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關燈
小皇帝被趕出紫禁城那日,已是十月初九。

     甲子年是個暖秋,令之夜半離了盔甲廠教室,往燈市口的女生宿舍走。

    沿途半月當空,風猛而不寒,城根下泡子河彙了附近溝渠臭水,斑斑綠油在風中浮動。

    泡子河畔密密挨挨的煤球、穢布、雞毛、大塊骨肉,每當垃圾車來,便有孩童和狗瘋跑同搶,孩童在這裡待得久了,雙眼灼灼發亮,也像街上遊蕩的大狗。

    令之每日這般往返上課,有時起身太早,不知今夕何夕,會忽覺自己已回孜城。

     孜溪河離了鹽運碼頭再往下走,便是一般境況。

    恩溥去東洋前,二人依依不舍,沿着孜溪河走了又走,見幼童和貓狗在污髒垃圾中搶食,恩溥突地停下,道:“令之妹妹,以後待我回來了,孜城便不會這般。

    ” 令之道:“恩溥哥哥,我信你,我等你回來。

    ” 五年前令之回京,恩溥本想一路送到省城,令之卻隻許他送到孜城城門。

    恩溥下車前,遞給她一顆滾圓東珠,又搖搖手裡那顆,道:“令之妹妹,我等你回來。

    ” 令之道:“恩溥哥哥,你不要等,我也不知還會不會回來。

    ” 恩溥也不答這話,隻道:“令之妹妹,你走你的,我等你回來。

    ” 令之走了五年,恩溥每月來信,從未問過歸期,隻去年千夏和艾益華啟爾德一同離了孜城、前往南粵治病傳教時,恩溥在信中道:“……孜城仍是舊時模樣。

    這幾日秋色漸深,孜溪河兩旁銀杏盡染金黃,落葉凋零,飄于水上,井上天車不停,房中竈火不熄。

    夏末川軍去而複返,鹽稅重上加重,鹽價卻低了再低。

    去年年底盤算,慎餘堂和四友堂下共有水火兩旺的鹽井四十五眼,火圈一千一百餘口,推牛一千三百餘頭,騾馬三百匹,盈餘卻籠統隻有十萬兩,不及十年前之半數。

    我隻憂兩家數百年井上生意,終會毀于我手,這兩月四下奔波,想下月再往楚地探上一探……整日心焦破煩,分明無半點閑暇,但千夏他們一走,又想到濟之他們早遠赴重洋,也不由徒生孤寂,偌大一個孜城,如今卻隻有一個我,和這般年幼的憲之。

    我隻盼待他成人之時,我尚能還餘家一個全須全尾的慎餘堂……昨日去山上看了達之和宣靈,今年橘子早紅,我給他們一人送去了十來個。

    清明去時,我分明還清了墳上雜草,誰知造化多有神奇,如今二人墳前,竟是長有兩樹,一為山桃,一為野梨,待到明年暮春,必是雪白嫣紅……令之妹妹,那日在天壇公園,你對我道,無論如何,我們都當種一棵自己的樹,如今我早知時代滾滾而來,你我竭盡全力,也不過螳臂當車,但我總在這裡擋着,打鹵水,燒鹽,種樹,候你歸來。

    你歸來我這般做,你不歸來,我也仍是這般做。

    ” 甲子年夏末,令之自女子師範學校國文系畢業,旋即進了剛剛創辦的燕京大學新聞系。

    系主任白瑞華受燕大校長司徒雷登所托,自紐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畢業後便來了中國。

    白瑞華見令之是班上唯一一個女學生,曾問她為何要來此處求學,令之指指牆上九字校訓“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道:“因我信這些,我隻信這些。

    ” 令之回了宿舍,四人住一間小小耳房,門前一棵山楂樹,前幾日山楂熟透了,令之和室友們一起,摘了一筐果子,用千夏教她的法子,加一碗冰糖熬出醬,存在圓肚玻璃罐子裡。

    果醬酸甜,夾着尚未熬化的山楂碎粒,宣靈最愛吃這個蘸花卷饅頭。

    令之走時,千夏給她做了一罐桃醬,一罐杏子醬,令之把她救出慎餘堂後,千夏便回了醫院,兩月間閉門不出,直到令之走前那晚,千夏帶了果醬來見她。

    她和令之都瘦得厲害,千夏剛來孜城,和令之同進同出,兩人都是鼓鼓圓臉,小尖下巴,玉色皮膚,嘴唇微噘,人人都說她倆像嫡親堂姐妹,如今她們都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