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還有腳上的馬靴,人們說那皮靴走起來咯噔咯噔響,帶彈簧的;爾後是手裡提着的那十匣點心以及他那“您呢您”的東北口音普通話……這一切都讓無梁的女人們興奮不已。
可她們并不知道他乘坐的那輛吉普車是從縣武裝部借來的,他的一位老戰友在縣武裝部當部長;更不知道他腳上穿的馬靴是他從東北南下時,一個喝醉了酒的老毛子送給他的。
她們隻知道這是個“大官”,相親來了。
于是有人飛快地跑去報信兒了。
于是衆多的女人們簇擁着老蔡(他很快就要成為老蔡了)朝吳玉花家走去。
可是,當蔡國寅來到吳玉花家院門前的時候,卻發現院門、屋門全都關上了。
手裡提着點心的蔡國寅又一次被晾在了門外。
無梁是普天下最不排外的一個村子。
早年,外鄉來一個糟頭發換針的老頭她們都要端茶遞水圍上半天,何況來了如此稀罕的人物?!無梁也曆來不乏熱心人。
吳玉花家的黃泥牆并不高,女人們屁股一騎一磨就過去了。
于是就有幾十個女人先後騎過院牆去拍吳家的屋門。
這些女人一個個把門搭子拍得啪啪響,昂聲高喊着吳玉花的乳名:小花,開門吧,恁姑。
開門,我,句兒奶奶。
還有的喊着吳玉花她娘的小名:換,開門。
你家搭戲台呢?架子不小。
吳玉花的娘自然不願意得罪全村人。
不一會兒,她慌慌地就把正屋的門開了。
隻是吳玉花仍然躲在耳房裡不出來。
此時此刻吳玉花心情極為複雜,事情鬧到了這一步,她也不知如何才好。
在碎嘴女人的嘈吵聲裡,對于這個窮追不舍的人,她的心理起了一種很微妙的變化。
她一點一點地回憶着他作報告、上軍訓課時的情形,突然很想看看這個人到底長什麼樣?她站在糊了窗紙的格子窗前,用小手指蘸了一點唾沫,在窗紙上濕出了一個小小的圓洞……可她看到的卻是川流不息的女人們的屁股。
無梁的女人們川流不息地湧進來。
有傳話的,有苦口婆心勸說的,有自以為懂普通話做翻譯的。
女人的屁股一次次從院牆上跨過,把雙方的話遞來遞去……在傳話的過程中,無梁的女人們按各自的理解把雙方的意思都做了大量的藝術性加工,該删的删、該加的加,來言和去語都是在蜜汁裡泡過之後才“翻譯”過去的。
那就像是用一把把鑰匙試着開鎖,這一把不行再換另一把……就這麼試着試着,四個小時過去了。
最後連吳玉花自己都說不清楚,到底是哪一把鑰匙撥動了她的心。
等女人們在吳玉花的默許下,正式打開院門待客時,已是掌燈的時候了。
天黑下來了,在門前站了四個小時的蔡國寅終于吃上了“雞蛋茶”。
那一碗放了紅糖的茶水裡打了六個荷包蛋,吃了這碗雞蛋茶的代價是,他必須入贅做上門女婿。
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風俗和講究,蔡國寅也都一一答應了。
兩人終于正式見面了。
在昏暗的油燈下,吳玉花低着頭,心裡亂糟糟的,雖說也曾偷一眼偷一眼地看,可燈光隻有一豆兒,太暗了。
桌上的十匣點心擋住了她的視線,終還是沒有看太清蔡國寅的臉,她看到的隻是半邊臉,那叫“剛毅”。
她原來就知道他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鬥的軍人,現在仍然隻知道他是一名軍人。
應該說,一個時期的風尚(對軍人的愛慕)起了最關鍵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些别的意思,也都是稀裡糊塗的。
按照口頭協議,蔡國寅是作為上門女婿入贅到無梁村的。
聽人說,當年吳玉花的婚禮是十分風光的。
那年月,她是無梁村第一個坐吉普車出嫁的姑娘。
那輛吉普車從她家門前開出來,在衆人的追逐下圍着無梁村轉了一個圈兒,爾後又開回來了。
就這麼轉了一個圈兒之後,上尉連長蔡國寅就此變成了無梁村的老姑父了。
那時候上尉連長蔡國寅月工資九十八元,算是高薪階層。
可這次婚禮,蔡國寅在無梁村一群熱心“幫辦”的策劃下,一一都按當地的風俗辦,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除了置辦嫁妝外,那一天吳家開的是流水席,肥豬用了三頭,豆腐十盤,粉條一千七百餘斤,花卷子馍十四籠,還有煙酒……無梁村男女老少一個個吃得滿嘴流油! 那天夜裡,月亮成了無梁村最亮的一盞燈,幾乎全村人都到老姑父的屋後“聽房”來了。
在皎潔的月光下,他們等待着一個用普通話說出來的一個“日”字,可他們一直等到露水下來的時候,卻什麼也沒有聽到。
最後,他們終于聽到聲音了,是哭聲,吳玉花響亮的哭聲。
我知道我們終有一天要回歸土地。
可我從來沒有認真看過自己的臉。
是的,我照過鏡子,可我看的是相貌,不是臉。
一個人的臉應該包括他的全部生命特征。
那時候我還看不清自己。
不知自己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我也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皮膚的顔色為什麼是黃的,它是怎麼染成的?現在我終于明白了,我們的顔色來自于土地,我們與平原一個色調。
是的,在時間中,我曾不斷地修飾我的記憶。
我篡改了很多東西,包括我的童年…… 記得,當我睜開眼,第一眼看見老姑父的時候,你知道我是什麼感覺麼?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他與無梁的任何一件物什都渾然一體:谷垛、麻雀、樹木、房舍,以及場裡的石磙,瓦屋的獸頭,顔色是一樣一樣的。
他就像是土生土長、壘在村邊的一堵黃泥牆,或是植在路邊上被風雨蝕過的乏灰色的老樹樁子。
他的臉就是一張無梁村的地形圖,溝溝
可她們并不知道他乘坐的那輛吉普車是從縣武裝部借來的,他的一位老戰友在縣武裝部當部長;更不知道他腳上穿的馬靴是他從東北南下時,一個喝醉了酒的老毛子送給他的。
她們隻知道這是個“大官”,相親來了。
于是有人飛快地跑去報信兒了。
于是衆多的女人們簇擁着老蔡(他很快就要成為老蔡了)朝吳玉花家走去。
可是,當蔡國寅來到吳玉花家院門前的時候,卻發現院門、屋門全都關上了。
手裡提着點心的蔡國寅又一次被晾在了門外。
無梁是普天下最不排外的一個村子。
早年,外鄉來一個糟頭發換針的老頭她們都要端茶遞水圍上半天,何況來了如此稀罕的人物?!無梁也曆來不乏熱心人。
吳玉花家的黃泥牆并不高,女人們屁股一騎一磨就過去了。
于是就有幾十個女人先後騎過院牆去拍吳家的屋門。
這些女人一個個把門搭子拍得啪啪響,昂聲高喊着吳玉花的乳名:小花,開門吧,恁姑。
開門,我,句兒奶奶。
還有的喊着吳玉花她娘的小名:換,開門。
你家搭戲台呢?架子不小。
吳玉花的娘自然不願意得罪全村人。
不一會兒,她慌慌地就把正屋的門開了。
隻是吳玉花仍然躲在耳房裡不出來。
此時此刻吳玉花心情極為複雜,事情鬧到了這一步,她也不知如何才好。
在碎嘴女人的嘈吵聲裡,對于這個窮追不舍的人,她的心理起了一種很微妙的變化。
她一點一點地回憶着他作報告、上軍訓課時的情形,突然很想看看這個人到底長什麼樣?她站在糊了窗紙的格子窗前,用小手指蘸了一點唾沫,在窗紙上濕出了一個小小的圓洞……可她看到的卻是川流不息的女人們的屁股。
無梁的女人們川流不息地湧進來。
有傳話的,有苦口婆心勸說的,有自以為懂普通話做翻譯的。
女人的屁股一次次從院牆上跨過,把雙方的話遞來遞去……在傳話的過程中,無梁的女人們按各自的理解把雙方的意思都做了大量的藝術性加工,該删的删、該加的加,來言和去語都是在蜜汁裡泡過之後才“翻譯”過去的。
那就像是用一把把鑰匙試着開鎖,這一把不行再換另一把……就這麼試着試着,四個小時過去了。
最後連吳玉花自己都說不清楚,到底是哪一把鑰匙撥動了她的心。
等女人們在吳玉花的默許下,正式打開院門待客時,已是掌燈的時候了。
天黑下來了,在門前站了四個小時的蔡國寅終于吃上了“雞蛋茶”。
那一碗放了紅糖的茶水裡打了六個荷包蛋,吃了這碗雞蛋茶的代價是,他必須入贅做上門女婿。
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風俗和講究,蔡國寅也都一一答應了。
兩人終于正式見面了。
在昏暗的油燈下,吳玉花低着頭,心裡亂糟糟的,雖說也曾偷一眼偷一眼地看,可燈光隻有一豆兒,太暗了。
桌上的十匣點心擋住了她的視線,終還是沒有看太清蔡國寅的臉,她看到的隻是半邊臉,那叫“剛毅”。
她原來就知道他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鬥的軍人,現在仍然隻知道他是一名軍人。
應該說,一個時期的風尚(對軍人的愛慕)起了最關鍵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些别的意思,也都是稀裡糊塗的。
按照口頭協議,蔡國寅是作為上門女婿入贅到無梁村的。
聽人說,當年吳玉花的婚禮是十分風光的。
那年月,她是無梁村第一個坐吉普車出嫁的姑娘。
那輛吉普車從她家門前開出來,在衆人的追逐下圍着無梁村轉了一個圈兒,爾後又開回來了。
就這麼轉了一個圈兒之後,上尉連長蔡國寅就此變成了無梁村的老姑父了。
那時候上尉連長蔡國寅月工資九十八元,算是高薪階層。
可這次婚禮,蔡國寅在無梁村一群熱心“幫辦”的策劃下,一一都按當地的風俗辦,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除了置辦嫁妝外,那一天吳家開的是流水席,肥豬用了三頭,豆腐十盤,粉條一千七百餘斤,花卷子馍十四籠,還有煙酒……無梁村男女老少一個個吃得滿嘴流油! 那天夜裡,月亮成了無梁村最亮的一盞燈,幾乎全村人都到老姑父的屋後“聽房”來了。
在皎潔的月光下,他們等待着一個用普通話說出來的一個“日”字,可他們一直等到露水下來的時候,卻什麼也沒有聽到。
最後,他們終于聽到聲音了,是哭聲,吳玉花響亮的哭聲。
我知道我們終有一天要回歸土地。
可我從來沒有認真看過自己的臉。
是的,我照過鏡子,可我看的是相貌,不是臉。
一個人的臉應該包括他的全部生命特征。
那時候我還看不清自己。
不知自己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我也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皮膚的顔色為什麼是黃的,它是怎麼染成的?現在我終于明白了,我們的顔色來自于土地,我們與平原一個色調。
是的,在時間中,我曾不斷地修飾我的記憶。
我篡改了很多東西,包括我的童年…… 記得,當我睜開眼,第一眼看見老姑父的時候,你知道我是什麼感覺麼?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他與無梁的任何一件物什都渾然一體:谷垛、麻雀、樹木、房舍,以及場裡的石磙,瓦屋的獸頭,顔色是一樣一樣的。
他就像是土生土長、壘在村邊的一堵黃泥牆,或是植在路邊上被風雨蝕過的乏灰色的老樹樁子。
他的臉就是一張無梁村的地形圖,溝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