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來,笑着,像葵花一樣,說:麻沙沙的。
我也說:麻沙沙的。
“瑪莎”說:伯伯,你開顱了麼? 我說:你呢? “瑪莎”說:黃醫生說,九歲。
我九歲開顱。
我眼角一涼,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是孩子告訴我,希望還在。
後來,第一次手術不成功,我又做了第二次手術。
當我試着用一隻眼睛去看人的時候,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我原以為,一隻眼和兩隻眼,是沒有差别的。
最初,我并沒有感覺到差别。
下了病床,揭開一隻眼的紗布後,天還是藍的……隻是後來我才發現,我缺了一種叫做“交叉視角”的東西。
也就是說,缺的是一種視力的自我校正與平衡,燈光是雙影,太陽兩個,凡是有光的地方都是雙的,重影兒……還有無邊的恐懼。
因為醫生告訴我一個詞兒。
他加重語氣說:“交叉感染”你懂麼?一旦“交叉感染”,你的兩隻眼都完了。
說實話,我害怕“交叉感染”。
那時候,我最怕的就是這四個字,我怕極了。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交叉感染”的厄運會降臨在我的頭上…… 拆了一隻眼上的紗布後,我常常一個人坐在病房外邊的花壇旁,仰望星空。
心想,也許哪一天,我就再也看不到了。
在城市的夜空裡,天是灰的,星星很遠,在灰裡藏着,你得找,用心去找。
我望着夜空,一顆一顆地在天上找星星。
找一顆,再找一顆……每找到一顆,心裡就會生出一股愛意。
多好,星星。
那北鬥七星,我怎麼也找不全。
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勺兒”,卻找不全“把兒”。
白天裡,我也常常坐在那裡一個人發愣。
這時候,我望望東邊,東邊是内科病房,那裡邊走出來的病人,要麼是黃瘦,一臉黃皮,肚子鼓着。
要麼是腰上挂着一個特制的塑料布袋,那是裝糞便的,遠遠地,你就會聞到一股味,可怕的、接近死亡的氣味;回過頭來,再看西邊,是心腦血管科,裡邊的病人大多是輪椅推出來的,也有的是一歪一歪地走,佝偻着手、咧着嘴,滴着涎水,活得很掙紮。
醫院裡住的都是有病的人,這裡的人最渴望的是健康……有時候,我會坐到很晚很晚。
夜涼的時候,心也很涼。
有時候,我會試着想駱駝站在十八層大樓上往下跳時的感覺……他都想了些什麼?我無法想象。
駱駝是那麼驕傲的一個人,怎麼就狠下心跳下去了。
駱駝是吃過很多苦的人。
他隻有一隻胳膊,可他活得很堅韌。
每每他用一隻手開車的時候,也是他最放松、最自豪的時候。
最近幾年,他的愛好也變了。
他喜歡好車,接連換了好幾輛車。
駱駝最後買的那部車,是意大利産的蘭博基尼(據說意為“瘋狂的公牛”),價值四百八十七萬!可他一次也沒坐過,至今還在車庫裡停放着……在他面前,好像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必是拿下! 可他為什麼非要跳下去呢?他擺平了那麼多事情。
這一次,他怎麼就……我真是想不明白。
有時,我甚至覺得,我還不如他呢。
死,對他來說,是完結。
可我呢,路還要走下去,還有可能面臨一世的黑暗。
……我的思緒一直是飄忽不定的。
還有的時候,我還會想起童年的那些時光。
那日子一幕一幕地在我眼前閃現……每每,在睡夢中,總覺得有人在喊我。
一夜一夜,我聽見有人在喊:孩兒,回來吧。
孩兒,回來吧。
我懷念家鄉的牛毛細雨。
就那種密密、綿綿、無聲、像牛毛一樣的細雨。
紮在身上的時候,軟綿綿的。
如果更準确地說,它不是紮在身上,它是潤兒,是一絲兒一絲兒的潤意。
就像人們說的,沒有聲音,有一點點涼、一點點寒意、一點點含在霧氣裡的那種“意絲”。
當你在田野裡奔跑的時候,那雨一織織、一針一針地把你罩着,久了會有一點癢,真的,落在臉上的時候,有一點點濕意,涼意,很孩子氣的癢意。
爾後,它一點點透,那濕氣慢慢地浸潤在你身上,慢慢重。
等你跑回茅屋的時候,當你站在屋檐下的時候,回過身,你會發現,在天光的映照下,那雨絲才開始斜了,絲絲亮着。
我懷念瓦沿兒上的滴水。
在雨後初停,瓦沿兒上的水一串一串地滴下來,先還是密的、連珠兒,爾後就緩了,晶瑩着、亮着,一嘟一嘟的。
先先,就像是白色的葡萄汁,小濃。
當它滴下來的時候,一短兒一短兒,在房前的黃土地上滴出一個一個的小圓坑。
把地上的黃土砸成一個個正圓的沙窩狀,那小圓坑兒一個一個地在房沿下排列着,先是“奔兒、奔兒”的,爾後是“啪”聲,再後是“啾”聲,那聲音是有琴意的。
我懷念家鄉夜半的狗咬聲。
我甚至懷念走夜路時的恐懼。
在無邊的黑夜裡,夜氣是流動着的,一墨一墨地流。
特别是沒有星星的夜晚,你能聽見自己的心跳。
眼前是無邊的黑暗,身後也是無邊的黑暗,那黑織得很密,似濃得化不開,看不到方向,沒有方向,你隻有高一腳低一腳地走,你有一點點怕,越走越害怕,或許遠處有一兩星“鬼火”,你就更怕……可是,突然就聽見了狗咬聲,一通狗咬。
那聲音并不暴烈,隻是連聲、斷句、熱烈,還有親人般的溫馨。
在黑暗中,聽到狗咬聲,腳步不由地就慢了,心也就松下來,眼前就像是有了照路的燈,那咬處就是你的燈。
也仿佛在給你打招呼,說:孩兒,到家了。
我懷念藏在平原夜色裡的咳嗽聲或是問候語:那咳嗽聲就是遠遠的一聲招呼,就是一份保險和身份證明,倘也可說是一種尊嚴,或許還夾雜着對小輩人的關照呢。
在夜色裡,那問候也極簡短:——誰?——嗯。
——咋?——耶。
也許是别的什麼句式吧……短的、遠遠的、以聲辨人,簡單、直白、毫無修飾,是下意識含着痰咳出來的,也含有查問式的警覺。
聲來聲去,這裡邊卻藏着親情、藏着世故、藏着幾代人的熟悉和透骨的了解。
我懷念蛐蛐的叫聲。
每當夜靜的時候,蛐蛐就來給你說話了,一聲長一聲短兒,永遠是那種不離不棄的态度,永遠是那種不高不低的聒語,當你覺得孤單的時候,當你心裡有了什麼淤積的時候,你歎它也歎,你喃它也喃,就伴着你,安慰你,直到天亮。
天一亮,它就息聲了。
我懷念倒沫的老牛。
在槽前卧着,一盞風燈,兩隻牛眼,一嘴白沫,那份安然,甯人。
我甚至懷念牛糞的氣味。
黃昏時分,在氤氲着炊煙的黃昏,牛糞的氣味和着炊煙在村莊的上空飄蕩着,煙煙的、嗆嗆的、泛着一絲絲的日子的腥臭和草香,還有嚼過後老牛反刍的那種發酵過的氣味,臭臭的,有一種續命的腥香……它遊走在一堵一堵的矮牆後邊,溫霞霞的,那是一種混雜着各種青色植物的氣場。
在這樣的氣場裡,你會自如、自賤、心态低低的,也不為什麼,就安詳得多,淡然得多。
偶然,你擡起頭,就會聽到老牛“哞”的一聲,像是要把日子定住似的。
我懷念冬日裡失落在黃土路上的老牛蹄印。
在有雪的日子裡,那蹄印凍在了黃土路上,像一個一個透明的硯台,拾不起來的硯台。
偶爾,硯台裡也會有墨,那是老牛奮力踏出來的泥,蘸着一點黑濕。
夏日裡,那又像是一隻隻土做的月餅,一凹一凹的月餅,模印很清晰,可你拿不起來。
你一捧兒一捧地去捉,你一捉,它就粉了,碎了,那是兒時最好的土玩具……那也是惟一抹去後,可以再現的東西。
我懷念靜靜的場院和一個一個的谷草垛。
在汪着大月亮的秋日的夜晚,我懷念那些坐在草垛上的日子,也許是圓垛,也許是方垛。
那時候,天上一個月亮,燦燦地,就照着你,仿佛是為你一個人而亮。
你托着下巴,會靜靜地想一些什麼,其實也沒想什麼,就是想……多好。
偶爾,你會鑽進谷草垛裡,扒一個熱窩兒,或是在垛裡挖一條長窖兒,再掏一個台兒,藏幾顆紅柿,等着紅柿變軟的時候,把自己藏起來,偷着吃。
更有一些時候,外邊下雨的時候,你會睡在裡邊,枕着一捆谷草,抱着一捆谷草,把自己睡成一捆谷草。
我懷念釘在黃泥牆上的木橛兒。
那木橛兒楔在牆上,是經汗手摩挲出來的、在歲月裡已發腥發黑發亮的那種。
上邊挂有套牲口用的皮繩、皮搭兒、牛籠嘴;挂有夏日才用的鐮刀、桑叉、鋤頭、草帽;挂有紅紅的辣椒串、黃黃的玉米串和風幹後發黑了的紅薯葉;上邊挂有落滿灰塵的小孩兒風帽和大人遺忘了的舊煙袋……如果牆上的窟窿大了,在木橛兒的旁邊還塞着一團兒一團兒的女人的頭發(那是等着換針用的),或許是一包遺忘很久了的、紙已發黃了的菜籽或老鼠藥什麼的。
那是一
我也說:麻沙沙的。
“瑪莎”說:伯伯,你開顱了麼? 我說:你呢? “瑪莎”說:黃醫生說,九歲。
我九歲開顱。
我眼角一涼,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是孩子告訴我,希望還在。
後來,第一次手術不成功,我又做了第二次手術。
當我試着用一隻眼睛去看人的時候,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我原以為,一隻眼和兩隻眼,是沒有差别的。
最初,我并沒有感覺到差别。
下了病床,揭開一隻眼的紗布後,天還是藍的……隻是後來我才發現,我缺了一種叫做“交叉視角”的東西。
也就是說,缺的是一種視力的自我校正與平衡,燈光是雙影,太陽兩個,凡是有光的地方都是雙的,重影兒……還有無邊的恐懼。
因為醫生告訴我一個詞兒。
他加重語氣說:“交叉感染”你懂麼?一旦“交叉感染”,你的兩隻眼都完了。
說實話,我害怕“交叉感染”。
那時候,我最怕的就是這四個字,我怕極了。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交叉感染”的厄運會降臨在我的頭上…… 拆了一隻眼上的紗布後,我常常一個人坐在病房外邊的花壇旁,仰望星空。
心想,也許哪一天,我就再也看不到了。
在城市的夜空裡,天是灰的,星星很遠,在灰裡藏着,你得找,用心去找。
我望着夜空,一顆一顆地在天上找星星。
找一顆,再找一顆……每找到一顆,心裡就會生出一股愛意。
多好,星星。
那北鬥七星,我怎麼也找不全。
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勺兒”,卻找不全“把兒”。
白天裡,我也常常坐在那裡一個人發愣。
這時候,我望望東邊,東邊是内科病房,那裡邊走出來的病人,要麼是黃瘦,一臉黃皮,肚子鼓着。
要麼是腰上挂着一個特制的塑料布袋,那是裝糞便的,遠遠地,你就會聞到一股味,可怕的、接近死亡的氣味;回過頭來,再看西邊,是心腦血管科,裡邊的病人大多是輪椅推出來的,也有的是一歪一歪地走,佝偻着手、咧着嘴,滴着涎水,活得很掙紮。
醫院裡住的都是有病的人,這裡的人最渴望的是健康……有時候,我會坐到很晚很晚。
夜涼的時候,心也很涼。
有時候,我會試着想駱駝站在十八層大樓上往下跳時的感覺……他都想了些什麼?我無法想象。
駱駝是那麼驕傲的一個人,怎麼就狠下心跳下去了。
駱駝是吃過很多苦的人。
他隻有一隻胳膊,可他活得很堅韌。
每每他用一隻手開車的時候,也是他最放松、最自豪的時候。
最近幾年,他的愛好也變了。
他喜歡好車,接連換了好幾輛車。
駱駝最後買的那部車,是意大利産的蘭博基尼(據說意為“瘋狂的公牛”),價值四百八十七萬!可他一次也沒坐過,至今還在車庫裡停放着……在他面前,好像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必是拿下! 可他為什麼非要跳下去呢?他擺平了那麼多事情。
這一次,他怎麼就……我真是想不明白。
有時,我甚至覺得,我還不如他呢。
死,對他來說,是完結。
可我呢,路還要走下去,還有可能面臨一世的黑暗。
……我的思緒一直是飄忽不定的。
還有的時候,我還會想起童年的那些時光。
那日子一幕一幕地在我眼前閃現……每每,在睡夢中,總覺得有人在喊我。
一夜一夜,我聽見有人在喊:孩兒,回來吧。
孩兒,回來吧。
我懷念家鄉的牛毛細雨。
就那種密密、綿綿、無聲、像牛毛一樣的細雨。
紮在身上的時候,軟綿綿的。
如果更準确地說,它不是紮在身上,它是潤兒,是一絲兒一絲兒的潤意。
就像人們說的,沒有聲音,有一點點涼、一點點寒意、一點點含在霧氣裡的那種“意絲”。
當你在田野裡奔跑的時候,那雨一織織、一針一針地把你罩着,久了會有一點癢,真的,落在臉上的時候,有一點點濕意,涼意,很孩子氣的癢意。
爾後,它一點點透,那濕氣慢慢地浸潤在你身上,慢慢重。
等你跑回茅屋的時候,當你站在屋檐下的時候,回過身,你會發現,在天光的映照下,那雨絲才開始斜了,絲絲亮着。
我懷念瓦沿兒上的滴水。
在雨後初停,瓦沿兒上的水一串一串地滴下來,先還是密的、連珠兒,爾後就緩了,晶瑩着、亮着,一嘟一嘟的。
先先,就像是白色的葡萄汁,小濃。
當它滴下來的時候,一短兒一短兒,在房前的黃土地上滴出一個一個的小圓坑。
把地上的黃土砸成一個個正圓的沙窩狀,那小圓坑兒一個一個地在房沿下排列着,先是“奔兒、奔兒”的,爾後是“啪”聲,再後是“啾”聲,那聲音是有琴意的。
我懷念家鄉夜半的狗咬聲。
我甚至懷念走夜路時的恐懼。
在無邊的黑夜裡,夜氣是流動着的,一墨一墨地流。
特别是沒有星星的夜晚,你能聽見自己的心跳。
眼前是無邊的黑暗,身後也是無邊的黑暗,那黑織得很密,似濃得化不開,看不到方向,沒有方向,你隻有高一腳低一腳地走,你有一點點怕,越走越害怕,或許遠處有一兩星“鬼火”,你就更怕……可是,突然就聽見了狗咬聲,一通狗咬。
那聲音并不暴烈,隻是連聲、斷句、熱烈,還有親人般的溫馨。
在黑暗中,聽到狗咬聲,腳步不由地就慢了,心也就松下來,眼前就像是有了照路的燈,那咬處就是你的燈。
也仿佛在給你打招呼,說:孩兒,到家了。
我懷念藏在平原夜色裡的咳嗽聲或是問候語:那咳嗽聲就是遠遠的一聲招呼,就是一份保險和身份證明,倘也可說是一種尊嚴,或許還夾雜着對小輩人的關照呢。
在夜色裡,那問候也極簡短:——誰?——嗯。
——咋?——耶。
也許是别的什麼句式吧……短的、遠遠的、以聲辨人,簡單、直白、毫無修飾,是下意識含着痰咳出來的,也含有查問式的警覺。
聲來聲去,這裡邊卻藏着親情、藏着世故、藏着幾代人的熟悉和透骨的了解。
我懷念蛐蛐的叫聲。
每當夜靜的時候,蛐蛐就來給你說話了,一聲長一聲短兒,永遠是那種不離不棄的态度,永遠是那種不高不低的聒語,當你覺得孤單的時候,當你心裡有了什麼淤積的時候,你歎它也歎,你喃它也喃,就伴着你,安慰你,直到天亮。
天一亮,它就息聲了。
我懷念倒沫的老牛。
在槽前卧着,一盞風燈,兩隻牛眼,一嘴白沫,那份安然,甯人。
我甚至懷念牛糞的氣味。
黃昏時分,在氤氲着炊煙的黃昏,牛糞的氣味和着炊煙在村莊的上空飄蕩着,煙煙的、嗆嗆的、泛着一絲絲的日子的腥臭和草香,還有嚼過後老牛反刍的那種發酵過的氣味,臭臭的,有一種續命的腥香……它遊走在一堵一堵的矮牆後邊,溫霞霞的,那是一種混雜着各種青色植物的氣場。
在這樣的氣場裡,你會自如、自賤、心态低低的,也不為什麼,就安詳得多,淡然得多。
偶然,你擡起頭,就會聽到老牛“哞”的一聲,像是要把日子定住似的。
我懷念冬日裡失落在黃土路上的老牛蹄印。
在有雪的日子裡,那蹄印凍在了黃土路上,像一個一個透明的硯台,拾不起來的硯台。
偶爾,硯台裡也會有墨,那是老牛奮力踏出來的泥,蘸着一點黑濕。
夏日裡,那又像是一隻隻土做的月餅,一凹一凹的月餅,模印很清晰,可你拿不起來。
你一捧兒一捧地去捉,你一捉,它就粉了,碎了,那是兒時最好的土玩具……那也是惟一抹去後,可以再現的東西。
我懷念靜靜的場院和一個一個的谷草垛。
在汪着大月亮的秋日的夜晚,我懷念那些坐在草垛上的日子,也許是圓垛,也許是方垛。
那時候,天上一個月亮,燦燦地,就照着你,仿佛是為你一個人而亮。
你托着下巴,會靜靜地想一些什麼,其實也沒想什麼,就是想……多好。
偶爾,你會鑽進谷草垛裡,扒一個熱窩兒,或是在垛裡挖一條長窖兒,再掏一個台兒,藏幾顆紅柿,等着紅柿變軟的時候,把自己藏起來,偷着吃。
更有一些時候,外邊下雨的時候,你會睡在裡邊,枕着一捆谷草,抱着一捆谷草,把自己睡成一捆谷草。
我懷念釘在黃泥牆上的木橛兒。
那木橛兒楔在牆上,是經汗手摩挲出來的、在歲月裡已發腥發黑發亮的那種。
上邊挂有套牲口用的皮繩、皮搭兒、牛籠嘴;挂有夏日才用的鐮刀、桑叉、鋤頭、草帽;挂有紅紅的辣椒串、黃黃的玉米串和風幹後發黑了的紅薯葉;上邊挂有落滿灰塵的小孩兒風帽和大人遺忘了的舊煙袋……如果牆上的窟窿大了,在木橛兒的旁邊還塞着一團兒一團兒的女人的頭發(那是等着換針用的),或許是一包遺忘很久了的、紙已發黃了的菜籽或老鼠藥什麼的。
那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