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古北口莫入
關燈
小
中
大
(一)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至少部分是真實的。
這個故事是從我的一位朋友那裡聽到的,而且不止一次。
這位朋友是個腼腆、安靜的姑娘,可是一碰到類似于午夜的宿營地篝火旁、淩晨離開錢櫃的路上、疾馳于深夜高速的越野車後座的場合,她就像是被撥動了一個開關,一改平日的内向,略帶神經質地把這個故事再給我們講一遍。
而且她每次講的時候,都會用“上次我忘記說了”的方式,在裡面插入更多細節——有些細節讓它聽起來更真實,有些細節讓它更離奇。
于是,這個故事在一遍遍的講述中逐漸變得豐滿詭異,以至于即使是講述者自己也無法再從中準确地剝離真實與想象。
我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雖然裡面有諸多細節自相矛盾,還有許多不符合常識的腦補之處,但我還是決定忠實地把這些記錄下來,保留它的每一處瑕疵。
正因為這種粗劣感才使它更像是一段口述的經曆,而不是一個精心雕琢的故事。
為了揣摩她的心情,我特意選擇在午夜記下這個故事。
也許一過十二點,故事本身的某處開關也會被悄然撥動,彌漫出令人難以言說的詭秘氣質。
這個故事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開頭:我的朋友有兩個同事,有一年夏天,她們決定去爬野長城。
爬野長城是北京年輕人中很流行的一種戶外運動。
所謂的野長城,不是八達嶺那種毫無個性的旅遊景點,而是指穿行于懷柔、延慶、密雲、門頭溝、平谷山區之間的明代長城城牆。
長城延伸至此,牆體依山勢而起,往往百轉千回,時而隐于斷崖之下,時而盤于高坡之巅,如同一個線段迷宮,難以捉摸。
這些長城地處險峻,人迹罕至,多少年來都無人修葺維護,大部分牆體已然荒朽不堪,甚至隻殘留幾截斷垣殘壁,反而保留了原始風味。
适合野長城愛好者的長城有很多處,比較著名的有長峪城古村、黃花水關長城、亓連關長城、牆子路長城、箭扣長城等。
不過我朋友的那兩個同事認為,當一個幽靜之地變成熱點就沒勁了,她們不想混在一大群背包客之間,像逛動物園一樣爬山。
所以她們在研究了幾天攻略和地圖以後,決定前往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在密雲東北,已經是北京與河北的交界處。
她們選擇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古北口附近的長城體系保存得很完好,城段之間彼此貫通,可以選擇的攀登處有很多;第二,古北口距離城區很遠,有一百二十多公裡,遊客相對比較少。
定下目标以後,她們分頭去做了準備。
哦,對了,我還沒有介紹這個故事的兩個主角。
她們都是女生,八〇後,與我的朋友在同一家廣告公司工作,都姓張,我們不妨稱她們為“大張”和“小張”。
大張在大學時代是學生會幹部,性格幹脆,富有條理。
她是個有科學精神的無神論者,唯獨有點怕鬼,這跟理念無關,純屬心理問題;小張年紀稍小,滿腦子都是幻想,平時喜歡看看動漫,算算塔羅、星座,是個有點神神道道的天然呆。
她們沒有車,也沒有駕照,本來打算坐公共汽車到密雲,再轉到古北口鎮。
小張提議說,為什麼不坐火車去呢?大張打聽了一圈,發現古北口雖然有一個小火車站,但根本查不到路過的車次,也買不到票。
一位在火車站工作的朋友告訴她們,古北口站從2008年起就隻剩貨運業務了。
“不過你們也不要灰心,古北口站隻是停辦客運業務,但仍舊保留着乘降所的功能。
北京北站有兩趟綠皮客車會在這一站停留一分鐘。
”朋友說完,憂慮地看了她們一眼:“我聽說那個站……嗯,有點複雜……如果你們堅持要這麼走,我告訴你們乘坐的方法。
” 這兩趟綠皮客車一個是6453,上午6點16分發車,10點43分到;一個是4449,下午4點43分發車,晚上8點43分到,路上都是四個多小時,而且經常晚點。
大張和小張再三權衡,決定坐4449那趟車。
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星期五從公司提前一點出發,前往北站上車,晚上到古北口睡一夜,星期六一早精神飽滿地去登長城。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她們在整個旅途中犯的第一個錯誤。
确定車次以後,小張在網上搜索當地農戶,希望找一個在古北口附近的村子當落腳點。
兩個姑娘都認為,她們隻是想找個地方睡一夜,沒必要太鋪張浪費。
小張本着這個原則,選定了一家農家樂。
從地圖上看,這個村子恰好位于古北口火車站與長城之間,地理位置很理想。
但是電話打過去,對方說已經不做這個生意了。
在小張的懇求下,對方推薦了同村的一位獨居老人,姓國,他家的房子很大,應該夠住。
“隻要安靜點就沒事。
”對方在挂電話前叮囑了一句。
小張按照提供的号碼打過去,發現是一個小賣部的電話。
小賣部的主人聽明了來意,放下電話出去喊了一嗓子,幾經周轉,國老頭才拿起了話筒。
他的口音有點模糊,聽力也有點差,溝通起來頗為吃力。
小張費了好大力氣才跟他談好了條件——國老頭提供當晚的住宿,十塊錢一個人,不包括早餐。
這個價格讓小張很滿意。
早餐也不是問題,她們自己會帶足夠的面包和火腿腸,還有泡面。
小張特意說明,因為抵達古北口已經很晚了,他得去火車站接她們。
國老頭咕噜咕噜地說了一句,也不知道是答應了還是拒絕,然後主動把電話挂了。
如果是大張的話,大概會再撥回去,确認國老頭确實聽明白了,但小張沒多想,高高興興告訴大張一切都安排妥當了。
這是第二個錯誤。
剩下的就是一些簡單的準備工作。
小張帶了各種零食、PSP(掌上遊戲機)、照相機以及好幾本漫畫書。
大張則準備了一些遠足必要的東西,諸如創可貼、手電筒、打火機、指南針什麼的——這次計劃隻有一個白天的活動,所以她沒準備太多東西。
大張還考慮要不要帶張地圖,但發現市面上的地圖對她們爬長城沒有任何幫助,隻在網上參考了一下攻略,決定星期六一早沿着卧虎山長城向東爬——從卧虎山到蟠龍山、金山嶺,都是很好的城段。
到了星期五,大張小張背着旅行包到了公司。
同事們聽說她們打算周末去爬長城,都紛紛表示羨慕。
隻有老闆表示了憂慮,提醒她們注意安全,隊伍裡沒有男性,又是荒郊野嶺,如果遇到什麼危險,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或者打電話給同事。
“你們一定要活着回來,項目還得靠你們來完成。
等交了這個,你們死活什麼的我就不管了。
”老闆滿懷關心地叮囑他們。
下午3點,大張小張向老闆請好假,拿起背包離開了公司。
公司離西直門不算遠,而且周末晚高峰還沒降臨,她們在4點15分順利抵達北京北站。
按照朋友的指點,她們買了兩張4449到懷柔北的車票,然後在候車室裡興奮而耐心地等待。
她們一直等到4點43分,還是沒有任何登車的動靜。
大張跑過去問乘務員才知道,這趟車的發車時間晚了,要到5點30分才會開出。
沒辦法,在這個高鐵與動車大行其道的時代,綠皮車已經成為最低等的存在,尤其是四個數字構成的車次,必須給一切火車讓路,任憑它們趾高氣揚地從身邊飛馳而過。
很快檢票口聚集了一大批乘客,他們大部分是在北京打工的河北農民,趁着周末回家,帶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與娃娃。
大張和小張幫其中一位中年婦女扶起她的行李,兩邊很快就熟悉起來。
中年婦女是隆化人,經常坐這趟車,她證實了火車站朋友的說法,這趟車确實會在古北口停留一分鐘。
“你們兩個女娃怎麼跑到那裡去?”中年婦女問。
“我們去爬長城。
”小張自豪地說。
中年婦女忽然想起來什麼:“這趟車晚上才到,有白天到的車,你們為啥不坐?”大張回答說,日程規劃這樣最有效率。
中年婦女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說了一句:“那個古北口火車站,邪得很哪。
”小張很好奇,問她怎麼回事。
中年婦女說,她以前總坐這趟車,每次火車夜裡到古北口站時,從來沒見人下車或者上車。
但乘務員每次都會把車門打開,過一分鐘後再關上。
這時候車廂裡的溫度會陡然變冷,陰氣襲人。
她聽同車的人說,古北口當年是兵家必争之地,無數士兵戰死在此。
之所以要保留上午、夜裡兩趟車在此停留,有個說法,叫日裡走人、夜裡走魂。
白天的車次是方便附近村民出行,晚上火車在此停靠開門,行的方便就和村民無關了。
“其實你們應該坐白天那趟車,好歹是走人的。
這大半夜的,可不好下人。
”中年婦女說。
小張聽到這裡心裡有點發寒。
大張卻不屑一顧,告訴小張,火車和公共汽車一樣,在哪一站停是有嚴格規定的,就算沒人也一樣要開門停夠時間再走。
至于溫度,古北口是山區,夜裡開車門,當然會有冷空氣進來。
綠皮車速度慢,乘客窮極無聊就會編一些這樣的東西來解悶。
5點20分,終于開始檢票。
大張和小張被人群裹挾着進入月台,連滾帶爬地進了車廂。
車廂很破舊,但打掃得特别幹淨。
她們找好座位坐下,小張開始玩PSP,大張則把一兜子葡萄、一個裝垃圾的小袋和兩個旅行杯拿出來擱到小桌上。
路上要四個小時呢。
沒看到那個中年婦女,估計在另外的車廂裡。
火車在5點30分準時開車,慢悠悠地離開了北站。
大張叮囑小張看好行李,起身去找乘務員。
在火車時刻表上,這一趟車從北京北開出,途經清華園、清河、沙河、昌平等站,過了懷柔北,下一站就是河北灤平附近的虎什哈鎮。
古北口站恰好位于懷柔北與虎什哈運營線的中間。
這個小車站在電腦裡顯示不出來,自然賣不出票。
火車站的朋友教大張小張的辦法是先買北京北到懷柔北,上車以後再找售票員補兩張懷柔北到古北口的車票。
乘務員聽大張說明來意,表情變得有些奇怪:“你們兩個還真實誠。
”大張問他為什麼這麼說。
乘務員回答說:“就算你們不補票也沒什麼關系,因為古北口是四等站,隻是個乘降所,沒有檢票口。
哪怕你們買一張到清華園的票,在古北口下車也沒人管。
”大張說我們要誠實做人,不貪小便宜。
乘務員聳聳肩,問你們要留着票報銷嗎?大張搖搖頭。
于是乘務員掏出圓珠筆,唰唰幾筆把兩張車票上的“懷柔北”劃掉,改成“古北口”,票錢各加了三塊錢。
乘務員說,這趟車硬座全程273公裡才21塊錢,懷柔北到古北口這一段大約40多公裡,折下來每人差不多三塊多。
如果不要收據,三塊錢就夠了,反正他也沒零錢找。
補完票後,乘務員問她們去古北口幹什麼。
大張說爬長城,乘務員問她們帶手電筒了嗎?大張說,她們打算星期六白天爬長城,應該用不着吧。
乘務員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你們今天晚上就得用上。
古北口那個地方,黑得很啊。
”大張忽然想到中年婦女說的事,說給了乘務員聽。
乘務員大笑,說:“一個農村婦女知道什麼,就一句話說對了,那地方确實不好下人。
不過你們隻要仔細看路就不會出事。
快到站的時候我叫你們。
”說完他轉身去查票了。
大張覺得這句話很難理解,又不好繼續追問,滿腹狐疑地回到座位。
小張玩遊戲正玩得不亦樂乎,大張從背包裡拿出手電筒試了試,一切正常,随手擱到口袋裡,拿出一本書也讀了起來。
火車開得很慢,慢到可以被沿途的蒼蠅飛蛾騷擾。
大張和小張昏昏欲睡,相繼睡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忽然一隻手搭到了小張的肩膀,吓得她一聲大叫,猛地跳了起來。
她環顧四周,發現全車廂的人都盯着她,乘務員尴尬而惱怒地站在旁邊。
“你們兩個,準備下車吧。
”乘務員說。
小張把大張搖醒,兩人朝外面看去,隻有一片漆黑,黑到什麼都看不見。
車廂裡的人影映在車窗上,和外面的黑暗疊加,仿佛加了一層鉛色透鏡,每個乘客的臉都是灰灰的。
大張看了看手表,發現已經10點多了。
這趟車出發時已經晚點,中間又會了幾次車,比預計的到站時間晚了兩個小時。
她們兩個把背包背在身上,從人群裡穿行到車廂連接處。
小張眼尖,看到嵌在牆壁的半斜式煙灰缸裡居然插着三根香煙。
這三根香煙都是過濾嘴朝下,煙頭沖上,夾在鐵蓋與牆體之間,像是廟裡供奉的香燭。
香煙剛點燃不久,隻燒了一個頭,袅袅的青煙飄蕩在連接處裡,然後順着車門縫隙飄了出去。
小張問乘務員這是誰弄的,乘務員說車廂内不準吸煙,所以很多瘾君子都跑來這裡抽煙,大概是誰有錢,一口氣點了三根吧。
大張最讨厭别人抽煙,想伸手把煙頭給掐了,卻被乘務員攔住,說你們快到站了。
這時候火車“咣當”一聲停住了,乘務員掏出鑰匙打開車門,一股寒氣從外頭湧了進來。
即使是在夏天,大張和小張還是忍不住一哆嗦。
乘務員一腳踹開車梯,讓她們兩個走下去。
她們踏上月台,環顧四周,看到身旁豎着一塊色白如骨的站牌,上頭用黑體寫着“古北口”三個字。
還沒等她們兩個人決定第一句話應該感慨什麼,乘務員就咣地把車門關了起來,透着玻璃深深地看了她們一眼。
車廂裡的人也紛紛把目光投過來,隔着厚厚的玻璃,他們的面部表情有些扭曲,看不太清。
遠處的車頭發出一聲鳴笛,火車再度開動。
當整列火車離開古北口站以後,大張突然領悟了乘務員那句“古北口那個地方,黑得很啊”的意思。
大張和小張都是外地人,一個家在江西,一個家在四川,都坐過許多次火車。
在她們的概念裡,火車站應該是個徹夜燈火通明的地方,有忙碌的車站工作人員,有蜷成一團在躺椅上睡覺的乘客,還有無精打采叫賣的流動小販。
但古北口火車站跟這些印象中的車站截然不同。
火車是僅有的光源,當列車離開以後,這裡立刻就陷入黑暗,這種黑暗和城裡的黑暗不同,非常純粹,今天又是個陰天,所以伸手不見五指這句話在這時候絕不是誇張修辭。
沒有路燈,沒有高杆燈,隻有遠處閃着幾團血紅色的小點,那是鐵路的信号燈。
小張有些驚慌,大張連忙掏出手電筒,四處晃動。
很快她就後悔了,這個手電筒功率很小,在這片無處不在的黑暗中,隻能勉強照到身旁數米之外的地方,而且隻局限在一個點,再遠就看不清了。
“候車室和調度室裡應該會有值班人員吧。
”大張心想,她一邊安慰小張,一邊拿着手電筒四處晃去。
很快她找到了一座像是火車站一樣的建築,可是房子裡悄無聲息,也沒有一點亮光,門和窗都緊鎖着。
大張不甘心,沿着建築轉悠,結果發現了一件奇異的事:建築周圍有一圈半人高的圍欄,圍欄環過建築,延伸到月台兩側,把這個小火車站整個包了起來,沒有出口。
這裡的鐵軌一共有兩條,除了她們站立的地方,在兩條鐵軌之間還有一個狹窄的月台。
兩個月台之間有平道相連。
這時候,一陣山風吹過,很涼,還帶有一種混雜了岩石、青草和泥土的氣息,這是真正屬于深山的味道。
如果她們不是還踏在月台上,真的會以為自己已經置身于深山老林之中。
除了味道,山風還送來低沉的沙沙聲,像是腳在黑暗中踩在樹葉上的聲音。
小張甚至賭咒說聽到了隐約的狼嚎,這讓她更加害怕。
大張眉頭緊皺,她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火車站到了晚上會沒人值班。
就算是個一年沒一個乘客上下的四級小站,也不至于如此放任。
難道說到了晚上,這裡就不是走人的地方,所以工作人員早早關了燈,鎖了門回家去了? 小張說,她以前的男朋友說過,有些鄉下地方在特定的日子會給鬼魂安排唱戲。
一到晚上,活人都早早回家關門睡覺,留下一片空蕩蕩的場子,那是鬼魂們的座位。
大張是共産黨員,當然不會信這些東西,可眼前這番景象讓她心裡有點犯怵。
“對了,不是說國老頭會來接我們嗎?他人呢?”大張問。
小張說,他已經答應會來接呀。
大張問,那你們約好在哪裡接了嗎?小張先是點點頭,随即又搖搖頭,辯解道:“一般說接人,當然是指出站口那裡嘛。
”這次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了,大張想。
按照那個乘務員的說法,這個古北口小站連個檢票的都沒有,更别說什麼出站口了。
“給他打個電話。
” “國老頭沒手機。
”小張又試着撥打小賣店的電話,沒人接。
這裡的信号很不好,時有時無,她們兩個的手機加起來才一格半。
大張當機立斷:“那我們還是在原地等着吧,這麼黑,萬一走岔了就不好了。
” 于是兩個人回到站牌底下,把背包墊在屁股下,忐忑不安地在空無一人的月台等待着。
周圍除了山風,再沒任何動靜,安靜得可怕。
在這種環境下,時間會變得特别漫長,最初的興奮勁已經一掃而光。
小張哭喪着臉,說我們能不能坐火車回北京啊。
大張隻能安慰她,說國老頭大概是腿腳不利索,走得慢。
兩個人就這麼等了一個多小時——感覺上是十個小時——還是沒聽到任何動靜。
大張有點坐不住了,她決定無論如何先離開火車站再說,便抄起手電筒去找出口。
她的理性告訴自己,絕對不可能存在一個沒有出口的火車站。
大張在火車站轉了幾圈,沒發現什麼出口。
欄杆那邊黑漆漆的一片,看不清下面是什麼,她不敢翻越。
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心想,實在不行就報警吧。
可她還是有點猶豫,因為這事實在荒謬,兩個成年人居然被困在一個火車站裡,要靠報警才能走出去,有點丢人。
正想着,大張腳下一空,整個人向前撲去,“撲通”一聲朝着地下跌去,連滾了幾下才停下來。
她龇牙咧嘴地爬起來,手電筒一晃,發現自己正置身于一個地下通道,兩邊是石灰牆,腳下是一道向下走的台階。
通道很狹窄,頭頂逼仄,台階是石質條石,一條寬一條窄,不是很整齊。
“原來出口要走地下通道啊。
” 大張顧不得渾身疼痛,心中一喜。
火車站嘛,一定會有穿越各個站台的地下通道,這讓她有一種親切感。
她光顧着高興,卻沒仔細想想,一個隻有兩排鐵軌、兩個月台的小火車站,為什麼會有地下通道?大張跑到站牌下,把自己的發現跟小張說了。
小張也特别高興,兩個人拿起背包,開着手電筒鑽進了地下通道,大張走在前,小張走在後。
兩個人沒走出幾步,大張手裡的手電筒閃了幾下,啪地滅掉了,整個通道陷入一片黑暗。
大張急忙拍了拍手電筒,沒有任何反應,估計是出發前忘了換新電池。
大張恨恨地把手電筒收好,讓小張把手機拿出來,憑着兩部手機的微弱光芒繼續朝前走去。
“隻要穿過地下通道就出火車站了,國老頭肯定在那兒等着。
”大張對小張說,小張緊張地點點頭。
台階很陡,兩個人半蹲着身子,拿手機照着台階一步步往下蹭。
“如果有狼從那頭鑽進來,會不會把我們都堵在這裡啊?”小張一邊走一邊問。
她很怕狼。
大張放聲大笑,說北京附近的狼早就被打光了,你想找的話隻能去動物園。
可很快,她不笑了,有兩件事不對勁。
第一,她發現自己的大笑沒有回音。
要知道,這可是在一條狹窄的通道;第二,台階一直在向下,斜度還很高。
她們已經走下了幾十級台階,卻沒有任何向上的迹象。
也就是說,她們現在位于火車站地下十幾米深的地方。
這對一個小火車站的地下通道來說,似乎有點太誇張了。
台階一直向下而且又這麼長、這麼深,通道盡頭到底會是什麼呢?大張能想到的隻有兩種:要麼是地鐵,要麼是墓穴。
難道那個中年婦女說的“大半夜的可不好下人”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大張安撫下自己慌亂的情緒,拿起手機,向左右晃去,發現了第三件讓她驚駭不已的事情:通道的石灰牆壁不知什麼時候消失了。
手機所照之處都是一片黑暗。
她伸手去摸,也摸不到什麼。
大張緊緊挽住小張的手,警告她的腳絕對不要離開台階。
在沒搞清楚周圍發生了什麼事的情況下,這些台階是她們唯一的依靠。
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是,這個通道裡的通風良好。
除了剛進入時有淡淡的陳腐味,現在的空氣味道很清新,并沒有随着深入地下而變得渾濁。
而兩個人的手機信号居然也還保持着一格半的水平。
“我們是繼續朝下走還是返回去?”大張面臨着抉擇。
小張已經緊張得說不出來話,隻是攥着她的手,手心都是汗。
大張歎了口氣,說:“我們往回走吧,先回到月台再說。
夏天晚上不會很冷,我們在月台上過一夜,第二天坐車回北京。
” “紅點!”小張忽然顫聲喊道。
大張急忙回頭,看到在遠處亮起了一個紅點。
紅點的位置離他們很遠,而且是在更下方。
她們必須低頭才能看到。
“我們回去,還是繼續向前?”大張這回也沒主意了。
小張說,咱們還是往下走吧。
大張問她為什麼,小張苦笑着說:“我的雙腿已經麻了,向下還好,向上根本邁不動步子。
” 兩個人沒有辦法,隻能望着紅點朝地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去。
大概過了幾分鐘,她們已經離紅點很近了,大張擡腿朝下走去,突然一個踉跄差點沒摔倒,幸虧被小張一把抓住。
她拿手機往地下一照,發現原來台階已經走完了,她的雙腳落在一片平地上。
這時又是一陣山風吹過,大張大驚,在這個地下怎麼會有山風吹過來?這時候小張也走完了台階,一邊喘息一邊揉着小腿。
大張想要扶起小張,卻看到小張瞪圓了眼睛,用手指向大張身後說不出話來。
大張急忙回頭,發現那個紅點開始朝她們移動,緩慢而略有起伏,有踩在沙石上的腳步聲傳來。
大張渾身僵硬,不知怎麼辦才好。
這時,紅點像是一隻被擊中的蒼蠅從半空跌落到地下,随即一道光柱打到她們身上。
“你們咋才到咧?”一個含混不清的蒼老聲音說道。
大張和小張望過去,看到一個七十多歲、滿臉褶皺的矮老頭拿着手電筒正對着她們倆,一個香煙頭在腳下還冒着煙。
“國先生?”大張試探着問。
“是我。
我都等了好幾個鐘頭了。
”國老頭跺跺腳,語氣很不耐煩。
“您……您怎麼不去火車站接我們啊?”大張問。
國老頭撇撇嘴:“那地方忒陡咧,我七老八十可爬不動。
”然後轉過身去,讓她們跟着自己走。
大張和小張已經精疲力竭,什麼也沒多問,跟着國老頭回了村子,倒頭就睡。
一直到了第二天天亮,她們才知道,自己又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和别的火車站不同,古北口火車站坐落在半山腰,背靠着卧虎嶺野長城,比平地高出近三百米。
從火車站出來,沒有别的出路,隻有一道依山勢修的台階直通山腳下。
大張和小張想象自己是往地底鑽行,實際上是順着台階下山。
現在回想起來,中年婦女說古北口大半夜不好下人是很有道理的。
那個台階的斜度有二三十度,非常陡峭,夜裡下山會非常危險。
她們兩個姑娘在幾乎看不清周圍環境的情況下,憑借着莽撞的勇氣與運氣,居然安安全全下到了山腳,算得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迹。
大張和小張非常慶幸,認為這是個有驚無險的好兆頭,她們的長城之旅一定會很順利。
她們又錯了。
(二) 第二天,大張小張早上8點準時起床,洗過臉刷過牙,還拿出電熱水壺打了滿滿一壺井水,煮泡面吃。
她們吃飽喝足以後,昨晚的驚懼沮喪一掃而空,又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信心,躍躍欲試。
當天的天氣非常好,陽光明媚,天上有雲但不多,是一個适宜野外活動的好日子。
兩個人背上行囊,準備上路。
但是該怎麼走,她們卻有些迷糊。
古北口的長城體系,簡單來說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東側蟠龍山,西側卧虎嶺,一左一右夾住古北口鎮,潮河、湯河穿鎮而過。
大張和小張最初選擇的路線——也是最受旅遊者歡迎的路線——是從蟠龍山進入長城,一路向東,到金山嶺、司馬台一線,一般要花上一整天時間,沿途還有各種景點。
但是從古北口車站到蟠龍山,需要先往東走,過了潮河以後從巴克什營拐過去。
對于沒有汽車的大張和小張來說,這段路太折騰了。
大張就問國老頭,能不能就近從卧虎嶺直接爬上去到金山嶺?國老頭聽完以後,連連點頭,指着遠處說:“過去一公裡就到咧。
” 大張之前查過資料,攻略上說卧虎嶺是未經修複的野長城,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不建議攀爬。
但大張和小張想,出來玩不就是要享受這種野生的樂趣嗎?于是決定還是去爬卧虎嶺。
唯一麻煩的是,昨天晚上太過慌亂,她們睡前居然忘了給手機充電,現在兩部手機的電量所剩無幾。
大張出于謹慎,建議把手機關掉,反正這兒附近信号也不好。
離開村子以後,她們按照國老頭指定的方向,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遠處巍峨的卧虎嶺長城走去。
這一路上莺歌燕舞,郁郁蔥蔥,兩個人快活得好似學校春遊一般。
她們一路玩鬧,不知不覺間腳下的地勢逐漸險要起來,兩側山勢愈發挺拔,回頭已看不見古北口車站與附近的那個小村子,整個山裡似乎隻剩下她們兩個人。
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兩個人停下腳步,環顧四周,發覺正置身于一處半山腰,卧虎嶺長城仍在遠處,看起來并沒有接近多少。
她們喘着粗氣,感慨鄉下人和城裡人對裡程的概念真是不一樣。
國老頭嘴裡的“一公裡”感覺已經有城裡的“五公裡”那麼長,怎麼走都走不完。
她們沿着半山腰又走了一陣,大張說國老頭會不會指錯了路,這樣走下去,怎麼也不像是會靠近長城的樣子。
小張倒看得開,說既然來了,就随着性子走下去呗。
她腿腳靈便,三跳兩跳跑到前面去了。
大張看着她的身影消失,無奈地搖搖頭,坐在石闆上打開水壺喝了一口水,心裡盤算着要不要打開手機的GPS定位一下。
就在這時,前面小張突然發出一聲叫喊。
大張吓了一跳,趕緊跑過去,看到小張站在一處高坡上,眼睛死死盯着地面。
大張急忙登上坡頂去拽小張的胳膊。
不料她腳下一個踉跄,兩個人都摔倒在地,叽裡咕噜地順着高坡一口氣滾到了坡底。
大張從地上爬起來,頭發上挂滿了蒺藜,一摸就紮手。
她一邊摘一邊抱怨:“你剛才到底在看什麼啊?這麼不小心。
”小張坐在地上,一指大張身旁:“大蛇,就在你旁邊。
”大張悚然一驚,登時不敢動了。
她慢慢把頭偏過去,看到身旁地上赫然卧着一條長長的灰白色的東西,正好把她們兩個圍了一個半圓。
大張吓得魂飛魄散,以為是什麼巨蟒,定睛一看,如釋重負,伸出手敲了小張腦袋一記,罵道:“靠,死丫頭,一驚一炸的!北京附近哪來的蟒蛇啊?!” 原來橫在她們身旁的,不是什麼生物,而是一條灰白色的狹長廢墟。
它四周都被綠草掩映,所以猛一看好似一條潛藏于草莽山溝中的巨蟒,看上去還挺唬人的。
大張走過去觀察了一番,發現這廢墟頗為奇怪。
它很窄,兩側邊緣有兩條長石鋪的地基線,之間目測隻有七十到九十厘米,不足一米。
但這廢墟特别長,她們順着蛇身走了幾步,發現廢墟蜿蜒延伸到遠方的草叢裡。
如果不是小張登上剛才那個高坡,根本發現不了。
廢墟中間沒有鋼筋,沒有水泥,隻是堆積着各種矩形的方石與碎磚,磚頭的樣子與長城磚類似,想來也是個古代建築殘迹。
小張忽然擡平胳膊,眯着眼睛指向廢墟:“我的直覺告訴我,沿着它走,就能抵達長城。
”小張平時喜歡玩塔羅牌,總說自己的體質有一些特殊的感應,很受公司一群小姑娘的崇拜。
大張對這個說法一向嗤之以鼻,不過現在也隻好聊勝于無,姑且這麼相信。
這條石蛇廢墟在山裡一路穿行,時而越過丘陵,時而繞行林中。
這兩個姑娘有了一個不會說話的向導,也不辨東南西北,跟着石蛇埋頭疾走。
沿途大張發現有幾段廢墟還沒有完全坍塌,尚留有殘壁或石頂。
從這些斷垣殘壁推斷,廢墟在未損毀前,大概高度隻有五十厘米,上頭還加了蓋子,構成了一截寬七十厘米、高五十厘米、長度未知的方形管道。
大張
這個故事是從我的一位朋友那裡聽到的,而且不止一次。
這位朋友是個腼腆、安靜的姑娘,可是一碰到類似于午夜的宿營地篝火旁、淩晨離開錢櫃的路上、疾馳于深夜高速的越野車後座的場合,她就像是被撥動了一個開關,一改平日的内向,略帶神經質地把這個故事再給我們講一遍。
而且她每次講的時候,都會用“上次我忘記說了”的方式,在裡面插入更多細節——有些細節讓它聽起來更真實,有些細節讓它更離奇。
于是,這個故事在一遍遍的講述中逐漸變得豐滿詭異,以至于即使是講述者自己也無法再從中準确地剝離真實與想象。
我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雖然裡面有諸多細節自相矛盾,還有許多不符合常識的腦補之處,但我還是決定忠實地把這些記錄下來,保留它的每一處瑕疵。
正因為這種粗劣感才使它更像是一段口述的經曆,而不是一個精心雕琢的故事。
為了揣摩她的心情,我特意選擇在午夜記下這個故事。
也許一過十二點,故事本身的某處開關也會被悄然撥動,彌漫出令人難以言說的詭秘氣質。
這個故事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開頭:我的朋友有兩個同事,有一年夏天,她們決定去爬野長城。
爬野長城是北京年輕人中很流行的一種戶外運動。
所謂的野長城,不是八達嶺那種毫無個性的旅遊景點,而是指穿行于懷柔、延慶、密雲、門頭溝、平谷山區之間的明代長城城牆。
長城延伸至此,牆體依山勢而起,往往百轉千回,時而隐于斷崖之下,時而盤于高坡之巅,如同一個線段迷宮,難以捉摸。
這些長城地處險峻,人迹罕至,多少年來都無人修葺維護,大部分牆體已然荒朽不堪,甚至隻殘留幾截斷垣殘壁,反而保留了原始風味。
适合野長城愛好者的長城有很多處,比較著名的有長峪城古村、黃花水關長城、亓連關長城、牆子路長城、箭扣長城等。
不過我朋友的那兩個同事認為,當一個幽靜之地變成熱點就沒勁了,她們不想混在一大群背包客之間,像逛動物園一樣爬山。
所以她們在研究了幾天攻略和地圖以後,決定前往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在密雲東北,已經是北京與河北的交界處。
她們選擇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古北口附近的長城體系保存得很完好,城段之間彼此貫通,可以選擇的攀登處有很多;第二,古北口距離城區很遠,有一百二十多公裡,遊客相對比較少。
定下目标以後,她們分頭去做了準備。
哦,對了,我還沒有介紹這個故事的兩個主角。
她們都是女生,八〇後,與我的朋友在同一家廣告公司工作,都姓張,我們不妨稱她們為“大張”和“小張”。
大張在大學時代是學生會幹部,性格幹脆,富有條理。
她是個有科學精神的無神論者,唯獨有點怕鬼,這跟理念無關,純屬心理問題;小張年紀稍小,滿腦子都是幻想,平時喜歡看看動漫,算算塔羅、星座,是個有點神神道道的天然呆。
她們沒有車,也沒有駕照,本來打算坐公共汽車到密雲,再轉到古北口鎮。
小張提議說,為什麼不坐火車去呢?大張打聽了一圈,發現古北口雖然有一個小火車站,但根本查不到路過的車次,也買不到票。
一位在火車站工作的朋友告訴她們,古北口站從2008年起就隻剩貨運業務了。
“不過你們也不要灰心,古北口站隻是停辦客運業務,但仍舊保留着乘降所的功能。
北京北站有兩趟綠皮客車會在這一站停留一分鐘。
”朋友說完,憂慮地看了她們一眼:“我聽說那個站……嗯,有點複雜……如果你們堅持要這麼走,我告訴你們乘坐的方法。
” 這兩趟綠皮客車一個是6453,上午6點16分發車,10點43分到;一個是4449,下午4點43分發車,晚上8點43分到,路上都是四個多小時,而且經常晚點。
大張和小張再三權衡,決定坐4449那趟車。
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星期五從公司提前一點出發,前往北站上車,晚上到古北口睡一夜,星期六一早精神飽滿地去登長城。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她們在整個旅途中犯的第一個錯誤。
确定車次以後,小張在網上搜索當地農戶,希望找一個在古北口附近的村子當落腳點。
兩個姑娘都認為,她們隻是想找個地方睡一夜,沒必要太鋪張浪費。
小張本着這個原則,選定了一家農家樂。
從地圖上看,這個村子恰好位于古北口火車站與長城之間,地理位置很理想。
但是電話打過去,對方說已經不做這個生意了。
在小張的懇求下,對方推薦了同村的一位獨居老人,姓國,他家的房子很大,應該夠住。
“隻要安靜點就沒事。
”對方在挂電話前叮囑了一句。
小張按照提供的号碼打過去,發現是一個小賣部的電話。
小賣部的主人聽明了來意,放下電話出去喊了一嗓子,幾經周轉,國老頭才拿起了話筒。
他的口音有點模糊,聽力也有點差,溝通起來頗為吃力。
小張費了好大力氣才跟他談好了條件——國老頭提供當晚的住宿,十塊錢一個人,不包括早餐。
這個價格讓小張很滿意。
早餐也不是問題,她們自己會帶足夠的面包和火腿腸,還有泡面。
小張特意說明,因為抵達古北口已經很晚了,他得去火車站接她們。
國老頭咕噜咕噜地說了一句,也不知道是答應了還是拒絕,然後主動把電話挂了。
如果是大張的話,大概會再撥回去,确認國老頭确實聽明白了,但小張沒多想,高高興興告訴大張一切都安排妥當了。
這是第二個錯誤。
剩下的就是一些簡單的準備工作。
小張帶了各種零食、PSP(掌上遊戲機)、照相機以及好幾本漫畫書。
大張則準備了一些遠足必要的東西,諸如創可貼、手電筒、打火機、指南針什麼的——這次計劃隻有一個白天的活動,所以她沒準備太多東西。
大張還考慮要不要帶張地圖,但發現市面上的地圖對她們爬長城沒有任何幫助,隻在網上參考了一下攻略,決定星期六一早沿着卧虎山長城向東爬——從卧虎山到蟠龍山、金山嶺,都是很好的城段。
到了星期五,大張小張背着旅行包到了公司。
同事們聽說她們打算周末去爬長城,都紛紛表示羨慕。
隻有老闆表示了憂慮,提醒她們注意安全,隊伍裡沒有男性,又是荒郊野嶺,如果遇到什麼危險,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或者打電話給同事。
“你們一定要活着回來,項目還得靠你們來完成。
等交了這個,你們死活什麼的我就不管了。
”老闆滿懷關心地叮囑他們。
下午3點,大張小張向老闆請好假,拿起背包離開了公司。
公司離西直門不算遠,而且周末晚高峰還沒降臨,她們在4點15分順利抵達北京北站。
按照朋友的指點,她們買了兩張4449到懷柔北的車票,然後在候車室裡興奮而耐心地等待。
她們一直等到4點43分,還是沒有任何登車的動靜。
大張跑過去問乘務員才知道,這趟車的發車時間晚了,要到5點30分才會開出。
沒辦法,在這個高鐵與動車大行其道的時代,綠皮車已經成為最低等的存在,尤其是四個數字構成的車次,必須給一切火車讓路,任憑它們趾高氣揚地從身邊飛馳而過。
很快檢票口聚集了一大批乘客,他們大部分是在北京打工的河北農民,趁着周末回家,帶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與娃娃。
大張和小張幫其中一位中年婦女扶起她的行李,兩邊很快就熟悉起來。
中年婦女是隆化人,經常坐這趟車,她證實了火車站朋友的說法,這趟車确實會在古北口停留一分鐘。
“你們兩個女娃怎麼跑到那裡去?”中年婦女問。
“我們去爬長城。
”小張自豪地說。
中年婦女忽然想起來什麼:“這趟車晚上才到,有白天到的車,你們為啥不坐?”大張回答說,日程規劃這樣最有效率。
中年婦女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說了一句:“那個古北口火車站,邪得很哪。
”小張很好奇,問她怎麼回事。
中年婦女說,她以前總坐這趟車,每次火車夜裡到古北口站時,從來沒見人下車或者上車。
但乘務員每次都會把車門打開,過一分鐘後再關上。
這時候車廂裡的溫度會陡然變冷,陰氣襲人。
她聽同車的人說,古北口當年是兵家必争之地,無數士兵戰死在此。
之所以要保留上午、夜裡兩趟車在此停留,有個說法,叫日裡走人、夜裡走魂。
白天的車次是方便附近村民出行,晚上火車在此停靠開門,行的方便就和村民無關了。
“其實你們應該坐白天那趟車,好歹是走人的。
這大半夜的,可不好下人。
”中年婦女說。
小張聽到這裡心裡有點發寒。
大張卻不屑一顧,告訴小張,火車和公共汽車一樣,在哪一站停是有嚴格規定的,就算沒人也一樣要開門停夠時間再走。
至于溫度,古北口是山區,夜裡開車門,當然會有冷空氣進來。
綠皮車速度慢,乘客窮極無聊就會編一些這樣的東西來解悶。
5點20分,終于開始檢票。
大張和小張被人群裹挾着進入月台,連滾帶爬地進了車廂。
車廂很破舊,但打掃得特别幹淨。
她們找好座位坐下,小張開始玩PSP,大張則把一兜子葡萄、一個裝垃圾的小袋和兩個旅行杯拿出來擱到小桌上。
路上要四個小時呢。
沒看到那個中年婦女,估計在另外的車廂裡。
火車在5點30分準時開車,慢悠悠地離開了北站。
大張叮囑小張看好行李,起身去找乘務員。
在火車時刻表上,這一趟車從北京北開出,途經清華園、清河、沙河、昌平等站,過了懷柔北,下一站就是河北灤平附近的虎什哈鎮。
古北口站恰好位于懷柔北與虎什哈運營線的中間。
這個小車站在電腦裡顯示不出來,自然賣不出票。
火車站的朋友教大張小張的辦法是先買北京北到懷柔北,上車以後再找售票員補兩張懷柔北到古北口的車票。
乘務員聽大張說明來意,表情變得有些奇怪:“你們兩個還真實誠。
”大張問他為什麼這麼說。
乘務員回答說:“就算你們不補票也沒什麼關系,因為古北口是四等站,隻是個乘降所,沒有檢票口。
哪怕你們買一張到清華園的票,在古北口下車也沒人管。
”大張說我們要誠實做人,不貪小便宜。
乘務員聳聳肩,問你們要留着票報銷嗎?大張搖搖頭。
于是乘務員掏出圓珠筆,唰唰幾筆把兩張車票上的“懷柔北”劃掉,改成“古北口”,票錢各加了三塊錢。
乘務員說,這趟車硬座全程273公裡才21塊錢,懷柔北到古北口這一段大約40多公裡,折下來每人差不多三塊多。
如果不要收據,三塊錢就夠了,反正他也沒零錢找。
補完票後,乘務員問她們去古北口幹什麼。
大張說爬長城,乘務員問她們帶手電筒了嗎?大張說,她們打算星期六白天爬長城,應該用不着吧。
乘務員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你們今天晚上就得用上。
古北口那個地方,黑得很啊。
”大張忽然想到中年婦女說的事,說給了乘務員聽。
乘務員大笑,說:“一個農村婦女知道什麼,就一句話說對了,那地方确實不好下人。
不過你們隻要仔細看路就不會出事。
快到站的時候我叫你們。
”說完他轉身去查票了。
大張覺得這句話很難理解,又不好繼續追問,滿腹狐疑地回到座位。
小張玩遊戲正玩得不亦樂乎,大張從背包裡拿出手電筒試了試,一切正常,随手擱到口袋裡,拿出一本書也讀了起來。
火車開得很慢,慢到可以被沿途的蒼蠅飛蛾騷擾。
大張和小張昏昏欲睡,相繼睡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忽然一隻手搭到了小張的肩膀,吓得她一聲大叫,猛地跳了起來。
她環顧四周,發現全車廂的人都盯着她,乘務員尴尬而惱怒地站在旁邊。
“你們兩個,準備下車吧。
”乘務員說。
小張把大張搖醒,兩人朝外面看去,隻有一片漆黑,黑到什麼都看不見。
車廂裡的人影映在車窗上,和外面的黑暗疊加,仿佛加了一層鉛色透鏡,每個乘客的臉都是灰灰的。
大張看了看手表,發現已經10點多了。
這趟車出發時已經晚點,中間又會了幾次車,比預計的到站時間晚了兩個小時。
她們兩個把背包背在身上,從人群裡穿行到車廂連接處。
小張眼尖,看到嵌在牆壁的半斜式煙灰缸裡居然插着三根香煙。
這三根香煙都是過濾嘴朝下,煙頭沖上,夾在鐵蓋與牆體之間,像是廟裡供奉的香燭。
香煙剛點燃不久,隻燒了一個頭,袅袅的青煙飄蕩在連接處裡,然後順着車門縫隙飄了出去。
小張問乘務員這是誰弄的,乘務員說車廂内不準吸煙,所以很多瘾君子都跑來這裡抽煙,大概是誰有錢,一口氣點了三根吧。
大張最讨厭别人抽煙,想伸手把煙頭給掐了,卻被乘務員攔住,說你們快到站了。
這時候火車“咣當”一聲停住了,乘務員掏出鑰匙打開車門,一股寒氣從外頭湧了進來。
即使是在夏天,大張和小張還是忍不住一哆嗦。
乘務員一腳踹開車梯,讓她們兩個走下去。
她們踏上月台,環顧四周,看到身旁豎着一塊色白如骨的站牌,上頭用黑體寫着“古北口”三個字。
還沒等她們兩個人決定第一句話應該感慨什麼,乘務員就咣地把車門關了起來,透着玻璃深深地看了她們一眼。
車廂裡的人也紛紛把目光投過來,隔着厚厚的玻璃,他們的面部表情有些扭曲,看不太清。
遠處的車頭發出一聲鳴笛,火車再度開動。
當整列火車離開古北口站以後,大張突然領悟了乘務員那句“古北口那個地方,黑得很啊”的意思。
大張和小張都是外地人,一個家在江西,一個家在四川,都坐過許多次火車。
在她們的概念裡,火車站應該是個徹夜燈火通明的地方,有忙碌的車站工作人員,有蜷成一團在躺椅上睡覺的乘客,還有無精打采叫賣的流動小販。
但古北口火車站跟這些印象中的車站截然不同。
火車是僅有的光源,當列車離開以後,這裡立刻就陷入黑暗,這種黑暗和城裡的黑暗不同,非常純粹,今天又是個陰天,所以伸手不見五指這句話在這時候絕不是誇張修辭。
沒有路燈,沒有高杆燈,隻有遠處閃着幾團血紅色的小點,那是鐵路的信号燈。
小張有些驚慌,大張連忙掏出手電筒,四處晃動。
很快她就後悔了,這個手電筒功率很小,在這片無處不在的黑暗中,隻能勉強照到身旁數米之外的地方,而且隻局限在一個點,再遠就看不清了。
“候車室和調度室裡應該會有值班人員吧。
”大張心想,她一邊安慰小張,一邊拿着手電筒四處晃去。
很快她找到了一座像是火車站一樣的建築,可是房子裡悄無聲息,也沒有一點亮光,門和窗都緊鎖着。
大張不甘心,沿着建築轉悠,結果發現了一件奇異的事:建築周圍有一圈半人高的圍欄,圍欄環過建築,延伸到月台兩側,把這個小火車站整個包了起來,沒有出口。
這裡的鐵軌一共有兩條,除了她們站立的地方,在兩條鐵軌之間還有一個狹窄的月台。
兩個月台之間有平道相連。
這時候,一陣山風吹過,很涼,還帶有一種混雜了岩石、青草和泥土的氣息,這是真正屬于深山的味道。
如果她們不是還踏在月台上,真的會以為自己已經置身于深山老林之中。
除了味道,山風還送來低沉的沙沙聲,像是腳在黑暗中踩在樹葉上的聲音。
小張甚至賭咒說聽到了隐約的狼嚎,這讓她更加害怕。
大張眉頭緊皺,她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火車站到了晚上會沒人值班。
就算是個一年沒一個乘客上下的四級小站,也不至于如此放任。
難道說到了晚上,這裡就不是走人的地方,所以工作人員早早關了燈,鎖了門回家去了? 小張說,她以前的男朋友說過,有些鄉下地方在特定的日子會給鬼魂安排唱戲。
一到晚上,活人都早早回家關門睡覺,留下一片空蕩蕩的場子,那是鬼魂們的座位。
大張是共産黨員,當然不會信這些東西,可眼前這番景象讓她心裡有點犯怵。
“對了,不是說國老頭會來接我們嗎?他人呢?”大張問。
小張說,他已經答應會來接呀。
大張問,那你們約好在哪裡接了嗎?小張先是點點頭,随即又搖搖頭,辯解道:“一般說接人,當然是指出站口那裡嘛。
”這次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了,大張想。
按照那個乘務員的說法,這個古北口小站連個檢票的都沒有,更别說什麼出站口了。
“給他打個電話。
” “國老頭沒手機。
”小張又試着撥打小賣店的電話,沒人接。
這裡的信号很不好,時有時無,她們兩個的手機加起來才一格半。
大張當機立斷:“那我們還是在原地等着吧,這麼黑,萬一走岔了就不好了。
” 于是兩個人回到站牌底下,把背包墊在屁股下,忐忑不安地在空無一人的月台等待着。
周圍除了山風,再沒任何動靜,安靜得可怕。
在這種環境下,時間會變得特别漫長,最初的興奮勁已經一掃而光。
小張哭喪着臉,說我們能不能坐火車回北京啊。
大張隻能安慰她,說國老頭大概是腿腳不利索,走得慢。
兩個人就這麼等了一個多小時——感覺上是十個小時——還是沒聽到任何動靜。
大張有點坐不住了,她決定無論如何先離開火車站再說,便抄起手電筒去找出口。
她的理性告訴自己,絕對不可能存在一個沒有出口的火車站。
大張在火車站轉了幾圈,沒發現什麼出口。
欄杆那邊黑漆漆的一片,看不清下面是什麼,她不敢翻越。
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心想,實在不行就報警吧。
可她還是有點猶豫,因為這事實在荒謬,兩個成年人居然被困在一個火車站裡,要靠報警才能走出去,有點丢人。
正想着,大張腳下一空,整個人向前撲去,“撲通”一聲朝着地下跌去,連滾了幾下才停下來。
她龇牙咧嘴地爬起來,手電筒一晃,發現自己正置身于一個地下通道,兩邊是石灰牆,腳下是一道向下走的台階。
通道很狹窄,頭頂逼仄,台階是石質條石,一條寬一條窄,不是很整齊。
“原來出口要走地下通道啊。
” 大張顧不得渾身疼痛,心中一喜。
火車站嘛,一定會有穿越各個站台的地下通道,這讓她有一種親切感。
她光顧着高興,卻沒仔細想想,一個隻有兩排鐵軌、兩個月台的小火車站,為什麼會有地下通道?大張跑到站牌下,把自己的發現跟小張說了。
小張也特别高興,兩個人拿起背包,開着手電筒鑽進了地下通道,大張走在前,小張走在後。
兩個人沒走出幾步,大張手裡的手電筒閃了幾下,啪地滅掉了,整個通道陷入一片黑暗。
大張急忙拍了拍手電筒,沒有任何反應,估計是出發前忘了換新電池。
大張恨恨地把手電筒收好,讓小張把手機拿出來,憑着兩部手機的微弱光芒繼續朝前走去。
“隻要穿過地下通道就出火車站了,國老頭肯定在那兒等着。
”大張對小張說,小張緊張地點點頭。
台階很陡,兩個人半蹲着身子,拿手機照着台階一步步往下蹭。
“如果有狼從那頭鑽進來,會不會把我們都堵在這裡啊?”小張一邊走一邊問。
她很怕狼。
大張放聲大笑,說北京附近的狼早就被打光了,你想找的話隻能去動物園。
可很快,她不笑了,有兩件事不對勁。
第一,她發現自己的大笑沒有回音。
要知道,這可是在一條狹窄的通道;第二,台階一直在向下,斜度還很高。
她們已經走下了幾十級台階,卻沒有任何向上的迹象。
也就是說,她們現在位于火車站地下十幾米深的地方。
這對一個小火車站的地下通道來說,似乎有點太誇張了。
台階一直向下而且又這麼長、這麼深,通道盡頭到底會是什麼呢?大張能想到的隻有兩種:要麼是地鐵,要麼是墓穴。
難道那個中年婦女說的“大半夜的可不好下人”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大張安撫下自己慌亂的情緒,拿起手機,向左右晃去,發現了第三件讓她驚駭不已的事情:通道的石灰牆壁不知什麼時候消失了。
手機所照之處都是一片黑暗。
她伸手去摸,也摸不到什麼。
大張緊緊挽住小張的手,警告她的腳絕對不要離開台階。
在沒搞清楚周圍發生了什麼事的情況下,這些台階是她們唯一的依靠。
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是,這個通道裡的通風良好。
除了剛進入時有淡淡的陳腐味,現在的空氣味道很清新,并沒有随着深入地下而變得渾濁。
而兩個人的手機信号居然也還保持着一格半的水平。
“我們是繼續朝下走還是返回去?”大張面臨着抉擇。
小張已經緊張得說不出來話,隻是攥着她的手,手心都是汗。
大張歎了口氣,說:“我們往回走吧,先回到月台再說。
夏天晚上不會很冷,我們在月台上過一夜,第二天坐車回北京。
” “紅點!”小張忽然顫聲喊道。
大張急忙回頭,看到在遠處亮起了一個紅點。
紅點的位置離他們很遠,而且是在更下方。
她們必須低頭才能看到。
“我們回去,還是繼續向前?”大張這回也沒主意了。
小張說,咱們還是往下走吧。
大張問她為什麼,小張苦笑着說:“我的雙腿已經麻了,向下還好,向上根本邁不動步子。
” 兩個人沒有辦法,隻能望着紅點朝地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去。
大概過了幾分鐘,她們已經離紅點很近了,大張擡腿朝下走去,突然一個踉跄差點沒摔倒,幸虧被小張一把抓住。
她拿手機往地下一照,發現原來台階已經走完了,她的雙腳落在一片平地上。
這時又是一陣山風吹過,大張大驚,在這個地下怎麼會有山風吹過來?這時候小張也走完了台階,一邊喘息一邊揉着小腿。
大張想要扶起小張,卻看到小張瞪圓了眼睛,用手指向大張身後說不出話來。
大張急忙回頭,發現那個紅點開始朝她們移動,緩慢而略有起伏,有踩在沙石上的腳步聲傳來。
大張渾身僵硬,不知怎麼辦才好。
這時,紅點像是一隻被擊中的蒼蠅從半空跌落到地下,随即一道光柱打到她們身上。
“你們咋才到咧?”一個含混不清的蒼老聲音說道。
大張和小張望過去,看到一個七十多歲、滿臉褶皺的矮老頭拿着手電筒正對着她們倆,一個香煙頭在腳下還冒着煙。
“國先生?”大張試探着問。
“是我。
我都等了好幾個鐘頭了。
”國老頭跺跺腳,語氣很不耐煩。
“您……您怎麼不去火車站接我們啊?”大張問。
國老頭撇撇嘴:“那地方忒陡咧,我七老八十可爬不動。
”然後轉過身去,讓她們跟着自己走。
大張和小張已經精疲力竭,什麼也沒多問,跟着國老頭回了村子,倒頭就睡。
一直到了第二天天亮,她們才知道,自己又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和别的火車站不同,古北口火車站坐落在半山腰,背靠着卧虎嶺野長城,比平地高出近三百米。
從火車站出來,沒有别的出路,隻有一道依山勢修的台階直通山腳下。
大張和小張想象自己是往地底鑽行,實際上是順着台階下山。
現在回想起來,中年婦女說古北口大半夜不好下人是很有道理的。
那個台階的斜度有二三十度,非常陡峭,夜裡下山會非常危險。
她們兩個姑娘在幾乎看不清周圍環境的情況下,憑借着莽撞的勇氣與運氣,居然安安全全下到了山腳,算得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迹。
大張和小張非常慶幸,認為這是個有驚無險的好兆頭,她們的長城之旅一定會很順利。
她們又錯了。
(二) 第二天,大張小張早上8點準時起床,洗過臉刷過牙,還拿出電熱水壺打了滿滿一壺井水,煮泡面吃。
她們吃飽喝足以後,昨晚的驚懼沮喪一掃而空,又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信心,躍躍欲試。
當天的天氣非常好,陽光明媚,天上有雲但不多,是一個适宜野外活動的好日子。
兩個人背上行囊,準備上路。
但是該怎麼走,她們卻有些迷糊。
古北口的長城體系,簡單來說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東側蟠龍山,西側卧虎嶺,一左一右夾住古北口鎮,潮河、湯河穿鎮而過。
大張和小張最初選擇的路線——也是最受旅遊者歡迎的路線——是從蟠龍山進入長城,一路向東,到金山嶺、司馬台一線,一般要花上一整天時間,沿途還有各種景點。
但是從古北口車站到蟠龍山,需要先往東走,過了潮河以後從巴克什營拐過去。
對于沒有汽車的大張和小張來說,這段路太折騰了。
大張就問國老頭,能不能就近從卧虎嶺直接爬上去到金山嶺?國老頭聽完以後,連連點頭,指着遠處說:“過去一公裡就到咧。
” 大張之前查過資料,攻略上說卧虎嶺是未經修複的野長城,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不建議攀爬。
但大張和小張想,出來玩不就是要享受這種野生的樂趣嗎?于是決定還是去爬卧虎嶺。
唯一麻煩的是,昨天晚上太過慌亂,她們睡前居然忘了給手機充電,現在兩部手機的電量所剩無幾。
大張出于謹慎,建議把手機關掉,反正這兒附近信号也不好。
離開村子以後,她們按照國老頭指定的方向,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遠處巍峨的卧虎嶺長城走去。
這一路上莺歌燕舞,郁郁蔥蔥,兩個人快活得好似學校春遊一般。
她們一路玩鬧,不知不覺間腳下的地勢逐漸險要起來,兩側山勢愈發挺拔,回頭已看不見古北口車站與附近的那個小村子,整個山裡似乎隻剩下她們兩個人。
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兩個人停下腳步,環顧四周,發覺正置身于一處半山腰,卧虎嶺長城仍在遠處,看起來并沒有接近多少。
她們喘着粗氣,感慨鄉下人和城裡人對裡程的概念真是不一樣。
國老頭嘴裡的“一公裡”感覺已經有城裡的“五公裡”那麼長,怎麼走都走不完。
她們沿着半山腰又走了一陣,大張說國老頭會不會指錯了路,這樣走下去,怎麼也不像是會靠近長城的樣子。
小張倒看得開,說既然來了,就随着性子走下去呗。
她腿腳靈便,三跳兩跳跑到前面去了。
大張看着她的身影消失,無奈地搖搖頭,坐在石闆上打開水壺喝了一口水,心裡盤算着要不要打開手機的GPS定位一下。
就在這時,前面小張突然發出一聲叫喊。
大張吓了一跳,趕緊跑過去,看到小張站在一處高坡上,眼睛死死盯着地面。
大張急忙登上坡頂去拽小張的胳膊。
不料她腳下一個踉跄,兩個人都摔倒在地,叽裡咕噜地順着高坡一口氣滾到了坡底。
大張從地上爬起來,頭發上挂滿了蒺藜,一摸就紮手。
她一邊摘一邊抱怨:“你剛才到底在看什麼啊?這麼不小心。
”小張坐在地上,一指大張身旁:“大蛇,就在你旁邊。
”大張悚然一驚,登時不敢動了。
她慢慢把頭偏過去,看到身旁地上赫然卧着一條長長的灰白色的東西,正好把她們兩個圍了一個半圓。
大張吓得魂飛魄散,以為是什麼巨蟒,定睛一看,如釋重負,伸出手敲了小張腦袋一記,罵道:“靠,死丫頭,一驚一炸的!北京附近哪來的蟒蛇啊?!” 原來橫在她們身旁的,不是什麼生物,而是一條灰白色的狹長廢墟。
它四周都被綠草掩映,所以猛一看好似一條潛藏于草莽山溝中的巨蟒,看上去還挺唬人的。
大張走過去觀察了一番,發現這廢墟頗為奇怪。
它很窄,兩側邊緣有兩條長石鋪的地基線,之間目測隻有七十到九十厘米,不足一米。
但這廢墟特别長,她們順着蛇身走了幾步,發現廢墟蜿蜒延伸到遠方的草叢裡。
如果不是小張登上剛才那個高坡,根本發現不了。
廢墟中間沒有鋼筋,沒有水泥,隻是堆積着各種矩形的方石與碎磚,磚頭的樣子與長城磚類似,想來也是個古代建築殘迹。
小張忽然擡平胳膊,眯着眼睛指向廢墟:“我的直覺告訴我,沿着它走,就能抵達長城。
”小張平時喜歡玩塔羅牌,總說自己的體質有一些特殊的感應,很受公司一群小姑娘的崇拜。
大張對這個說法一向嗤之以鼻,不過現在也隻好聊勝于無,姑且這麼相信。
這條石蛇廢墟在山裡一路穿行,時而越過丘陵,時而繞行林中。
這兩個姑娘有了一個不會說話的向導,也不辨東南西北,跟着石蛇埋頭疾走。
沿途大張發現有幾段廢墟還沒有完全坍塌,尚留有殘壁或石頂。
從這些斷垣殘壁推斷,廢墟在未損毀前,大概高度隻有五十厘米,上頭還加了蓋子,構成了一截寬七十厘米、高五十厘米、長度未知的方形管道。
大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