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城門幾天來都是關的時間長,開的時間短,也無定時,就像戰事忽然激烈,忽然平靜。
報上有充滿愛國熱情的社論和學生請纓的志願書,也不斷出現和談的消息。
弗之要碧初帶峨進城,碧初想送峨去,自己還回來陪弗之。
本來學校每天有校車進城,但這些天都不開。
一天碧初攜峨坐老宋的車進城,車到西直門外,城門關着,等了一陣,不知什麼時候開。
碧初第一次覺得北平的城牆這樣有用。
“也能擋住敵人就好。
”她想。
下了車,仰望巍峨的城樓,上面的茅草刺向天空。
峨坐在車裡一言不發。
老宋去打聽消息,一會兒小跑着回來,說這兒不能多留,還是快回去。
隻好又回學校。
好在電話除十三日那天不通,後來每天總有幾小時可以通話,可和绛初聯系。
隻是嵋和小娃從未離過自己身邊,好幾天不見,又在戰時,真是牽挂。
這天,衛葑到方壺來,說仗打得好,士氣很高,幾個大學要聯合勞軍。
他自結婚次日回學校後一直沒有進城,嶽蘅芬多次打電話給碧初抱怨,責怪衛葑,還帶上莊先生。
可衛葑實在是忙,一面忙着和莊先生做實驗,他們很怕實驗半途而廢,希望快些做出來,一面還忙着各種活動。
他的活動也實在是多,現在要組織勞軍,隻是其中一項。
“前幾天音樂會上,柳夫人還募捐勞軍來着。
”峨說。
“那次是去了。
沒有辦好通行證,到軍隊駐地沒讓進,隻是交了慰問信和慰問品。
”衛葑說,“這次先聯系好了,明天就去。
” “我也去!”峨忽然說。
弗之夫婦一愣,互相望了一眼。
因為峨素來不喜熱鬧,不喜活動,所以詫異。
峨并不注意父母的神色,隻詢問地望着衛葑:“不添麻煩吧?” 衛葑不好回答,也詢問地看弗之和碧初。
“當然可以。
”弗之說,“峨是代表,代表我們全家。
” “應該去的。
”碧初也說,“隻是一切要聽葑哥的話。
” “跟着大家走就是。
要唱幾個歌,你反正會的。
”衛葑笑笑說。
“看你很累的樣子。
”碧初對衛葑說,“能進城時,還得抽空看看雪妍。
” “事情還是好辦的。
不當亡國奴是人同此心,要不當亡國奴就得把敵人打出去,這是心同此理。
”衛葑說,“雪妍要到學校來和我在一起,嶽母不讓。
” 衛蔚在結婚前就稱嶽蘅芬為嶽母,在他有些調侃意味,因為他心裡想的是姓氏而不是稱謂。
“那間新房五嬸娘布置得這麼好,怪我們無福。
”他因新房沒有派上用場,心裡一直歉然。
弗之笑說:“這該日本人來道歉。
有幾位教授要寫公開信給南京,我要簽名的。
” 衛葑興奮地說:“我想得到。
” 碧初也說:“我們送點什麼慰勞品?繡幾個字完全來得及,我來約幾位太太趕一趕。
”站起身就去找材料。
衛葑知道在去年冬天百靈廟大捷時,這位表嬸曾和十幾位太太一起為前方将士捐制棉衣,通宵達旦。
“明天派峨帶來吧。
”說着便走,不肯留下來吃午飯。
次日一早,峨騎車到學校大門口,見停着三輛大卡車,有好些人已聚集在車旁。
峨放車時,聽見有人叫“孟離己”,擡頭見是吳家穀和吳家馨兩兄妹,三人都很高興。
家馨說:“我們以為你不會來,要預備功課。
” “你不也要預備嗎?”峨說。
“本來家馨不能來,要來的人太多,她是硬擠進來的。
”家穀說。
“這都是為了盡自己一份心。
”誰在旁邊接話道。
大家站着說話,衛葑在卡車前和幾個人商量什麼,向峨招招手,問:“你們小姐誰坐司機台?”小姐們都不肯坐。
峨把帶來的布包交給衛葑,那是碧初等趕制的橫标。
不多時人來齊了,大家爬上卡車。
峨和家馨的旗袍都撕開了叉,誰也不注意這點尴尬,都很興奮。
似乎他們去見一見拿槍打仗的人,就能保證勝利,就能保證他們不做亡國奴。
峨和吳家兄妹坐了最後一輛車,前面車帶起大團滾動飛揚的塵土,不多時,大家都成了土人。
清晨的涼爽很快在陽光的逼迫下消逝了,雖然大多數人都戴了草帽,有的女同學打起陽傘,還是很悶熱。
汗水在人們臉上沖開幾條溝,到目的地時,人人都成了大花臉。
幸好路旁有條小溪,大家胡亂洗了臉,排成三列縱隊走進營房。
一小隊士兵整齊地站在場地上。
峨和家馨都覺得人
報上有充滿愛國熱情的社論和學生請纓的志願書,也不斷出現和談的消息。
弗之要碧初帶峨進城,碧初想送峨去,自己還回來陪弗之。
本來學校每天有校車進城,但這些天都不開。
一天碧初攜峨坐老宋的車進城,車到西直門外,城門關着,等了一陣,不知什麼時候開。
碧初第一次覺得北平的城牆這樣有用。
“也能擋住敵人就好。
”她想。
下了車,仰望巍峨的城樓,上面的茅草刺向天空。
峨坐在車裡一言不發。
老宋去打聽消息,一會兒小跑着回來,說這兒不能多留,還是快回去。
隻好又回學校。
好在電話除十三日那天不通,後來每天總有幾小時可以通話,可和绛初聯系。
隻是嵋和小娃從未離過自己身邊,好幾天不見,又在戰時,真是牽挂。
這天,衛葑到方壺來,說仗打得好,士氣很高,幾個大學要聯合勞軍。
他自結婚次日回學校後一直沒有進城,嶽蘅芬多次打電話給碧初抱怨,責怪衛葑,還帶上莊先生。
可衛葑實在是忙,一面忙着和莊先生做實驗,他們很怕實驗半途而廢,希望快些做出來,一面還忙着各種活動。
他的活動也實在是多,現在要組織勞軍,隻是其中一項。
“前幾天音樂會上,柳夫人還募捐勞軍來着。
”峨說。
“那次是去了。
沒有辦好通行證,到軍隊駐地沒讓進,隻是交了慰問信和慰問品。
”衛葑說,“這次先聯系好了,明天就去。
” “我也去!”峨忽然說。
弗之夫婦一愣,互相望了一眼。
因為峨素來不喜熱鬧,不喜活動,所以詫異。
峨并不注意父母的神色,隻詢問地望着衛葑:“不添麻煩吧?” 衛葑不好回答,也詢問地看弗之和碧初。
“當然可以。
”弗之說,“峨是代表,代表我們全家。
” “應該去的。
”碧初也說,“隻是一切要聽葑哥的話。
” “跟着大家走就是。
要唱幾個歌,你反正會的。
”衛葑笑笑說。
“看你很累的樣子。
”碧初對衛葑說,“能進城時,還得抽空看看雪妍。
” “事情還是好辦的。
不當亡國奴是人同此心,要不當亡國奴就得把敵人打出去,這是心同此理。
”衛葑說,“雪妍要到學校來和我在一起,嶽母不讓。
” 衛蔚在結婚前就稱嶽蘅芬為嶽母,在他有些調侃意味,因為他心裡想的是姓氏而不是稱謂。
“那間新房五嬸娘布置得這麼好,怪我們無福。
”他因新房沒有派上用場,心裡一直歉然。
弗之笑說:“這該日本人來道歉。
有幾位教授要寫公開信給南京,我要簽名的。
” 衛葑興奮地說:“我想得到。
” 碧初也說:“我們送點什麼慰勞品?繡幾個字完全來得及,我來約幾位太太趕一趕。
”站起身就去找材料。
衛葑知道在去年冬天百靈廟大捷時,這位表嬸曾和十幾位太太一起為前方将士捐制棉衣,通宵達旦。
“明天派峨帶來吧。
”說着便走,不肯留下來吃午飯。
次日一早,峨騎車到學校大門口,見停着三輛大卡車,有好些人已聚集在車旁。
峨放車時,聽見有人叫“孟離己”,擡頭見是吳家穀和吳家馨兩兄妹,三人都很高興。
家馨說:“我們以為你不會來,要預備功課。
” “你不也要預備嗎?”峨說。
“本來家馨不能來,要來的人太多,她是硬擠進來的。
”家穀說。
“這都是為了盡自己一份心。
”誰在旁邊接話道。
大家站着說話,衛葑在卡車前和幾個人商量什麼,向峨招招手,問:“你們小姐誰坐司機台?”小姐們都不肯坐。
峨把帶來的布包交給衛葑,那是碧初等趕制的橫标。
不多時人來齊了,大家爬上卡車。
峨和家馨的旗袍都撕開了叉,誰也不注意這點尴尬,都很興奮。
似乎他們去見一見拿槍打仗的人,就能保證勝利,就能保證他們不做亡國奴。
峨和吳家兄妹坐了最後一輛車,前面車帶起大團滾動飛揚的塵土,不多時,大家都成了土人。
清晨的涼爽很快在陽光的逼迫下消逝了,雖然大多數人都戴了草帽,有的女同學打起陽傘,還是很悶熱。
汗水在人們臉上沖開幾條溝,到目的地時,人人都成了大花臉。
幸好路旁有條小溪,大家胡亂洗了臉,排成三列縱隊走進營房。
一小隊士兵整齊地站在場地上。
峨和家馨都覺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