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節

關燈
“進去坐坐吧。

    ” 嵋有些怕看見荷珠,遂說:“我走以前要來的,今天先回家去報告。

    ”又說了幾句話,兩人沿着湖堤向前走了。

     穎書站在石階上,有些感慨:嵋這樣的女孩也從軍了,也算是一種沒有力量的力量吧。

     學校和教育部反複磋商以後,決定不再搬遷,和昆明共存亡。

    這是大家的心願。

    學校實在也經不起再搬遷了,已有兩個月未發工資。

     這晚,碧初在燈下縫東西,弗之走過來說:“縫什麼?燈這麼暗,不要縫了。

    ” 碧初歎息道:“你沒看見嵋的手凍成什麼樣了?想縫一雙棉手套,反正家裡有舊布,總比買的便宜。

    ” 弗之默然半晌。

    碧初又縫了一會兒,見他還坐在那裡,便說:“總有辦法的,隻要大家在一起,我什麼也不怕——現在,嵋又要走了。

    ” 弗之站起歎道:“這也是她的志氣。

    ”在屋裡踱了幾步,說:“今天在秦校長那裡開會,看見教育部一件來文,提出要給參加學校管理工作的教授們發特殊津貼。

    ” 碧初停了針,說:“為什麼單給你們發津貼,那大家怎麼辦?” 弗之道:“就說呢!不患寡而患不均,當時,我提出不可以接受,全都贊成。

    ” 碧初微笑,繼續縫紉,小小的銀針在手裡飛舞着。

     弗之又坐下,摸摸厚厚的手套,說:“中文系幾位先生說要出售書法,研究所有個人叫晏不來的在張羅。

    這個,我可以參加,有些人喜歡我的字。

    ” 碧初說:“這是好主意。

    不過,寫字也是很費精神的。

    ” “這點精神還有。

    ”弗之說。

     他們有了一個小計劃,稍覺興奮。

    弗之走進裡屋,坐在桌旁,看着從龜回得來的那方古硯,想了一會兒,打開硯蓋,磨起墨來。

     碧初走過來問:“現在就寫,有紙嗎?”找出兩張粉連紙,這種紙很不着墨,隻能湊合。

     弗之并不挑剔,提起筆來,一氣呵成,寫了一個條幅,是杜甫《前出塞》中的第六首:“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 寫完意猶未盡,又寫了第八首:“單于寇我壘,百裡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 寫完自己看看,尚覺滿意。

     次日,弗之将條幅交給晏不來。

    晏不來舉着左看右看,說:“孟先生的書法,寫老杜詩,太傳神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總結了曆來我們的民族戰争,我們是反對侵略,為正義而戰,并不願多傷害生命。

    ”又說,社會上喜歡書法的人不少,但出得起價錢的人不多,“得到孟先生支持,希望情況會好些。

    ” 一日黃昏,碧初上街打醬油,回來時見一個人在大門口張望。

    這人戴禮帽穿長衫,提着一大籃東西,是個商販的樣子。

     他一見碧初,立刻迎上來說:“太太,您不認得我了?”原來是柴發利。

    他随即接過醬油瓶,跟着走過臘梅林,來到孟家。

     碧初讓座,說:“聽先生說你到了昆明也有好些日子了,怎麼才來?” 柴發利不肯坐在桌旁,見牆邊有個小凳,便坐下了。

    說:“上次遇見老爺,一直想早點兒過來看太太。

    飯館事情雜,前些時和合夥的人有點兒糾紛,總算解決了。

    ” 柴發利到昆明以後先在一家飯館做廚師,因為手藝好、人能幹,幫着店主管理。

    不料有人對店主進讒言,說外鄉人不可靠,他隻好自己出來另開了一個小飯鋪,倒是生意興旺。

    這時,他拿了五六斤肉,兩隻雞,來看望舊主人。

     不久,弗之回來了,看見柴發利很高興,留他晚飯。

     柴發利說:“還是我來做,讓太太歇一會兒。

    ” 說着便到廚房,見缺油少醬,隻牆上挂了一串幹辣椒,地上放着一棵芥菜。

    便把兩隻雞都收拾了,炒了一盤雞丁,一盤回鍋肉,一盤芥菜,端上桌來,顯得很豐盛。

     他說:“雞都洗好了,現在來不及,明天煮上就行了。

    ” “怎麼這樣香?”嵋在門外問,随後走進屋。

     柴發利驚喜道:“這是二小姐?都這麼高了。

    ” 碧初微笑道:“小娃還更高呢。

    想想都多少年了。

    ” 嵋向柴發利打了招呼,又對娘說:“來通知了。

    ”遞給碧初一張紙,紙上寫着:三日後到曲靖醫士訓練班報到。

     弗之也接過看了,眼光落在嵋纏着繃帶的手上,說:“小心不要感染了。

    ” 柴發利說:“老百姓都知道學生從軍的事了,我若也能出力才好。

    ” 碧初道:“做出這麼好的飯就是出力了。

    ” 柴發利問:“小少爺呢?” 碧初道:“到玹子那兒去了,練習英語會話。

    ” 柴發利又關心地問了澹台一家的情況,說:“玮少爺從小就是好漢。

    在北平大街上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吓得小日本一愣一愣的。

    ” 晚飯後,大家坐着說些閑話。

    柴發利說:“現在昆明也有舊貨流通市場,有些舊東西倒像是古董似的,也不知是真是假,有的價錢很高。

    ” 弗之忽然想到那方古硯,向碧初看了一眼,覺得她不會不同意,轉身進房拿出硯台,先對碧初說:“賣了吧?” 碧初點頭,一面又說:“你還要寫字呢。

    ” “瓦硯也一樣寫。

    ”弗之說,又轉過身對柴發利:“托你辦件事,這是我心愛之物,現在也說不得了。

    你拿去,若有識貨的就賣了吧。

    ” 柴發利說:“我想老爺這裡的東西必然是寶物,讓它流落豈不可惜。

    ” 弗之道:“累贅的東西已經賣得差不多了。

    這件東西本是外來的,留着也是累贅。

    ” 柴發利見那硯台光滑溫潤,上有镌刻,伸手撫摸,連聲說好。

     弗之說:“你拿着。

    ” 柴發利躊躇道:“我是不懂,該索價多少呢?” 弗之道:“這種東西沒有價錢,要有個知音才好。

    ” 柴發利拿了幾張舊報紙,将硯台小心地包好,便去了。

     三日後,嵋戴着母親縫制的溫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去了。

     弗之的字很快賣出了,隻是價錢不高。

    晏不來說,可以再寫幾張,最好用好一點的紙,便于裝裱。

    這次的紙影響了買者的興趣。

     弗之果然又寫了一首稼軒詞送去,寫的是那首《破陣子》。

    他們在晏不來的小屋裡,看着攤在桌上的一張張字,随意談話。

    從書法談到詩詞,談到辛棄疾,不隻詞好,且能從百萬敵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