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一 1 莫迪阿諾在《暗店街》裡寫道:“我的過去一片朦胧……”這本書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冊子,黑黃兩色的封面,紙很糙,清晨微紅色的陽光正照在它身上。

    病房裡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誰的。

    我觀察了許久,覺得它像是件無主之物,把它拿到手裡來看;但心中惕惕,随時準備把它還回去。

    過了很久也沒人來要,我就把它據為己有。

    過了一會兒,我才驟然領悟到:這本書原來是我的。

    這世界上原來還有屬于我的東西——說起來平淡無奇,但我确實沒想到。

    病房裡彌漫着水果味、米飯味、汗臭味,還有煮熟的芹菜味。

    在這個擁擠、閉塞、氣味很壞的地方,我迎來了黎明。

    我的過去一片朦胧…… 病房裡有一面很大的玻璃窗。

    每天早上,陽光穿過不平整的窗玻璃,在對面牆上留下火紅的水平條紋;躺在這樣的光線裡,有如漂浮在熔岩之中。

    本來,我躺在這張紅彤彤的床上,看那本書,感到心滿意足。

    事情忽然急轉而下,大夫找我去,說道,你可以出院了。

    醫院缺少床位,多少病人該住院卻進不來——聽他的意思,好像我該為此負責似的。

    我想要告訴他,我是出于無奈(别人用汽車撞了我的頭)才住到這裡的,但他不像要聽我說話的樣子,所以隻好就這樣了。

     此後,我來到大街上,推着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不知該到哪裡去。

    一種巨大的恐慌,就如一團灰霧,籠罩着我——這團霧像個巨大的灰毛老鼠,騎在我頭上。

    早晨城裡也有一層霧,空氣很壞。

    我自己也帶着醫院裡的馊味。

    我總覺得空氣應該是清新的,彌漫着苦澀的花香——如此看來,《暗店街》還在我腦中作祟…… 莫迪阿諾的主人公失去了記憶。

    毫無疑問,我現在就是失去了記憶。

    和他不同的是,我有張工作證,上面有工作單位的地址。

    循着這個線索,我來到了“西郊萬壽寺”的門前。

    門洞上方有“敕建萬壽寺”的字樣,而我又不是和尚……這座寺院已經徹底破舊了。

    房檐下的檩條百孔千瘡,成了雨燕築巢的地方,燕子屎把房前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地帶,隻在門前留下了黑色的通道。

    這個地帶對人來說是個禁區。

    不管誰走到裡面,所有的燕巢邊上都會出現燕子的屁股,然後他就在缤紛的燕糞裡,變成一個面粉工人。

    燕子糞的樣子和擠出的兒童牙膏類似。

    院子裡有幾棵白皮松,還有幾棵老得不成樣子的柏樹。

    這一切似曾相識……我總覺得上班的地點不該這樣的老舊。

    順便說一句,工作證上并無家庭住址,假如有的話,我會回家去的,我對家更感興趣……萬壽寺門前的泥地裡混雜着磚石,掘地三尺也未必能挖幹淨。

    我在寺門前逡巡了很久,心裡忐忑不安,進退兩難。

    直到有一個胖胖的女人經過。

    她從我身邊走過時抛下了一句:進來呀,愣着幹啥。

    這幾天我總在愣着,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但既然别人這麼說,愣着顯然是不對的。

    于是我就進去了。

     出院以前,我把《暗店街》放在廁所的抽水馬桶邊上。

    根據我的狹隘經驗,人坐在這個地方才有最強的閱讀欲望。

    現在我後悔了,想要回醫院去取。

    但轉念一想,又打消了這個主意。

    把一本讀過的書留給别人,本是做了一件善事;但我很懷疑自己真有這麼善良。

    本來我在醫院裡住得好好的,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才遇到現在的災難。

    我對别的喪失記憶的人有種強烈的願望,想讓他們也倒點黴——喪失了記憶又不自知,那才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對于眼前這座灰蒙蒙的城市,我的看法是:我既可以生活在這裡,也可以生活在别處;可以生活在眼前這座水泥城裡,走在水泥的大道上,呼吸着塵霧;也可以生活在一座石頭城市裡,走在一條龜背似的石頭大街上,呼吸着路邊的紫丁香。

    在我眼前的,既可以是這層白内障似的、磨砂燈泡似的空氣,也可以是黑色透明的、像鬼火一樣流動着的空氣。

    人可以邁開腿走路,也可以乘風而去。

    也許你覺得這樣想是沒有道理的,但你不曾失去過記憶——在我衣服口袋裡,有一張工作證,棕色的塑料皮上烙着一層布紋,裡面有個男人在黑白相片裡往外看着。

    說實在的,我不知道他是誰。

    但是,既然出現在我口袋裡,除我之外,大概也不會是别人了。

    也許,就是這張證件注定了我必須生活在此時此地。

     2 早上,我從醫院出來,進了萬壽寺,踏着滿地枯黃的松針,走進了配殿。

    我真想把鞋脫下來,用赤腳親近這些松針。

    古老的榆樹,矮小的冬青叢,都讓我感到似曾相識;令人遺憾的是,這裡有股可疑的氣味,與茅廁相似,讓人不想多聞。

    配殿裡有個隔出來的小房間,房間裡有張桌子,桌子上堆着寫在舊稿紙上的手稿。

    這些東西帶着熟悉的氣息迎面而來——過去的我帶着重重疊疊的身影,飄揚在空中。

    用不着别人告訴,我就知道,這是我的房間、我的桌子、我的手稿。

    這是因為,除了穿在身上的灰色衣服,這世界上總該有些屬于我的東西——除了有些東西,還要有地方吃飯,有地方睡覺,這些在目前都不緊要。

    目前最要緊的是,有個容身的地方。

    坐在桌子後面,我心裡安定多了。

    我面前還放了一個故事。

    除了開始閱讀,我别無選擇了。

     “晚唐時,薛嵩在湘西當節度使。

    前往駐地時,帶去了他的鐵槍。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這個故事用黑墨水寫在我面前的稿紙上,筆迹堅挺有力。

    這種紙是稻草做的,呈棕黃色,稍稍一折就會斷裂,散發着輕微的黴味。

    我面前的桌子上有不少這樣的紙,卷成一捆捆的,用橡皮筋紮住。

    随手打開一卷,恰恰是故事的開始。

    走進萬壽寺之前,我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故事。

    可以寫幾個字來對照一下,然後就可認定是不是我寫了這些故事。

    但我覺得沒有必要。

    在醫院裡醒來時,我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上,都有黑色的墨迹。

    這說明我一直用黑墨水來寫字。

    在我桌子上,有一個筆筒,裡面放滿了蘸水鋼筆,筆尖朝上,像一叢龍舌蘭的樣子;筆筒邊上放着一瓶中華牌繪圖墨水。

    坐在這個桌子面前,我想道:假如我不是這個故事的作者,也不會有别人了;雖然我一點不記得這個故事。

    這些稿子放在這裡,就如醫院窗台上的《暗店街》。

    假如我不來認領,就永無人來認領。

    這世界上之所以會有無主的東西,就是因為有人失去了記憶。

     手稿上寫道:盛夏時節,在湘西的紅土丘陵上,是一片肅殺景象;草木凋零,不是因為秋風的摧殘,卻是因為酷暑。

    此時山坡上的野草是一片黃色,就連水邊的野芋頭的三片葉子,都分向三個方向倒下來;空氣好像熱水迎面澆來。

    山坡上還刮着幹熱的風。

    把一隻殺好去毛的雞皮上塗上鹽,用竹竿挑到風裡去吹上半天,晚上再在牛糞火裡烤烤,就可以吃了。

    這種雞有一種臭烘烘的香氣。

    除了風,吃腐肉的鳥也在天上飛,因為死屍的臭味在酷熱中上升,在高空可以聞到。

    除了鳥,還有吃大糞的蜣螂,它們一改常态,嗡嗡地飛了起來,在山坡上尋找臭味。

    除了蜣螂,還有薛嵩,他手持鐵槍,出來挑柴火。

    其他的生靈都躲在樹林裡納涼。

    遠遠看去,被烤熱的空氣在翻騰,好像一鍋透明的粥,這片山坡就在粥裡煮着——這故事開始時就是這樣。

     在醫院裡,我那張床就很熱,我一天到晚都像在鍋裡煮着,但我什麼都不記得,也就什麼都不抱怨,連個熱字都說不出,隻覺得很快樂。

    我不明白,熱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這篇稿子帶有異己的氣味。

    今天早上我遇到了很多東西:北京城、萬壽寺、工作證、辦公室,我都接受下來了。

    現在是這篇手稿——我很堅決地想要拒絕它。

    是我寫的才能要,不是我寫的——要它幹啥? 手稿上繼續寫道:薛嵩穿着竹筍殼做的涼鞋,披散着頭發,把鐵槍扛在肩上,用一把新鮮的竹篾條拴在腰上,把龜頭吊起來,除此之外,身上一無所有。

    現在正是盛夏時節。

    假如是嚴冬,景象就有所不同:此時湘西的草坡上一片白色的霜,直到中午時節,霜才開始融化,到下午四點以後,又開始結凍,這樣就把整個山坡凍成了一片冰,綠色的草都被凍在冰下,好像被罩在透明的薄膜裡——原稿就是這樣的,但我總懷疑熱帶地方會有這樣冷——薛嵩穿着棉袍子出來,肩上扛着纏了草繩的鐵槍——如果不纏草繩子,就會粘手。

    他還是出來挑柴火。

    春秋兩季他也要出來挑柴火——因為要吃飯就得挑柴火——并且總是扛着他的大鐵槍。

     我依稀記得,自己寫到過薛嵩,每次總是從紅土丘陵的正午寫起,因為紅土丘陵和正午有一種上古的氣氛,這種氣氛讓我入了迷。

    此處地形崎岖,空曠無人,獨自外出時會感到寂寞:在山坡上走着走着,忽然覺得天低了下來,連藍天帶白雲都從天頂扣下來,天地之間因而變得扁平。

    再過一會兒,天地就會變成一口大碗,薛嵩獨自一人走在碗底。

    他覺得自己就如一隻搗臼裡的螞蟻,馬上就會被粉碎,情不自禁地丢掉了柴捆,倒在地上打起滾來。

    滾完以後,再挑起柴來走路,走進草木茂盛的寨子,鑽進空無一人、黑暗的竹樓。

    此時寂寞不再像一種暧昧的癫狂,而是變成了體内的刺痛。

    後來,薛嵩難以忍受,就去搶了紅線為妻。

    這樣他就不會被寂寞穿透,也不會被寂寞粉碎。

    如果感到寂寞,就把紅線抱在懷裡,就如胃疼的人需要一個暖水袋。

    如果這樣解釋薛嵩,一切都進行得很快。

    但這樣的寫法太過直接,紅線在此時出現也為時過早。

    這就是隻寫紅土丘陵和薛嵩的不利之處。

    所以這個故事到這裡截止,從下一頁開始,又換了一種寫法。

     讀到薛嵩走在紅土丘陵上,我似乎看到他站在蒼穹之下,藍天、白雲在他四周低垂下來,好似一粒凸起的大眼球。

    這個景象使我感到親切,仿佛我也見到過。

    隻可惜由此再想不到别的了。

    因此,薛嵩就擔着柴火很快地走了過去,正如槍尖刺在一塊堅硬的石頭上,輕飄飄地滑過了……如你所見,這種模糊的記憶和手稿合拍。

    看來這稿子是我寫的。

     既然已經有了一個屬于我的故事,把《暗店街》送給别人也不可惜。

    但我不知道誰是薛嵩,也不知道誰是紅線;正如我不知道誰是莫迪阿諾,誰是居伊·羅朗。

    我更不知道自己是誰。

     3 正午時分的山坡上,罩着一層藍黝黝的煙霧。

    走在這種煙霧裡,就是皮膚白皙的人也會立刻變得黝黑,就是牙色焦黃的人也會立刻牙齒潔白,頭發筆直的人也會變得有點卷發——手稿上這樣寫,仿佛嫌天還不夠熱——薛嵩在山坡上走,漸漸感到肩上的鐵槍變得滾燙,好像是剛從熔爐裡取出來。

    這根鐵棍他是準備做扁擔用的,除了燙手之外,它還有一種不便之處——那東西有三十多斤重,用來做扁擔很不适用。

    但是他決不肯把任何扁擔扛在肩上。

    在鐵槍的頂端,有個不大鋒利的槍頭,還有一把染紅了的麻絮。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槍纓,一定會把這杆槍的性質看錯,以為它不是一件兵器,而是一根墩布。

    在他的肚臍前面,一根竹篾條,好像吊了個大蘑菇。

    他就這樣走下山坡,去找他的柴捆。

     薛嵩的身體颀長、健壯,把它裸露出來時,他缺少平常心。

    當他赤身裸體走在原野上時,那個把把總是有點腫脹,不是平常的模樣;所以他小心翼翼地避開一切低窪的地方。

    低窪的地方會有水塘,裡面滿是濃綠色的水。

    一邊被各種各樣的腳印攪成黑色的污泥,另一邊長滿了水芋頭、野慈姑,張開了肥厚的綠葉,開着七零八落的白花。

    隻聽嘩啦一聲水響,葉子中間冒出一個女孩的頭來。

    她直截了當地往薛嵩胯下看來,然後哈哈笑着說:瞧你那個模樣!要不要幫幫你的忙?成熟男性的這種羞辱,總是薛嵩的噩夢。

    等他謝絕了幫忙之後,那女孩就沉下水去。

    在混濁的水面上,隻剩下一根掏空的蘆葦豎着,還有一縷黑色的頭發。

    在亞熱帶的旱季,最混的水裡也是涼快的。

    薛嵩發了一會兒愣,又到山脊上走着,找到了自己的柴火捆,用長槍把它們串成一串,挑回家來,蜣螂也是這樣把糞球滾回家。

    此時他被夾在一串柴捆中間,像一隻蜈蚣在爬。

    他被柴火擠得邁不開步子,隻能小步走着,好像一個穿筒裙的女人。

    假如有一陣狂風吹來,他就和柴捆一起在山坡上滾起來。

    故事雖然發生在中古,但因為地方偏僻,有些上古的景象。

     我對這個故事有種特殊的感應,仿佛我就是薛嵩,赤身裸體走進湘西的炎熱,就如走入一座灼熱的磚窯;鐵槍太過沉重,嵌進了肩上的肉。

    至于腰間的篾條,它太過緊迫,帶着粗糙勒進了陰莖的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