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徽宗皇帝《罪己诏》

關燈
召全國各地勁旅勤王,拱衛京師;二是調集禁軍,拼死守住黃河。

    ” 蔡攸插話說:“父相的話說得對,還得想方設法讓郭藥師倒戈,他若反水,對金軍無異于釜底抽薪。

    ” 王黼苦笑着說:“都是好計,但都有些不趕趟兒了。

    ” “死馬要當活馬醫。

    ”蔡京堅定地說,“咱們商定的策略不改變,盡快推行。

    ” 童貫點點頭,問蔡京:“正定失守的事,要不要及時禀報皇上?” 蔡京沉吟着回答:“本想讓皇上睡個囫囵覺兒,但現在已顧不着體恤了。

    走,咱們現在一起再去求見皇上。

    ” 大金軍分東西兩路,在完顔宗翰、完顔宗望的率領下揮師南下,導緻河北、山西兩路軍事十分吃緊。

    盡管蔡京、童貫、王黼之流竭力鉗制言路、封鎖消息,但這麼大的事情又怎能完全遮蔽?打從完顔宗望占領正定城後,千裡外的汴京城頓時間人心惶惶,輿情洶洶。

    盡管老百姓說長道短,指東罵西,砸桌子摔凳子發洩不滿,開封府或是朝廷裡頭,卻沒有片紙隻字的告示出來。

    城外頭,各地前來勤王的兵馬倒是來了不少,從城裡頭通往黃河邊的官道上,也都前一撥後一撥地走着軍隊。

    打從宋太祖開國到今一百六十多年,這汴京何曾發生過戰事?汴京的老百姓在皇城根兒下住久了,多半也成了龍袖驕民。

    在他們看來,什麼災厄,什麼戰亂,都是那些邊關野鎮、窮陋小縣的事兒,和天子住在一個城裡,再不濟也得吃香的喝辣的。

    即便是頭上的天塌了,頂着的也該是皇帝與王公大臣們,小老百姓說什麼也輪不到吃硬撐。

    但是,消息傳開後兩天多,卻不見官府有任何動靜,市民們便有些吃不準了。

    大金軍的兵馬眼看就要殺過黃河了,掌國掌城的人都不聲不響,屁也不放出一個,這算哪回事兒呢?直到第三天早晨,徽宗終于頒了一個《罪己诏》,不到兩個時辰,市面上就能讀到完整的抄件了。

    稍稍識幾個字的人,也都花幾個銅闆買一份抄件來看看。

     《罪己诏》是這樣寫的: 朕以寡昧之質,藉盈成之業。

    言路雍蔽,面腴日聞,恩侍恃權,貪饕得志;缙紳賢能陷于黨籍,政事興廢拘于紀年。

    賦斂竭生民之财,戍役困軍旅之力。

    多作無益,侈靡成風。

    利源酤榷已盡,而牟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

    災異谪見而朕不寤,衆庶怨怼而朕不知。

    追維己愆,悔之何及!思得奇策,庶解大紛。

    望四海勤王之師,宣二邊禦敵之略。

    永念累聖仁厚之德,涵養天下百年之餘。

    豈無四方忠義之人,來徇國家一日之急!應天下方鎮、郡縣守令,各率衆勤王,能立奇功者,并優加獎掖。

    草澤異才,能為國家建大計,或出使疆外者,并不次任用。

    中外臣庶,并許直言報谏。

     屈指算來,徽宗皇帝登基已有二十五年,他從祖宗那裡繼承的基業,可謂物阜年豐,花團錦簇。

    城鄉少凍餒之人,縣邑多殷實之戶。

    黃髫小兒,但習歌舞;斑白之老,不識幹戈。

    雖然有國蠹亂政,滑吏害民,但誰又能把貪渎誤國的責任追究到皇帝頭上?因此,這份《罪己诏》在朝野間引起巨大的震動,乃至一部分官吏百姓看了之後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卻說《罪己诏》傳出宮廷後不到兩個時辰,又有新的聖旨傳了出來:禁城中的宮女開釋兩千人準予離宮回家。

    各處道宮由朝廷供給官職俸祿者十裁其八。

    同時,立即撤銷大晟府與巡倖局兩個專供皇上娛樂的衙門。

     如果說《罪己诏》已令朝野震動,那麼第二道聖旨中出宮女,裁道官,撤大晟府、巡倖局的舉措更是讓所有的官民人等驚訝不已。

    此前,已有人指責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蔡攸、朱勔為六賊。

    而蔡京為六賊之首。

    正是這一夥人包藏禍心,混淆視聽,迷惑聖聰,敗壞朝綱。

    如果沒有他們,怎麼可能聯金伐遼而引狼入室?從《罪己诏》中“言路雍蔽,面腴日聞,恩侍恃權,貪饕得志”這十六個字中可以看出,徽宗皇帝終于醒悟過來,承認多年來寵幸的幾位大臣是一幫欺君誤國的奸佞。

     雖然河北、山西兩地的戰事并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大金國的軍隊依然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權,但汴京城中的情緒卻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長期受到壓制的官員終于躍躍欲試抨擊時政了,善良的人們也因此相信,六賊很快就會被清除,勤王之師正義之旅也會在不久的将來把入侵的金虜趕回到長城塞外。

     觀諸曆史,大凡在某個事件的過程中,老百姓不可能知道真相。

    就像現在,市井小民滿以為六賊已被皇上命令禦林軍将其抓捕,卻不知道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