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一
一九四四年春,繼緬北反攻之後,中國軍民盼望着的滇西大反攻開始了。
這是盟國反法西斯作戰計劃中的一環,是我國抗日戰争史上的重要一頁。
中國遠征軍載負着收複河山的使命再一次出征。
這是民夫老戰的願望,是水姐、小木和那不知名女兵的願望,這是多少中華兒女,活着的和已死去的,共同的願望。
常說“六臘不興兵”,尤其在雲南這樣的土地上。
大自然能讓人随時感到它的呼吸,季節變化很顯著,雨季嚴冬行兵不利。
經過缜密的研究,也為了配合國際形勢,我遠征軍出人意外地決定五月中旬開始反攻,給敵人一個出其不意。
經過多方讨論和細緻準備,部隊向怒江東岸各大小城鎮集結。
兵車、辎重車沿路首尾相接。
車不夠便用騾馬運輸,當時專門有馱載連的編制。
有的部隊規定某段乘車,某段步行;有的部隊是從四川全程徒步趕來。
據有關史料記載,各部隊限于四月二十八日準備完畢,待命出擊。
保山城内外到處是軍人,他們荷槍實彈,一隊隊走過,使得斷壁頹垣、布滿傷痛的保山顯得既悲且壯。
在隊伍經過的街道兩旁,不知什麼時候,擺了一排排桌子,桌上擺着大盆小碗,裝着生、熟豬肉,新鮮菜蔬和各種粑粑、馍馍之類,人們拿着東西,往士兵們手裡塞。
保山的小鍋米線是有名的,一個個小鍋吊在火上,一鍋一鍋地煮着米線,香氣四溢。
老婆婆、小媳婦端着鍋跟着隊伍跑,想讓士兵吃上一口。
許多經過通訊學校訓練的通訊兵到各部隊服役,大大加強了部隊的活力。
通訊學校逐漸結束。
大家都走上新的崗位。
布林頓、謝夫和澹台玮都到高明全師美軍聯絡組工作。
美軍聯絡組以布林頓為組長,另有一名少校軍醫,負責美國軍人的醫療。
有上尉謝夫、司務長榮格等,還有四名士兵。
翻譯官除澹台玮外,新來一位重慶中央大學的學生薛蚡,他剛打過幾場擺子,看上去病恹恹的。
這一天,美方司務長榮格要去采購,請玮幫忙做翻譯。
玮向布林頓說了,坐上榮格開的吉普車經過歪斜的街道,到半截城牆邊,那裡是個菜市場。
綠的芥菜,紅的辣椒,長的韭菜,扁的、圓的蠶豆、豌豆,若是單看菜攤還是一片平和景象。
榮格向玮指着說着,買了芥菜、蠶豆等物,還要買西紅柿。
那時西紅柿還不普及,走了幾個攤子才找到。
幾堆菜蔬和西紅柿後站着一個中年婦人,一個瘦得隻剩骨架的少年,吃力地抱着一大筐西紅柿,往菜攤上擺,一面向那婦人報告什麼。
“西紅柿多少錢一斤?”玮用雲南話問。
婦人回答了,又介紹說:“西紅柿可是少見的東西,你家去哪點買得到呦。
”一面把一個又大又紅的西紅柿遞到榮格手裡。
少年擡起頭,看見了眼前的澹台玮,怔了一怔,似乎有些驚喜,仍舊搬弄筐裡的東西。
等他們買好了,婦人喝叫:“快幫着搬上車,可聽見了!” 少年麻利地把稱好的東西搬到車上,走過玮身邊,低聲說:“澹台少爺,你真的到保山來了。
” 玮打量着這黝黑的年輕人,幹瘦的身體還沒有長成,已經有些彎了。
“你是苦留?”玮也感到驚喜。
其實他隻在蹉跎巷見過這少年一面,在這裡看見,倒好像是熟人了。
“小姐他們很好。
”苦留急着報告,“我——”他往左右看看,“我來了才幾天,跟着親戚混口吃的。
” 他們來不及多談,玮告訴了自己的住址。
苦留認識榮格,原來他已經到小學送過兩次菜。
當晚,苦留來找玮。
玮問他吃過晚飯沒有,他嗫嚅着沒有回答。
玮找榮格要了一份飯。
苦留看見這份有肉有菜的食物,眼睛發亮,好像還沒有看見他吃,食物已經沒有了。
他吃完了飯不隻眼睛連臉也亮了一些。
玮注意到他其實生得眉清目秀,絕不亞于任何“少爺”。
苦留先說他是一個月以前離開昆明的,離開前見到澹台小姐。
她和阿難、青環還有那隻羊都很好,青環聽小姐說親戚們都惦記你。
講到他自己的情況時又停住了。
玮有些好奇,問道:“你怎麼來的?坐什麼車?” 苦留看了玮一眼,仿佛下了決心,說出自己的遭遇。
上個月,苦留在昆明近郊幫人挑東西。
這家人從鄉下搬進城,雇了四五個挑夫。
苦留挑了一擔被褥送到城裡,又轉回去想再挑一擔。
别的挑夫說,路太遠,勸他明天打夥去。
他說,今天去了,明天可以早一點進城。
自己扛着扁擔出城,一直走過了盤龍江。
太陽已經西斜,他抄近,走一條小路,迎面過來一隊兵,把他團團圍住。
為首的說:“打日本鬼子人人都要去。
”不由分說把他帶到隊伍裡,算是當了兵。
抓的人不止他一個,怕他們跑了,把人都用草繩拴成一串。
就這樣,在昆明訓練了半個月,便開往永平待命。
一路上,受了不少打罵,他和另外兩個人逃了出來。
他沒有别處可去,保山是他的家,隻能回到這裡。
可是家也沒有了,親人也沒有了。
近來才找到幫着賣菜的事。
說着他嗚咽起來:“我不是不想當兵,難道好山好水就讓日本人占着?可是着人抓起走,囚犯似的,隻有逃了。
” 玮心裡很亂,這就是抓壯丁,因為兵源不夠,需要補充,便用
這是盟國反法西斯作戰計劃中的一環,是我國抗日戰争史上的重要一頁。
中國遠征軍載負着收複河山的使命再一次出征。
這是民夫老戰的願望,是水姐、小木和那不知名女兵的願望,這是多少中華兒女,活着的和已死去的,共同的願望。
常說“六臘不興兵”,尤其在雲南這樣的土地上。
大自然能讓人随時感到它的呼吸,季節變化很顯著,雨季嚴冬行兵不利。
經過缜密的研究,也為了配合國際形勢,我遠征軍出人意外地決定五月中旬開始反攻,給敵人一個出其不意。
經過多方讨論和細緻準備,部隊向怒江東岸各大小城鎮集結。
兵車、辎重車沿路首尾相接。
車不夠便用騾馬運輸,當時專門有馱載連的編制。
有的部隊規定某段乘車,某段步行;有的部隊是從四川全程徒步趕來。
據有關史料記載,各部隊限于四月二十八日準備完畢,待命出擊。
保山城内外到處是軍人,他們荷槍實彈,一隊隊走過,使得斷壁頹垣、布滿傷痛的保山顯得既悲且壯。
在隊伍經過的街道兩旁,不知什麼時候,擺了一排排桌子,桌上擺着大盆小碗,裝着生、熟豬肉,新鮮菜蔬和各種粑粑、馍馍之類,人們拿着東西,往士兵們手裡塞。
保山的小鍋米線是有名的,一個個小鍋吊在火上,一鍋一鍋地煮着米線,香氣四溢。
老婆婆、小媳婦端着鍋跟着隊伍跑,想讓士兵吃上一口。
許多經過通訊學校訓練的通訊兵到各部隊服役,大大加強了部隊的活力。
通訊學校逐漸結束。
大家都走上新的崗位。
布林頓、謝夫和澹台玮都到高明全師美軍聯絡組工作。
美軍聯絡組以布林頓為組長,另有一名少校軍醫,負責美國軍人的醫療。
有上尉謝夫、司務長榮格等,還有四名士兵。
翻譯官除澹台玮外,新來一位重慶中央大學的學生薛蚡,他剛打過幾場擺子,看上去病恹恹的。
這一天,美方司務長榮格要去采購,請玮幫忙做翻譯。
玮向布林頓說了,坐上榮格開的吉普車經過歪斜的街道,到半截城牆邊,那裡是個菜市場。
綠的芥菜,紅的辣椒,長的韭菜,扁的、圓的蠶豆、豌豆,若是單看菜攤還是一片平和景象。
榮格向玮指着說着,買了芥菜、蠶豆等物,還要買西紅柿。
那時西紅柿還不普及,走了幾個攤子才找到。
幾堆菜蔬和西紅柿後站着一個中年婦人,一個瘦得隻剩骨架的少年,吃力地抱着一大筐西紅柿,往菜攤上擺,一面向那婦人報告什麼。
“西紅柿多少錢一斤?”玮用雲南話問。
婦人回答了,又介紹說:“西紅柿可是少見的東西,你家去哪點買得到呦。
”一面把一個又大又紅的西紅柿遞到榮格手裡。
少年擡起頭,看見了眼前的澹台玮,怔了一怔,似乎有些驚喜,仍舊搬弄筐裡的東西。
等他們買好了,婦人喝叫:“快幫着搬上車,可聽見了!” 少年麻利地把稱好的東西搬到車上,走過玮身邊,低聲說:“澹台少爺,你真的到保山來了。
” 玮打量着這黝黑的年輕人,幹瘦的身體還沒有長成,已經有些彎了。
“你是苦留?”玮也感到驚喜。
其實他隻在蹉跎巷見過這少年一面,在這裡看見,倒好像是熟人了。
“小姐他們很好。
”苦留急着報告,“我——”他往左右看看,“我來了才幾天,跟着親戚混口吃的。
” 他們來不及多談,玮告訴了自己的住址。
苦留認識榮格,原來他已經到小學送過兩次菜。
當晚,苦留來找玮。
玮問他吃過晚飯沒有,他嗫嚅着沒有回答。
玮找榮格要了一份飯。
苦留看見這份有肉有菜的食物,眼睛發亮,好像還沒有看見他吃,食物已經沒有了。
他吃完了飯不隻眼睛連臉也亮了一些。
玮注意到他其實生得眉清目秀,絕不亞于任何“少爺”。
苦留先說他是一個月以前離開昆明的,離開前見到澹台小姐。
她和阿難、青環還有那隻羊都很好,青環聽小姐說親戚們都惦記你。
講到他自己的情況時又停住了。
玮有些好奇,問道:“你怎麼來的?坐什麼車?” 苦留看了玮一眼,仿佛下了決心,說出自己的遭遇。
上個月,苦留在昆明近郊幫人挑東西。
這家人從鄉下搬進城,雇了四五個挑夫。
苦留挑了一擔被褥送到城裡,又轉回去想再挑一擔。
别的挑夫說,路太遠,勸他明天打夥去。
他說,今天去了,明天可以早一點進城。
自己扛着扁擔出城,一直走過了盤龍江。
太陽已經西斜,他抄近,走一條小路,迎面過來一隊兵,把他團團圍住。
為首的說:“打日本鬼子人人都要去。
”不由分說把他帶到隊伍裡,算是當了兵。
抓的人不止他一個,怕他們跑了,把人都用草繩拴成一串。
就這樣,在昆明訓練了半個月,便開往永平待命。
一路上,受了不少打罵,他和另外兩個人逃了出來。
他沒有别處可去,保山是他的家,隻能回到這裡。
可是家也沒有了,親人也沒有了。
近來才找到幫着賣菜的事。
說着他嗚咽起來:“我不是不想當兵,難道好山好水就讓日本人占着?可是着人抓起走,囚犯似的,隻有逃了。
” 玮心裡很亂,這就是抓壯丁,因為兵源不夠,需要補充,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