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那就是你。
” 兩人各自擡擡手臂,算是分手的禮節。
車子複又繞過小河,往校園深處駛去。
“我說了些什麼?”弗之想。
他素來是個謹慎的人,常常把做過的事回想一遍。
他曾說,吾日三省吾身,太費時間。
一省還是做得到的。
他很快想起來,午飯間他說:“國家到得這個地步,遠因是滿清政府的腐敗,近因就得考察一下。
中華民族有的是仁人志士,為什麼許多事辦不成?主要是不團結。
”接着說到以北平為國際性的文化城的不可行處。
這種設想幾年前便有,要把北平變為不設防城市,要将華北作為特殊地區。
他說,華北特殊化實在是日本操縱的“華北自治運動”的延續,“自治來自治去,都自治到别人名下去了。
”下面的話大概有不謹慎的嫌疑,他說的是:“蘇聯革命有其成功之經驗。
是不是社會主義更尊重人才,能發揮每個人的作用,也能更使人團結?”當時中文系講師錢明經咳了一聲,似乎不以為然。
生物系教授蕭澂馬上岔開了話,一般地說了幾點目前形勢。
“子蔚謹慎有過于我啊。
”弗之暗想。
他知道蕭澂岔開話是免得多談主義。
可是大家雖都謹慎,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語,卻于沉重之間感到腥風血雨之必來,而且不該躲避。
“我輩書生,為先覺者。
”弗之想着,望着秀麗的校園。
車子經過一處新修整的假山,在玲珑剔透的孔穴間留有一窄塊平石,說好等他題字的。
車子經過槐陰夾道的路,經過小山和幾座古式建築,停在孟宅門前。
他下了車,對老宋說:“明天下午三點,到歐美同學會。
” 老宋恭敬地應了一聲,看着孟樾進了門,才把車開走。
屋内很靜。
懸着淺黃色紗窗簾的小門廳十分舒适宜人。
通過道的門楣懸着一個精緻小匾,用古拙的大篆書寫“方壺”二字,據考證,這是這座房屋原址的名字。
不遠處的校長住宅,名為圓甑。
孟樾每次回家,一跨進大門,便有一種安全感。
他知道,總有一張娴靜溫柔的笑臉和天真的、稚氣的叫“爹爹”的聲音在等着他。
他們該都睡過午覺了?他走進過道,過道拐彎處有一個向外凸出的弧形的窗,正對花園。
凸窗下有一個嵌在牆上的長木椅,是孩子們爬上爬下的地方。
這時一個男孩正垂頭坐在那裡。
“小娃!你怎麼沒睡覺?”孟樾詫異地問。
小娃沒有像往常一樣撲上來迎接爹爹。
他慢慢放下手裡正玩着的東西,擡起頭來,臉上帶着專注沉思的表情,和一個六歲的孩子很不相稱。
停了一下,他還是跑過來牽住爹爹的手,一面仰着臉兒,問:“爹爹,耶稣是哪一年生的?” 孟樾每天和孩子談話的時間很少,而每次小娃都提出不止一個問題,使他頗失為父的尊嚴。
這次倒還好,他不必思索就答出來:“今天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耶稣是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以前出生的。
我們的公元紀年就是從耶稣出生那年開始算的。
” “為什麼從耶稣開始算?為什麼不從你生出來或者娘生出來或者姐姐或者嵋生出來開始算?” “耶稣是個偉大的人物。
”孟樾說,覺得一時很難講清耶稣究竟怎樣偉大,“他愛人,願意為别人犧牲——小娃剛剛玩的什麼?” 他們走到凸窗前,小娃從椅上拿起一個木制十字架遞給孟樾。
這十字架上有耶稣受難像,雕镂精細。
無怪乎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
“這是嵋從姐姐房間裡拿來的。
” 姐姐孟離己小字峨,今年從一個教會中學畢業,正準備考大學。
“耶稣愛人,願意犧牲,别人就把他釘在十字架上嗎?”小娃仍仰着小臉問。
“那些人當然是壞人。
”孟樾忽然有些煩躁,把木像還給小娃。
小娃體諒爹爹可能累了,便握住木像不說話,跟着孟樾走進内室。
室中彩色缤紛,床上地下都拖着亮光紙環的鍊子,像到處流淌着鮮豔顔色的小溪。
孟夫人呂碧初和十歲的小女兒嵋正高興地裁紙塗糨糊。
“小心!别踩了!”她們笑着警告。
小娃拉起一條金黃的紙鍊,又拉一條鮮紅的,“我也來,我會塗糨糊!” “得了,得了,就快完了。
”呂碧初說。
“這是為明天衛葑的婚禮吧?”孟樾脫下長衫,嵋搶着接了放在椅子上。
碧初笑盈盈地站起,從椅上拿起長衫挂好,轉身從浴室裡取出涼手巾,讓弗之擦汗,一面說:“婚禮我們不用操心。
新房布置得雖不錯,可太素淨了,拉幾條顔色鍊子就熱鬧多了。
已經夠了。
”說着把小娃手中的木像拿過看了一眼,說:“這是峨的。
你怎麼拿出來?一會兒姐姐要生氣。
” “是我拿的。
”嵋忙說,“我們放回去。
”姐姐是家中最愛生氣的人,誰也不願意惹她。
“先收拾這裡。
”碧初說。
小娃也幫忙,一面說着笑着,也不知道說的什麼,笑的什麼,滿室溫馨的氣氛,讓人心裡熨帖。
弗之坐在藤椅上看着,忽然自語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你說什麼?”碧初把那彩色河流束攏了,放進雜品櫃裡,轉臉又問:“時局怎樣了?外面有什麼消息?” “那蠶食政策是明擺着的。
狼子野心,無法餍足。
一味忍讓,終有國破家亡的時候。
”他說,見大小三張極相似的臉兒都望着他,自己笑了。
“
” 兩人各自擡擡手臂,算是分手的禮節。
車子複又繞過小河,往校園深處駛去。
“我說了些什麼?”弗之想。
他素來是個謹慎的人,常常把做過的事回想一遍。
他曾說,吾日三省吾身,太費時間。
一省還是做得到的。
他很快想起來,午飯間他說:“國家到得這個地步,遠因是滿清政府的腐敗,近因就得考察一下。
中華民族有的是仁人志士,為什麼許多事辦不成?主要是不團結。
”接着說到以北平為國際性的文化城的不可行處。
這種設想幾年前便有,要把北平變為不設防城市,要将華北作為特殊地區。
他說,華北特殊化實在是日本操縱的“華北自治運動”的延續,“自治來自治去,都自治到别人名下去了。
”下面的話大概有不謹慎的嫌疑,他說的是:“蘇聯革命有其成功之經驗。
是不是社會主義更尊重人才,能發揮每個人的作用,也能更使人團結?”當時中文系講師錢明經咳了一聲,似乎不以為然。
生物系教授蕭澂馬上岔開了話,一般地說了幾點目前形勢。
“子蔚謹慎有過于我啊。
”弗之暗想。
他知道蕭澂岔開話是免得多談主義。
可是大家雖都謹慎,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語,卻于沉重之間感到腥風血雨之必來,而且不該躲避。
“我輩書生,為先覺者。
”弗之想着,望着秀麗的校園。
車子經過一處新修整的假山,在玲珑剔透的孔穴間留有一窄塊平石,說好等他題字的。
車子經過槐陰夾道的路,經過小山和幾座古式建築,停在孟宅門前。
他下了車,對老宋說:“明天下午三點,到歐美同學會。
” 老宋恭敬地應了一聲,看着孟樾進了門,才把車開走。
屋内很靜。
懸着淺黃色紗窗簾的小門廳十分舒适宜人。
通過道的門楣懸着一個精緻小匾,用古拙的大篆書寫“方壺”二字,據考證,這是這座房屋原址的名字。
不遠處的校長住宅,名為圓甑。
孟樾每次回家,一跨進大門,便有一種安全感。
他知道,總有一張娴靜溫柔的笑臉和天真的、稚氣的叫“爹爹”的聲音在等着他。
他們該都睡過午覺了?他走進過道,過道拐彎處有一個向外凸出的弧形的窗,正對花園。
凸窗下有一個嵌在牆上的長木椅,是孩子們爬上爬下的地方。
這時一個男孩正垂頭坐在那裡。
“小娃!你怎麼沒睡覺?”孟樾詫異地問。
小娃沒有像往常一樣撲上來迎接爹爹。
他慢慢放下手裡正玩着的東西,擡起頭來,臉上帶着專注沉思的表情,和一個六歲的孩子很不相稱。
停了一下,他還是跑過來牽住爹爹的手,一面仰着臉兒,問:“爹爹,耶稣是哪一年生的?” 孟樾每天和孩子談話的時間很少,而每次小娃都提出不止一個問題,使他頗失為父的尊嚴。
這次倒還好,他不必思索就答出來:“今天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耶稣是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以前出生的。
我們的公元紀年就是從耶稣出生那年開始算的。
” “為什麼從耶稣開始算?為什麼不從你生出來或者娘生出來或者姐姐或者嵋生出來開始算?” “耶稣是個偉大的人物。
”孟樾說,覺得一時很難講清耶稣究竟怎樣偉大,“他愛人,願意為别人犧牲——小娃剛剛玩的什麼?” 他們走到凸窗前,小娃從椅上拿起一個木制十字架遞給孟樾。
這十字架上有耶稣受難像,雕镂精細。
無怪乎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
“這是嵋從姐姐房間裡拿來的。
” 姐姐孟離己小字峨,今年從一個教會中學畢業,正準備考大學。
“耶稣愛人,願意犧牲,别人就把他釘在十字架上嗎?”小娃仍仰着小臉問。
“那些人當然是壞人。
”孟樾忽然有些煩躁,把木像還給小娃。
小娃體諒爹爹可能累了,便握住木像不說話,跟着孟樾走進内室。
室中彩色缤紛,床上地下都拖着亮光紙環的鍊子,像到處流淌着鮮豔顔色的小溪。
孟夫人呂碧初和十歲的小女兒嵋正高興地裁紙塗糨糊。
“小心!别踩了!”她們笑着警告。
小娃拉起一條金黃的紙鍊,又拉一條鮮紅的,“我也來,我會塗糨糊!” “得了,得了,就快完了。
”呂碧初說。
“這是為明天衛葑的婚禮吧?”孟樾脫下長衫,嵋搶着接了放在椅子上。
碧初笑盈盈地站起,從椅上拿起長衫挂好,轉身從浴室裡取出涼手巾,讓弗之擦汗,一面說:“婚禮我們不用操心。
新房布置得雖不錯,可太素淨了,拉幾條顔色鍊子就熱鬧多了。
已經夠了。
”說着把小娃手中的木像拿過看了一眼,說:“這是峨的。
你怎麼拿出來?一會兒姐姐要生氣。
” “是我拿的。
”嵋忙說,“我們放回去。
”姐姐是家中最愛生氣的人,誰也不願意惹她。
“先收拾這裡。
”碧初說。
小娃也幫忙,一面說着笑着,也不知道說的什麼,笑的什麼,滿室溫馨的氣氛,讓人心裡熨帖。
弗之坐在藤椅上看着,忽然自語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你說什麼?”碧初把那彩色河流束攏了,放進雜品櫃裡,轉臉又問:“時局怎樣了?外面有什麼消息?” “那蠶食政策是明擺着的。
狼子野心,無法餍足。
一味忍讓,終有國破家亡的時候。
”他說,見大小三張極相似的臉兒都望着他,自己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