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節

關燈
碧、慧二人。

     智圓師太寒暄了幾句,說:“嚴太太來小庵出家,是和小庵有緣,今後在佛法中有大福的。

    ”她談吐文雅,頗見學識。

    有這樣一位師父,碧、慧都覺得放心。

     師太又說:“嚴太太要入佛門,三天以後可以剃度。

    ” 碧初道:“佛法無邊,自在心中。

    大姐能不能不剃頭發,帶發修行。

    ” 素初道:“頭發稱為煩惱絲,要它何用?” 智圓師太微笑道:“我對這點倒不執着,看施主決定。

    ” 素初看着慧書,慧書對碧初商量地說:“既然已來出家,頭發是小事。

    娘願意剃發,就剃好了。

    ” 碧初歎息,不再說話。

     師太道:“嚴小姐倒是達觀,出家人四大皆空,何在乎幾根頭發。

    ”又微笑道:“孟太太是讀書人,我想就在這裡給令姐起個法号,就叫純如,你看如何?” 碧初說:“很好,很好,對家姐很适合,也适合她原來的‘素初’這個名字。

    ”師太微笑不語。

     有人安排好素初的住處來報。

    衆人進了一個院落,一排平房住着幾位僧尼,頂頭一間小房,青磚鋪地,磚縫裡長出草來,這就是素初的住房。

    青環打掃幹淨,搬進行李,慧書幫着安排妥當。

     素初要誦經,碧初說:“我們先回去,三天後再來。

    ” 素初說:“用不着來。

    ” 慧書兩行眼淚早流下來,素初拿手帕替她拭去眼淚,決斷地說:“我送你們到寺門口。

    ” 四人走到大門前,慧書抱住母親,兩人衣襟都濕了一大片。

    青環勸着,慧書哽咽了半晌,強忍着和青環上了車。

    碧初拉着姐姐的手,哭着叮囑了幾句,也上了車。

     素初站在門前,眼看着車開遠了,四圍青山,遮斷了來時的路,心中凄楚。

    勉強默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 她站了一會兒,轉身進得廟門。

    此後二十年,再沒有踏出廟門一步。

     當晚,慧書便住在孟家。

    嵋熱心地讓出床鋪,還在床頭插了一瓶野花,她知道慧書心裡悲痛,需要清靜;母親也很難過。

    她細心地張羅了飯菜,自己到宿舍去了。

     慧書早早睡下,卻不能入睡。

    她睜大眼睛,室内并不很黑,隻見小窗疏影,窗棂上并垂着兩個蝴蝶結,顔色一淺一深,以為是嵋的發飾,其實正是那莫比烏斯帶。

     門輕輕開了,碧初來到慧書床邊,摸摸她的頭,掖好被角,輕歎一聲,走了出去。

     父親已是永别了,什麼時候再見到母親?兩個姨媽便是親人了,還有異母兄穎書,可是他工作繁忙,能有多少關心。

    慧書用被角拭淚,被角很快濕了。

    漸漸地,她覺出這裡很靜,而且沒有花椒氣味,感到一絲安慰。

    這一段時間,她幾乎處在絕望中,看不到将來的生活。

     這時,模糊中生出一個願望:見到莊無因。

    無因清秀的臉龐在她眼前打轉。

    自己的機票已訂好,一周後到重慶去。

    這幾天裡,能見到他嗎?父親見不到了,母親見不到了,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這一個人是她最想見的,可是即使見到,又有什麼用呢? 慧書動身去重慶的前一天,無因到孟家來了。

    他到澄江中學去了幾天,回來了便來找嵋。

    見應門的是慧書,有些詫異,很快就明白了原委。

     “是你在這裡?”他的聲音表達出同情和友好。

     慧書請他坐,他躊躇了一下,仍站在那裡。

    慧書穿着一件白上衣,左臂系着黑紗,很是刺目。

    她的臉蒼白而瘦削,顯出幾粒雀斑,一雙眼睛黑沉沉的,充滿了悲傷和茫然。

     無因想說幾句安慰的話,又不知怎樣說才合适,隻說:“聽說你要到重慶去?” “是的,先到二姨媽家住。

    ”慧書說,“以後去北平,那對于我來說是新生活。

    ” “換一種生活也好。

    ”無因有禮貌地說,“有什麼我能做的事,你可以告訴嵋。

    ” 慧書用手帕掩住臉,不覺哭出聲來。

    她很想大哭一場,勉強忍住。

    一會兒,放下手來,擡眼看着無因,目光懇切,臉上猶有淚痕,像是在祈求什麼。

     無因有些惶恐,說:“我不知道嵋的課表改了,我去教室找她。

    ”正好碧初買菜回來,無因辭去。

     次日下午,殷府派王钿帶車來接慧書,去巫家壩機場。

    嵋與合子都有課,便在祠堂街作别,隻由碧初去送。

     慧書坐在車上,依偎着碧初。

    她一直想離開家,走得遠遠的,越遠越好。

    現在她離開家了,離開昆明,離開自己生長的地方,被連根拔起,像風中的柳絮一般,向遠處飄去,想停也停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