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将軍一令動山川

關燈
徽宗旨意親來太原就近布置督察河北山西兩路軍事時,數日來發生了幾件大事,如郭藥師心腹大将甄五臣率部兩千人投完顔宗翰麾下,駐代州義勝軍韓慶率部八百人叛投完顔婁石軍前,大金東路軍元帥宗望亦往居庸關與娘子關方向派駐重兵與守關官軍對峙,宗翰的部隊已分三路控制通往大宋邊境的代縣、靈丘、飛狐等地,雲燕之地再度戰雲密布,風聲鶴唳。

    就在昨日,又有快報傳來,已被宗翰授予五品骠騎将軍之銜的叛将韓慶,突然鑽出太行山密林奔襲了繁峙縣城。

     應該說,童貫雖然主持了宋金兩國誓書的簽訂,但從心眼裡頭卻從沒有把大金當作一個正兒八經的國家對待,他隻不過是想利用這批不谙世事的邊鄙草寇幫助大宋完成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夙願,卻沒想到此舉實乃養虎為患,短短幾年,草寇搖身一變,竟成了取代大遼的王者。

    但是,即便是大金成了北方霸主,童貫依然覺得大宋君臣是天潢貴胄,壓根兒沒把大金君臣當作真正的對手。

    但是,一年來特别是近幾天的種種變化,開始讓他反思,也讓他産生了恐懼。

     看到童貫拿着國書走神的樣子,王儒中在一旁催促他:“童太師,請看國書。

    ” 童貫這才打開羊皮護套,從中抽出兩張紙來細細讀了下去。

     這封國書雖不長,卻向大宋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鑒于大宋屢屢叛盟,大金限大宋于三個月内,如數退還已交還的山前九州,其國土恢複遼宋疆界,若大宋不肯交還,大金必以武力奪回。

     這封國書的内容,傑布、王儒中出發前就已知曉。

    依常人所見,童貫看到這封國書,必定臉色大變暴跳如雷,他們也做好了應變之策。

    誰知童貫看後,卻把國書小心放進皮套,吩咐書辦收妥,然後皮笑肉不笑地對傑布說:“你們國相元帥的想法,想必也是吳乞買皇帝的旨意。

    ” “既是國書,就是咱大金國的态度,還請童太師給予回複。

    ” “回複當然有,但不是現在,這麼大的事,不報到皇上那裡,誰也當不了家,做不了主。

    現在,本王請你們使團所有人喝杯水酒。

    ” “喝酒?”傑布見童貫不愠不火,不免大出意外,他與王儒中對視了一眼,回道,“國事為重,還請大王盡快作答。

    ” 童貫笑道:“你們提出這麼個要求,本王隻當是妄語。

    但我知道,宋金兩國之間的确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解開這些疙瘩,需要時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們說呢?念你們一路奔波,饑一餐飽一頓着實辛苦,先吃頓飯總是應該的,來人!” 衙司總管應聲而到。

     童貫問他:“餐席備下了?” 總管躬身回答:“回大王,備好了!” 童貫起身,習慣地提了提袍子的下擺,向傑布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傑布看看也無别的選擇,便跟着童貫出了廳堂側門,來到一座相鄰的庭院。

    這院中前面是一座戲台,兩側長廊寬約丈五,長約十丈。

    與戲台相對的,是一間前軒開敞的花廳。

    童貫領着傑布、王儒中到花廳就座,并請來太原府知府兼河西經略使張孝純、副都總管王禀、通判方汲以及馬擴、李棁等一衆高官押筵。

    聽說傑布充當大金特使前來太原面見童太師的消息,前日宣撫司衙門已照令太原府以及河東經略司、轉運司各衙門堂官昨日前來宣撫司會揖,通報山西邊境兵戎禍機以及研判傑布此行目的及應對之策。

    會揖時,繁峙縣城被叛軍韓慶率部攻占的警報剛好傳來,一向主張對金軍強硬制禦的太原府尹兼經略使張孝純認為,完顔宗翰必欲犯邊南侵的意圖已十分明顯,建議童貫應盡快征調山陝及京南各府官軍,前來充實與大金接壤州縣,控禦要塞,占據要津。

    一旦戰事爆發,我方早作布置,就不會臨陣慌亂。

    參加會揖的十幾位堂官大都贊同張孝純的提議。

    童貫卻說:“大金國人口不足二百萬戶,兵力隻有六萬,我朝人口是多少?二千八百萬戶,直接由朝廷調配的官軍就有八十萬,他如何敢犯邊?當然,宗翰與宗望這兩個人年輕氣盛,滅了一個遼國就覺着有實力可以和大宋叫闆了,這豈不是笑話!河北一路,有一個郭藥師,宗望就休想越過居庸關;河西一路,本王聽了你們的建議,請示皇上重新啟用種師道,撥給他二十萬兵馬,宗翰想越過種師道的防線,也絕非易事。

    ”童貫既如此說,衆位官員也不便再說什麼,一場會揖落實到行動上,首先是今天這一場高規格接待的筵席。

     這庭院的兩邊長廊,各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