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節
關燈
小
中
大
顯活潑的氣氛立時沉重起來。
隻有老太爺未聽清,問你們嘁喳什麼。
绛初說了。
老太爺默然半晌,發命令說:“孩子們都躲到小祠堂去!” “您呢?” “我就坐在這兒!” 碧初聽說忙走上來說:“爹也往裡躺躺才好,誰知道來的日本兵通不通人性!爹躺着,不用搭理他們。
”說着和蓮秀連勸帶架把老太爺送往裡屋。
玹子等連香閣都趕緊轉到後房,進到祠堂裡。
绛初命劉鳳才往前邊照看,呂貴堂在這裡支應。
吩咐剛完,柴師傅跑進來,低聲說“來了,來了”,劉鳳才忙迎出去。
就聽見一陣沉重的腳步響,越來越近。
腳步聲中響起老鄭的聲音:“劉爺,大年三十的,您瞧!” 話音剛落,進來十來個人,有日本兵,僞軍,巡警和保長。
老鄭對付着說這一家情況,那三個日本兵并不認真聽,隻打量着房子。
看見桌上的魚,忽然坐下吃起來,吃得非常之快,魚刺自動從兩邊嘴角退出,好像機器推着。
别人都站着發怔,保長倒了三杯酒,給他們喝。
吃喝完了,他們看看戶口冊子,問呂貴堂是什麼人。
老鄭說是主人呂清非的本家,又說是族人,都不懂,隻好說是侄子,才點點頭,懂了。
他們沒有問呂貴堂本人的職業,也沒有問戶口本上的學生們都上哪兒去了,他們似乎心中有數。
一個領頭的日本小官頗為文雅地用手帕拭嘴,一面掀開裡屋棉簾,見老太爺躺着,轉身招呼部下離開。
重重的腳步聲向屋外湧去,劉鳳才點頭哈腰地跟在這小股喧鬧後邊。
“也不怕酒菜裡有毒藥!”呂貴堂小聲說。
院子裡的日本兵用生硬的中國話大聲說:“好大的房子!” 很顯然,如果他們要,房子就是他們的——他們可絕沒有這樣說。
照習慣,正月初二女兒回娘家拜年。
多年來,澹台家和呂老人近在咫尺,從不在初一這天到正院。
今年不同了,因惦記老太爺,碧初約了绛初把初二的禮儀提前。
戊寅年正月初一,孟家人起身後,向祖宗牌位行禮。
然後柴師傅和趙媽依次上前,照慣例向碧初拜年。
他們向供桌跪拜,嘴裡說:“給老爺太太磕頭。
”趙媽還添些吉利話,今年的主題是平安:“平平安安,一年到頭。
沒災沒病,太太平平,喜喜興興!” 碧初欠身表示還禮,然後給賞錢。
今年他們兩人的活兒都添了,賞錢添得不多,可都很高興。
早飯後,绛、碧二人帶領孩子們到上房,每年都由呂老太爺率領在小祠堂裡拜呂氏祖先。
因呂家無子,老人特别注重拜祖先的形式。
他總是摸着小娃頭,拉着玮玮手,默默祝願他們長成國家棟梁。
上房靜悄悄,爐旁殘燼冷灰,尚未收拾。
八九個人蹑着手腳進到裡屋,見老人歪在床上,蓮秀用熱手巾給他擦臉,女用魏媽正收拾屋子。
老人望着壁上的一把垂着大紅絲穗子的寶劍出神。
“爹醒了。
”绛初先溫和地說。
老人吃力地轉臉看着兩個女兒,眼光是淡漠的,似乎在斟酌什麼,半天不說話。
碧初說:“爹累了,能起來不?不要勉強。
”商量地看着绛初。
绛初說:“就是呢,要不爹别起來了。
外面屋裡很冷。
” “你們去拜祠堂吧,我告假了。
”老人轉身向裡朝牆說。
屋裡靜如幽谷,孩子們大氣不敢出。
绛、碧二人交換了一下眼光,绛初說:“那就是了,先給爹磕頭。
”說着,衆人都跪下。
蓮秀忙向旁邊站了。
“你們都給我起來!”老太爺忽然坐直了身子,“我不配受你們的禮!我對國家,什麼也沒有做成啊,到老來眼見倭寇登堂入室,有何面目見祖先?有何面目對兒孫啊!” 老人的語音很不清楚,聽去叽裡咕噜一片。
绛初不理這些,隻管依禮叩頭。
碧初心裡難受,輕輕喊了一聲“爹”,叩下頭去。
行過禮,老人仍不轉身面對衆人,绛初便領大家往祠堂來。
沒有人問蓮秀是否來,反正她是永遠跟着老太爺的。
祠堂裡不設神主牌位,四面古銅色帷幕,挂着呂老人的祖父母、父母的畫像。
老人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一任京官,畫像穿着補服。
側面挂着張夫人像,那是放大的相片。
可以看出,绛、碧二人都很像母親。
往年到祠堂行禮,都在熱鬧繁華中。
祠堂的肅穆正好調劑一下。
今年的肅穆壓在每個人早已沉重的心上,就變成陰森了。
北面紙窗已破,北風吹起帷幕,屋裡冷如冰窖。
碧初忙攬着小娃,嵋也往母親身邊靠。
她有些不安,甚至覺得外祖母的相片很可怕,因為那麼大,那麼像活人。
從祠堂出來,孩子們沒有像往年那樣到玹子和玮玮房裡玩一陣,再在前院午餐。
玮玮拉拉嵋的袖子,兩人互望一眼,不約而同搖搖頭,大家默然各自回房。
西小院裡,嵋要聽無線電裡連闊如說評書《東漢演義》,那幾天正說到賈複盤腸大戰。
剛打開無線電,小娃連說害怕,讓快關。
隻得各自看書。
還好峨隻是沉着臉,沒有對誰發脾氣。
都以為不會有人來拜年。
下午澹台家與孟家都還是有公司和學校的熟人來交換消息。
令人安慰的是,并無與僞政權有關的人來,缪東惠也沒有來。
正月初五過去了,三号宅院内一切平安。
绛、碧兩人以為,新權貴們确實想不起老太爺了。
老人在這深院之中,也許能平安隐居下去。
隻有老太爺未聽清,問你們嘁喳什麼。
绛初說了。
老太爺默然半晌,發命令說:“孩子們都躲到小祠堂去!” “您呢?” “我就坐在這兒!” 碧初聽說忙走上來說:“爹也往裡躺躺才好,誰知道來的日本兵通不通人性!爹躺着,不用搭理他們。
”說着和蓮秀連勸帶架把老太爺送往裡屋。
玹子等連香閣都趕緊轉到後房,進到祠堂裡。
绛初命劉鳳才往前邊照看,呂貴堂在這裡支應。
吩咐剛完,柴師傅跑進來,低聲說“來了,來了”,劉鳳才忙迎出去。
就聽見一陣沉重的腳步響,越來越近。
腳步聲中響起老鄭的聲音:“劉爺,大年三十的,您瞧!” 話音剛落,進來十來個人,有日本兵,僞軍,巡警和保長。
老鄭對付着說這一家情況,那三個日本兵并不認真聽,隻打量着房子。
看見桌上的魚,忽然坐下吃起來,吃得非常之快,魚刺自動從兩邊嘴角退出,好像機器推着。
别人都站着發怔,保長倒了三杯酒,給他們喝。
吃喝完了,他們看看戶口冊子,問呂貴堂是什麼人。
老鄭說是主人呂清非的本家,又說是族人,都不懂,隻好說是侄子,才點點頭,懂了。
他們沒有問呂貴堂本人的職業,也沒有問戶口本上的學生們都上哪兒去了,他們似乎心中有數。
一個領頭的日本小官頗為文雅地用手帕拭嘴,一面掀開裡屋棉簾,見老太爺躺着,轉身招呼部下離開。
重重的腳步聲向屋外湧去,劉鳳才點頭哈腰地跟在這小股喧鬧後邊。
“也不怕酒菜裡有毒藥!”呂貴堂小聲說。
院子裡的日本兵用生硬的中國話大聲說:“好大的房子!” 很顯然,如果他們要,房子就是他們的——他們可絕沒有這樣說。
照習慣,正月初二女兒回娘家拜年。
多年來,澹台家和呂老人近在咫尺,從不在初一這天到正院。
今年不同了,因惦記老太爺,碧初約了绛初把初二的禮儀提前。
戊寅年正月初一,孟家人起身後,向祖宗牌位行禮。
然後柴師傅和趙媽依次上前,照慣例向碧初拜年。
他們向供桌跪拜,嘴裡說:“給老爺太太磕頭。
”趙媽還添些吉利話,今年的主題是平安:“平平安安,一年到頭。
沒災沒病,太太平平,喜喜興興!” 碧初欠身表示還禮,然後給賞錢。
今年他們兩人的活兒都添了,賞錢添得不多,可都很高興。
早飯後,绛、碧二人帶領孩子們到上房,每年都由呂老太爺率領在小祠堂裡拜呂氏祖先。
因呂家無子,老人特别注重拜祖先的形式。
他總是摸着小娃頭,拉着玮玮手,默默祝願他們長成國家棟梁。
上房靜悄悄,爐旁殘燼冷灰,尚未收拾。
八九個人蹑着手腳進到裡屋,見老人歪在床上,蓮秀用熱手巾給他擦臉,女用魏媽正收拾屋子。
老人望着壁上的一把垂着大紅絲穗子的寶劍出神。
“爹醒了。
”绛初先溫和地說。
老人吃力地轉臉看着兩個女兒,眼光是淡漠的,似乎在斟酌什麼,半天不說話。
碧初說:“爹累了,能起來不?不要勉強。
”商量地看着绛初。
绛初說:“就是呢,要不爹别起來了。
外面屋裡很冷。
” “你們去拜祠堂吧,我告假了。
”老人轉身向裡朝牆說。
屋裡靜如幽谷,孩子們大氣不敢出。
绛、碧二人交換了一下眼光,绛初說:“那就是了,先給爹磕頭。
”說着,衆人都跪下。
蓮秀忙向旁邊站了。
“你們都給我起來!”老太爺忽然坐直了身子,“我不配受你們的禮!我對國家,什麼也沒有做成啊,到老來眼見倭寇登堂入室,有何面目見祖先?有何面目對兒孫啊!” 老人的語音很不清楚,聽去叽裡咕噜一片。
绛初不理這些,隻管依禮叩頭。
碧初心裡難受,輕輕喊了一聲“爹”,叩下頭去。
行過禮,老人仍不轉身面對衆人,绛初便領大家往祠堂來。
沒有人問蓮秀是否來,反正她是永遠跟着老太爺的。
祠堂裡不設神主牌位,四面古銅色帷幕,挂着呂老人的祖父母、父母的畫像。
老人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一任京官,畫像穿着補服。
側面挂着張夫人像,那是放大的相片。
可以看出,绛、碧二人都很像母親。
往年到祠堂行禮,都在熱鬧繁華中。
祠堂的肅穆正好調劑一下。
今年的肅穆壓在每個人早已沉重的心上,就變成陰森了。
北面紙窗已破,北風吹起帷幕,屋裡冷如冰窖。
碧初忙攬着小娃,嵋也往母親身邊靠。
她有些不安,甚至覺得外祖母的相片很可怕,因為那麼大,那麼像活人。
從祠堂出來,孩子們沒有像往年那樣到玹子和玮玮房裡玩一陣,再在前院午餐。
玮玮拉拉嵋的袖子,兩人互望一眼,不約而同搖搖頭,大家默然各自回房。
西小院裡,嵋要聽無線電裡連闊如說評書《東漢演義》,那幾天正說到賈複盤腸大戰。
剛打開無線電,小娃連說害怕,讓快關。
隻得各自看書。
還好峨隻是沉着臉,沒有對誰發脾氣。
都以為不會有人來拜年。
下午澹台家與孟家都還是有公司和學校的熟人來交換消息。
令人安慰的是,并無與僞政權有關的人來,缪東惠也沒有來。
正月初五過去了,三号宅院内一切平安。
绛、碧兩人以為,新權貴們确實想不起老太爺了。
老人在這深院之中,也許能平安隐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