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計走為上

關燈
?” “内禅,内禅就是皇帝自動退位,這怎麼可能呢?” 吳敏一邊說着,一邊瞅着值房的門,生怕有人偷聽。

     蔡攸理解吳敏的擔心,他也知道,勸皇帝退位,這是有殺頭之罪的。

    這一兩天,他已感到徽宗的态度有些反常。

    第一,不顧幾位宰臣的反對,執意讓官職卑微的宇文虛中草拟罪己诏,并在宰臣們沒有參與的情況下,獨自發布出宮女、裁道官等一系列舉措;第二,執意要梁方平将威勝軍四萬八千名将士悉數帶到黎陽扼守黃河,而讓汴京無兵可用,這多少有些孤注一擲;第三,當聽說王黼意欲辭職還鄉,他不但不反感,反而說蔡京年事已高,亦可回家養老;第四,在暢春園裡聽那醜角如此刻毒羞辱童貫,他不但制止了童貫欲行嚴懲的念頭,反而給那醜角兒十兩銀子封賞。

    這些舉措在蔡攸看來,至少可以窺測到徽宗微妙的心理變化:其一,對蔡京、童貫、王黼這三位久寵不衰的大臣産生了懷疑并有意疏遠;其二,開始越過宰臣而與一些長期受到壓制的官員接觸;其三,短短四天,已兩次單獨會見已被任命為開封府知府的太子趙桓,父子二人談些什麼,不要說别人,就是宰臣們也無從知曉。

    凡此種種,蔡攸敏感地認為皇上将會在朝政及人事上有巨大的變革。

    但究竟如何變革,卻不得而知。

    昨天半夜,梁師成突然來他府上秘密造訪,告訴他在天香樓上揀耳朵聽到了皇上與李師師的談話,言“不想當這個皇帝了”。

    蔡攸乍一聽這一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但聯想到上述種種異常,他才恍然大悟:皇上無意處理大金南侵這一亂局,想把皇帝的寶座讓給太子趙桓。

    梁師成之所以及時把這一絕密消息透露給他,乃是兩人早就暗地結成同盟,要互為奧援,在政局的更替中保全自己的地位。

     鑿實了這一消息之後,蔡攸不是慌張,而是興奮異常。

    他早有觊觎太宰寶座之心,他忖度:隻要太子上位,蔡京、王黼、童貫必然見逐,自己正可以取而代之。

    但是,若此次禅讓中手無寸功,又如何能獲得太子信任? 梁師成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蔡攸再無睡意,絞盡腦汁思考如何搶占先機。

    天破曉時,他突然想到了不久前認識的那個瞎眼老頭兒,一道計策便在他心中釀成:讓盲叟施展絕技影響吳敏,再讓吳敏冒死上書…… 應該說,詐術盈懷的蔡攸的确有過人之處,他已把吳敏賺得入局,現在要做的事是盡快打消他的顧慮。

    看到吳敏心神不安的樣子,蔡攸一笑,問道:“你害怕皇上内禅?” “不是害怕,卑職覺得不可能。

    ” “說說看,為何不可能。

    ” “當今聖上正值盛年,無病無咎,再當三十年皇帝,猶是如日中天。

    我大宋開國以來,哪有禅讓帝位的。

    卑職想,誰敢在聖上面前提這兩個字兒,惹怒聖上,下旨給他滿門抄斬,也不會有人同情。

    ” “可是,這是天意呀,紫姑降下沙書,你是親眼看到的。

    ” “唉,老神仙肚子裡,居然傳出了女人的聲音,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依本官來看,内禅實有可能。

    ” “啊?” “皇上二十歲承祧大位,鼎祚春秋二十五載,可謂河清海晏,物阜民豐,每年皇誕的千秋節上,四夷來朝,萬民擁戴,人人争頌太平天子。

    按你所言,聖上四十五歲,龍體壯健,怎麼可能内禅呢?放在平常歲月,這想法也不會有錯。

    但眼下另有一層原因,即金虜南侵。

    汴京風聲鶴唳,天下州府,惶惶不甯。

    大宋自太祖開國,到如今已曆一百六十五年,早期與契丹作戰,猶在長城兩邊,鋒镝未入内地,但此次金虜分兩路南下,東路已達信德府,西路已達太原府,戰塵蔽日,虜賊嚣張。

    官軍迎戰,輸多勝少,此情之下,聖上可謂焦慮不安,一夕數驚。

    不如此,他何以下頒《罪己诏》?本官推測,這一道《罪己诏》,是為禅讓作一鋪墊。

    紫姑降下沙書,磨盤大的内禅二字,你我親見。

    由此可知,天意聖意相通,皇上有了這層心思,得有人來把它點破呀。

    ” 吳敏聽得入神,琢磨一番也覺得極有道理,便補充道:“皇上内禅,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借此虜塵,曆練太子統馭六合之能力。

    皇上若有此意,當是社稷之福。

    ” “吳敏你既已明白,就應抓住這一建立不世功勳的機會。

    ” “我……”吳敏欲語還休。

     “你有所顧慮?” 吳敏尴尬地一笑,扭捏着說:“卑職隻是擔心人微言輕。

    ” 蔡攸趁勢開導:“位高權重之人,誰沒有經過人微言輕?世上有才幹的人多,有膽量的人少,以你的才幹,隻要不錯失良機,日後必成大器。

    ” “謝謝大人指點并給予機會,卑職這就回去,立即給皇上奏本。

    ” “好,”蔡攸叮囑道,“記住,這事兒一要快,二要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