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才出來,這泡尿有這麼長麼?
就在這時,吳玉花牽着孩子從人群裡走出來,抖手給了他兩耳光!……爾後,她一句話也不說,牽着孩子扭頭就走。
老姑父就此蹲了下來。
在無梁,老姑父入鄉随俗的第一個姿勢就是“谷堆”。
“谷堆”是個象形詞,就是蹲下的意思。
老姑父“谷堆”在地上,很狼狽地靠着那棵挂鐘的老槐樹,平着臉色,略顯尴尬地說:啥事?啥事吧。
老姑父的褲腰帶斷了,誰都知道這不是尿尿的問題,可人們還是信了。
在無梁,凡是有職務的,隻要給一個理由,人們就信。
人們是心裡不信,臉上信。
于是人們不再研究“褲腰帶”的問題了。
小學校長苗國安給老姑父說了推薦上大學的事……爾後說:抓緊吧。
三十個村子,就剩一個指标,聽說明天就上會定了,是不是得送點禮呀? 此時此刻,全村人異口同聲地說:送!這得送。
這一個“送”字,經全村人的熱喉嚨喊出來,顯得铿锵有力。
那會兒我就躲在老姑父的背後,他靠着樹的陽面,我靠着陰面。
我不禁臉紅了,心裡怦怦亂跳。
那時候,我還會臉紅,此後就不會了。
人們都在等着老姑父說話,可老姑父就是不開口。
我知道老姑父不開口的原因,這是逼着他去找公社武裝部長老胡,老胡是他的戰友,這是讓他去給老胡送禮……他不願去求老胡,他還想給自己留一點尊嚴。
可這一次,全村人不答應了。
人們像“森林”一樣地圍着他,立逼他說話。
“送”是必須的,人們甚至開始議論送什麼的問題了。
有的說,隊裡不是還有幾桶小磨油麼?有的說,代銷點有煙,賒上幾條好煙。
有的說,光煙不行,還得有酒…… 事關前途,我心裡很急。
我喉嚨是恨不得伸出一隻手,把他從地上拽起來。
這時候,我是多麼感謝村人哪,我看見我的心都跪下來了! 人們的目光再一次把老姑父給淹了。
在目光的海洋裡,不光是一個“送”字,還含有“褲腰帶的問題”。
老姑父再三說是“繃斷的”,可人們不聽他解釋……這幾乎是一種威脅了。
再說了,這裡邊還有善的含意。
我是一個孤兒,他們是在幫助一個孤兒,這就是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道理後邊都包含着很多因素。
可人們隻說道理,不說“因素”。
老姑父顯得很無助,他“谷堆”在那裡,就像是一個犯了錯的孩子。
老姑父已無處可藏。
這時候,他不可能回家,他回不去了,家裡也面臨着一場戰争。
老姑父很艱難地站了起來,用帶着哭腔的聲音說:我不要“臉”了。
這天夜裡,老姑父騎着那輛破自行車給人送禮去了……老姑父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回來。
也許,那天夜裡他在老胡的門前蹲的時間太長了。
他是很想要“臉”的,可他沒有辦法。
他跟公社的老胡喝了一夜酒,回來把自行車一撂,就癱倒在場院的麥稭窩裡,人像是生了一場大病! 可人們還等着他回話呢。
當人們把他圍起來的時候,他眼都沒睜,隻喃喃地說了兩個字:妥了。
我承認,我上大學跟你們不一樣,我不是考上的,是“送”出來的。
那時候三十個大隊搶一個名額,可這個名額最終讓我得到了。
那是用全村人的油,還有煙酒和老姑父的臉面換來的。
當那張薄薄的“紙”發到我手裡的時候,你知道我是什麼感覺麼?我心裡說:拜拜了無梁,我再也不用看人的臉色了。
我告訴你,不要輕看任何形式,在某種意義上說,形式就是内容。
待我拿到那張“紙”之後,我又一次吃遍全村!人們開始用最好的飯菜招待我,用最優美的語言誇贊我,我在無梁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被人們無限放大,我不再是禍害了,我成了一個最聰明、最懂事的孩子。
每一次到村人家吃酒,都由老姑父作陪。
那一天,老姑父又一次喝醉了,醉了的老姑父拍着我的肩膀說:兄弟,我冤哪,我的褲腰帶真是繃斷的。
在我走的那一天,全村人都來送行。
我得說,這裡邊的情愫是很複雜的。
首先,這又是一次善的集中體現。
其次,在他們心裡,我已約等于“官”了,他們送的是一個未來的“預備役官員”。
可不管怎麼說,我的被褥,是村裡女人們套的,我的臉盆,是村裡給買的,還在我的兜裡塞滿了柿餅和雞蛋……女人們哭了,我也掉了淚。
女人們圍着我問:丢兒,還回來麼?我說:回來,放了假就回來。
可我還是有一種“放生”的感覺。
我心裡很清楚,如果沒有那張“紙”,我什麼都不是。
我不會再回來了。
我以為,這将是一次成功的逃離。
可是,我錯了。
老姑父跟吳玉花的戰争是曠日持久的。
那天的“褲腰帶事件”是個導火索。
當老姑父回到家之後,吳玉花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她一把把剛一歲多的小三兒從床上拉起來,倒着提在手裡,惡狠狠地說:一窩吃裡扒外的貨,摔死算了! 老姑父吓壞了,老姑父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三兒。
吳玉花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五個全是閨女,雖然隻活下來三個,可終日裡擦屎刮尿,她早就煩透了。
在她眼裡,每一個孩子都是禍害,都是老姑父帶給她的災難。
所以她很輕易地攥着小三兒的一隻腳脖子兒,倒着提在手裡,好像随時都會松手! 然而,這小三兒雖整個倒垂着,可那兩隻杏仁眼卻忽靈靈的,像是在笑…… 老姑父急忙沖上去跟吳玉花搶孩子,他就像一顆出膛的炮彈,倏爾就把小三兒奪在了手裡,同時用腳勾倒了吳玉花。
于是,在把孩子撂回床上的那一刻,兩人同時倒在地上,就此厮打在了一起。
兩人先是碰翻了木制的洗臉盆架子,踢倒了一卷編好的席捆,撞散了一排葦子稈,爾後又用屁股拱倒了屋角裡的水缸,像兩隻泥母豬一樣在地上滾來滾去。
老姑父家的牆上已挂滿了人生的“腳印”。
那腳印蜿蜒曲折、忽高忽低、且重且輕,全是在搏鬥中一腳一腳踩出來的。
老姑父與吳玉花的每次搏鬥都是以命相抵的,兩人總是頭頂着頭或是相互揪着頭發在地上滾來滾去,屋子裡邊的四堵牆成了他們随時借力的地方,每一腳都跺得牆咚咚直響,牆上的石灰末四濺!那時老姑父常
老姑父就此蹲了下來。
在無梁,老姑父入鄉随俗的第一個姿勢就是“谷堆”。
“谷堆”是個象形詞,就是蹲下的意思。
老姑父“谷堆”在地上,很狼狽地靠着那棵挂鐘的老槐樹,平着臉色,略顯尴尬地說:啥事?啥事吧。
老姑父的褲腰帶斷了,誰都知道這不是尿尿的問題,可人們還是信了。
在無梁,凡是有職務的,隻要給一個理由,人們就信。
人們是心裡不信,臉上信。
于是人們不再研究“褲腰帶”的問題了。
小學校長苗國安給老姑父說了推薦上大學的事……爾後說:抓緊吧。
三十個村子,就剩一個指标,聽說明天就上會定了,是不是得送點禮呀? 此時此刻,全村人異口同聲地說:送!這得送。
這一個“送”字,經全村人的熱喉嚨喊出來,顯得铿锵有力。
那會兒我就躲在老姑父的背後,他靠着樹的陽面,我靠着陰面。
我不禁臉紅了,心裡怦怦亂跳。
那時候,我還會臉紅,此後就不會了。
人們都在等着老姑父說話,可老姑父就是不開口。
我知道老姑父不開口的原因,這是逼着他去找公社武裝部長老胡,老胡是他的戰友,這是讓他去給老胡送禮……他不願去求老胡,他還想給自己留一點尊嚴。
可這一次,全村人不答應了。
人們像“森林”一樣地圍着他,立逼他說話。
“送”是必須的,人們甚至開始議論送什麼的問題了。
有的說,隊裡不是還有幾桶小磨油麼?有的說,代銷點有煙,賒上幾條好煙。
有的說,光煙不行,還得有酒…… 事關前途,我心裡很急。
我喉嚨是恨不得伸出一隻手,把他從地上拽起來。
這時候,我是多麼感謝村人哪,我看見我的心都跪下來了! 人們的目光再一次把老姑父給淹了。
在目光的海洋裡,不光是一個“送”字,還含有“褲腰帶的問題”。
老姑父再三說是“繃斷的”,可人們不聽他解釋……這幾乎是一種威脅了。
再說了,這裡邊還有善的含意。
我是一個孤兒,他們是在幫助一個孤兒,這就是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道理後邊都包含着很多因素。
可人們隻說道理,不說“因素”。
老姑父顯得很無助,他“谷堆”在那裡,就像是一個犯了錯的孩子。
老姑父已無處可藏。
這時候,他不可能回家,他回不去了,家裡也面臨着一場戰争。
老姑父很艱難地站了起來,用帶着哭腔的聲音說:我不要“臉”了。
這天夜裡,老姑父騎着那輛破自行車給人送禮去了……老姑父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回來。
也許,那天夜裡他在老胡的門前蹲的時間太長了。
他是很想要“臉”的,可他沒有辦法。
他跟公社的老胡喝了一夜酒,回來把自行車一撂,就癱倒在場院的麥稭窩裡,人像是生了一場大病! 可人們還等着他回話呢。
當人們把他圍起來的時候,他眼都沒睜,隻喃喃地說了兩個字:妥了。
我承認,我上大學跟你們不一樣,我不是考上的,是“送”出來的。
那時候三十個大隊搶一個名額,可這個名額最終讓我得到了。
那是用全村人的油,還有煙酒和老姑父的臉面換來的。
當那張薄薄的“紙”發到我手裡的時候,你知道我是什麼感覺麼?我心裡說:拜拜了無梁,我再也不用看人的臉色了。
我告訴你,不要輕看任何形式,在某種意義上說,形式就是内容。
待我拿到那張“紙”之後,我又一次吃遍全村!人們開始用最好的飯菜招待我,用最優美的語言誇贊我,我在無梁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被人們無限放大,我不再是禍害了,我成了一個最聰明、最懂事的孩子。
每一次到村人家吃酒,都由老姑父作陪。
那一天,老姑父又一次喝醉了,醉了的老姑父拍着我的肩膀說:兄弟,我冤哪,我的褲腰帶真是繃斷的。
在我走的那一天,全村人都來送行。
我得說,這裡邊的情愫是很複雜的。
首先,這又是一次善的集中體現。
其次,在他們心裡,我已約等于“官”了,他們送的是一個未來的“預備役官員”。
可不管怎麼說,我的被褥,是村裡女人們套的,我的臉盆,是村裡給買的,還在我的兜裡塞滿了柿餅和雞蛋……女人們哭了,我也掉了淚。
女人們圍着我問:丢兒,還回來麼?我說:回來,放了假就回來。
可我還是有一種“放生”的感覺。
我心裡很清楚,如果沒有那張“紙”,我什麼都不是。
我不會再回來了。
我以為,這将是一次成功的逃離。
可是,我錯了。
老姑父跟吳玉花的戰争是曠日持久的。
那天的“褲腰帶事件”是個導火索。
當老姑父回到家之後,吳玉花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她一把把剛一歲多的小三兒從床上拉起來,倒着提在手裡,惡狠狠地說:一窩吃裡扒外的貨,摔死算了! 老姑父吓壞了,老姑父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三兒。
吳玉花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五個全是閨女,雖然隻活下來三個,可終日裡擦屎刮尿,她早就煩透了。
在她眼裡,每一個孩子都是禍害,都是老姑父帶給她的災難。
所以她很輕易地攥着小三兒的一隻腳脖子兒,倒着提在手裡,好像随時都會松手! 然而,這小三兒雖整個倒垂着,可那兩隻杏仁眼卻忽靈靈的,像是在笑…… 老姑父急忙沖上去跟吳玉花搶孩子,他就像一顆出膛的炮彈,倏爾就把小三兒奪在了手裡,同時用腳勾倒了吳玉花。
于是,在把孩子撂回床上的那一刻,兩人同時倒在地上,就此厮打在了一起。
兩人先是碰翻了木制的洗臉盆架子,踢倒了一卷編好的席捆,撞散了一排葦子稈,爾後又用屁股拱倒了屋角裡的水缸,像兩隻泥母豬一樣在地上滾來滾去。
老姑父家的牆上已挂滿了人生的“腳印”。
那腳印蜿蜒曲折、忽高忽低、且重且輕,全是在搏鬥中一腳一腳踩出來的。
老姑父與吳玉花的每次搏鬥都是以命相抵的,兩人總是頭頂着頭或是相互揪着頭發在地上滾來滾去,屋子裡邊的四堵牆成了他們随時借力的地方,每一腳都跺得牆咚咚直響,牆上的石灰末四濺!那時老姑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