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關燈
他看我拍的照片,他也毫無興趣。

    告别時我說再見,他也說再見,但彼此無論口氣還是意思都顯然不同。

    這又過了七年了,我再沒有聯系上他。

    冰鋒走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回過國。

    我隻是從他在國内的女兒那裡了解到,他還活着,還在上班,如此而已。

     我喝了一口啤酒,口味不錯。

    世界上最好的精釀啤酒我差不多喝遍了,盡管酒量還是不行。

    燕蘋問,你說冰鋒有個女兒?我說,是他和前妻生的。

    他是一九八六年考上的研究生,畢業不久就走了。

    前妻是他北醫晚幾屆的同學。

    他們都是在國外讀的博士,具體情況我不太清楚。

    我這侄女講起原來的家,用了一個詞叫冷暴力。

    冰鋒非得掌控一切,無論大事小事都害怕失控,對此特别敏感,反應也很激烈。

    後來老婆跟他離了婚,帶着女兒回來了。

    這孩子學曆不低,長得也不差,大概是受家庭的負面影響,到現在還沒有處過對象呢。

    聽說冰鋒後來又離過一次婚,也許是兩次,都沒維持多久。

    他身上原本有股戾氣,雖然讓人不太舒服,卻很有精氣神兒,可是那回我見他,已經一點都不見了,整個人看上去——怎麼形容呢,就像過去咱們北京冬天家裡生的爐子,煤還燒着,底下的鐵篦子給撤掉了。

    不是說他沒脾氣,可脾氣都撒在不是地方的地方了,比如說前面提到的德國現狀——我好幾年沒去那裡了,無論投資還是收購,那裡的情況都跟集團的戰略不符。

    關于冰鋒,我能告訴您的就是這些。

     聽了我的話,燕蘋眼神有些茫然,像是喃喃自語:唉,我也有三十五年沒見過他了。

    她的身子稍稍前傾,我看清楚了那張一定是多年在美容院精心護理的臉,眼睛彎彎的,下巴有點尖。

    她說,我還想跟您打聽個人,祝葉生,你們祝總的姑姑,她現在過得還好嗎?我說,這我知道的就更少了。

    祝家的人不大談起她。

    祝老爺子去世不久,她就去了美國,一直沒有回來過。

    聽說現在還是單身。

    蔡總常去美國,但也難得見她一面。

    也許是太忙吧。

    她在大學裡當教授。

    我聽彩繪——這是我女兒——說,蔡總偶爾和她通個視頻,每次互相問候一下就挂斷了。

    她二哥在美國,好像也不大來往。

     燕蘋重新坐直了,歎口氣說,開頭怪我,在美國不想跟國内來的人沾邊,沒有找她;等到我想聯系她,她根本就沒有回音。

    以前我們關系很好的。

    說到這裡,她臉上掠過一絲凄苦的神情。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對對面這個女人全無了解,除了剛才祝總介紹的那幾句。

    她一時陷入沉默,終于有些遲疑地開口了,聲音壓得很低:葉生現在是比較文學方面的著名學者,關于她輾轉聽到一些傳聞。

    她從來不招男博士,也不用男助手。

    不肯單獨與成年男性同處一室,無論生人熟人,據說如果電梯裡隻有一個男人,她就不進去,如果電梯裡隻有她自己,中途有個男人進來,她就趕緊出去。

    同事們背地裡稱她“VirginProfessor”。

    從前她可是個柔情似水的女孩啊。

    我笑了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但也沒有追問。

     隔壁卡座傳來兩個女青年的聲音,在交流春節長假旅行計劃,一個要去日本北海道滑雪,一個要去乘國際郵輪。

    燕蘋端起酒杯,湊到嘴邊,又放下了:您知道嗎?冰鋒和葉生,他們曾是一對戀人。

    我說,知道一點,不很清楚。

    她說,他們好過,吹了,後來又好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沒在一起。

    我曾經幹預過,也不知道是不是起了什麼破壞作用。

    我說,是啊,蔡總說過,先前葉生在電話裡,張嘴閉嘴就是冰鋒;可等祝部長去世了,他們回去奔喪,再不聽她提起,甚至連冰鋒的人影都沒見着。

    他們一直也沒敢問。

     燕蘋忽然說,跟您聊這些,說不上有什麼目的。

    人到了一定年紀,不免回想往事,還有舊日朋友,總歸有些懷念。

    我跟葉生,還有冰鋒,當年是特别投緣的朋友。

    我說,要是不說我都忘了,蔡總說,當時他們不明白,葉生幹嗎那麼火急火燎地要出國。

    她爸爸死的第二天就開始四下張羅,别的一概不管不顧,連為子女調換房子這麼大的事都不操心。

    追悼會上倒是哭得死去活來,把哥哥嫂子都吓住了。

    拿下簽證,馬上動身去了美國。

    冰鋒也是,本來一口咬定不考研究生的,可不知怎麼又考了。

    我給他寫信都顧不上回。

    聽我妹妹講,他那段光忙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