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節

關燈
裡很難過。

    她沒有說嵋,拉着峨的手說:“二姨媽安排得好。

    下學期要是還不能離開,就住校好了。

    ” “有希望走嗎?”姊妹二人連小娃都眼巴巴地問。

     “希望總是有的。

    ”碧初安慰地說,“來,咱們安排過年罷。

    打起興緻。

    到春天,上路也容易些。

    ” 希望鼓舞着大家,到陰曆年時都很高興。

     孟家過年依照弗之老家規矩,年夜飯前和初一早餐前要拜祖宗。

    祖宗牌位從方壺移來後一直在箱子裡。

    除夕這天在西小院堂屋北牆設起供桌,先擺好香爐,兩邊分設瓶和燭台。

    請出祖宗牌位,牌位的底部是個小台座,帶有雕镂精細的欄杆。

    有一個楠木盒子,取下盒子便見牌位上刻着襄陽孟氏祖宗神位,用石綠勾勒。

    這是孟家祖宗遺物,已傳了好幾代。

    弗之有一弟在外交部工作,長駐國外,這牌位總在弗之處。

    他們祖上三代都是府道一類官員,牌位台座周圍嵌有一圈瑪瑙一圈碧玉,是各代人添的,東西不貴重,卻可見心意。

    當時新派人早已不供祖先,弗之卻覺得既有牌位,總得供拜。

    碧初願意一切都像弗之在家的樣子,仍把拜祖先作為過年重要節目。

     孩子們今年都沒有做新衣。

    峨穿着去年的鵝黃起銀花緞袍,仍很合體。

    嵋的桃紅本色亮花、周身鑲小玻璃鑽的袍子短了一截。

    小娃為保護傷口,穿着寬大的煙色棉袍,高興地晃來晃去。

    三個人都很精神。

    趙媽說從沒見這樣漂亮的孩子。

    她每年都這麼說。

     午飯時,碧初命多擺一份杯箸,那是爹爹的座位。

    孩子們知道,都像爹爹在家時那樣,不敢大聲說話。

     午飯後,嵋叫香閣來一起抓子兒。

    用娘的大毛線圍巾鋪在桌上,撒上五個玻璃球,再分各種不同程序拾起。

    有一種是一次抛起兩個球,先接一個,讓另一個在圍巾上跳一下再接,隻有毛線織物能産生這樣效果。

    嵋的小手輕巧地抛、抓、撒,彩色的玻璃球跳着滾着。

    她不計較輸赢,誰赢了都高興。

    香閣賠着笑,其實心不在焉。

    後來小娃要玩,便改為彈鐵蠶豆,在兩個豆之間用手指一畫,彈一顆碰另一顆,碰上了,就赢一顆。

    一會兒,玮玮穿着新藏青呢面棉袍來了,也玩了一陣,赢了許多,又分給大家重來。

    峨過來看看,輕蔑地說:“都幾歲了,還玩這個,有這份閑情逸緻。

    ”香閣站起讓座,别人都不理她。

     五點多鐘,天已經黑了。

    前院廚房叫香閣去幫忙,玮玮自回屋。

    這裡供桌上已燃起紅燭,前面鋪下紅氈。

    碧初端正站着,拿了一束香。

     小娃笑叫:“我來點我來點!”去年他要點就讓他點了,今年還由他。

    他劃了兩次火柴沒有點燃,碧初示意峨幫忙,峨扭臉不管。

    燃香本是峨的事,因她最長。

    現既讓最小的當遊戲,她又何必管?還是嵋上去幫着點了,覺得很高興。

    她不是長女也不是男孩,沒什麼可計較的。

     碧初插好香,先跪拜了,峨等依次行禮。

    嵋跪下去,看着明亮跳躍的燭光,覺得祖宗很親切。

     往日年夜飯都是各宅自用。

    呂老人這晚從不到女兒家。

    今年因碧初在,又隻剩婦孺之輩,晚飯便開在正院上房。

    四人在牌位桌前站了一會兒,一同往正院去。

     上房大廳中一盞暗黃的燈,好像随時要滅。

    大爐子今冬第一次燒,紅通通的,倒是很旺。

    碧初四人到時,绛初三人剛進屋裡。

    玹子才從六國飯店跳舞回來,穿着豆青色薄呢衣裙,随手披了一件白色開司米小披肩,炫人眼目。

    她的道理是不跳舞也打不走日本人。

    隻是到處遇見日本人,玩得窩心。

    女孩子們的鮮豔衣服增添了明亮,有些過年氣氛。

    大家為讓老人聽見,都高聲說話,顯得頗熱鬧。

     屋中茶桌條幾上都擺了零食點心,最主要的是過年用的雜拌兒,平常有金糕條、糖粘花生、蜜餞等十幾樣東西混在一起。

    今年樣數少多了。

    蓮秀換上一件绛紫色棉袍,張羅着給孩子們抓吃食。

     一時入座。

    呂老人在圓桌正上首,一邊是绛初,一邊是蓮秀。

    蓮秀肩下是碧初,依次下來。

    席上所用器皿還是舊物,一套乳白色定窯瓷器,酒杯如紙般薄,好像要融化。

    内容卻是拼湊,四個镂空邊半高腳碟裝着木耳炒白菜,糖醋白菜,北平人冬天常吃的用白菜心做的芥末墩,用白菜幫子做的辣白菜。

     呂老太爺看不清楚,挨個兒問都是什麼菜。

    聽到這四樣時,老人一笑說:“有一雞三味,這一菜四吃也不錯啊,倒要都嘗嘗。

    ”蓮秀忙搛菜。

     绛初說:“爹不見得咬得動。

    ” 老人說:“咬不動也嘗嘗。

    ” 呂貴堂坐在玮玮肩下,低聲說:“這兩天街上很緊,聽說有人炸了日本領事館,傷了不少日本要人和漢奸。

    ” “呂貴堂,你大聲說!”玹子自己的聲音就夠大的。

     呂貴堂又說一遍。

    老太爺注意聽完,說:“再說一遍!大聲大聲!” 貴堂回頭看看房門,又大聲說了。

    大家都喜上眉梢,昏暗的燈光也覺亮了許多。

     “這才是一個中國人該做的事。

    ”老太爺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蓮秀擔心地望着他。

    “可惜我老朽了。

    ”他把酒杯重重一放,随着是重重的歎息。

    衆人都不說話。

     劉鳳才提了食盒來上菜,端出一盤鍋豆腐、一盤清蒸魚,擺好了,退在绛初身後低聲說:“巡警鄭爺說了,今兒個晚上要查戶口,有日本人參加。

    他早些兒上咱們這兒來,免得驚動安歇。

    ” 這樣一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