情況同燕寅兒一說。
燕寅兒也愣了,說:“是呀!是傷腦筋!”立刻又說:“如果我們的《明鏡台》受這牽制受那控制,就糟了,也大可不辦了!我們就不是什麼不偏不倚為民喉舌了!我看,這篇文章照寫不誤。
我們不寫人家也會寫的嘛!我們應當寫得比人家更深刻更對讀者有啟發。
當然,大姐說的‘技巧些’必須注意。
但這不是為了保護破壞抗戰發國難财的壞人,而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明鏡台》。
” 燕寅兒清晰而略帶磁性的聲調說起話來铿铿锵锵。
家霆同意燕寅兒的話,決定這件事不告訴爸爸,倒未必一定是怕爸爸反對,而是認為寫了再說更好。
他在寫後半部分時,特别指出一些問題讓讀者思考:一是當時參與商讨黃金提價問題的機密的人物有哪幾個?這些應當是洩露消息的主要嫌疑犯;二是提出所說有××實業信托公司、××企業公司曾由同一人出面代購黃金,要求中央銀行公布當日大量購進黃金存款者的名單;三是主張在公開名單後順藤摸瓜嚴懲罪犯。
文章雖未指名道姓,火藥味十分強烈。
寫完請燕姗姗看了,姗姗大姐說:“這種文章極少數人反感,絕大多數人歡迎,我看可以!”并建議:“把它從後面挪到第一篇作‘帽子文章’!寫明‘本刊專稿’!” 《明鏡台》這一期創刊号居然很好銷售,一出刊,“渝光書店”及一些書店門口貼了大海報,來買的人很多。
第一天上午賣了一些,下午“渝光書店”竟将全部八百本賣光了,正由沙坪壩又調來二百本出售。
家霆和燕寅兒十分高興。
第二天上午,特地到“渝光書店”門口看了将近一小時,懷着喜悅和興奮。
但來買的人并不太多,一小時不過賣出了九本。
隻是最後來了一個穿西裝的胖子,付了款,将一百幾十本剩餘的全部包了雇人力車拉走了。
家霆上去問:“你是哪裡的?買這麼多幹什麼?”胖子不答,坐上人力車就走了。
家霆和寅兒都十分納悶。
然後,兩人分手,家霆帶了一本《明鏡台》回去給爸爸看。
誰知,回到家裡,卻見爸爸正在裡間閱讀一本《明鏡台》。
家霆詫異了,說:“爸爸,你怎麼已經看到這刊物了?” 童霜威轉過身來,面容嚴肅,說:“褚之班來過剛走,是他拿來的!” 一聽褚之班來過,又看到爸爸的臉色,家霆心裡已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