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
他說:你想啊,她娘倆咋對老蔡的,這村裡人都知道……
我問:那棵石榴在哪兒呢?
他說:我會找到的。
找到我告訴你。
爾後他又說:爺們,再給點“信息費”吧。
這秘密,我就告訴了你一個人。
後來,他突然又很認真地說:丢,你這麼有錢,逛過按摩店麼?就那個,那啥…… 我驚訝地望着他,說:你逛過? 他說:不中了。
春才下河坡。
完蛋了。
在我們的家鄉,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叫:“春才下河坡——去球”。
這是一句隻有本地人才能領悟的土話。
春才是一個人的名字(他現在仍然活着),這以後我會告訴你的。
“春才下河坡——去球”的本意是:春才在河坡裡把他的生殖器割了。
這個具有悲劇性的人生故事,卻在我們的家鄉産生了一種帶有喜劇意味的荒誕。
後來引申為完結、完蛋、徹底……的意思。
這句歇後語人們通常是笑着說的,隻要有人說“春才下河坡”……那麼,下邊的話就不用再說了,這就表明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的徹底失敗。
這也是我們家鄉人的最大優點:那就是用戲谑的口吻,微笑着面對失敗。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梁五方的結局也是頗具喜劇色彩的。
在颍河鎮,梁五方作為一個“專業上訪戶”,是極為出名的。
三十八年來,如果把他走過的路略微統計一下,按最低路程每天二十公裡計算,他至少也繞地球七八圈了!這個數據本是可以進世界吉尼斯紀錄的。
如此“偉大的行程”,在當地政府官員的眼裡,卻是一件讓人頭皮發麻的事。
當地政府的官員們一提到他,就連連搖頭,說:他要是有一點理,他能告到月球上去。
特别是最近幾年,他老了,眼花了,手抖,字也寫不成了,上訪的時候也不再提那麼多的要求了。
他說:他啥也不要了,就要一個家(女人)。
他希望政府能把他的女人給找回來,給他安一個家。
可是,偏偏這件事是政府無法解決的。
早年改嫁到孫劉趙村的李月仙如今已兒孫滿堂,已是人家的奶奶了,怎麼也不會再回來跟他過日子了。
所以,無論是縣裡,還是鎮上,都不敢答應他,隻有任他繼續上訪。
可是,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縣裡的官員們還是有些緊張,生怕他在北京那邊鬧出什麼影響來。
于是又不得不一次次地派人去安撫他。
如今的梁五方年歲大了,腿腳也不是那麼靈便了,上下車都要人扶着。
每每,縣裡和鎮上的官員把他從北京接回來,給他幾個錢,送到村裡,好言好語地對他說:老人家,這幾天,就這幾天,可不能出門了!他很配合,說:放心吧。
北京這幾天人多,查得嚴,咱不去。
見他态度好,那位常去接他的副鎮長說:老頭,二鍋頭給你買了十瓶,小二兩的,夠用吧?他說:夠,夠了。
就是蛋疼。
副鎮長笑了,說:想那事了?他搖搖頭說:春才下河坡……就此,雙方達成了一種默契。
等過了節,再出去的時候,他拄着一根棍,甚至還專門到縣信訪局彎一下,報告說:我去了啊。
這時候,反而沒人理他了。
他挨着辦公室的門,一個個進,進去就說:我去了。
我可去了。
還是沒人理。
他很沮喪。
據說,梁五方常年在市面上溜逛,他拄着一根棍,一邊上訪,一邊也靠賣嘴掙些小錢。
有時他攔路給人算卦,掙點卦資什麼的。
有時他也會裝瞎子,翻着白眼,伸手跟人要錢……一年下來,也夠個吃喝。
有一次,在縣城的大街上,梁五方正拄着根棍在街上走,身後喇叭響了,有一輛黑色的轎車開過來……梁五方回頭一看,是縣裡那位女書記的車,他竟然記住了她的車号。
就此,他身子一歪,坐地上了。
司機按了幾聲喇叭,女書記在車裡坐着,擡頭一看是他,臉色立時就變了,十分生氣。
這時,坐在前邊的司機拉開車門,說:王八蛋,這是訛人呢!林書記,我叫人把他弄走。
女書記看一街兩行熙熙攘攘的,全是圍觀的人。
沉默了片刻,說:算了。
把他扶過來。
等秘書把他扶到車上,梁五方嬉皮着臉說:老天爺,我可找到政府了。
能坐坐書記的車,值了,我這一輩子值了……看女書記一臉嚴肅,他心裡還是有些怵,歎一聲,喏喏地說:我要是不犯事,閨女也有你這麼大了……女書記扭過臉望着他,久久,說:老人家,你叫我怎麼說你呢?……今年多大了? 他說:六十有二。
女書記沉吟了一下,對秘書說:回辦公室。
通知信訪局長來一下。
等信訪局長趕到書記辦公室,就見女書記兩手抱着肩膀,皺着眉頭,在屋子裡走來走去……信訪局長進門報告說:林書記,你找我? 女書記說:梁五方的問題怎麼還沒解決? 信訪局長怔怔地,苦着臉,不知道該怎麼說…… 女書記說:我是說,他還有啥要求? 信訪局長忿忿地說:他就是個滾刀肉。
他要的多了,過去一張嘴就要賠他多少多少錢,獅子大張口!現在,他又說他要一個家! 女書記說:給他一個家。
别讓他跑了,影響太壞。
信訪局長帶着哭音兒說:他是胡攪蠻纏。
說是要個“家”,其實是想要個女人,我上哪兒給他找女人? 女書記說:是啊。
這是個問題。
可他這麼大歲數了,無兒無女,怪可憐的……這樣吧,不能任他胡來。
女人找不來,家可以給。
信訪局長怔怔地,不知該怎麼辦,說:這,家…… 女書記說:這樣,跟颍河鎮打個招呼,把他送福利院。
給他個養老的地方。
信訪局長看書記态度堅決,也隻好去辦。
在颍河鎮,誰都知道梁五方是滾刀肉,難纏的主兒。
鎮上的幹部本來還想推掉,可書記親自打了電話,也隻好辦了……當信訪局長辦好了手續,帶人帶車要把梁五方送福利院的時候,他還不去。
他說:你饒了我吧。
我習慣了。
我一個人走走。
局長說:不行。
這次是強制性的。
你告到天邊也沒用。
我最後一次見到他,仍是在鎮上的福利院裡。
我還聽說,這個福利院是蔡總蔡思凡投了資的…… 我記得先前去看過他一次。
那時候,他還顯得有些呆滞。
那是九月的一天,秋陽高照,梁五方坐在陽光下的一張椅子上,跟幾位流哈水的老人坐在一起……我說:五叔,還認得我麼? 他仍是怔怔的,嘴裡喃喃地說:麒麟,龍麒麟…… 我說:五叔,是我呀?我把那株石榴買下來了。
他說:來了,車來了…… 我說:五叔,别裝了,我是丢…… 他說:政府,老實,我老實。
我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裡已經沒有“星星”了。
後來就不一樣了。
後來,在梁五方六十八歲的這一天,我再次到鎮上的福利院去看他。
他坐在陽光下,正在給人算命呢。
在這個福利院裡,院裡院外,停滿了車,都是來找他算命的……我看見梁五方,五叔,靜靜地坐在那裡,就像是歲月一樣,挺吓人的。
可他不時眨蒙着眼,給人說着什麼的時候,一時,又很神秘地笑了。
難道說,這就是涅槃?那麼,我要問,六十八年前,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我不知道。
在這裡,我還要告訴你,在我進城之後,梁五方每次找我時,手裡都拿着一張“白條兒”,那“白條兒”是老姑父寫的。
我曾收到過老姑父的許多“白條兒”,有的寫在煙盒紙上,有的隻有二指寬,每張“白條兒”的第一句就是:見字如面……我懷疑,後來的那些“白條兒”,很可能是僞造的。
找到我告訴你。
爾後他又說:爺們,再給點“信息費”吧。
這秘密,我就告訴了你一個人。
後來,他突然又很認真地說:丢,你這麼有錢,逛過按摩店麼?就那個,那啥…… 我驚訝地望着他,說:你逛過? 他說:不中了。
春才下河坡。
完蛋了。
在我們的家鄉,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叫:“春才下河坡——去球”。
這是一句隻有本地人才能領悟的土話。
春才是一個人的名字(他現在仍然活着),這以後我會告訴你的。
“春才下河坡——去球”的本意是:春才在河坡裡把他的生殖器割了。
這個具有悲劇性的人生故事,卻在我們的家鄉産生了一種帶有喜劇意味的荒誕。
後來引申為完結、完蛋、徹底……的意思。
這句歇後語人們通常是笑着說的,隻要有人說“春才下河坡”……那麼,下邊的話就不用再說了,這就表明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的徹底失敗。
這也是我們家鄉人的最大優點:那就是用戲谑的口吻,微笑着面對失敗。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梁五方的結局也是頗具喜劇色彩的。
在颍河鎮,梁五方作為一個“專業上訪戶”,是極為出名的。
三十八年來,如果把他走過的路略微統計一下,按最低路程每天二十公裡計算,他至少也繞地球七八圈了!這個數據本是可以進世界吉尼斯紀錄的。
如此“偉大的行程”,在當地政府官員的眼裡,卻是一件讓人頭皮發麻的事。
當地政府的官員們一提到他,就連連搖頭,說:他要是有一點理,他能告到月球上去。
特别是最近幾年,他老了,眼花了,手抖,字也寫不成了,上訪的時候也不再提那麼多的要求了。
他說:他啥也不要了,就要一個家(女人)。
他希望政府能把他的女人給找回來,給他安一個家。
可是,偏偏這件事是政府無法解決的。
早年改嫁到孫劉趙村的李月仙如今已兒孫滿堂,已是人家的奶奶了,怎麼也不會再回來跟他過日子了。
所以,無論是縣裡,還是鎮上,都不敢答應他,隻有任他繼續上訪。
可是,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縣裡的官員們還是有些緊張,生怕他在北京那邊鬧出什麼影響來。
于是又不得不一次次地派人去安撫他。
如今的梁五方年歲大了,腿腳也不是那麼靈便了,上下車都要人扶着。
每每,縣裡和鎮上的官員把他從北京接回來,給他幾個錢,送到村裡,好言好語地對他說:老人家,這幾天,就這幾天,可不能出門了!他很配合,說:放心吧。
北京這幾天人多,查得嚴,咱不去。
見他态度好,那位常去接他的副鎮長說:老頭,二鍋頭給你買了十瓶,小二兩的,夠用吧?他說:夠,夠了。
就是蛋疼。
副鎮長笑了,說:想那事了?他搖搖頭說:春才下河坡……就此,雙方達成了一種默契。
等過了節,再出去的時候,他拄着一根棍,甚至還專門到縣信訪局彎一下,報告說:我去了啊。
這時候,反而沒人理他了。
他挨着辦公室的門,一個個進,進去就說:我去了。
我可去了。
還是沒人理。
他很沮喪。
據說,梁五方常年在市面上溜逛,他拄着一根棍,一邊上訪,一邊也靠賣嘴掙些小錢。
有時他攔路給人算卦,掙點卦資什麼的。
有時他也會裝瞎子,翻着白眼,伸手跟人要錢……一年下來,也夠個吃喝。
有一次,在縣城的大街上,梁五方正拄着根棍在街上走,身後喇叭響了,有一輛黑色的轎車開過來……梁五方回頭一看,是縣裡那位女書記的車,他竟然記住了她的車号。
就此,他身子一歪,坐地上了。
司機按了幾聲喇叭,女書記在車裡坐着,擡頭一看是他,臉色立時就變了,十分生氣。
這時,坐在前邊的司機拉開車門,說:王八蛋,這是訛人呢!林書記,我叫人把他弄走。
女書記看一街兩行熙熙攘攘的,全是圍觀的人。
沉默了片刻,說:算了。
把他扶過來。
等秘書把他扶到車上,梁五方嬉皮着臉說:老天爺,我可找到政府了。
能坐坐書記的車,值了,我這一輩子值了……看女書記一臉嚴肅,他心裡還是有些怵,歎一聲,喏喏地說:我要是不犯事,閨女也有你這麼大了……女書記扭過臉望着他,久久,說:老人家,你叫我怎麼說你呢?……今年多大了? 他說:六十有二。
女書記沉吟了一下,對秘書說:回辦公室。
通知信訪局長來一下。
等信訪局長趕到書記辦公室,就見女書記兩手抱着肩膀,皺着眉頭,在屋子裡走來走去……信訪局長進門報告說:林書記,你找我? 女書記說:梁五方的問題怎麼還沒解決? 信訪局長怔怔地,苦着臉,不知道該怎麼說…… 女書記說:我是說,他還有啥要求? 信訪局長忿忿地說:他就是個滾刀肉。
他要的多了,過去一張嘴就要賠他多少多少錢,獅子大張口!現在,他又說他要一個家! 女書記說:給他一個家。
别讓他跑了,影響太壞。
信訪局長帶着哭音兒說:他是胡攪蠻纏。
說是要個“家”,其實是想要個女人,我上哪兒給他找女人? 女書記說:是啊。
這是個問題。
可他這麼大歲數了,無兒無女,怪可憐的……這樣吧,不能任他胡來。
女人找不來,家可以給。
信訪局長怔怔地,不知該怎麼辦,說:這,家…… 女書記說:這樣,跟颍河鎮打個招呼,把他送福利院。
給他個養老的地方。
信訪局長看書記态度堅決,也隻好去辦。
在颍河鎮,誰都知道梁五方是滾刀肉,難纏的主兒。
鎮上的幹部本來還想推掉,可書記親自打了電話,也隻好辦了……當信訪局長辦好了手續,帶人帶車要把梁五方送福利院的時候,他還不去。
他說:你饒了我吧。
我習慣了。
我一個人走走。
局長說:不行。
這次是強制性的。
你告到天邊也沒用。
我最後一次見到他,仍是在鎮上的福利院裡。
我還聽說,這個福利院是蔡總蔡思凡投了資的…… 我記得先前去看過他一次。
那時候,他還顯得有些呆滞。
那是九月的一天,秋陽高照,梁五方坐在陽光下的一張椅子上,跟幾位流哈水的老人坐在一起……我說:五叔,還認得我麼? 他仍是怔怔的,嘴裡喃喃地說:麒麟,龍麒麟…… 我說:五叔,是我呀?我把那株石榴買下來了。
他說:來了,車來了…… 我說:五叔,别裝了,我是丢…… 他說:政府,老實,我老實。
我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裡已經沒有“星星”了。
後來就不一樣了。
後來,在梁五方六十八歲的這一天,我再次到鎮上的福利院去看他。
他坐在陽光下,正在給人算命呢。
在這個福利院裡,院裡院外,停滿了車,都是來找他算命的……我看見梁五方,五叔,靜靜地坐在那裡,就像是歲月一樣,挺吓人的。
可他不時眨蒙着眼,給人說着什麼的時候,一時,又很神秘地笑了。
難道說,這就是涅槃?那麼,我要問,六十八年前,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我不知道。
在這裡,我還要告訴你,在我進城之後,梁五方每次找我時,手裡都拿着一張“白條兒”,那“白條兒”是老姑父寫的。
我曾收到過老姑父的許多“白條兒”,有的寫在煙盒紙上,有的隻有二指寬,每張“白條兒”的第一句就是:見字如面……我懷疑,後來的那些“白條兒”,很可能是僞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