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打到城裡頭,可怎麼辦?”
弗之知道故宮博物院從前年就在收拾寶物,運往南京,這也許是個辦法吧。
他輕輕歎息道:“要是真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北平城為誰保存?” “我想着也是。
” 車子出了校門,那一段槐陰夾道的平坦的路很快向後退去。
嵋在倒座上看得清楚,她似乎聞見槐花的甜香,不覺向退去的校門招呼。
“再見!”她說。
碧初笑了:“晚上就回來,倒像告别似的。
”說着她心上又震了一下。
大家心上都震了一下。
巍峨的校門越來越小,車子轉彎,看不見了。
城裡店鋪照常開業,表面上很平靜。
“人少了,街上人少了。
”老宋自言自語。
嵋和小娃好奇地望着窗外,和放假期間的校園相比,街上人夠多了。
順着西直門大街向前,兩邊店鋪的招挑兒往後退。
忽然,一個大銅壺吸引了小娃的注意。
他用小手指着,哈哈大笑:“這麼大的壺!” “那是賣茶湯的店。
”碧初微笑。
“二姨媽家不遠就有一個茶湯店。
”嵋忙道。
弗之笑說:“校園裡長大的孩子都是假北平人,沒有地方色彩,可見我們這樣階層的人脫離群衆。
” 兩個孩子并不在乎假北平人的頭銜,隻顧向外看。
車過西單,牌樓下的鋪子有的已在上門闆,提早關門。
“衛葑會按時到吧?”碧初有點擔心。
“他總是有辦法,就是今天耽誤了,也算不得什麼。
和戰争比起來,一次婚禮真不足道。
” 車子很快開到南河沿歐美同學會,進了大門。
停車場上車并不多,和大廳前張挂的燈彩比較,有些寥落。
大廳中人還不太少,熱鬧中有一種興奮的氣氛。
衛葑的嶽丈淩京堯走過來。
他是益仁大學法國文學教授,還是最早的話劇運動參加者,父親在清朝末年做過尚書。
他身材不高,有些發胖,但自有風度。
“弗之,我這兒已經有一個話劇腹稿了,衛葑說我們可以去勞軍。
”他笑眯眯地說。
滿屋子人熱心議論的不是婚事,而是戰争。
衛葑說可以去勞軍的話比他的新郎身份更引人注意。
“衛葑已經來了?”弗之四面看。
“剛到,在裡頭換衣服呢。
”淩京堯說着,又和碧初打招呼,“内人和雪妍在東廳。
” 正說着,淩太太嶽蘅芬急匆匆走過來,先和弗之夫婦見禮,眼光敏捷地從碧初微笑的臉上落到她墨綠色起黃紅圓點的綢旗袍上,又在那一副翡翠飾物上停留了幾秒鐘,随即對京堯說:“去接伴娘的車回來,說她不能來了,家裡不讓出來。
你看怎麼辦?也不早說!”伴娘是淩雪妍的同學,住在南城。
嶽蘅芬繼續說:“照說不讓出來也有道理,打仗呢。
我們家趕上了,有什麼辦法。
” “要是真能打退日本人的挑釁,這可是喜事。
”弗之說,“不用伴娘行不行?” “雪妍要不高興。
再說衣服全預備好了,多不吉利。
” 這時碧初早已打量過蘅芬的穿着,一件暗紅起金灰花紋的紗旗袍,裡面的襯裙也是暗紅的。
飾物是金絲鑲的紅瑪瑙,光澤極好,自是上品。
她不再研究,幫着出主意說:“找個人代,行不行?” “三姨媽!三姨父!”清脆的聲音引得大家都扭頭看,隻見澹台玹和澹台玮已經站在碧初身旁。
玹子是益仁大學外文系學生,暑假後二年級。
她是那種一眼看去就是美人的人,眉目極端正,皮膚極白細,到哪兒都引人注意。
玮玮也腼腆地含混地叫了一聲,親熱地望着碧初。
他是一個俊雅少年,目朗眉長,神清骨秀。
他見過長輩便隻顧和嵋、小娃說話。
“你們來了。
”碧初眼睛一亮,輕輕撫着玹子的肩,詢問地望着蘅芬。
蘅芬笑了,忙不疊地說:“澹台小姐我們見過,知道。
” 說着便擁着碧初和玹子往東廳走,走了幾步想起還有一個角色,便由碧初回來找嵋。
嵋和玮玮、小娃已經跑到大廳的東頭,和莊先生、莊太太還有幾家的孩子們在一起。
莊太太是英國人,是卣辰的繼室,不是無因的母親。
她身材修長窈窕,自認為很有資格穿旗袍。
這時穿一件銀灰色織錦緞鑲本色邊旗袍,高領上三副小蟠桃盤花扣子,沒有戴首飾,隻在腕上戴一隻手镯式小表。
她正笑吟吟地對嵋說什麼,擡眼見碧初過來,便迎了兩步,伸出手來說:“孟太太,你都給孩子們吃什麼,怎麼長得這麼好!我也學學。
”她高興地打量着嵋和小娃。
“你看,我們已經借了無采了,還要帶嵋過去一下。
”碧初含笑道。
“那就去吧,這次婚禮真難得,無采和嵋一起拉紗,一輩子都記得。
” “今天最大的事是盧溝橋的炮聲,”卣辰說,“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他的高個兒太太垂下眼睛看他,眼光充滿敬意,她總是這樣看丈夫的。
卣辰受了鼓舞,又說:“隻要我們打,就能打赢,怕的是不打。
” “這話未必盡然。
”中文系講師錢明經正好在旁邊。
“打有打的道理,不打有不打的道理。
國家現在的狀況經得起打嗎?一百年來,也打了幾次,結果都是更大的災難。
” “那你說該怎麼辦?”卣辰有點迷惑。
“隻好談判,也是不得已。
”錢明經歎息道,“你那實驗怎樣了?這時停下,豈不可惜。
” 他滔滔說起實驗來,倒是卣辰在用心聽。
碧初忙點頭微笑,又囑咐小娃好好跟着玮玮,便帶嵋穿過人群,到東廳
他輕輕歎息道:“要是真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北平城為誰保存?” “我想着也是。
” 車子出了校門,那一段槐陰夾道的平坦的路很快向後退去。
嵋在倒座上看得清楚,她似乎聞見槐花的甜香,不覺向退去的校門招呼。
“再見!”她說。
碧初笑了:“晚上就回來,倒像告别似的。
”說着她心上又震了一下。
大家心上都震了一下。
巍峨的校門越來越小,車子轉彎,看不見了。
城裡店鋪照常開業,表面上很平靜。
“人少了,街上人少了。
”老宋自言自語。
嵋和小娃好奇地望着窗外,和放假期間的校園相比,街上人夠多了。
順着西直門大街向前,兩邊店鋪的招挑兒往後退。
忽然,一個大銅壺吸引了小娃的注意。
他用小手指着,哈哈大笑:“這麼大的壺!” “那是賣茶湯的店。
”碧初微笑。
“二姨媽家不遠就有一個茶湯店。
”嵋忙道。
弗之笑說:“校園裡長大的孩子都是假北平人,沒有地方色彩,可見我們這樣階層的人脫離群衆。
” 兩個孩子并不在乎假北平人的頭銜,隻顧向外看。
車過西單,牌樓下的鋪子有的已在上門闆,提早關門。
“衛葑會按時到吧?”碧初有點擔心。
“他總是有辦法,就是今天耽誤了,也算不得什麼。
和戰争比起來,一次婚禮真不足道。
” 車子很快開到南河沿歐美同學會,進了大門。
停車場上車并不多,和大廳前張挂的燈彩比較,有些寥落。
大廳中人還不太少,熱鬧中有一種興奮的氣氛。
衛葑的嶽丈淩京堯走過來。
他是益仁大學法國文學教授,還是最早的話劇運動參加者,父親在清朝末年做過尚書。
他身材不高,有些發胖,但自有風度。
“弗之,我這兒已經有一個話劇腹稿了,衛葑說我們可以去勞軍。
”他笑眯眯地說。
滿屋子人熱心議論的不是婚事,而是戰争。
衛葑說可以去勞軍的話比他的新郎身份更引人注意。
“衛葑已經來了?”弗之四面看。
“剛到,在裡頭換衣服呢。
”淩京堯說着,又和碧初打招呼,“内人和雪妍在東廳。
” 正說着,淩太太嶽蘅芬急匆匆走過來,先和弗之夫婦見禮,眼光敏捷地從碧初微笑的臉上落到她墨綠色起黃紅圓點的綢旗袍上,又在那一副翡翠飾物上停留了幾秒鐘,随即對京堯說:“去接伴娘的車回來,說她不能來了,家裡不讓出來。
你看怎麼辦?也不早說!”伴娘是淩雪妍的同學,住在南城。
嶽蘅芬繼續說:“照說不讓出來也有道理,打仗呢。
我們家趕上了,有什麼辦法。
” “要是真能打退日本人的挑釁,這可是喜事。
”弗之說,“不用伴娘行不行?” “雪妍要不高興。
再說衣服全預備好了,多不吉利。
” 這時碧初早已打量過蘅芬的穿着,一件暗紅起金灰花紋的紗旗袍,裡面的襯裙也是暗紅的。
飾物是金絲鑲的紅瑪瑙,光澤極好,自是上品。
她不再研究,幫着出主意說:“找個人代,行不行?” “三姨媽!三姨父!”清脆的聲音引得大家都扭頭看,隻見澹台玹和澹台玮已經站在碧初身旁。
玹子是益仁大學外文系學生,暑假後二年級。
她是那種一眼看去就是美人的人,眉目極端正,皮膚極白細,到哪兒都引人注意。
玮玮也腼腆地含混地叫了一聲,親熱地望着碧初。
他是一個俊雅少年,目朗眉長,神清骨秀。
他見過長輩便隻顧和嵋、小娃說話。
“你們來了。
”碧初眼睛一亮,輕輕撫着玹子的肩,詢問地望着蘅芬。
蘅芬笑了,忙不疊地說:“澹台小姐我們見過,知道。
” 說着便擁着碧初和玹子往東廳走,走了幾步想起還有一個角色,便由碧初回來找嵋。
嵋和玮玮、小娃已經跑到大廳的東頭,和莊先生、莊太太還有幾家的孩子們在一起。
莊太太是英國人,是卣辰的繼室,不是無因的母親。
她身材修長窈窕,自認為很有資格穿旗袍。
這時穿一件銀灰色織錦緞鑲本色邊旗袍,高領上三副小蟠桃盤花扣子,沒有戴首飾,隻在腕上戴一隻手镯式小表。
她正笑吟吟地對嵋說什麼,擡眼見碧初過來,便迎了兩步,伸出手來說:“孟太太,你都給孩子們吃什麼,怎麼長得這麼好!我也學學。
”她高興地打量着嵋和小娃。
“你看,我們已經借了無采了,還要帶嵋過去一下。
”碧初含笑道。
“那就去吧,這次婚禮真難得,無采和嵋一起拉紗,一輩子都記得。
” “今天最大的事是盧溝橋的炮聲,”卣辰說,“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他的高個兒太太垂下眼睛看他,眼光充滿敬意,她總是這樣看丈夫的。
卣辰受了鼓舞,又說:“隻要我們打,就能打赢,怕的是不打。
” “這話未必盡然。
”中文系講師錢明經正好在旁邊。
“打有打的道理,不打有不打的道理。
國家現在的狀況經得起打嗎?一百年來,也打了幾次,結果都是更大的災難。
” “那你說該怎麼辦?”卣辰有點迷惑。
“隻好談判,也是不得已。
”錢明經歎息道,“你那實驗怎樣了?這時停下,豈不可惜。
” 他滔滔說起實驗來,倒是卣辰在用心聽。
碧初忙點頭微笑,又囑咐小娃好好跟着玮玮,便帶嵋穿過人群,到東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