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願一生從容安甯

關燈
邊的一片泥沼地,泥起了蓋兒,恰好負起腳,稀而并不沾鞋底。

    一頭小毛驢,快活地跑着。

    突然一個騰躍,身子扭得像一張弓。

     一入街市,人便不可細辨了,暖和和的太陽照着他們,滿臉浮着油汗。

    他們都是匆匆的,即使閑逛的人,也要緊迫起來,似乎那是一個競争者的世界,人的最大的樂趣和最起碼的本能就是擁擠。

    最紅火的是那些賣菜者:白菜洗得無泥,黃瓜卻帶着蒂巴,洋芋是奇特的,大如瓷碗小,小如拳頭大,一律紫色。

    買賣起來,價錢是不必多議,秤都翹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點,要麼三個辣子,要麼兩根青蔥,臨走,不是買者感激,偏是賣主道聲“謝謝”。

    叫賣聲不絕的,要數那賣葵籽的、賣甜瓜的。

    延安的葵籽大而飽滿,炒得焦脆;常言賣啥不吃啥,賣葵籽的卻自個嗑一顆在嘴裡了,喊一聲叫賣出來。

    一般又不用稱,一抓一兩,那手比秤還準呢。

    瓜是虎皮瓜,一拳打下去,“砰”地就開了,汁液四流,黏手有膠質。

     飯店是無言的,連牌子也不曾挂,門開得最早,關得最遲。

    店主人多是些婆姨,幹淨而又利落。

    一口小鍋,既燒粉絲湯,也煮羊肉面,現吃現下。

    買飯的,坐在桌前,端碗就吃,吃飽了,見空碗算錢,然而,坐桌吃的多是外地人,農民是不大坐的,常常趕了毛驢,陝北的毛驢瘦筋筋的,卻身負重載,被拴在堤河欄杆上,主人買得一碗米酒,靠毛驢站着,一口酒,一口黃面馍幹糧。

    吃畢,一邊牽着毛驢走,一邊眼瞅着兩旁貨攤,一邊舌頭舔着嘴唇。

    還在說:“好酒,好酒。

    ” 中午時分,街市到了洪期,這裡是萬千景象,時髦的和過時的共存:小攤上,有賣火鐮的,也有賣氣體打火機的;人群中,有穿高跟皮鞋的女子,也有頭紮手巾的老漢,時常是有賣刮舌子的就倚在貼有出售洗衣機的廣告牌下。

    人們都用鼻音頗重的腔調對話,深沉而有銅的音韻。

    陝北是出英雄和美人的地方,小夥子都強悍英俊,女子皆豐滿又極耐看。

    男女的青春時期,他們是山丹丹的顔色,而到了老年,則歸返于黃土高原的氣質,年老人都面黃而不浮腫,鼻聳且尖,臉上皺紋縱橫,俨然是一張黃土高原的平面圖。

     兩個老人,收拾得臃臃腫腫的,蹲在街市的一角,反複推讓着手裡的馍馍,然後一疙瘩一疙瘩塞進口裡,沒牙的嘴那麼嚅嚅着,臉上的皺紋,一齊向鼻尖集中,嘴邊的胡子就一根根奓起來:“新窯一滿弄好了。

    ” “爾格兒就讓娃們家訂日子去。

    ” 這是一對親家,在街市上相遇了,拉扯着。

    在鬧哄哄的世界,尋着一塊空地,談論着兒女的婚事。

    他們說得很投機,常常就仰頭笑噴了唾沫濺出去,又落在臉上。

    拴在堤欄杆上的毛驢,便偷空在地上打個滾兒,叫了一聲;整個街市差不多就麻酥酥地顫了。

     傍晚,太陽慢慢西下了,延安的山,多不連貫,一個一個渾圓狀的模樣,山頭上是被開墾了留作冬麥子的,太陽在那裡泛着紅光。

    河川裡,一行一行的也是渾圓狀的河柳卻都成了金黃色。

    街市慢慢散去了,末了,一條狗在那裡走上來,叼起一根骨頭,很快地跑走了。

     北方的農民,從田地裡走到了街市,獲得了生活的物質和精神的愉快,回到了每一孔窯洞裡,坐在了每一家土炕上,将葵籽皮留在街市,留下了新生活的蹤迹。

    延河灘上,多了一層結實的腳印,安靜下來了。

    水依然沒有落、起着浪,從遠遠的霧裡過來,一會兒開闊,一會兒窄小,彎了、直了,深沉地流去。

     陋室 推開一扇黑門,就進入一個世界了。

    一牆之外的陽光挺好,卻也有風,是從旁邊的高樓下過來的,壓縮了的,無形而尖硬;這門就随身緊關,一切複沉淪于黑暗了。

     主人是玩墨的,這黑屋大緻也和諧。

    “愛烏及屋”嘛,眼睛看墨的顔色多了,便從門縫裡斜射進來的三根五根的光線,光線的一切的生動裡,也能欣賞出這一處墨用得勻、用得活,有其亮色和韻味。

     屋的開間是三米,入深也是三米,三三得九,如果再有一點縱橫,一切就好了,是一個囫囵數字的平方。

    再如果主人是一個無所謂的人,一張桌子上置一個花瓶,插幾枝假花,玻璃下壓幾張影星美人圖,一個書架上放幾排油瓶、醋瓶、酒瓶,那也就滿足了。

    偏主人玩墨是玩在紙上的,這桌上桌下、書架裡書架外,全堆放了紙卷,一屋子易燃之品。

    那麼,鍋盆碗盞,衣物用什就寸土必争,竟然能巧妙地放下三個沙發:一個大沙發,白日迎賓待客,夜裡供兒子安眠,鬼知道兒子卻能在沙發上長就那麼高個子!兩個小沙發,永遠是夫婦享受的地方了,而且恰到好處,沙發前可以放一個永不熄滅的火爐。

    人以食為本,火爐上的水壺日夜是醒着的。

    醒着的是難受的,所以總唠唠叨叨。

     主人常常在沙發上坐了,取笑水壺不曠達。

     當然,始終不醒的是另一個房子,長沙發緊邊的地方,有一個門洞。

    門洞沒有簾子,好了,這正是黑簾子,永遠于所有來客是一種神秘。

    如果有一隻貓進去,放大了瞳孔,就知道這是主人的卧室,七平方米的,妙在安一張雙人床,不松不緊。

    而又是從床上到床下,是書是報是紙卷。

    一個黑封了的窟,最宜于入靜,因此主人一直未失眠過。

     蜈蚣有一百條腿,但并未嫌棄過腿多,雲鶴有兩條腿,但也并未抱怨過腿少,甚至它落下來,還喜歡一腿獨立!實在沒有地方讓家具立腳,因為人腿太多了。

    唯高高的亂紙堆上,明亮亮是一台小小的座鐘,座鐘裡有一貓頭鷹,怪眉怪眼。

    貓頭鷹是夜之魂,能在這裡最好,滿屋有了一種莊嚴感。

     臉一日洗幾遍,臉還是不幹淨,眼一生不洗,眼永遠是亮的。

    空餘的地方發揮不了拖把和掃帚的功能,也就不去花那份錢,反正人是活動的,是天生的避塵珠。

    奇怪的是空氣沒有因空間狹小而稀薄,為了看清人之呼吸,就以香煙為有形的空氣,吸進一口,吐出三口,袅袅扶搖到屋頂,祥雲籠罩大可在俯察品類之盛後,再可仰觀宇宙之大了。

     主人的不修邊幅,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也。

     但卧屋裡挂有一把胡琴,外室裡懸有一柄長劍;胡琴被塵土封住,又沒彈,但它響動的是一首無聲的音樂,長劍被塵土封住,但它舞動的是一副無形的英姿。

    當屋垂吊的一盞電燈,視認為一輪太陽,門後挂着的一片圓鏡,視認為一輪月亮,太陽永不落,月亮永不缺。

    兒子說:“還有八顆星星。

    ”兩顆在他臉上,兩顆在媽媽臉上,四顆在爸爸臉上,因為老子有一副眼鏡。

    夜裡或許斷電了,爐火光亮,人之初是善的,人之影卻詭變,在四面牆上忽大忽小,忽長忽短,自己常常為自己吃驚和感動。

     工作了一天,身心都十分疲倦了,進入這個世界,窄小卻溫暖,昏暗而安妥,無害人之熬煎,亦無被害之惶恐。

    男的有妻,女的有夫,夫妻有子,有酒且飲,無酒清談,随形适意,其樂無窮。

    夫婦又坐在兩個小沙發上了,看蘆葦頂棚上老鼠打架,打得那麼激烈,結果就一隻掉下來,不免說一聲,“有什麼過不去的!”然後觀起西牆上的裂縫。

    裂縫好寬,斜斜下來,有分有合的圖案,看作是一棵秃樹,也看作是一個枯筆字,更多的看作是抽象的畫,常看常新。

    最得意的,也最欣賞不夠的是東南牆角上的蜘蛛網,大若雨帽,經緯高超,塵煙熏迷,絲粗如繩,那是人工所不能及的藝術品啊! 主人是搞藝術的人,人亦成了藝術。

    這藝術真美。

     主人是誰,說出來我知道,你知道,而且在這個唐都古城裡的差不多的有職有位的更知道。

    因為在他們寬敞明亮豪華的住宅裡,挂滿了通過各種渠道得來的行、草、隸、篆字幅,且常常對來訪者介紹說:“瞧,這字絕吧,我們這兒傑才濟濟,這便是著名的書法藝術家薛鑄寫的呀!” 動物安詳 我喜歡收藏,尤其那些奇石、怪木、陶罐和畫框之類,旦經發現,想方設法都要弄來。

    幾年間,房子裡已經塞滿,卧室和書房盡是陶罐畫框樂器刀具等易撞易碎之物,而客廳裡就都成了大塊的石頭和大塊的木頭,巧的是這些大石大木全然動物造型,再加上從新疆弄來的各種獸頭角骨,結果成了動物世界。

    這些動物,來自全國各地,有的曾經是有過生命,有的從來就是石頭和木頭,它們能集中到一起陪我,我覺得實在是一種緣分,每日奔波忙碌之後,回到家中,看看這個,瞧瞧那個,龍虎獅豹,牛羊豬狗,魚蟲鷹狐,就給了我力量,給了我歡愉,勞累和煩惱随之消失。

    但因這些動物木石不同,大小各異,且有的眉目慈善,有的嘴臉猙獰,如何安置它們的位置,卻頗費了我一番心思。

    獸頭角骨中,盤羊頭是最大的,我先挂在面積最大的西牆上,但牦牛頭在北牆挂了後,牦牛頭雖略小,其勢擴張,威風竟大于盤羊頭,兩者就調了過。

    龍是不能卧地的,就懸于内門頂上。

    龜有兩隻,一隻蹲牆角,一隻伏沙發扶手上。

    柏木根的巨虎最占地方,側立于西北角。

    海百合化石靠在門後,一米長的角蟲石直立茶杌前。

    木羊石狗在沙發後,兩個石獅守在門口。

    這麼安排了,又覺得不妥,似乎虎應在東牆下,石魚又應在北邊沙發靠背頂上,龍不該盤于門内頂而該在廳中最顯眼部位,羊與狗又得分開,那隻木狐則要卧于沙發前,卧馬如果在廚房門口,仰起的頭正好與對面牆上的真馬頭相呼應。

    這麼過幾天調整一次,還是看着不舒服,而且來客,又各是各的說法,倒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一夜做夢,在門口的兩個獅子竟吵起來,一個說先來後到我該站在前邊,一個說憑你的出身還有資格說這話?兩個就咬起來,四隻紅眼,兩嘴茸毛。

    夢醒我就去客廳,兩個獅子依然在門口處卧着,冰冰冷冷的兩塊石頭。

    心想,這就怪了,莫非石頭鑿了獅子真就有獅子的靈魂?前邊的那隻是我前年在南山一個村莊買來的,當時它就在豬圈裡,被我發現了,那家農民說,一塊石頭,你要喜歡了你就搬去吧。

    待我從豬圈裡好不容易搬上了汽車,那農民見我興奮勁,就反悔了,一定要付款,結果幾經讨價還價,付了他二十五元。

    這獅子不大威風,但模樣極俊,立腳高望,仰面朝天,是個高傲的角色,像個君子。

    另一隻是一個朋友送的,當時他有一個拴馬樁和這隻獅子,讓我選一個,我就帶回了這獅子,我喜歡的是它的蠻勁,模樣并不好看,如李逵、程咬金一樣,是被打破了頭仍撲着去進攻的那種。

    我拍了拍它們,說:“吵什麼呀,都是看門的有什麼吵的?!”但我還是把它們分開了,差别懸殊的是互不計較的,争鬥的隻是兩相差不多的同夥,于是一個守了大門,一個守了卧室門。

    第二日,我重新調整了這些動物的位置,龍、虎、牛、馬當然還是各占四面牆上牆下,這些位置似乎就是它們的,而西牆下放了羊、鹿、石魚和角蟲石,東牆下是水晶貓、水晶狗、龜和狐,南牆下安放了石麒麟,北牆的沙發靠背頂上一溜兒是海百合化石,三葉蟲化石,象牙化石,鴕鳥,馬頭石,猴頭石。

    安置畢了,将一尊巨大的木雕佛祖奉在廳中的一個石桌上,給佛上了一炷香,想佛法無邊,它可以管住人性也可以管住獸性的。

    又想,人為靈,獸為半靈,既有靈氣,必有鬼氣,遂畫了一個鐘馗挂在門後。

     還覺得不夠,書寫了古書中的一段話貼在沙發後的空牆上,這段話是: 碗大一片赤縣神州,衆生塞滿,原是假合,若複件件認真,争竟何已。

     至今,再未做過它們争吵之夢,平日沒事在家,看看這個瞧瞧那個,都覺順眼,也甚和諧,這恐怕是佛的作用,也恐怕是鐘馗和那段古句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