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字,隻出現在一級級政府的公文裡。
這時候的梁五方,成了一個“上訴人”。
僅一個“上訴人”梁五方,就給郵局增添了多少麻煩啊! 聽老姑父講,一年又一年,他的申訴材料從不同的郵局、用不同的紙張寄到北京去,爾後又經一級級政府簽收蓋章後批轉回來。
有的批着:調查處理。
有的批的是:嚴加管制。
有的寫兩個字:查辦。
有的是寫一“?”,再劃一圓圈。
有的僅僅是加蓋一公章,不作任何解釋。
爾後貼上郵票又重新寄回來……這些材料經過千裡之行,經過一個個辦公桌,一個個郵遞員的手,最後都一一經公社簽收,在公社秘書的辦公室裡靠牆堆放着。
老姑父去公社開會時,公社許秘書曾指着他身後的那面牆說:老蔡,你看看,一面牆,都是那個“流竄犯”的材料。
老姑父還在廁所裡見過幾頁,那也許是許秘書一時找不到手紙,匆忙間撕了兩頁,擦屁股用。
甚至于在無梁村,也沒人再提梁五方的名字了,人們幾乎是把他給淡忘了。
一年又一年,偶爾說到他的時候,人們的口吻是一再省略的。
原來還叫他五方,或是用較親近的口氣叫他:方。
現如今人們一提到他,隻取中間一個字:五。
人們會用淡淡的、略含貶義的、有幾分滑稽的兒化音說:五兒,又竄出去了。
你知道麼,那捆人的繩子也不僅僅是繩子。
那時候,在人們心裡,這就是“作奸犯科”的标志,或者說是生活中的“另類”,是讓人鄙視的“壞分子”。
當一個人一次又一次被人用繩子捆着押回來時,人們看他的眼光也就變了。
再後來,當他一走過小橋,人們就說:五兒回來了。
一九七五年,梁五方他娘去世時,他仍在上訪的路上……家裡人等了他三天,實在等不及就葬了。
早些時候,五方他娘也曾苦苦地勸過他,說:兒呀,認了吧。
胳膊扭不過大腿,咱認了吧。
可他不聽勸。
現在,他娘死了,他也沒能見上一面。
可是,突然有一天,村裡人在他娘的墳前發現了一包荷葉包着的肉煎包,還有燃過的三枝煙的煙蒂兒,這時人們才知道,他回來過。
偷偷地。
後來,随着形勢的不斷變化,當人們再把他送回來的時候,就不再捆了,隻是幾個人押着他,把他送回村裡。
可他仍舊像捆着似的,顯得很滑稽:他走路兩隻胳膊緊貼着身子,頭往前探,動作僵硬,身子佝偻,脖子梗着,往前一蹿一蹿地走,就像根本沒有手一樣……在小橋上,村裡人一看見他就笑了。
他也笑。
嘴咧着,那笑竟有些貧。
人們說:五兒,回來了。
他擠擠眼,說:回來了。
人們說:還去麼? 他回頭看看,滿不在乎地說:去。
去。
人們說:五兒,吃上北京烤鴨了? 他說:眼吃。
眼吃。
那時候,老姑父和他,常常蹲在大隊部門口談心。
老姑父遞上煙,遞上水,苦口婆心地說:五,你是爺,你是祖宗,咱别再去了吧?你說,那北京能是咱去的地方麼?去一趟讓人捆一回,你臉上好看?再說了,這人世間,誰還不受點委屈? 梁五方說:老蔡,你也知道,這麼多年了,我是為了啥。
上頭咋也得給個“政策”呀?他要是給我個“政策”,我就不去了。
老姑父說:現在不講成分了,你還要啥“政策”? 他說:還沒給我平反呢。
照你這麼說,我這些年白跑了? 老姑父說:那不就一張紙麼? 他說:那可不是一張紙,那是“政策”。
你得給我落實政策。
最後,老姑父甚至哀求他說:五兒,我也幹不了幾天了,我服了你了。
你說咋落實,咱就咋落實,你别再出去了。
他狡黠地一笑,說:你說了不算。
老姑父說:你怎麼成“滾刀肉”了? 他說:我就是“滾刀肉”。
這一年,又快到國慶節的時候了,一到國慶臨近,就為了這麼一個“流竄犯”,一個縣的官員都心驚肉跳!縣委書記親自把電話打到了鎮上,要求“嚴防死守”,千萬不能讓這個“流竄犯”再到北京去了。
那時公社已改成了鎮,鎮上曹書記又打電話把老姑父罵了一頓,說你給我盯緊點,連放屁的時候都要跟着……爾後曹書記仍不放心,親自派人把無梁村的幹部和梁五方一起“請”到鎮上,在鎮政府的食堂裡擺了一桌酒菜,現場辦公。
待梁五方酒足飯飽,曹書記說:五兒,還跑不跑了? 梁五方說:不跑,不跑了。
有煙麼,吸一棵。
老曹吓唬他說:五兒,可不能再去北京了。
你要再去,我整死你! 他說:不跑。
你放心,不跑。
這時,老曹給他點上一枝煙,語氣緩下來,說:五兒,你那事,該解決解決,最後還是咱這兒解決,你說是不是? 他說:是。
我聽你的。
老曹說:你那富農的問題,不是已經解決了麼?現在成分取消了,不講成分了,你還鬧啥鬧? 他說:還沒給我平反呢。
老曹說:成分都取消了,又沒給你戴帽子,平啥反?好,平反,我現在就給你平反。
這行了吧? 他說:我那三間瓦房呢?我的自行車呢?…… 老曹說:房子,房子的事嗎?這個,這個……好,給你解決。
老蔡,他的房子呢?退給他。
老姑父很為難,說:現在地分了。
那房子多少年了,漏雨,都快坍了…… 老曹一揮手,說:退給他,回去就退。
至于,漏雨麼,修修。
鎮上給點補助,這總行了吧?我再說一遍,你可不能再去北京了! 他說:不去了,再也不去了。
可是,當天晚上,他又跑了。
國慶節那天,國家信訪局一個電話打到省裡,省裡又打到縣裡,縣裡打到鎮上……一級級的,都憤怒無比:那個“流竄犯”又跑北京上訪去了!該解決的問題,為什麼不解決?!老曹氣壞了,站在鎮政府院裡拤着腰大罵老姑父:蔡國寅你個王八蛋,我撤你的職! 據說,就為這個“流竄犯”,臨近退休的老曹被當衆免職了。
縣裡下了決心,派幹部專門到北京國家信訪局門口去堵他,同時派人四下去找……可是,北京太大了,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人們才在長城上找到了他。
那時,他正坐在八達嶺的一個垛口處看風景呢。
夕陽西下,風哨着,一個年輕的副鎮長看見他就哭了,說:你,你可真……禍害人哪! 他說:我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怎麼了?不能來? 那副鎮長說:爺,你真是爺,咱回去吧。
他說:等等,我還沒吃飯呢。
那副鎮長說:走,先吃飯。
先吃飯。
他說:有酒麼?二鍋頭就行,小二兩的。
那副鎮長說:放心,弄,給你弄。
說着,兩人架着他的胳膊,攙着他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下走,生怕他再跑了。
這一年,他整五十歲。
梁五方的問題是在他五十五歲這一年得到“徹底解決”的。
這時候,他已經在這條上訪的路上走了三十三年,走成了一個彎腰駝背的小老頭了。
他一臉的滄桑,背着一個鋪蓋卷,見人就低頭、鞠躬,爾後規規矩矩地往地上一蹲……不管誰看到他都會頓生憐憫之心。
據說,縣裡一個新任女書記看見他竟然掉了淚,說:老人家,你放心吧,我一定給你解決。
徹底解決。
這個分管信訪的女書記姓林,名叫林岚。
她調來不久,就看了一大批上訴材料,其中就有梁五方的……梳着剪發頭的女書記,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她說話是算數的。
這一年的秋天,她親自帶人到無梁村現場辦公,解決梁五方的問題來了。
這時候的梁五方,成了一個“上訴人”。
僅一個“上訴人”梁五方,就給郵局增添了多少麻煩啊! 聽老姑父講,一年又一年,他的申訴材料從不同的郵局、用不同的紙張寄到北京去,爾後又經一級級政府簽收蓋章後批轉回來。
有的批着:調查處理。
有的批的是:嚴加管制。
有的寫兩個字:查辦。
有的是寫一“?”,再劃一圓圈。
有的僅僅是加蓋一公章,不作任何解釋。
爾後貼上郵票又重新寄回來……這些材料經過千裡之行,經過一個個辦公桌,一個個郵遞員的手,最後都一一經公社簽收,在公社秘書的辦公室裡靠牆堆放着。
老姑父去公社開會時,公社許秘書曾指着他身後的那面牆說:老蔡,你看看,一面牆,都是那個“流竄犯”的材料。
老姑父還在廁所裡見過幾頁,那也許是許秘書一時找不到手紙,匆忙間撕了兩頁,擦屁股用。
甚至于在無梁村,也沒人再提梁五方的名字了,人們幾乎是把他給淡忘了。
一年又一年,偶爾說到他的時候,人們的口吻是一再省略的。
原來還叫他五方,或是用較親近的口氣叫他:方。
現如今人們一提到他,隻取中間一個字:五。
人們會用淡淡的、略含貶義的、有幾分滑稽的兒化音說:五兒,又竄出去了。
你知道麼,那捆人的繩子也不僅僅是繩子。
那時候,在人們心裡,這就是“作奸犯科”的标志,或者說是生活中的“另類”,是讓人鄙視的“壞分子”。
當一個人一次又一次被人用繩子捆着押回來時,人們看他的眼光也就變了。
再後來,當他一走過小橋,人們就說:五兒回來了。
一九七五年,梁五方他娘去世時,他仍在上訪的路上……家裡人等了他三天,實在等不及就葬了。
早些時候,五方他娘也曾苦苦地勸過他,說:兒呀,認了吧。
胳膊扭不過大腿,咱認了吧。
可他不聽勸。
現在,他娘死了,他也沒能見上一面。
可是,突然有一天,村裡人在他娘的墳前發現了一包荷葉包着的肉煎包,還有燃過的三枝煙的煙蒂兒,這時人們才知道,他回來過。
偷偷地。
後來,随着形勢的不斷變化,當人們再把他送回來的時候,就不再捆了,隻是幾個人押着他,把他送回村裡。
可他仍舊像捆着似的,顯得很滑稽:他走路兩隻胳膊緊貼着身子,頭往前探,動作僵硬,身子佝偻,脖子梗着,往前一蹿一蹿地走,就像根本沒有手一樣……在小橋上,村裡人一看見他就笑了。
他也笑。
嘴咧着,那笑竟有些貧。
人們說:五兒,回來了。
他擠擠眼,說:回來了。
人們說:還去麼? 他回頭看看,滿不在乎地說:去。
去。
人們說:五兒,吃上北京烤鴨了? 他說:眼吃。
眼吃。
那時候,老姑父和他,常常蹲在大隊部門口談心。
老姑父遞上煙,遞上水,苦口婆心地說:五,你是爺,你是祖宗,咱别再去了吧?你說,那北京能是咱去的地方麼?去一趟讓人捆一回,你臉上好看?再說了,這人世間,誰還不受點委屈? 梁五方說:老蔡,你也知道,這麼多年了,我是為了啥。
上頭咋也得給個“政策”呀?他要是給我個“政策”,我就不去了。
老姑父說:現在不講成分了,你還要啥“政策”? 他說:還沒給我平反呢。
照你這麼說,我這些年白跑了? 老姑父說:那不就一張紙麼? 他說:那可不是一張紙,那是“政策”。
你得給我落實政策。
最後,老姑父甚至哀求他說:五兒,我也幹不了幾天了,我服了你了。
你說咋落實,咱就咋落實,你别再出去了。
他狡黠地一笑,說:你說了不算。
老姑父說:你怎麼成“滾刀肉”了? 他說:我就是“滾刀肉”。
這一年,又快到國慶節的時候了,一到國慶臨近,就為了這麼一個“流竄犯”,一個縣的官員都心驚肉跳!縣委書記親自把電話打到了鎮上,要求“嚴防死守”,千萬不能讓這個“流竄犯”再到北京去了。
那時公社已改成了鎮,鎮上曹書記又打電話把老姑父罵了一頓,說你給我盯緊點,連放屁的時候都要跟着……爾後曹書記仍不放心,親自派人把無梁村的幹部和梁五方一起“請”到鎮上,在鎮政府的食堂裡擺了一桌酒菜,現場辦公。
待梁五方酒足飯飽,曹書記說:五兒,還跑不跑了? 梁五方說:不跑,不跑了。
有煙麼,吸一棵。
老曹吓唬他說:五兒,可不能再去北京了。
你要再去,我整死你! 他說:不跑。
你放心,不跑。
這時,老曹給他點上一枝煙,語氣緩下來,說:五兒,你那事,該解決解決,最後還是咱這兒解決,你說是不是? 他說:是。
我聽你的。
老曹說:你那富農的問題,不是已經解決了麼?現在成分取消了,不講成分了,你還鬧啥鬧? 他說:還沒給我平反呢。
老曹說:成分都取消了,又沒給你戴帽子,平啥反?好,平反,我現在就給你平反。
這行了吧? 他說:我那三間瓦房呢?我的自行車呢?…… 老曹說:房子,房子的事嗎?這個,這個……好,給你解決。
老蔡,他的房子呢?退給他。
老姑父很為難,說:現在地分了。
那房子多少年了,漏雨,都快坍了…… 老曹一揮手,說:退給他,回去就退。
至于,漏雨麼,修修。
鎮上給點補助,這總行了吧?我再說一遍,你可不能再去北京了! 他說:不去了,再也不去了。
可是,當天晚上,他又跑了。
國慶節那天,國家信訪局一個電話打到省裡,省裡又打到縣裡,縣裡打到鎮上……一級級的,都憤怒無比:那個“流竄犯”又跑北京上訪去了!該解決的問題,為什麼不解決?!老曹氣壞了,站在鎮政府院裡拤着腰大罵老姑父:蔡國寅你個王八蛋,我撤你的職! 據說,就為這個“流竄犯”,臨近退休的老曹被當衆免職了。
縣裡下了決心,派幹部專門到北京國家信訪局門口去堵他,同時派人四下去找……可是,北京太大了,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人們才在長城上找到了他。
那時,他正坐在八達嶺的一個垛口處看風景呢。
夕陽西下,風哨着,一個年輕的副鎮長看見他就哭了,說:你,你可真……禍害人哪! 他說:我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怎麼了?不能來? 那副鎮長說:爺,你真是爺,咱回去吧。
他說:等等,我還沒吃飯呢。
那副鎮長說:走,先吃飯。
先吃飯。
他說:有酒麼?二鍋頭就行,小二兩的。
那副鎮長說:放心,弄,給你弄。
說着,兩人架着他的胳膊,攙着他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下走,生怕他再跑了。
這一年,他整五十歲。
梁五方的問題是在他五十五歲這一年得到“徹底解決”的。
這時候,他已經在這條上訪的路上走了三十三年,走成了一個彎腰駝背的小老頭了。
他一臉的滄桑,背着一個鋪蓋卷,見人就低頭、鞠躬,爾後規規矩矩地往地上一蹲……不管誰看到他都會頓生憐憫之心。
據說,縣裡一個新任女書記看見他竟然掉了淚,說:老人家,你放心吧,我一定給你解決。
徹底解決。
這個分管信訪的女書記姓林,名叫林岚。
她調來不久,就看了一大批上訴材料,其中就有梁五方的……梳着剪發頭的女書記,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她說話是算數的。
這一年的秋天,她親自帶人到無梁村現場辦公,解決梁五方的問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