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老先生妙說伐宋策
關燈
小
中
大
朝皇帝寫給耶律餘睹的信劄,這就給了他清除仇敵的借口,隻不過他太歹毒,竟然把帥夫人也捎帶着收拾了。
” 陳爾栻話音未落,隻見宗翰刹那間臉色變得鐵青,牙幫骨咬得緊緊的,看得出他在強抑巨大的憤怒。
陳爾栻擔心地喊了一聲:“宗翰!” 宗翰穩了穩神,回答說:“老先生,您不必為我擔心,乍一聽到蕭莫谛的噩耗,我的情緒的确失控了,恨不能讓希尹的腦袋開花,但您及時讓我喝了那碗湯,讓我醒悟過來了。
” 陳爾栻長籲一口氣:“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你懂得老朽的良苦用心了。
” 宗翰接着說:“您用咱張廣才嶺上的老山參,放幾塊姜一直煮成濃湯,再用吳乞買皇帝賜給您的大金碗盛上,一拿到桌上我就明白了,姜與‘江’同音,加上山參的‘山’,這是用大金碗盛出來的江山啊,這叫大金江山湯,喝了這碗大金江山湯,一肚子的邪火,都叫它敗了。
” “宗翰,你不愧是咱大金王朝的頂梁柱,凡事以社稷為重。
其實,你真的一刀宰了希尹,也沒人道你的不是。
” “為蕭莫谛報仇,這個決心我不會改變!”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 “不,用不了十年,一年半載内就要實現。
” “我想你不會熬過了這陣子,再把希尹宰掉吧。
” 宗翰搖搖頭。
陳爾栻雖然已猜得出宗翰的想法,仍試探着問:“那,蕭莫谛的仇如何報呢?” “冤有頭,債有主。
蕭莫谛死的起因是南朝,南朝的那些昏君、奸臣,咱要一個一個割下他們的腦袋。
” 聽了這席話,陳爾栻不寒而栗,他從宗翰的眼神中讀到了狂熱的殺伐之氣,他也知道宗翰的剛毅性格,一旦決定了的事情,任何人也無法更改。
宗翰把腦袋湊近陳爾栻,問他:“老先生,您好像有了心思?” “沒有,沒有,”陳爾栻掩飾地苦笑了一下,“老朽在想,你既然已決定不殺希尹了,為啥又要将他打入大牢呢?” 宗翰表情漠然,但口氣狠毒地回答:“南朝給咱使反間計,咱就将計就計。
” “哦!” “老先生,待宗望一到,咱們就立刻商讨伐宋之事。
這件事,您還有什麼要提醒的?” “伐宋,你打算怎麼進行?” “宗望的東路軍,一路打過雄州、真定、邯鄲,突破黃河直達東京汴梁。
我率西路軍,突破天井關,掃蕩太原、洛陽,然後在汴梁城與東路軍會合。
” 陳爾栻倒吸一口涼氣,回答說:“聽你這樣一說,伐宋的方略你早就思慮周全了。
” “是的,春節回上京述職,吳乞買皇帝将咱與宗望召到春明殿密議此事,這個方略就是那一次定下的。
” “原來,你們君臣之間已有此密議,老朽這就放心了。
” “阿骨打皇帝在世時,隻想伐遼,并按與南朝的密盟歸還燕雲十六州。
但他駕崩後,局勢發生很大變化,南朝君臣一心玩弄權術,與我大金國交往,盡使些陰招兒,毫無誠信可言。
吳乞買皇帝心裡頭别提有多窩火。
上次春明殿密見,我提出伐宋,他點頭同意,隻是叮囑我們必須師出有名,找準機會。
” “如今這機會來了,南朝皇帝寫給耶律餘睹的信,便是出師的絕佳理由。
” “老先生說得對。
” “但我仍有一點點擔心啊。
” “老先生請講。
” “伐遼一戰,打了四年。
這戰争雖然打得艱苦,但大遼氣數已盡,人心思變。
伐宋戰争一旦啟動,恐不止四年了。
南朝不比大遼,中原自古龍騰虎躍,人才濟濟。
” “老先生,您怕咱們吃敗仗。
” “我不擔心這個,我擔心的恰恰就是仗打勝了以後怎麼辦。
” “老先生,您這腦子在想什麼呀?咱聽不明白。
” 面對宗翰的質問,陳爾栻經過短暫的沉默之後,終于說出了他的擔心:“大帥,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心裡頭總想着收複被大遼占據的燕雲十六州。
有一天,他把中書令趙普找來,拿出一幅燕雲十六州的山川形勢圖給他看,趙普看過後就問宋太祖,‘這地圖是大将軍曹翰給你的吧?’宋太祖點點頭,并問,‘曹翰可取十六州否?’趙普回答,‘曹翰文武兼備,他能取。
但打下來後,誰去守呢?’宋太祖說,‘仍讓曹翰鎮守。
’趙普接着追問,‘曹翰守也沒問題,但他死了以後呢?朝廷中還有人能取代他嗎?’聽了這句話,太祖沒說話,思慮良久,才說,‘愛卿深謀遠慮。
’經過這一次後,太祖到死,都不提伐燕之事。
趙普是追随輔佐宋太祖平定天下的第一功臣,還感到平定燕雲之難。
可見天下事有其不可違背處。
現在我們一旦伐宋,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大帥,謀定而後動,你與宗望,是大金國絕代雙驕,攻城拔寨絕無問題,但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啊!” 宗翰認真聽完陳爾栻的長篇大論,不無調侃地回答:“老先生,您多慮了,咱女真人不稀罕中原,咱隻是想教訓教訓他們。
” 陳爾栻稍稍有一點沮喪,但立即表态說:“今天的話,我說了就撂下了,往後再不會重提。
我生是大金國的人,死是大金國的鬼。
吳乞買皇帝做出的任何決定,我都會認真執行。
”
” 陳爾栻話音未落,隻見宗翰刹那間臉色變得鐵青,牙幫骨咬得緊緊的,看得出他在強抑巨大的憤怒。
陳爾栻擔心地喊了一聲:“宗翰!” 宗翰穩了穩神,回答說:“老先生,您不必為我擔心,乍一聽到蕭莫谛的噩耗,我的情緒的确失控了,恨不能讓希尹的腦袋開花,但您及時讓我喝了那碗湯,讓我醒悟過來了。
” 陳爾栻長籲一口氣:“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你懂得老朽的良苦用心了。
” 宗翰接着說:“您用咱張廣才嶺上的老山參,放幾塊姜一直煮成濃湯,再用吳乞買皇帝賜給您的大金碗盛上,一拿到桌上我就明白了,姜與‘江’同音,加上山參的‘山’,這是用大金碗盛出來的江山啊,這叫大金江山湯,喝了這碗大金江山湯,一肚子的邪火,都叫它敗了。
” “宗翰,你不愧是咱大金王朝的頂梁柱,凡事以社稷為重。
其實,你真的一刀宰了希尹,也沒人道你的不是。
” “為蕭莫谛報仇,這個決心我不會改變!”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 “不,用不了十年,一年半載内就要實現。
” “我想你不會熬過了這陣子,再把希尹宰掉吧。
” 宗翰搖搖頭。
陳爾栻雖然已猜得出宗翰的想法,仍試探着問:“那,蕭莫谛的仇如何報呢?” “冤有頭,債有主。
蕭莫谛死的起因是南朝,南朝的那些昏君、奸臣,咱要一個一個割下他們的腦袋。
” 聽了這席話,陳爾栻不寒而栗,他從宗翰的眼神中讀到了狂熱的殺伐之氣,他也知道宗翰的剛毅性格,一旦決定了的事情,任何人也無法更改。
宗翰把腦袋湊近陳爾栻,問他:“老先生,您好像有了心思?” “沒有,沒有,”陳爾栻掩飾地苦笑了一下,“老朽在想,你既然已決定不殺希尹了,為啥又要将他打入大牢呢?” 宗翰表情漠然,但口氣狠毒地回答:“南朝給咱使反間計,咱就将計就計。
” “哦!” “老先生,待宗望一到,咱們就立刻商讨伐宋之事。
這件事,您還有什麼要提醒的?” “伐宋,你打算怎麼進行?” “宗望的東路軍,一路打過雄州、真定、邯鄲,突破黃河直達東京汴梁。
我率西路軍,突破天井關,掃蕩太原、洛陽,然後在汴梁城與東路軍會合。
” 陳爾栻倒吸一口涼氣,回答說:“聽你這樣一說,伐宋的方略你早就思慮周全了。
” “是的,春節回上京述職,吳乞買皇帝将咱與宗望召到春明殿密議此事,這個方略就是那一次定下的。
” “原來,你們君臣之間已有此密議,老朽這就放心了。
” “阿骨打皇帝在世時,隻想伐遼,并按與南朝的密盟歸還燕雲十六州。
但他駕崩後,局勢發生很大變化,南朝君臣一心玩弄權術,與我大金國交往,盡使些陰招兒,毫無誠信可言。
吳乞買皇帝心裡頭别提有多窩火。
上次春明殿密見,我提出伐宋,他點頭同意,隻是叮囑我們必須師出有名,找準機會。
” “如今這機會來了,南朝皇帝寫給耶律餘睹的信,便是出師的絕佳理由。
” “老先生說得對。
” “但我仍有一點點擔心啊。
” “老先生請講。
” “伐遼一戰,打了四年。
這戰争雖然打得艱苦,但大遼氣數已盡,人心思變。
伐宋戰争一旦啟動,恐不止四年了。
南朝不比大遼,中原自古龍騰虎躍,人才濟濟。
” “老先生,您怕咱們吃敗仗。
” “我不擔心這個,我擔心的恰恰就是仗打勝了以後怎麼辦。
” “老先生,您這腦子在想什麼呀?咱聽不明白。
” 面對宗翰的質問,陳爾栻經過短暫的沉默之後,終于說出了他的擔心:“大帥,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心裡頭總想着收複被大遼占據的燕雲十六州。
有一天,他把中書令趙普找來,拿出一幅燕雲十六州的山川形勢圖給他看,趙普看過後就問宋太祖,‘這地圖是大将軍曹翰給你的吧?’宋太祖點點頭,并問,‘曹翰可取十六州否?’趙普回答,‘曹翰文武兼備,他能取。
但打下來後,誰去守呢?’宋太祖說,‘仍讓曹翰鎮守。
’趙普接着追問,‘曹翰守也沒問題,但他死了以後呢?朝廷中還有人能取代他嗎?’聽了這句話,太祖沒說話,思慮良久,才說,‘愛卿深謀遠慮。
’經過這一次後,太祖到死,都不提伐燕之事。
趙普是追随輔佐宋太祖平定天下的第一功臣,還感到平定燕雲之難。
可見天下事有其不可違背處。
現在我們一旦伐宋,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大帥,謀定而後動,你與宗望,是大金國絕代雙驕,攻城拔寨絕無問題,但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啊!” 宗翰認真聽完陳爾栻的長篇大論,不無調侃地回答:“老先生,您多慮了,咱女真人不稀罕中原,咱隻是想教訓教訓他們。
” 陳爾栻稍稍有一點沮喪,但立即表态說:“今天的話,我說了就撂下了,往後再不會重提。
我生是大金國的人,死是大金國的鬼。
吳乞買皇帝做出的任何決定,我都會認真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