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此等境界,果然了不起,我等俗人,怕是達不到了……萬幸還沒有幾個中國人,抽上你們基督教的鴉片,不然還革什麼命?愛新覺羅氏千秋萬載坐下去,也可說是上帝的美意。

    ” 艾益華似懂非懂,但也知他們出言譏諷,也不辯駁,隻道:“兩位先生,你們慢慢會懂,上帝自會揀選你們。

    ” 達之冷笑:“隻盼着永遠别懂為好,我大哥倒是懂了,這一年聽說什麼也不做,隻在京城玩戲子。

    ” 令之起先一直沒說話,此時才道:“不可能!大哥不會這樣!有松哥哥看着他呢!” 達之道:“你要是不信,不妨年後自己上北京去看看,隻怕松哥哥……”終是沒有說下去。

     這麼鬧了一通,後來氣氛未免尴尬。

    匆匆飯畢,因說好沿途看燈,也沒有乘轎,六人稀稀落落前行,一路無言,還好慎餘堂出門半裡地即是夏洞寺,遠遠已見入雲燈杆,各挂九盞大紅燈籠,達之見了,對林恩溥道:“看來去年的收成……還是不行。

    ” 夏洞寺香火極旺,達之令之幼時來玩,廟前燈杆挂燈少則三十三盞,多則三十六盞,點天燈背後是“天燈會”和“牛王會”,錢說是來自會費放債生利,但所謂會費,還是大都從鹽商這邊來。

    燈盞中的燈油,則是善男信女們所捐,按香油多寡,燃燈少則三日,多則一月。

    達之記得,令之十歲那一年,因慎餘堂又有一口井出鹵,父親一時高興,餘家廚房每隔三日,就送去一大水缸香油,讓夏洞寺的天燈足足燃了兩月,胡松帶着他們三人,每日在燈下放鞭炮吃涼皮。

     林恩溥也擡頭看燈:“我們幾家給的香油都照了常例,但尋常百姓家……這兩年怕是吃飯也難。

    ” 那燈籠忽明忽暗,照得達之神色變幻,他擡頭看燈,良久不語。

    令之本落在後面,現在也跟了上來,拽着千夏道:“千夏姐姐,走,我們進去燒香,大年初一都沒有來上頭炷香,往年父親可是總帶着我們一大早來許願,他不在,二哥就忘了這事兒……不過就算往年,二哥也總不肯來,甯可在家睡覺。

    ” 千夏搖搖頭:“父親不喜拜佛,我就不進去了。

    ” 令之隻覺奇怪:“為什麼?” 千夏笑笑:“也沒什麼,他信的東西不同。

    ” 啟爾德和艾益華也到了廟門,令之恍然道:“原來你父親也信上帝。

    ” “不是,他不信上帝,也不信佛祖。

    ” 啟爾德和艾益華飯桌上就講明了隻看天燈,不拜偶像,自然不肯進廟。

    大門口有人演雜耍,牽一隻上下蹿跳的褐色小猴,二人覺得逗趣,就湊了過去。

    本有數十人正圍看雜耍,忽見兩個洋人,他們又長得高,反被衆人圍觀,那小猴不知怎麼,猛蹿到艾益華頭上,又半蹲下來,對下面做個鬼臉,艾益華平日裡都冷着一張臉,此時更顯滑稽。

     令之大笑,達之卻冷冷道:“我和千夏去前頭逛逛,你自己一人進廟我不放心,正月裡賊多,讓恩溥陪你進去,裡頭也逛不了多久,過半個時辰大家就在門口等。

    ” 林恩溥似想說話,但終究隻道:“令之妹妹,你要買多少香燭,我這就去買。

    ” 令之今日着亮藍緞子夾襖,大紅褶裙,手上耳上丁零當啷戴着金飾,她低頭撥弄腕上的絞絲镯子,道:“也不用多少,我就去拜拜觀音。

    ” 林恩溥去買了一小把香燭,外裹黃紙,又随手給令之請了一串開過光的檀木佛珠,遞給她道:“不值錢的,求個心安。

    ” 令之摩挲那佛珠半晌,也不戴上,二人這才并肩進廟。

    夏洞本是街名,孜城人慣稱其為天池寺,因寺中有池,千年不竭。

    每年四月初八寺中放生,百姓買來各式活物,放生池中。

    天池自北宋仁宗至今,七百年來不知容納多少魚鳝鼈蟹,池水不過十尺深淺,從來無人捕捉,卻統統不知去向,池水清澈,也少見魚屍,孜城人總說,水下有暗道,通往西方極樂世界。

     八年前,林恩溥将赴東洋,走前令之執意要為他求平安,二人一同在池中放生一對紅鯉,兩隻魚各剪半邊魚尾,以為标記。

    恩溥去後,令之時常前來燒香,每次總帶半包餌料,在池前逗魚,最先兩年,總能見到一對殘尾紅鯉形影不離,浮出水面啄食,久久不去,似乎還能認出令之。

    到了第三年,就隻剩一隻,意興闌珊,也不怎吃餌。

    又過一年,令之再來,兩隻魚都不見蹤影,大概真去了西方極樂世界,她兩手空空而來,再空空而去。

     二人再到池邊,一時隻能無言。

    恩溥看見池水,忍不住“咦”了一聲,令之也道:“原來植了荷花。

    ” 恩溥道:“你也幾年沒來了?” “四年。

    ”恩溥四年前歸國,回來正是盛夏,他沒找令之,令之還是在下人耳語時聽到消息,“都曉得了吧?林家大少爺回來了,還帶了一個東洋女人……唉,我們小姐,造孽……”二人第一次見面,已是那年中秋,林家開了兩日的流水席,林恩溥沒招呼她,令之草草吃了午飯,就道了辭,途中經過天池寺,令之在門外躊躇半晌,最後買了兩個鹵兔頭,回家後對着滿池殘荷,細細啃完。

     他們慢慢往裡走,這是天燈會的第一日,天陰欲雨,廟中遊人不似往日繁盛,有孩童在門外買了葉兒粑,一路灑下油肥肉丁,父母擔心污了佛地,正在路邊打罵孩子,卻有僧人前來勸慰:“無妨,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不過一點葷腥,又有什麼要緊。

    ” 令之問:“他這是說什麼?” 恩溥搖搖頭:“我也不知,我在日本從不進佛寺,上一次還是……”他停了下來,許是想到那對紅鯉。

     “日本也有佛寺?” “到處都是,那邊的佛寺都尚唐風。

    ” “為什麼?” “日本的佛教就是鑒真和尚傳過去的。

    ” “那在這之前,他們就沒有佛祖?那日本人信什麼?” “什麼都信,他們相信萬物有靈,都能成神。

    ” 正殿是如來殿,據說南宋末年此間見龍,随後遭了一場大火,洪武年間才又複修,到了道光時候,城中諸鹽商生意興隆,就籌了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