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子登基
關燈
小
中
大
“哭了,是吓哭的。
我猜想,像怕我摔着了你。
”徽宗說着,又很自然地舉起了雙手,晃了晃說,“桓兒,你知道我舉着你,心中是什麼感覺嗎?” “我哪裡會知道,父皇您說說。
” “我心裡想,這孩子怎麼這麼輕哪,我一定要讓他壯實起來,所以,第二天我給你取名亶。
” “亶和壯實,好像八竿子打不着。
” 徽宗回答:“亶,是亶洲,是一個地名。
傳說當年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對童男童女出海去尋找仙山,求取長生不老之藥,徐福出海之後再也沒回來。
有人說他找到了仙山,那裡到處生長着長生不老之藥,徐福就帶着童男童女在那裡住了下來,那地方就叫亶洲。
我給你取名為亶,就是希望你長生不老。
” 趙桓聽了感動,言道:“感謝父皇一片苦心,皇兒一時沖動,請父皇見諒。
” 惠恭皇後看到鬧僵了的父子重新和好,心下歡喜,又道:“桓兒,你七歲的時候,父皇又給你改了名字,叫焰,火焰的焰。
” “兒知道。
”趙桓問徽宗,“父皇,聽說第二次改名,您是聽了林靈素的建議。
” “是的。
”徽宗點頭承認,“自你生下來,一直到七歲,都是病怏怏的,而且像個紮嘴葫蘆,一天到晚都不說話。
那時,我已有心立你為太子,但擔心你的身子骨兒扛不住社稷,于是請林靈素為你禳災祈福,這活神仙在上清宮替你做了七天大道場,然後對我說,太子陰祟纏身命火不旺,建議改名為焰,光焰披身,福報始大。
于是,你就有了第二個名字。
” “那,為何在我十二歲時,再次更名呢?将趙焰改成了我現在的名字。
” “改名的原因依然是林靈素的主意,他說,焰火雖旺,但燒過即滅。
按五行來講,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若命中帶木,則一生火源不竭。
因此,我又做主,為你更名為桓。
而且,你的弟弟們也全都更名,都帶了木旁字。
” 聽罷父皇講述這些更名的往事,趙桓心中五味雜陳。
雖然他認為父皇過于相信神仙靈異,但有一點卻無可否認,即父親是愛他的。
父親期望他強壯、睿智、果斷與堅強,但父親的性格恰恰與這樣的要求相去甚遠。
他方才一時沖動,頂撞了父親,現在他為此而自責。
他知道,父親已把這世間最令人垂涎的東西給了他,這就是權力。
但他不想學習父親掌權的方式:讓小人環繞周圍,讓谀辭充斥朝野。
他正想就下一步要采取的一些舉措說給父親聽,惠恭皇後又開口說話了:“桓兒,知道父皇為何要在這寝殿裡見你嗎?” “不知道。
” “這案上的東西你該認識吧?” “不就是一些流蘇、香囊嗎?” “是的,但不是普通的流蘇與香囊。
今天讓你來這裡,是父皇的主意,他希望你幫助我們,将這些寶物挂在寝殿。
” “這裡頭有何講究?”趙桓問。
“有。
” 徽宗回答。
接着講了一個故事:今年夏初沙霾之後,除了請那位老神仙杜十四做了一次壇法之外,還特地将杜十四秘密請進宮來。
當時隻有兩個人與老神仙相見,一個是徽宗,一個是惠恭皇後。
稍作寒暄後,杜十四從袖子裡掏出一張紙來,對徽宗說:“陛下他日與中宮皆有難,臣即刻就要離開汴京,老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
臣有乾坤鑒法,可以厭禳,然陛下尤當修德,始可回轉天意。
這乾坤鑒的制作方法抄在紙上,請如法鑄鑒。
鑒成之後,陛下會移居新殿,屆時陛下在新的寝殿中安置乾坤鑒,各以五色流蘇垂之,下系龍涎香囊,陛下他日遇禍,臣已在九泉,但臣會毅魄歸來,常坐鑒下為陛下祈福。
望陛下記憶臣語,日儆一日,思平生所作所為。
或悔或褒,以求趨吉避兇。
”一席話說得徽宗竦然而敬,待杜十四告辭之後,他便下诏讓宮中鑄匠依法制鑒。
說來也巧,這乾坤鑒制成不到三天,徽宗就有了禅讓之舉。
聽完這個故事,趙桓也覺得蹊跷,他問:“那個杜十四呢?” “我打聽過,他歸于濮水,三個月前病死。
” “乾坤鑒安置在哪裡?” “門廳屏風後面。
” 趙桓起身去看,隻見屏風背面安置了一個方石底座,上面擱着一隻四角包金的紅木方箱。
徽宗說:“乾坤鑒就擱在這裡面。
” 趙桓正要伸手打開箱蓋,忽聽得門外響起急促的腳步聲,接着便聽到蔡攸的聲音: “上皇,皇帝!臣有急事禀報。
” “有何事?” “原燕山府知府蔡靖回到了汴京。
” “他回來了?他不是被金兵俘虜了嗎?” 說話的是徽宗,他與趙桓都繞過屏風,站到了過廳。
蔡攸一邊給他們行揖見禮,一邊奏:“是完顔宗望将他放回來的。
” “啊?虜酋怎麼會放他?” “完顔宗望讓蔡靖帶信,隻要朝廷滿足條件,他們可以撤兵。
” “什麼條件?” “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
我猜想,像怕我摔着了你。
”徽宗說着,又很自然地舉起了雙手,晃了晃說,“桓兒,你知道我舉着你,心中是什麼感覺嗎?” “我哪裡會知道,父皇您說說。
” “我心裡想,這孩子怎麼這麼輕哪,我一定要讓他壯實起來,所以,第二天我給你取名亶。
” “亶和壯實,好像八竿子打不着。
” 徽宗回答:“亶,是亶洲,是一個地名。
傳說當年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對童男童女出海去尋找仙山,求取長生不老之藥,徐福出海之後再也沒回來。
有人說他找到了仙山,那裡到處生長着長生不老之藥,徐福就帶着童男童女在那裡住了下來,那地方就叫亶洲。
我給你取名為亶,就是希望你長生不老。
” 趙桓聽了感動,言道:“感謝父皇一片苦心,皇兒一時沖動,請父皇見諒。
” 惠恭皇後看到鬧僵了的父子重新和好,心下歡喜,又道:“桓兒,你七歲的時候,父皇又給你改了名字,叫焰,火焰的焰。
” “兒知道。
”趙桓問徽宗,“父皇,聽說第二次改名,您是聽了林靈素的建議。
” “是的。
”徽宗點頭承認,“自你生下來,一直到七歲,都是病怏怏的,而且像個紮嘴葫蘆,一天到晚都不說話。
那時,我已有心立你為太子,但擔心你的身子骨兒扛不住社稷,于是請林靈素為你禳災祈福,這活神仙在上清宮替你做了七天大道場,然後對我說,太子陰祟纏身命火不旺,建議改名為焰,光焰披身,福報始大。
于是,你就有了第二個名字。
” “那,為何在我十二歲時,再次更名呢?将趙焰改成了我現在的名字。
” “改名的原因依然是林靈素的主意,他說,焰火雖旺,但燒過即滅。
按五行來講,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若命中帶木,則一生火源不竭。
因此,我又做主,為你更名為桓。
而且,你的弟弟們也全都更名,都帶了木旁字。
” 聽罷父皇講述這些更名的往事,趙桓心中五味雜陳。
雖然他認為父皇過于相信神仙靈異,但有一點卻無可否認,即父親是愛他的。
父親期望他強壯、睿智、果斷與堅強,但父親的性格恰恰與這樣的要求相去甚遠。
他方才一時沖動,頂撞了父親,現在他為此而自責。
他知道,父親已把這世間最令人垂涎的東西給了他,這就是權力。
但他不想學習父親掌權的方式:讓小人環繞周圍,讓谀辭充斥朝野。
他正想就下一步要采取的一些舉措說給父親聽,惠恭皇後又開口說話了:“桓兒,知道父皇為何要在這寝殿裡見你嗎?” “不知道。
” “這案上的東西你該認識吧?” “不就是一些流蘇、香囊嗎?” “是的,但不是普通的流蘇與香囊。
今天讓你來這裡,是父皇的主意,他希望你幫助我們,将這些寶物挂在寝殿。
” “這裡頭有何講究?”趙桓問。
“有。
” 徽宗回答。
接着講了一個故事:今年夏初沙霾之後,除了請那位老神仙杜十四做了一次壇法之外,還特地将杜十四秘密請進宮來。
當時隻有兩個人與老神仙相見,一個是徽宗,一個是惠恭皇後。
稍作寒暄後,杜十四從袖子裡掏出一張紙來,對徽宗說:“陛下他日與中宮皆有難,臣即刻就要離開汴京,老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
臣有乾坤鑒法,可以厭禳,然陛下尤當修德,始可回轉天意。
這乾坤鑒的制作方法抄在紙上,請如法鑄鑒。
鑒成之後,陛下會移居新殿,屆時陛下在新的寝殿中安置乾坤鑒,各以五色流蘇垂之,下系龍涎香囊,陛下他日遇禍,臣已在九泉,但臣會毅魄歸來,常坐鑒下為陛下祈福。
望陛下記憶臣語,日儆一日,思平生所作所為。
或悔或褒,以求趨吉避兇。
”一席話說得徽宗竦然而敬,待杜十四告辭之後,他便下诏讓宮中鑄匠依法制鑒。
說來也巧,這乾坤鑒制成不到三天,徽宗就有了禅讓之舉。
聽完這個故事,趙桓也覺得蹊跷,他問:“那個杜十四呢?” “我打聽過,他歸于濮水,三個月前病死。
” “乾坤鑒安置在哪裡?” “門廳屏風後面。
” 趙桓起身去看,隻見屏風背面安置了一個方石底座,上面擱着一隻四角包金的紅木方箱。
徽宗說:“乾坤鑒就擱在這裡面。
” 趙桓正要伸手打開箱蓋,忽聽得門外響起急促的腳步聲,接着便聽到蔡攸的聲音: “上皇,皇帝!臣有急事禀報。
” “有何事?” “原燕山府知府蔡靖回到了汴京。
” “他回來了?他不是被金兵俘虜了嗎?” 說話的是徽宗,他與趙桓都繞過屏風,站到了過廳。
蔡攸一邊給他們行揖見禮,一邊奏:“是完顔宗望将他放回來的。
” “啊?虜酋怎麼會放他?” “完顔宗望讓蔡靖帶信,隻要朝廷滿足條件,他們可以撤兵。
” “什麼條件?” “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