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家在大理已無親人,不必回到原籍。
安甯那片小樹林中亮祖曾經舞刀的地方,正是合适的墓地。
弗之說:“軍人本不在乎葬身之地,亮祖兄總算親眼看到了勝利。
隻是他死得突然,不知有沒有什麼未了之事。
” 穎書告訴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并拿出遺書請弗之、碧初看。
弗之歎道:“我明白了,亮祖兄所想的正是千萬中國人想的。
他用一死來表達。
” 千萬中國人所想的并不能見諸報端。
幾天後,報紙上登出一則小消息:抗日将領嚴亮祖心髒病突發,不幸逝世。
江昉見報,和弗之談起,說:“嚴軍長身體很好,怎麼這樣突然?”弗之講了經過,江昉道:“嚴軍長表示了不打内戰的決心,這是死谏啊,其悲壯不下于戰死沙場。
他是用血肉之軀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隻會用筆墨。
” 弗之說:“官方要盡量縮小他的影響,所以,發那樣一條小消息。
”江昉歎息。
弗之寫了一篇文章,闡述嚴亮祖之死的意義,送給相熟的報社。
編輯看過,說:“孟先生叫我們為難了,嚴亮祖軍長的逝世當然令人惋惜,但他是患病身亡,不好聯系到反内戰。
”不肯發表。
弗之無奈,回家和碧初談論,都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講,亮祖之死和呂老人有相似之處,卻心照不宣,都沒有說出來。
軍部留守處派人到嚴家,建議開吊、下葬合并舉行。
殷長官那裡也有人來,大家商量後都認為盡快下葬為好。
葬地沒有問題,葬法是慧書最擔心的,她估計穎書會提出兩棺合冢,先和母親商議對策。
素初說:“聽其自然。
” 慧書不滿地說:“總要有人說話啊。
如果聽其自然,那就是聽哥哥的了。
” 素初道:“也不是。
” 慧書說:“反正我不同意兩棺合冢,那樣的話将來娘放在哪裡?” 素初不語,手捋佛珠,喃喃誦經。
後來穎書并沒有提出具體意見,倒是說:“要看親娘怎麼樣想。
”素初隻看着慧書不說話。
慧書有些着急,說:“娘,你說一句啊!” 素初說:“怎樣葬我都沒有意見,不過我們都該聽祖母的話。
” 亮祖的母親素來反對荷珠,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穎書便明白了。
亮祖下葬的那天,軍政兩方都有人來,還有一些親友。
殷長官一身戎裝,和夫人一起,直接去了墓地。
墓碑已經立起,棺木已在穴中,兩穴兩碑,一大一小,相依為伴。
大碑上赫然刻着:“愛國軍人嚴亮祖将軍之墓”。
小碑是經過研究的,因不知荷珠本來姓氏,寫的是:“嚴府荷珠之墓”。
墓地兩旁各有四名兵士荷槍站立。
殷長官在嚴亮祖墓前作了簡短講話,他說:“嚴亮祖軍長是愛國抗日軍人,是人人皆知的。
他打過的戰役、立下的功勞也是人人皆知的。
他做到了古訓‘武将不惜死’。
現在,在可以不死的時候,他還是不惜一死。
也許,他有幾分迂,但他真是十分可敬。
我從來就敬重他,現在更敬重他。
” 講完,轉過身帶頭和将領們一起舉手向嚴亮祖敬禮。
殷長官沒有在講話中申述亮祖的遺願,他已将遺書上呈,并且做了詳細說明。
如果他能夠,他還要勸共産黨也不要打内戰。
他認為,打内戰的主要原因在共産黨,國府為了維持秩序,不得不打。
現在的形勢如同一駕下坡的馬車,已經無法逆轉。
殷夫人随大家行禮,并向嚴家人慰問後,自到荷珠墓前站了片刻。
孟家人都去參加葬禮,還有李之薇和呂香閣。
之薇和嵋在一起向嚴亮祖墓鞠躬,也向荷珠墓鞠躬。
她倆覺得荷珠的死很奇特也很壯烈。
呂香閣也鞠躬,她心中很平靜。
這兩個人就是活着,對她也沒有用處了。
她低聲問一個認識的護兵:“那些野物還在嗎?”護兵點頭。
香閣想,她可以轉手賣給和美娟,也許能賺一點。
人漸漸散盡了,士兵也撤去,隻剩下這一塊墓地。
隔着綠樹,是空曠的田野。
天色陰暗,忽然飄起雨來。
雨絲中,田野上,一個人在慢慢行走。
他走得很艱難,還摔了一跤,是個跛子。
他跨過田埂,繞過綠樹,走到嚴亮祖墳前,三鞠躬後,雙手抱住石碑,痛哭不已。
雨絲不斷飄落,很快澆濕了一大一小兩座新墳。
青草還沒有将它們覆蓋,那不會久的。
安甯那片小樹林中亮祖曾經舞刀的地方,正是合适的墓地。
弗之說:“軍人本不在乎葬身之地,亮祖兄總算親眼看到了勝利。
隻是他死得突然,不知有沒有什麼未了之事。
” 穎書告訴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并拿出遺書請弗之、碧初看。
弗之歎道:“我明白了,亮祖兄所想的正是千萬中國人想的。
他用一死來表達。
” 千萬中國人所想的并不能見諸報端。
幾天後,報紙上登出一則小消息:抗日将領嚴亮祖心髒病突發,不幸逝世。
江昉見報,和弗之談起,說:“嚴軍長身體很好,怎麼這樣突然?”弗之講了經過,江昉道:“嚴軍長表示了不打内戰的決心,這是死谏啊,其悲壯不下于戰死沙場。
他是用血肉之軀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隻會用筆墨。
” 弗之說:“官方要盡量縮小他的影響,所以,發那樣一條小消息。
”江昉歎息。
弗之寫了一篇文章,闡述嚴亮祖之死的意義,送給相熟的報社。
編輯看過,說:“孟先生叫我們為難了,嚴亮祖軍長的逝世當然令人惋惜,但他是患病身亡,不好聯系到反内戰。
”不肯發表。
弗之無奈,回家和碧初談論,都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講,亮祖之死和呂老人有相似之處,卻心照不宣,都沒有說出來。
軍部留守處派人到嚴家,建議開吊、下葬合并舉行。
殷長官那裡也有人來,大家商量後都認為盡快下葬為好。
葬地沒有問題,葬法是慧書最擔心的,她估計穎書會提出兩棺合冢,先和母親商議對策。
素初說:“聽其自然。
” 慧書不滿地說:“總要有人說話啊。
如果聽其自然,那就是聽哥哥的了。
” 素初道:“也不是。
” 慧書說:“反正我不同意兩棺合冢,那樣的話将來娘放在哪裡?” 素初不語,手捋佛珠,喃喃誦經。
後來穎書并沒有提出具體意見,倒是說:“要看親娘怎麼樣想。
”素初隻看着慧書不說話。
慧書有些着急,說:“娘,你說一句啊!” 素初說:“怎樣葬我都沒有意見,不過我們都該聽祖母的話。
” 亮祖的母親素來反對荷珠,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穎書便明白了。
亮祖下葬的那天,軍政兩方都有人來,還有一些親友。
殷長官一身戎裝,和夫人一起,直接去了墓地。
墓碑已經立起,棺木已在穴中,兩穴兩碑,一大一小,相依為伴。
大碑上赫然刻着:“愛國軍人嚴亮祖将軍之墓”。
小碑是經過研究的,因不知荷珠本來姓氏,寫的是:“嚴府荷珠之墓”。
墓地兩旁各有四名兵士荷槍站立。
殷長官在嚴亮祖墓前作了簡短講話,他說:“嚴亮祖軍長是愛國抗日軍人,是人人皆知的。
他打過的戰役、立下的功勞也是人人皆知的。
他做到了古訓‘武将不惜死’。
現在,在可以不死的時候,他還是不惜一死。
也許,他有幾分迂,但他真是十分可敬。
我從來就敬重他,現在更敬重他。
” 講完,轉過身帶頭和将領們一起舉手向嚴亮祖敬禮。
殷長官沒有在講話中申述亮祖的遺願,他已将遺書上呈,并且做了詳細說明。
如果他能夠,他還要勸共産黨也不要打内戰。
他認為,打内戰的主要原因在共産黨,國府為了維持秩序,不得不打。
現在的形勢如同一駕下坡的馬車,已經無法逆轉。
殷夫人随大家行禮,并向嚴家人慰問後,自到荷珠墓前站了片刻。
孟家人都去參加葬禮,還有李之薇和呂香閣。
之薇和嵋在一起向嚴亮祖墓鞠躬,也向荷珠墓鞠躬。
她倆覺得荷珠的死很奇特也很壯烈。
呂香閣也鞠躬,她心中很平靜。
這兩個人就是活着,對她也沒有用處了。
她低聲問一個認識的護兵:“那些野物還在嗎?”護兵點頭。
香閣想,她可以轉手賣給和美娟,也許能賺一點。
人漸漸散盡了,士兵也撤去,隻剩下這一塊墓地。
隔着綠樹,是空曠的田野。
天色陰暗,忽然飄起雨來。
雨絲中,田野上,一個人在慢慢行走。
他走得很艱難,還摔了一跤,是個跛子。
他跨過田埂,繞過綠樹,走到嚴亮祖墳前,三鞠躬後,雙手抱住石碑,痛哭不已。
雨絲不斷飄落,很快澆濕了一大一小兩座新墳。
青草還沒有将它們覆蓋,那不會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