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平原,有一些植物是飛來的,非人工種植的。
那是一種毫無來由的、純天意的生存方式。
來也無蹤、去也無影兒,但它仍然是一歲一枯榮。
比如,翎子花。
此花長菱形狀,先綠後紅,會變色。
據說,翎子花不知是何方神聖(或是雁兒?或是燕兒?)在何處吃了些什麼,經過那小小肚腸消化後,變成了鳥兒在天空飛過時拉下的屎,那鳥屎不知會落在哪裡。
可它一旦落在平原的大地上,就會化腐朽為神奇,長出一株株奇異的植物來,昂揚地活。
比如:地龍花,當地人俗稱“抓地龍”。
此物随地蔓爬,有的竟能爬出一丈多遠,拖很長的秧子。
那秧棵是很不起眼的灰綠,每爬一節都随地紮根,每一節都有扒地的根系,若是剪去一節,餘節仍在生長。
此花星碎,蔓開蔓長,雜開着白色、紫色、粉紅色、米黃色小花,春天裡滿地生輝,燦若星辰。
可至今仍沒人知道此花的出處。
冬日就不見了,來年再生。
比如,仙人花。
也叫“仙人指路”。
又叫卦人花。
此花朵小,有紅有白,水粉樣。
花上伸一長莖,莖上開黃花後結籽。
此花有别于平原上的花,少,極豔,秋死春生。
傳說此花是“踏生”。
是早年那些個牽駱駝的人,從千裡之外,一步步走進平原,那花種是從鞋底或駱駝蹄縫兒裡沾帶過來的……自然也無出處。
比如,野生的喇叭花,城裡人叫牽牛花,非人工養殖。
沒有人知道野生喇叭花的出處,植物學上說它産于南美洲。
可它怎麼就來到了平原?是風送它來的麼?沒人知道。
可它在平原的鄉野,也是一歲一枯榮。
正因為野生野長,來去無蹤,且無處攀緣,朵要小一些,淡一些,怯生一些。
也正因為它的豔麗,後來才被一些人采回家去,培育成了名花的。
可野生的喇叭花仍然無種無植,遍地開放。
無來由、非人工的,還有一種,叫做“小蟲兒窩蛋”。
在無梁,“小蟲兒窩蛋”又被稱為“夜裡會說話”的花。
至于為什麼說它夜裡會說話,這是老輩人說的,我不懂。
“小蟲兒窩蛋”是生長在平原上的一種野花。
據說,“小蟲兒窩蛋”白日裡是不長的。
你就是盯着它看,不眨眼地盯着看,它也不長。
它隻在夜裡長,夜裡趴下細聽,似有滋聲。
這種花雖說是叢生,卻也蔓長,草叢裡朝天伸出一細細的長莖,莖上擎着一個盤樣的花苞,花苞裡托着幾個蛋樣兒小果,春來果是綠的,熟了的時候紫黑。
這種草花看上去小身小樣的,卻有一種驚天動地的彈射功能,每當冬天到來的時候,寒風一冽,那花苞陡然間就炸開了……送出去的是它們的種子。
種子落在地裡,能不能活下來,往下就看它們的造化了。
在平原的鄉村,“小蟲兒窩蛋”一般都生長在溝渠邊沿的雜草叢裡,數量并不多,不經意你看不見它。
它的果我嘗過,澀澀的,漿是苦的,有一絲甜意。
我之所以給你說“小蟲兒窩蛋”,還因為它與一個女人有關。
你知道,在我最倒黴、最難受的日子裡,還讓我能笑出來的人是誰麼?我讓你猜一千次也猜不到。
是的,就是這個綽号為“小蟲兒窩蛋”的女人。
在無梁,她被簡稱為“蟲嫂”。
在我少年時期的記憶裡,蟲嫂是很袖珍的。
蟲嫂是老拐的女人。
很難說她的個子了,也就一米三四的樣子或是更低。
她結婚的那天,老拐牽着她走出來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牽着一個孩子。
老拐個子高,卻身有殘疾,一隻腿瘸着,走的是“蚰蜒路”。
所以,每當兩人走在一起的時候,就像一趕一趕的麥浪,給村人帶來了很多快樂。
記得,當衆人起哄,逼着兩人喝“交杯酒”的時候,老拐的腰彎成一弓形,蟲嫂踮着腳尖,高揚着下巴,顯得極不對稱,就像是一隻老狼抱着一隻小羊。
全村人都笑了,笑得很開心。
所以,蟲嫂自嫁到無梁的那一天,就是作為笑料存在的。
拿現在的說法,她幾乎就是全村人的“開心果”。
那天夜裡,一村人都在聽老拐的房…… 老拐說:天不早了,滅燈吧? 蟲嫂說:先說說,塌了多大窟窿? 老拐說:不多……那個,滅燈吧? 蟲嫂說:說說,我心裡有個數。
老拐說:三百多。
蟲嫂說:恁多?咋花的? 老拐說:還有看腿的,四十七塊六。
蟲嫂說:你一不全活,我一小人國,咋還? 老拐說:慢慢還。
都喂飽牲口了……先那個,滅燈。
蟲嫂說:不急。
家裡還有多少糧食? 老拐說:還有二十多斤紅薯幹…… 蟲嫂說:就吃這? 老拐說:窖裡還有些紅薯。
蟲嫂問:見面時,你身上穿那衣裳? 老拐說:借的。
蟲嫂說:自行車? 老拐說:借的。
蟲嫂說:縫紉機? 老拐說:豌豆家的,明天一早還。
蟲嫂說:還有啥不是借的? 老拐說:人。
日他姐,你還睡不睡了?嗯? 蟲嫂說:……嗯。
老拐說:嗯嗯…… 蟲嫂說:挪挪。
老拐說:掐我幹啥? 蟲嫂說:……挪挪你那壞腿。
老拐說:我還有好腿呢。
蟲嫂說:你到底幾條腿? 老拐說:要、滅了燈……三條。
于是,光棍漢們站在老拐家的後窗外,笑着大聲喊:滅燈!滅燈! ……燈果然就滅了。
在無梁,在男女之間,關乎“性事”,語言極為豐富。
暗語很多。
每一家的床頭上都有些創造。
比如:“吃蜜蜜”、“吃荞麥面窩窩”、“睡了再睡”、“倒上橋”,以及“啊、嗯、哎、嗨”之類……“滅燈”是老拐的創造。
第二天一早,當太陽挂在樹梢上的時候,遠遠望去,人們看見村口滾動着一個巨大的“刺猬”。
那“刺猬”背對着朝陽,看上去毛炸炸的,還一歪一歪地滾動着。
一直到近了的時候,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是老拐家的新媳婦,背着一個大草捆。
很能幹哪。
老拐的新媳婦已把身上的新嫁衣脫下來了。
她本來個小,身上穿着老拐的舊衣裳,背着這捆草,就像是一個滾動着的刺猬。
爾後,當她去牲口院交草的時候,大隊會計五鬥給她看的磅,稱出來竟有七十二斤!五鬥“呀”了一聲,會有這麼多?低頭一看,這才發現,就這新媳婦,蟲嫂,咬着牙,一隻腳悄悄地踩着磅秤呢。
于是,會計說,哎,腳,你那腳,挪挪。
她擦了把汗,笑着,不好意思地把腳挪開了。
再稱,五十二斤半。
那時候一個壯勞力幹一天才掙十分。
隊裡規定割六斤草算一分。
扣了水汽,她一個人早上就掙了八分半。
稱了草後,大隊會計見她上草筐就走,神色似有些慌張,遂起了疑心,就悄悄地跟着她……到了她家的院子,就看見她在竈火前扒開筐底,衣裳的下面,竟然在割草時還偷掰了村裡五穗嫩玉米! 大隊會計即刻把這事告訴了老姑父。
那時候村街裡有個吃飯場,男人們都在飯場裡蹲着吃飯。
老姑父聽了,碗往地上一放,說:走。
帶着民兵就往老拐家去了。
可他走着走着,迎面看見牆上貼的大紅“囍”字,卻又站住了。
老姑父搖搖頭,笑着說:算了。
沒過三天,還算是新媳婦呢。
改天還要回門……算了吧,下不為例。
民兵們見老姑父這樣說,忍不住都笑了,也就作罷。
但新媳婦偷玉米的事,全村人都知道了。
有人說:這女人,真不主貴。
在平原,新媳婦結婚三天回娘家,這是風俗。
老拐送女人回娘家那天,說來還算是體面。
老拐仍穿着借來的藍制服,頭戴藍帽子,手裡推着借來的自行車,車把上挂着兩匣點心;新媳婦上身穿一紅燈芯絨布衫,下身是毛藍褲子,這女子個小屁股大,那褲子像個兜子,走起來像是兜着兩坨肉包子似的。
兩人一前一後,仍是一浪一浪趕着走。
兩人一進飯場
那是一種毫無來由的、純天意的生存方式。
來也無蹤、去也無影兒,但它仍然是一歲一枯榮。
比如,翎子花。
此花長菱形狀,先綠後紅,會變色。
據說,翎子花不知是何方神聖(或是雁兒?或是燕兒?)在何處吃了些什麼,經過那小小肚腸消化後,變成了鳥兒在天空飛過時拉下的屎,那鳥屎不知會落在哪裡。
可它一旦落在平原的大地上,就會化腐朽為神奇,長出一株株奇異的植物來,昂揚地活。
比如:地龍花,當地人俗稱“抓地龍”。
此物随地蔓爬,有的竟能爬出一丈多遠,拖很長的秧子。
那秧棵是很不起眼的灰綠,每爬一節都随地紮根,每一節都有扒地的根系,若是剪去一節,餘節仍在生長。
此花星碎,蔓開蔓長,雜開着白色、紫色、粉紅色、米黃色小花,春天裡滿地生輝,燦若星辰。
可至今仍沒人知道此花的出處。
冬日就不見了,來年再生。
比如,仙人花。
也叫“仙人指路”。
又叫卦人花。
此花朵小,有紅有白,水粉樣。
花上伸一長莖,莖上開黃花後結籽。
此花有别于平原上的花,少,極豔,秋死春生。
傳說此花是“踏生”。
是早年那些個牽駱駝的人,從千裡之外,一步步走進平原,那花種是從鞋底或駱駝蹄縫兒裡沾帶過來的……自然也無出處。
比如,野生的喇叭花,城裡人叫牽牛花,非人工養殖。
沒有人知道野生喇叭花的出處,植物學上說它産于南美洲。
可它怎麼就來到了平原?是風送它來的麼?沒人知道。
可它在平原的鄉野,也是一歲一枯榮。
正因為野生野長,來去無蹤,且無處攀緣,朵要小一些,淡一些,怯生一些。
也正因為它的豔麗,後來才被一些人采回家去,培育成了名花的。
可野生的喇叭花仍然無種無植,遍地開放。
無來由、非人工的,還有一種,叫做“小蟲兒窩蛋”。
在無梁,“小蟲兒窩蛋”又被稱為“夜裡會說話”的花。
至于為什麼說它夜裡會說話,這是老輩人說的,我不懂。
“小蟲兒窩蛋”是生長在平原上的一種野花。
據說,“小蟲兒窩蛋”白日裡是不長的。
你就是盯着它看,不眨眼地盯着看,它也不長。
它隻在夜裡長,夜裡趴下細聽,似有滋聲。
這種花雖說是叢生,卻也蔓長,草叢裡朝天伸出一細細的長莖,莖上擎着一個盤樣的花苞,花苞裡托着幾個蛋樣兒小果,春來果是綠的,熟了的時候紫黑。
這種草花看上去小身小樣的,卻有一種驚天動地的彈射功能,每當冬天到來的時候,寒風一冽,那花苞陡然間就炸開了……送出去的是它們的種子。
種子落在地裡,能不能活下來,往下就看它們的造化了。
在平原的鄉村,“小蟲兒窩蛋”一般都生長在溝渠邊沿的雜草叢裡,數量并不多,不經意你看不見它。
它的果我嘗過,澀澀的,漿是苦的,有一絲甜意。
我之所以給你說“小蟲兒窩蛋”,還因為它與一個女人有關。
你知道,在我最倒黴、最難受的日子裡,還讓我能笑出來的人是誰麼?我讓你猜一千次也猜不到。
是的,就是這個綽号為“小蟲兒窩蛋”的女人。
在無梁,她被簡稱為“蟲嫂”。
在我少年時期的記憶裡,蟲嫂是很袖珍的。
蟲嫂是老拐的女人。
很難說她的個子了,也就一米三四的樣子或是更低。
她結婚的那天,老拐牽着她走出來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牽着一個孩子。
老拐個子高,卻身有殘疾,一隻腿瘸着,走的是“蚰蜒路”。
所以,每當兩人走在一起的時候,就像一趕一趕的麥浪,給村人帶來了很多快樂。
記得,當衆人起哄,逼着兩人喝“交杯酒”的時候,老拐的腰彎成一弓形,蟲嫂踮着腳尖,高揚着下巴,顯得極不對稱,就像是一隻老狼抱着一隻小羊。
全村人都笑了,笑得很開心。
所以,蟲嫂自嫁到無梁的那一天,就是作為笑料存在的。
拿現在的說法,她幾乎就是全村人的“開心果”。
那天夜裡,一村人都在聽老拐的房…… 老拐說:天不早了,滅燈吧? 蟲嫂說:先說說,塌了多大窟窿? 老拐說:不多……那個,滅燈吧? 蟲嫂說:說說,我心裡有個數。
老拐說:三百多。
蟲嫂說:恁多?咋花的? 老拐說:還有看腿的,四十七塊六。
蟲嫂說:你一不全活,我一小人國,咋還? 老拐說:慢慢還。
都喂飽牲口了……先那個,滅燈。
蟲嫂說:不急。
家裡還有多少糧食? 老拐說:還有二十多斤紅薯幹…… 蟲嫂說:就吃這? 老拐說:窖裡還有些紅薯。
蟲嫂問:見面時,你身上穿那衣裳? 老拐說:借的。
蟲嫂說:自行車? 老拐說:借的。
蟲嫂說:縫紉機? 老拐說:豌豆家的,明天一早還。
蟲嫂說:還有啥不是借的? 老拐說:人。
日他姐,你還睡不睡了?嗯? 蟲嫂說:……嗯。
老拐說:嗯嗯…… 蟲嫂說:挪挪。
老拐說:掐我幹啥? 蟲嫂說:……挪挪你那壞腿。
老拐說:我還有好腿呢。
蟲嫂說:你到底幾條腿? 老拐說:要、滅了燈……三條。
于是,光棍漢們站在老拐家的後窗外,笑着大聲喊:滅燈!滅燈! ……燈果然就滅了。
在無梁,在男女之間,關乎“性事”,語言極為豐富。
暗語很多。
每一家的床頭上都有些創造。
比如:“吃蜜蜜”、“吃荞麥面窩窩”、“睡了再睡”、“倒上橋”,以及“啊、嗯、哎、嗨”之類……“滅燈”是老拐的創造。
第二天一早,當太陽挂在樹梢上的時候,遠遠望去,人們看見村口滾動着一個巨大的“刺猬”。
那“刺猬”背對着朝陽,看上去毛炸炸的,還一歪一歪地滾動着。
一直到近了的時候,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是老拐家的新媳婦,背着一個大草捆。
很能幹哪。
老拐的新媳婦已把身上的新嫁衣脫下來了。
她本來個小,身上穿着老拐的舊衣裳,背着這捆草,就像是一個滾動着的刺猬。
爾後,當她去牲口院交草的時候,大隊會計五鬥給她看的磅,稱出來竟有七十二斤!五鬥“呀”了一聲,會有這麼多?低頭一看,這才發現,就這新媳婦,蟲嫂,咬着牙,一隻腳悄悄地踩着磅秤呢。
于是,會計說,哎,腳,你那腳,挪挪。
她擦了把汗,笑着,不好意思地把腳挪開了。
再稱,五十二斤半。
那時候一個壯勞力幹一天才掙十分。
隊裡規定割六斤草算一分。
扣了水汽,她一個人早上就掙了八分半。
稱了草後,大隊會計見她上草筐就走,神色似有些慌張,遂起了疑心,就悄悄地跟着她……到了她家的院子,就看見她在竈火前扒開筐底,衣裳的下面,竟然在割草時還偷掰了村裡五穗嫩玉米! 大隊會計即刻把這事告訴了老姑父。
那時候村街裡有個吃飯場,男人們都在飯場裡蹲着吃飯。
老姑父聽了,碗往地上一放,說:走。
帶着民兵就往老拐家去了。
可他走着走着,迎面看見牆上貼的大紅“囍”字,卻又站住了。
老姑父搖搖頭,笑着說:算了。
沒過三天,還算是新媳婦呢。
改天還要回門……算了吧,下不為例。
民兵們見老姑父這樣說,忍不住都笑了,也就作罷。
但新媳婦偷玉米的事,全村人都知道了。
有人說:這女人,真不主貴。
在平原,新媳婦結婚三天回娘家,這是風俗。
老拐送女人回娘家那天,說來還算是體面。
老拐仍穿着借來的藍制服,頭戴藍帽子,手裡推着借來的自行車,車把上挂着兩匣點心;新媳婦上身穿一紅燈芯絨布衫,下身是毛藍褲子,這女子個小屁股大,那褲子像個兜子,走起來像是兜着兩坨肉包子似的。
兩人一前一後,仍是一浪一浪趕着走。
兩人一進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