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的開始

關燈
1632年,我生于約克市的一戶體面人家。

    我們不是本地人。

    我父親是來自不來梅注1的外邦人,他先是住在赫爾,做生意發了家,後來金盆洗手,搬到了約克市,在那裡娶了我母親。

    我母親娘家姓魯濱遜,是當地大戶。

    這麼一來,我的名字就起成了“魯濱遜·克羅伊茨拿”。

    但是,由于英國人常發訛音,我們就被叫成了“克魯索”,不隻如此,現在連我們自己也這麼稱呼,這麼拼寫了。

    我的朋友們也總是這麼叫我。

     我有兩個哥哥。

    大哥是駐佛蘭德斯英國步兵團的中校,他在敦刻爾克附近跟西班牙人打仗時陣亡了。

    要知道,這個步兵團的指揮官曾經是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

    至于我二哥混得怎樣,我一無所知,就像我父母對我後來的下落毫不知情一樣。

     作為家裡的老三,我打小就沒正經學藝,老是心猿意馬,一心想着雲遊四方。

    我的父親業已老邁,但還是讓我享受了不錯的教育,既在家裡受教,又到免費的鄉村學校讀書,并且計劃讓我去攻法律。

    但我除了航海,對什麼都打不起精神。

    對航海的興緻使得我極力反對父親的意願或命令,不顧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告。

    在我的天性中,似乎潛伏着某種緻命的東西,直接讓我陷身于苦難之中。

     我父親是一個睿智而又莊重的人,他預見到我的計劃後,就提出了嚴肅而精到的反對意見。

    一天早上,他把我叫到他的卧室—他因患有痛風病而不能走遠—就此問題十分懇切地規勸了我一番。

    他問我,除了喜歡四處瞎逛外,我還有什麼理由離開祖國和父母之家呢?而我在家鄉本可以經親友引薦,在社會上立足,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發家緻富,過上舒服安逸的生活。

    他告訴我,航海是為那些要麼窮途末路,要麼發财心切的人準備的,他們遠赴海外冒險創業,靠不走尋常路而揚名立萬。

    這些對我而言,要麼是“過”,要麼是“不及”。

    我正好處在中間位置,亦可稱為中産階級。

    以他長期的經驗,中間位置是世上最好的位置,對人的幸福來說最适宜的位置,既不會陷入體力勞動者的不幸與艱辛,勞累和苦難,也不會受累于上層階級的傲慢與奢侈,野心和妒忌。

    他告訴我,我可以從這麼一件事來判斷這一位置的幸福,那就是,别的人都羨慕這一位置。

    君王們常常哀歎生于帝王之家的不幸後果,甯願處在卑微與高貴兩端的中間。

    智者也把中道當作适宜的标準,祈求自己既不貧窮也不富裕。

     他對我說,隻要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總是共同分享了生活的災禍,而中間階級災禍最少,也不會像上下層那樣榮衰不定。

    并且,他們的身心不會陷入形形色色的焦躁不安,像那些過着邪惡生活且揮霍無度的人,或者像那些辛苦勞動而缺衣少食的人,這都是由其生活方式自己招來的。

    中間階層的生活方式有一切的美德和享受,平安和富足就如仆人一般,常伴着中産之家。

    節制、中庸、安甯、健康、合群,所有令人喜愛的消遣,人人渴望的樂趣,都是中産階級可以享受到的福分。

    這樣的生活方式,使人平靜安穩地度過一生,舒舒服服。

    不必勞心勞力,為每天的面包發愁,淪為生活的奴隸;也不必為窘境所迫,身心都不得安頓;更沒有妒火攻心,或被野心攪擾。

    而是在安逸的環境裡,平順地在世上度過,有滋有味地享受着生活之甜,沒有一絲苦楚。

    他們感到幸福,随着時日的流逝,他們越發地體會到這一點。

     随後,他态度誠懇地以最慈愛的方式勸我,不要鬧小孩脾氣,不要自找苦吃。

    無論是從常理來說,還是從我的出身階層來說,我都不會有這些苦惱。

    我無需為面包打拼,他會為我安排好一切,努力地使我過上他推薦給我的這種生活。

    如果我過得不順暢不快樂,那完全是我的命或自作自受,與他無關。

    他已經盡了自己的職責,知道我的行為将傷害我自己,并因此已警告過我。

    總之,如果我願意如他所願地待在家裡,他就會盡力幫我。

    他從不鼓勵我遠走高飛,也因此跟我将來的不幸沒有幹系。

    最後,他告訴我,大哥可作前車之鑒。

    他也曾經同樣誠懇地勸大哥不要去低地國家打仗,但說服不了他,大哥年輕氣盛,還是參了軍,在那裡喪了命。

    雖然他說,他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