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肆
關燈
小
中
大
城常見吃食,樓心月在旁呆了半晌,終于“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病去抽絲,待餘立心又能出門,已是乙卯年冬至前後。
天陰欲雪,胡松陪在一旁,沿着什刹海走了半個時辰,寒風中似有刀刃,卻仍有小販縮手縮腳,在路邊叫賣烤白薯,餘立心讓胡松去買了幾個,白薯焦燙,包上黃紙,胡松見岸邊有石凳,就脫了狐狸毛背心,墊在石上,扶餘立心坐下。
冰面鐵灰,有老翁留了長辮,穿鐵冰鞋,背着雙手,不緊不慢蛇行。
另有四五名孩童,坐在冰床上,前有小厮拉車,幾人都是滿人打扮,戴黑貂瓜皮小帽,腦後垂一根假辮子,應是附近不知哪家前清王府的孩子。
餘立心吃了半個白薯,忽道:“我們是哪年剪的辮子?” 胡松想了想,道:“你當了那個臨時議事會的副議長之後,就讓家裡人都剪了。
” 餘立心點點頭:“孫文一月發了剪辮令,我們三月剪的。
” 胡松道:“幸而孜城沒多少革命黨,聽說省城裡不肯剪的,被當街摁住,剪了才放走。
” 餘立心道:“要沒人逼你,你會不會剪辮子?” “可能也會,但被人逼着幹這事,總心裡不痛快。
” 白薯吃到最後,隻剩一張焦皮,突有風起,連着黃紙吹到半空中。
餘立心見那黃紙晃悠悠掉在冰面上,這才道:“當年我不肯支持革命黨,說到底,也就是這個原因。
” 胡松道:“父親是說剪辮?” “當然不隻是一根辮子……我是說,革命一起,好像什麼事情,都是被逼着往前走,我卻總想着有點退路,萬事還能回旋。
” 胡松不知應說什麼,餘立心又道:“我這一年多支持袁世凱稱帝,砸進去這麼些銀子,濟之不用說,是不是連你也覺可笑?” 胡松想了半晌,才道:“父親,我隻是想不明白。
” “想不明白什麼?” “革命黨也好,袁世凱也罷,和我們畢竟搭不上什麼關系,孜城到北京,幾千裡路,父親,你這又是何苦。
” “當年革命剛成,陳俊山勸我去臨時議事會,我也是這麼說,那時他隻道我幼稚,想得太簡單……他倒是什麼都想到了,又能如何?兩顆子彈過來,也就那麼一瞬,死也沒什麼關系,隻是死得太憋屈……陳俊山也好,我也好,這幾年都活得太憋屈……後來……後來我也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 胡松不知應說什麼,默默給他撣撣衣服。
“慎餘堂到我手裡,也有二十幾年,其間又有三口鹽井出鹵,這兩年還用上了洋人的機器,産量比起父親去世時,增了起碼四成,但井上的賬你最知道,從光緒帝死那年算起,就年年都是個虧字。
” 胡松歎氣道:“這也沒有辦法,這邊五萬,那邊十萬,誰家都受不住這折騰,慎餘堂如此,孜城别家也好不到哪裡去。
” “莫說孜城,舉國商人,除了真發一筆戰時财的,都是這般境況,前年楊度設宴為袁世凱籌錢,在場的除了我,哪個不是富甲一方,席上又有哪家不抱怨這日子過不下去?父親當年先想讓我考個功名,後又讓我捐官,我說,當官有什麼意思?何況是當這清廷的官?父親道,祖父當年入獄,後來連夜花七萬兩買個二品頂戴,你以為是為了什麼意思?不管哪朝哪代,在中國這地方,凡你想做點什麼事,沒有官府站在後頭,永遠是行不通的。
我卻還是不信邪,那時不是又搞洋務又說維新,我就對父親說,日後之中國,必和今日不同。
父親歎口氣,道,每代人都這麼想過,你且看吧……誰知來了革命,不同倒是不同了,卻成了這般模樣,沒過兩年我就知道,陳俊山是對的,父親也是對的,祖父花那七萬兩,買慎餘堂兩代平安,這是筆劃算買賣……病了這一場,我更是想明白了,袁世凱沒有時運,我自然也沒有,但我隻是選錯了人,沒有做錯事。
” 胡松心中一沉,卻不敢再說什麼。
二人靜默下來,那老翁越滑越快,孩童們則下了冰床,在冰上搖搖晃晃嬉戲,鐵冰鞋刮過冰面,有如煙白霧騰起,又過了半晌,冰上有巨響傳來,不知是誰撞到誰,隻聽哭聲一片,推搡一團。
餘立心不知為何,一個人哈哈笑起來,他病這一場,瘦了怕有二十斤,臉上挂不住肉,兩腮垂下來,笑時止不住抖動,面色蠟黃,嘴唇烏黑,看起來滿面病相。
胡松黯然想,眼前這人,怕是再也好不回從前。
收到嚴餘淮長信那幾日,餘立心一直在外奔波,肺炎痊愈之後他在家養了兩月,在床上已仔仔細細将這兩年的賬清過一遍,除了孜城帶過來的七八萬兩銀票,北京這邊他們丢了一個綢緞鋪,一個茶葉莊,一家川菜館子,本還有一家鼻煙店,已經快要出手,胡松實在不舍,偷偷賣了手上幾個鈞窯瓶子,又找濟之挪了一點錢,湊了那筆數字把這件事應付了過去。
現今他們手上隻有這鼻煙店和雅墨齋,另有兩處不值多少的宅院,鼻煙店每月進賬約五百大洋,雅墨齋這種古玩鋪子,則全憑運氣,袁世凱死後,宮裡又亂了一陣,流出不少東西,胡松雖趁機收了不少貨,但都還沒能尋個好價出手,如今不用四處給錢,樓心月當家又向來當得省儉,他們尋常花銷自是沒有問題,但達之那邊幾次來信,希望能彙些銀票回去應付鹽稅。
餘立心上月就和胡松商量,看還能有什麼地方可增增進賬,胡松整日琢磨,把家中生意翻來覆去掂量,那日突地想到了張鎮芳。
餘立心識得張鎮芳是兩年前在楊度的某個局上,酉時開席,張鎮芳足足戌時才到,卻一來就當仁不讓,坐了主位,身旁也沒帶随從,隻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公子,一身灰色長衫,眉目俊秀,坐下後也不與人寒暄,安安靜靜,低頭玩手上一串翡翠珠子。
桌上嘴雜,餘立心身旁坐一個天津鹽商,之前見過兩次,卻一直沒有搭話,那日他主動對餘立心道:“喲,張都督今兒把兒子也帶來了。
” 餘立心問道:“這人是誰?好大派頭。
” “張馨庵張都督你不認識?” 餘立心想了一想:“大總統那個表弟?前兩年做過河南都督的?” “呵!哪是什麼表弟,不過是姻親,他
病去抽絲,待餘立心又能出門,已是乙卯年冬至前後。
天陰欲雪,胡松陪在一旁,沿着什刹海走了半個時辰,寒風中似有刀刃,卻仍有小販縮手縮腳,在路邊叫賣烤白薯,餘立心讓胡松去買了幾個,白薯焦燙,包上黃紙,胡松見岸邊有石凳,就脫了狐狸毛背心,墊在石上,扶餘立心坐下。
冰面鐵灰,有老翁留了長辮,穿鐵冰鞋,背着雙手,不緊不慢蛇行。
另有四五名孩童,坐在冰床上,前有小厮拉車,幾人都是滿人打扮,戴黑貂瓜皮小帽,腦後垂一根假辮子,應是附近不知哪家前清王府的孩子。
餘立心吃了半個白薯,忽道:“我們是哪年剪的辮子?” 胡松想了想,道:“你當了那個臨時議事會的副議長之後,就讓家裡人都剪了。
” 餘立心點點頭:“孫文一月發了剪辮令,我們三月剪的。
” 胡松道:“幸而孜城沒多少革命黨,聽說省城裡不肯剪的,被當街摁住,剪了才放走。
” 餘立心道:“要沒人逼你,你會不會剪辮子?” “可能也會,但被人逼着幹這事,總心裡不痛快。
” 白薯吃到最後,隻剩一張焦皮,突有風起,連着黃紙吹到半空中。
餘立心見那黃紙晃悠悠掉在冰面上,這才道:“當年我不肯支持革命黨,說到底,也就是這個原因。
” 胡松道:“父親是說剪辮?” “當然不隻是一根辮子……我是說,革命一起,好像什麼事情,都是被逼着往前走,我卻總想着有點退路,萬事還能回旋。
” 胡松不知應說什麼,餘立心又道:“我這一年多支持袁世凱稱帝,砸進去這麼些銀子,濟之不用說,是不是連你也覺可笑?” 胡松想了半晌,才道:“父親,我隻是想不明白。
” “想不明白什麼?” “革命黨也好,袁世凱也罷,和我們畢竟搭不上什麼關系,孜城到北京,幾千裡路,父親,你這又是何苦。
” “當年革命剛成,陳俊山勸我去臨時議事會,我也是這麼說,那時他隻道我幼稚,想得太簡單……他倒是什麼都想到了,又能如何?兩顆子彈過來,也就那麼一瞬,死也沒什麼關系,隻是死得太憋屈……陳俊山也好,我也好,這幾年都活得太憋屈……後來……後來我也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 胡松不知應說什麼,默默給他撣撣衣服。
“慎餘堂到我手裡,也有二十幾年,其間又有三口鹽井出鹵,這兩年還用上了洋人的機器,産量比起父親去世時,增了起碼四成,但井上的賬你最知道,從光緒帝死那年算起,就年年都是個虧字。
” 胡松歎氣道:“這也沒有辦法,這邊五萬,那邊十萬,誰家都受不住這折騰,慎餘堂如此,孜城别家也好不到哪裡去。
” “莫說孜城,舉國商人,除了真發一筆戰時财的,都是這般境況,前年楊度設宴為袁世凱籌錢,在場的除了我,哪個不是富甲一方,席上又有哪家不抱怨這日子過不下去?父親當年先想讓我考個功名,後又讓我捐官,我說,當官有什麼意思?何況是當這清廷的官?父親道,祖父當年入獄,後來連夜花七萬兩買個二品頂戴,你以為是為了什麼意思?不管哪朝哪代,在中國這地方,凡你想做點什麼事,沒有官府站在後頭,永遠是行不通的。
我卻還是不信邪,那時不是又搞洋務又說維新,我就對父親說,日後之中國,必和今日不同。
父親歎口氣,道,每代人都這麼想過,你且看吧……誰知來了革命,不同倒是不同了,卻成了這般模樣,沒過兩年我就知道,陳俊山是對的,父親也是對的,祖父花那七萬兩,買慎餘堂兩代平安,這是筆劃算買賣……病了這一場,我更是想明白了,袁世凱沒有時運,我自然也沒有,但我隻是選錯了人,沒有做錯事。
” 胡松心中一沉,卻不敢再說什麼。
二人靜默下來,那老翁越滑越快,孩童們則下了冰床,在冰上搖搖晃晃嬉戲,鐵冰鞋刮過冰面,有如煙白霧騰起,又過了半晌,冰上有巨響傳來,不知是誰撞到誰,隻聽哭聲一片,推搡一團。
餘立心不知為何,一個人哈哈笑起來,他病這一場,瘦了怕有二十斤,臉上挂不住肉,兩腮垂下來,笑時止不住抖動,面色蠟黃,嘴唇烏黑,看起來滿面病相。
胡松黯然想,眼前這人,怕是再也好不回從前。
收到嚴餘淮長信那幾日,餘立心一直在外奔波,肺炎痊愈之後他在家養了兩月,在床上已仔仔細細将這兩年的賬清過一遍,除了孜城帶過來的七八萬兩銀票,北京這邊他們丢了一個綢緞鋪,一個茶葉莊,一家川菜館子,本還有一家鼻煙店,已經快要出手,胡松實在不舍,偷偷賣了手上幾個鈞窯瓶子,又找濟之挪了一點錢,湊了那筆數字把這件事應付了過去。
現今他們手上隻有這鼻煙店和雅墨齋,另有兩處不值多少的宅院,鼻煙店每月進賬約五百大洋,雅墨齋這種古玩鋪子,則全憑運氣,袁世凱死後,宮裡又亂了一陣,流出不少東西,胡松雖趁機收了不少貨,但都還沒能尋個好價出手,如今不用四處給錢,樓心月當家又向來當得省儉,他們尋常花銷自是沒有問題,但達之那邊幾次來信,希望能彙些銀票回去應付鹽稅。
餘立心上月就和胡松商量,看還能有什麼地方可增增進賬,胡松整日琢磨,把家中生意翻來覆去掂量,那日突地想到了張鎮芳。
餘立心識得張鎮芳是兩年前在楊度的某個局上,酉時開席,張鎮芳足足戌時才到,卻一來就當仁不讓,坐了主位,身旁也沒帶随從,隻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公子,一身灰色長衫,眉目俊秀,坐下後也不與人寒暄,安安靜靜,低頭玩手上一串翡翠珠子。
桌上嘴雜,餘立心身旁坐一個天津鹽商,之前見過兩次,卻一直沒有搭話,那日他主動對餘立心道:“喲,張都督今兒把兒子也帶來了。
” 餘立心問道:“這人是誰?好大派頭。
” “張馨庵張都督你不認識?” 餘立心想了一想:“大總統那個表弟?前兩年做過河南都督的?” “呵!哪是什麼表弟,不過是姻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