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意識的覺醒。
他那纖細的神經,健壯的體魄,經話語點燃了飽滿的激情,陡然間起了化學反應,在他的體内聚合成了一股巨大的荷爾蒙能量……他不是不站起來,而是不敢站起來。
他的褲裆裡陡然間豎起了一根棍子,架起了一門“炮”,他一定是既恐懼又害羞,他是怕人家笑話他。
這是我猜的。
那時候,春才剛剛十八歲,正是陽氣最旺的時候。
一天一天地,也許,女人們的調笑,女人們的暗示,女人們肆無忌憚的關于性事的讨論,都給他帶來無盡的痛苦。
在那些個夜晚裡,面對一盞孤燈,四面牆壁,春才心裡會怎麼想呢?在漫漫長夜裡,他也許正在破譯那些挑逗人的話語呢。
比如:什麼是“蜜蜜罐”?什麼是“倒上橋”?什麼是“見紅”?……那些帶有暗示性的語言在他腦海裡泡呀泡的,由精神而物質,漸漸有芽兒生出來了?那些個夜晚,他都在幹些什麼?在破譯的過程中,又會給他生理上帶來什麼樣的反應呢?這沒人知道。
也是過了些日子之後,才漸漸從女人嘴裡傳出一些讓人不可理喻的事。
當他住進醫院後,他嫂子給他收拾床鋪的時候,在春才住的那間偏廈裡,在床邊糊着舊報紙的牆上,貼着一張“紅燈記”的年畫……女人們偷偷議論說,這孩兒,真可憐。
可我隻知道,在一些日子裡,春才一旦被女人圍上,在大多時候,他都是“谷堆”着的。
有一次,他拉架子車往地裡送糞。
在村頭的糞堆前,他扶着一輛架子車,幾個嫂子一邊往車上裝糞,一邊叽叽喳喳地說着什麼,後來車裝滿了,他仍在地上“谷堆”着,就是不站起來……一個嫂子說:才,走啊?他頭上冒汗了,說肚子疼。
這嫂子開玩笑說:你不是來“月經”了吧?哄一下,人們都笑了。
爾後,春才就走到河坡裡去了。
那是夏日裡一個燥熱的中午。
人們都說,春才就是那個中午走向河坡的。
他鬼迷心竅,袖裡揣着一把篾刀。
河坡裡有無邊的蘆葦,蘆葦一叢一叢的,叉出許多條蜿蜒小路,其中有一條是屬于春才的。
春才在蘆葦蕩裡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蚰蜒小路。
小路兩旁,風搖着一蕩一蕩的蘆花,葦葉沙沙響着,它們看到了什麼?又呢呢喃喃地說了些什麼?它們有生命麼?它們若是有生命,為什麼不阻止他呢?或許,就像村人們說的那樣,望月潭是個詭異的地方,他真是中了邪了? 我也曾看見一個叫蔡葦香的小女孩,小小年紀,一個人偷偷地、一步一步向河坡走來……她怎麼就沒事呢? 也許,在蔡葦香眼裡,那個中午一定是猩紅色的。
她是揣着怎樣的心态:是好奇?還有膽怯?她大約想探尋一點什麼。
可她看到血了麼?一滴一滴的鮮血引着她向葦蕩深處走去。
葦蕩太大了,太深了,一叢一叢的蘆葦,一條條蜿蜒的小路……哪一條是春才走出來的呢? 在那樣一個中午,春才一定是在葦蕩裡站了很久很久。
太陽當頭照着,葦蕩裡一片靜寂,有蟲兒在呢喃,當他那一刀割下去的時候,他心裡都想了些什麼呢?……一道紅色的血線就那樣飛出去了,很決絕。
也許,一句歇後語的誕生,給了蔡葦香天崩地裂般的記憶。
不知道小小年紀的蔡葦香在河坡裡到底看到了什麼,又受了什麼樣的刺激。
按村人的說法,她後來“匪”了。
這個“匪”字,在村人眼裡,是“叛逆”和“暴徒”的意思。
是超出日常生活規範的一種非常規行為。
我隻知道,人們在接受經驗或教訓時,思維是反向的,往往矯枉過正。
以至于多年之後,她能賣出一盆價值七十萬的“汗血石榴”。
那麼,一個秘密與另一個秘密之間,有什麼聯系呢? 也許,那一眼,也是很要命的? 僅僅當了三個月的“赤腳醫生”,蔡葦秀的胸脯就挺起來了。
當她挎着那個小藥箱走向田野的時候,她腳下的黑面帶襻的布鞋是有彈性的,就像安裝了彈簧一樣。
身上的棗花布衫迎風飄動着,似也有了與村人不一般的味道。
一個帶有“紅十字”的小藥箱,就好像墊高了一個鄉村姑娘的身份,成全了她的虛榮心。
在一些刮風的日子裡,她還會着意戴上縣裡培訓班發的白帽子、白口罩,背着那個印有“紅十字”的藥箱,一彈一彈地走在田埂上,按村裡人的說法,這就更有些“狗啃麥苗”的意思了。
那時候十八歲的蔡葦秀還是一個姑娘,又是村裡的赤腳醫生,雖然她每日裡背着個藥箱在村裡晃來晃去,可她畢竟是支書的女兒,沒結婚的小夥子是沒人敢打俏皮的。
村裡的小夥子們隻是遠遠地望着她,就像是看天邊的雲彩一樣。
她挎着那個帶有紅十字的小藥箱,說明她是在縣上正規學習過的,這使她平添了一些傲氣,一般人她是不理的。
春才呢,本來就是個不愛說話的悶葫蘆。
所以,最初,兩人之間自然不會有什麼瓜葛。
可是,有一天,春才的手被篾刀割破了。
也許是那一串腳步聲驚擾了他,也許女人們的話刺激了他,也許還有别的原因,當他坐在場院裡破篾子的時候,他的手割破了。
春才的篾刀是用鋼條特制的,十分鋒利,傷口割得很深,那血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這時候,先是有了女人們的驚呼聲,爾後就有人說:秀呢,快叫葦秀! 剛好蔡葦秀挎着個藥箱走到場邊上,聽到喊聲就趕過來了。
春三月,她還戴着一個大口罩,顯得人很秀氣。
她蹲在春才面前,打開藥箱,從裡邊拿出紅汞、碘酒和一小卷紗布,什麼話也沒說,就給他包紮起來。
包了之後,蔡葦秀看了春才一眼,春才也看了她一眼,兩人都沒說什麼。
可據蔡葦香後來說,兩人是說了話的。
當着那麼多人,兩人是用眼睛說話的。
蔡葦秀:疼麼?春才:不疼。
蔡葦秀:别沾水。
春才:嗯。
蔡葦秀臨站起時,眼睫毛眨了一下,她看見春才的棉襖上少了一個扣兒。
後來,那個藍扣子是蔡葦香給春才送去的。
蔡葦香來到春才家,站在門前說:春才哥,扣,給你個扣兒。
春才怔了一下:扣?蔡葦香說:扣。
我姐讓給的。
爾後,她放下那扣子,就扭頭跑了。
一個扣子,又能說明什麼呢? 一個扣兒是一種态度?一個扣兒是一種暗示?這沒人知道。
在此後的日子裡,兩人仍然沒有說過話。
隻見蔡葦秀時常拉着葦香在村口站着,往遠處的葦蕩望去。
若是跟春才碰上了,兩人互相看一眼,也不說什麼。
這就像是猜謎,兩人眼裡似都有話要說,可誰也沒有說。
像是你在等我開口,我也在等你開口,就這麼一天一天地等着。
或許,是那個帶有紅十字的小藥箱墊高了蔡葦秀的虛榮心。
如果不是那個小藥箱,蔡葦秀也就是個鄉間的小柴火妞,她就不會像城裡人那樣的“矜持”,那樣的“狗啃麥苗”……她一定會轉到麥垛的後邊,把要說的、想說的話說出來。
正是那個小藥箱使她平添了
他那纖細的神經,健壯的體魄,經話語點燃了飽滿的激情,陡然間起了化學反應,在他的體内聚合成了一股巨大的荷爾蒙能量……他不是不站起來,而是不敢站起來。
他的褲裆裡陡然間豎起了一根棍子,架起了一門“炮”,他一定是既恐懼又害羞,他是怕人家笑話他。
這是我猜的。
那時候,春才剛剛十八歲,正是陽氣最旺的時候。
一天一天地,也許,女人們的調笑,女人們的暗示,女人們肆無忌憚的關于性事的讨論,都給他帶來無盡的痛苦。
在那些個夜晚裡,面對一盞孤燈,四面牆壁,春才心裡會怎麼想呢?在漫漫長夜裡,他也許正在破譯那些挑逗人的話語呢。
比如:什麼是“蜜蜜罐”?什麼是“倒上橋”?什麼是“見紅”?……那些帶有暗示性的語言在他腦海裡泡呀泡的,由精神而物質,漸漸有芽兒生出來了?那些個夜晚,他都在幹些什麼?在破譯的過程中,又會給他生理上帶來什麼樣的反應呢?這沒人知道。
也是過了些日子之後,才漸漸從女人嘴裡傳出一些讓人不可理喻的事。
當他住進醫院後,他嫂子給他收拾床鋪的時候,在春才住的那間偏廈裡,在床邊糊着舊報紙的牆上,貼着一張“紅燈記”的年畫……女人們偷偷議論說,這孩兒,真可憐。
可我隻知道,在一些日子裡,春才一旦被女人圍上,在大多時候,他都是“谷堆”着的。
有一次,他拉架子車往地裡送糞。
在村頭的糞堆前,他扶着一輛架子車,幾個嫂子一邊往車上裝糞,一邊叽叽喳喳地說着什麼,後來車裝滿了,他仍在地上“谷堆”着,就是不站起來……一個嫂子說:才,走啊?他頭上冒汗了,說肚子疼。
這嫂子開玩笑說:你不是來“月經”了吧?哄一下,人們都笑了。
爾後,春才就走到河坡裡去了。
那是夏日裡一個燥熱的中午。
人們都說,春才就是那個中午走向河坡的。
他鬼迷心竅,袖裡揣着一把篾刀。
河坡裡有無邊的蘆葦,蘆葦一叢一叢的,叉出許多條蜿蜒小路,其中有一條是屬于春才的。
春才在蘆葦蕩裡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蚰蜒小路。
小路兩旁,風搖着一蕩一蕩的蘆花,葦葉沙沙響着,它們看到了什麼?又呢呢喃喃地說了些什麼?它們有生命麼?它們若是有生命,為什麼不阻止他呢?或許,就像村人們說的那樣,望月潭是個詭異的地方,他真是中了邪了? 我也曾看見一個叫蔡葦香的小女孩,小小年紀,一個人偷偷地、一步一步向河坡走來……她怎麼就沒事呢? 也許,在蔡葦香眼裡,那個中午一定是猩紅色的。
她是揣着怎樣的心态:是好奇?還有膽怯?她大約想探尋一點什麼。
可她看到血了麼?一滴一滴的鮮血引着她向葦蕩深處走去。
葦蕩太大了,太深了,一叢一叢的蘆葦,一條條蜿蜒的小路……哪一條是春才走出來的呢? 在那樣一個中午,春才一定是在葦蕩裡站了很久很久。
太陽當頭照着,葦蕩裡一片靜寂,有蟲兒在呢喃,當他那一刀割下去的時候,他心裡都想了些什麼呢?……一道紅色的血線就那樣飛出去了,很決絕。
也許,一句歇後語的誕生,給了蔡葦香天崩地裂般的記憶。
不知道小小年紀的蔡葦香在河坡裡到底看到了什麼,又受了什麼樣的刺激。
按村人的說法,她後來“匪”了。
這個“匪”字,在村人眼裡,是“叛逆”和“暴徒”的意思。
是超出日常生活規範的一種非常規行為。
我隻知道,人們在接受經驗或教訓時,思維是反向的,往往矯枉過正。
以至于多年之後,她能賣出一盆價值七十萬的“汗血石榴”。
那麼,一個秘密與另一個秘密之間,有什麼聯系呢? 也許,那一眼,也是很要命的? 僅僅當了三個月的“赤腳醫生”,蔡葦秀的胸脯就挺起來了。
當她挎着那個小藥箱走向田野的時候,她腳下的黑面帶襻的布鞋是有彈性的,就像安裝了彈簧一樣。
身上的棗花布衫迎風飄動着,似也有了與村人不一般的味道。
一個帶有“紅十字”的小藥箱,就好像墊高了一個鄉村姑娘的身份,成全了她的虛榮心。
在一些刮風的日子裡,她還會着意戴上縣裡培訓班發的白帽子、白口罩,背着那個印有“紅十字”的藥箱,一彈一彈地走在田埂上,按村裡人的說法,這就更有些“狗啃麥苗”的意思了。
那時候十八歲的蔡葦秀還是一個姑娘,又是村裡的赤腳醫生,雖然她每日裡背着個藥箱在村裡晃來晃去,可她畢竟是支書的女兒,沒結婚的小夥子是沒人敢打俏皮的。
村裡的小夥子們隻是遠遠地望着她,就像是看天邊的雲彩一樣。
她挎着那個帶有紅十字的小藥箱,說明她是在縣上正規學習過的,這使她平添了一些傲氣,一般人她是不理的。
春才呢,本來就是個不愛說話的悶葫蘆。
所以,最初,兩人之間自然不會有什麼瓜葛。
可是,有一天,春才的手被篾刀割破了。
也許是那一串腳步聲驚擾了他,也許女人們的話刺激了他,也許還有别的原因,當他坐在場院裡破篾子的時候,他的手割破了。
春才的篾刀是用鋼條特制的,十分鋒利,傷口割得很深,那血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這時候,先是有了女人們的驚呼聲,爾後就有人說:秀呢,快叫葦秀! 剛好蔡葦秀挎着個藥箱走到場邊上,聽到喊聲就趕過來了。
春三月,她還戴着一個大口罩,顯得人很秀氣。
她蹲在春才面前,打開藥箱,從裡邊拿出紅汞、碘酒和一小卷紗布,什麼話也沒說,就給他包紮起來。
包了之後,蔡葦秀看了春才一眼,春才也看了她一眼,兩人都沒說什麼。
可據蔡葦香後來說,兩人是說了話的。
當着那麼多人,兩人是用眼睛說話的。
蔡葦秀:疼麼?春才:不疼。
蔡葦秀:别沾水。
春才:嗯。
蔡葦秀臨站起時,眼睫毛眨了一下,她看見春才的棉襖上少了一個扣兒。
後來,那個藍扣子是蔡葦香給春才送去的。
蔡葦香來到春才家,站在門前說:春才哥,扣,給你個扣兒。
春才怔了一下:扣?蔡葦香說:扣。
我姐讓給的。
爾後,她放下那扣子,就扭頭跑了。
一個扣子,又能說明什麼呢? 一個扣兒是一種态度?一個扣兒是一種暗示?這沒人知道。
在此後的日子裡,兩人仍然沒有說過話。
隻見蔡葦秀時常拉着葦香在村口站着,往遠處的葦蕩望去。
若是跟春才碰上了,兩人互相看一眼,也不說什麼。
這就像是猜謎,兩人眼裡似都有話要說,可誰也沒有說。
像是你在等我開口,我也在等你開口,就這麼一天一天地等着。
或許,是那個帶有紅十字的小藥箱墊高了蔡葦秀的虛榮心。
如果不是那個小藥箱,蔡葦秀也就是個鄉間的小柴火妞,她就不會像城裡人那樣的“矜持”,那樣的“狗啃麥苗”……她一定會轉到麥垛的後邊,把要說的、想說的話說出來。
正是那個小藥箱使她平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