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章 四點鐘以後
關燈
小
中
大
到那時候為止,我很少和鎮上的孩子在街上跑。我患髋關節結核病一直到一八九幾年,這使我十分不幸,并變得膽小怕事。我現在還記得當年可憐巴巴地瘸着一條腿,在房屋四周的小路追趕靈敏的同學時的情景……
所以家人很少讓我出門。米莉雖然很疼我,但我記得她不止一次狠狠地打過我的耳光,強迫我回家去,因為她撞見我單腳跳着和村裡的孩子們在一起玩。
奧古斯丁·莫納來的時候,湊巧我的病也治好了,這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開端。
他來之前,四點鐘一放學,我的寂寞長夜便開始了。我父親把教室爐子裡的火移到家裡餐廳的壁爐裡去,慢慢地,冰冷的學校隻剩下幾縷青煙在缭繞;遲遲不歸的最後幾個同學也相繼離去,隻是院子裡還有人在做做遊戲,奔跑跳躍。接着黑夜就降臨了,負責打掃教室的兩個學生在敞棚裡拿起他們的披風和兜帽,手裡挎着籃子,匆匆地走了,随那院子的大門敞開着……
所以,隻要有一線陽光,我就待在鎮公所,關在檔案室内,裡邊滿是死蒼蠅和随風飄搖的招貼畫。我坐在一張舊的搖椅上,靠近朝花園開的窗口看書。
一直等到天黑,附近農莊的狗開始吠叫,我們家廚房的方玻璃窗透出光亮,我才回家。那時我媽媽已開始準備晚餐;我登上通往頂樓的樓梯,在第三級階梯上一聲不響地坐下來,腦袋靠在樓梯扶手冰冷的木條上;燭火在狹小的廚房裡晃晃悠悠,我望着媽媽在那兒生火做飯……
但是現在來了一個人:他把一個安靜的孩子的這些生活樂趣全給沖掉了;他吹滅了母親低頭準備晚餐時為我照亮她慈祥面容的燭光;他關熄了我們幸福家庭的燈盞—每天晚上我父親把木闆挂在門玻璃窗上之後,我們都聚集在這盞燈的四周。
這個人,就是奧古斯丁·莫納,别的學生不久就叫他大個兒莫納。
自從他成了我們家的寄宿生以後,也就是說自從十二月最初的日子開始,學校下午四點以後不再是空無人影了。放學以後,盡管彈簧門裡透進冷風,盡管值日生吵吵嚷嚷,水桶乒乓作響,教室裡總有二十來個大孩子,既有鎮上的,也有鄉下的,緊緊地圍在莫納的周圍。他們長時間地商讨,沒完沒了地争論。我也跻身其間,心中既憂又喜。
莫納一句話也不說。但總有一個愛講話的人走到孩子們中間,專門為了莫納而滔滔不絕地叙述他們如何偷莊稼,還不斷地讓他的夥伴們輪流給他作證;這些夥伴也大聲稱是;其餘的人則聽着他講,咧着大嘴,默默地笑。
莫納坐在一張課桌上,晃蕩着兩條腿,思考着。動聽的時候,他也微微地笑,好像他隻能為某則最美妙的故事才肯爽朗地笑出聲來,而這則故事隻有他一個人才知道。等到夜幕降落,教室方玻璃透進來的微光照不清這群年輕人的臉龐時,莫納突然站起身來,穿過密密的人圈,叫道:
“走,上路!”
于是,大家都尾随他出去。一直到黑夜,在鎮上的高坡上,人們隻聽到他們的一片呐喊聲。
我現在有時也跟着他們跑。擠牛奶的時候,我跟着莫納到鎮郊的奶牛場去……我們也逛商店。鎮上的織布工在他布機的兩聲喀嚓聲之間,在黑咕隆咚的深處嚷道:
“大學生來了!”
一般的情況下,吃晚飯的時候,我們在離學校不遠的德斯努那裡。他是個車匠,同時也是個鐵匠。他的鋪子原先是爿旅店,雙扉的大門老是敞開着。人們從街上就能聽到煉鐵爐的風箱呼呼地響。在煤炭火光的映照下,人們有時可以看到一些鄉下人,他們停了車,在這塊暗淡而又叮當作響的地方聊天,或者有些像我們一樣的學生,背靠在門闆上,一聲不響地瞧着。
大約聖誕節前八天,一切都從這兒開始了。
所以家人很少讓我出門。米莉雖然很疼我,但我記得她不止一次狠狠地打過我的耳光,強迫我回家去,因為她撞見我單腳跳着和村裡的孩子們在一起玩。
奧古斯丁·莫納來的時候,湊巧我的病也治好了,這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開端。
他來之前,四點鐘一放學,我的寂寞長夜便開始了。我父親把教室爐子裡的火移到家裡餐廳的壁爐裡去,慢慢地,冰冷的學校隻剩下幾縷青煙在缭繞;遲遲不歸的最後幾個同學也相繼離去,隻是院子裡還有人在做做遊戲,奔跑跳躍。接着黑夜就降臨了,負責打掃教室的兩個學生在敞棚裡拿起他們的披風和兜帽,手裡挎着籃子,匆匆地走了,随那院子的大門敞開着……
所以,隻要有一線陽光,我就待在鎮公所,關在檔案室内,裡邊滿是死蒼蠅和随風飄搖的招貼畫。我坐在一張舊的搖椅上,靠近朝花園開的窗口看書。
一直等到天黑,附近農莊的狗開始吠叫,我們家廚房的方玻璃窗透出光亮,我才回家。那時我媽媽已開始準備晚餐;我登上通往頂樓的樓梯,在第三級階梯上一聲不響地坐下來,腦袋靠在樓梯扶手冰冷的木條上;燭火在狹小的廚房裡晃晃悠悠,我望着媽媽在那兒生火做飯……
但是現在來了一個人:他把一個安靜的孩子的這些生活樂趣全給沖掉了;他吹滅了母親低頭準備晚餐時為我照亮她慈祥面容的燭光;他關熄了我們幸福家庭的燈盞—每天晚上我父親把木闆挂在門玻璃窗上之後,我們都聚集在這盞燈的四周。
這個人,就是奧古斯丁·莫納,别的學生不久就叫他大個兒莫納。
自從他成了我們家的寄宿生以後,也就是說自從十二月最初的日子開始,學校下午四點以後不再是空無人影了。放學以後,盡管彈簧門裡透進冷風,盡管值日生吵吵嚷嚷,水桶乒乓作響,教室裡總有二十來個大孩子,既有鎮上的,也有鄉下的,緊緊地圍在莫納的周圍。他們長時間地商讨,沒完沒了地争論。我也跻身其間,心中既憂又喜。
莫納一句話也不說。但總有一個愛講話的人走到孩子們中間,專門為了莫納而滔滔不絕地叙述他們如何偷莊稼,還不斷地讓他的夥伴們輪流給他作證;這些夥伴也大聲稱是;其餘的人則聽着他講,咧着大嘴,默默地笑。
莫納坐在一張課桌上,晃蕩着兩條腿,思考着。動聽的時候,他也微微地笑,好像他隻能為某則最美妙的故事才肯爽朗地笑出聲來,而這則故事隻有他一個人才知道。等到夜幕降落,教室方玻璃透進來的微光照不清這群年輕人的臉龐時,莫納突然站起身來,穿過密密的人圈,叫道:
“走,上路!”
于是,大家都尾随他出去。一直到黑夜,在鎮上的高坡上,人們隻聽到他們的一片呐喊聲。
我現在有時也跟着他們跑。擠牛奶的時候,我跟着莫納到鎮郊的奶牛場去……我們也逛商店。鎮上的織布工在他布機的兩聲喀嚓聲之間,在黑咕隆咚的深處嚷道:
“大學生來了!”
一般的情況下,吃晚飯的時候,我們在離學校不遠的德斯努那裡。他是個車匠,同時也是個鐵匠。他的鋪子原先是爿旅店,雙扉的大門老是敞開着。人們從街上就能聽到煉鐵爐的風箱呼呼地響。在煤炭火光的映照下,人們有時可以看到一些鄉下人,他們停了車,在這塊暗淡而又叮當作響的地方聊天,或者有些像我們一樣的學生,背靠在門闆上,一聲不響地瞧着。
大約聖誕節前八天,一切都從這兒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