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栗深林兮驚層巅
關燈
小
中
大
也太難走了。
”羅中夏一邊喘息一邊抱怨道,努力把樹枝從腦門前撥開。
這裡又黑又陡峭,還有層出不窮的樹幹、樹根,稍不留神就會被絆倒。
秦宜在前面頭也不回:“好走,那還能叫密道嗎?”韋莊的内莊和外莊之間,不是簡單地用道路相連。
韋家祖先為了保證不會有外人誤打誤撞闖進來,在兩莊之間設下了一個遮掩陣法,把整個内莊包裹起來。
沒有得到許可的人,就隻能在外圍打轉而渾然不覺,甚至還讓這一帶流傳起鬼打牆的傳說。
秦宜如此輕車熟路,說不定是得自她父親韋情剛的真傳,而韋情剛又是彼得和尚的兄長……總之這些人的關系實在複雜。
羅中夏正垂頭沉思,忽然前面秦宜喊道:“好啦,我們到了。
”其他二人擡頭一看,前面是一座廢棄的小山神龛,這神龛不知是哪年修建的,衰朽得不成樣子,裡面的石像滿是污泥,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人形。
秦宜祭出麟角筆,朝着神龛上面一點,神龛立刻隆隆地挪開,背後露出一個洞口,洞口極圓極黑,邊緣還在不斷蒸騰變化,很像日食時候的太陽。
三人一看便知,這不是真實存在的洞口,而是用筆靈生生開拓出來的一個靈洞,至于這靈洞通往哪裡,就不知道了。
羅中夏忍不住問道:“這是你弄的?”秦宜搖搖頭:“這東西存在已經有幾百年了吧,要不是别人告訴我,我才不知道有這麼一條小路。
當初我在韋家偷出筆靈,就是順這條路出去的。
” 秦宜說完一貓腰,利索地鑽進洞裡,其他二人緊随其後。
這個洞并不長,他們隻略爬了幾步,就看到了出口。
畢竟這是一個靈洞,物理距離對它來說沒有意義。
羅中夏爬出洞去,剛打算擡起頭來觀察四周,卻被秦宜猛地按住腦袋:“小心!” 秦宜壓低聲音,用手勢示意他爬出來以後也不要直起身子,羅中夏依言而行,心中不免有些打鼓,心想莫非韋家的人就在附近嗎? 靈洞的這一側出口是在一片山壁的岩縫之中。
岩縫不大,距離地面有數米之高,恰好被地上數簇竹子的茂密竹冠遮擋住,極為隐蔽。
不刻意去尋找的話,是不可能被注意到的。
很快顔政也鑽了出來,他們三個安靜地趴在岩縫裡,屏息靜氣,透過茂密竹葉之間的縫隙朝遠處看去。
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雅緻的青色小竹橋,小橋從容不迫地跨越過一個月牙形的純淨湖泊,在橋的盡頭是一片古樸的村莊,那裡就是韋家的核心——韋莊内莊了。
不過此時的内莊,比平時更加神秘。
以湖泊為界限,一道淡紫色的屏障把内莊和内莊外面隔成了兩個世界。
這道屏障接天連地,如同一個巨大的肥皂泡,表層不停地湧動、漲縮,似乎随時都可能破掉似的,卻始終保持着足夠的表面張力。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能夠看到肥皂泡表層每一次掀起的漣漪,都狹長得像是一支毛筆,整個内莊就像是被無數遊走的毛筆構成的屏障所包裹。
“衛夫人《筆陣圖》?!” 極度的驚愕,讓秦宜的聲音聽起來十分尖銳古怪。
衛夫人是南北朝人,名叫衛铄。
她融鐘繇、衛瓘兩大流派于一身,自創新局,就連一代書聖王羲之,都拜在她門下為弟子,其書法功力可見一斑。
衛夫人曾寫過一篇《筆陣圖》,傳為一時絕學。
《筆陣圖》以筆為陣,以戰喻書,殺伐之氣濃郁激烈。
王羲之曾經借老師《筆陣圖》看過一遍,驚得汗水涔涔,連連歎息說沒想到書法之中,也有兵戎殺伐之意,遂題在《筆陣圖》後:“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将軍也,本領者副将也,結構者謀略也,揚筆者吉兇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殺戮也。
”筆陣真意,一盡于斯。
原本筆冢主人也想把衛夫人煉成筆靈,但看她《筆陣圖》如此精妙,便換了心思,讓她的魂魄寄寓在自己的《筆陣圖》中,流傳至今——筆陣在陸遊手中,始有大成,但若論最早的源流,還要從衛夫人這裡算起。
秦宜曾經探聽過一二。
這一幅衛夫人《筆陣圖》真迹,自從韋家定居于此,就一直被秘藏在内莊之中,被韋氏一族視若鎮莊之寶。
《筆陣圖》從不輕出,除非韋莊遭遇極大的劫難,避無可避,族裡才會祭出它來。
《筆陣圖》一出,便會自行将所有筆靈融入陣中,無須筆通主持,便可布下一個絕大的筆陣。
韋家藏筆洞中,筆靈少說也有二十餘支,加上族裡筆冢吏的筆靈,足有天罡之數,此時盡皆吸入衛夫人筆陣,其威力可想而知。
而逼迫韋莊祭出這壓箱底絕招的敵人,實力得有多可怕? 三個人都看到,在衛夫人筆陣的外圍,内莊對岸,站着一大群黑衣人。
他們個個身穿黑色西裝,戴着墨鏡,面無表情地用同一個姿勢仰望筆陣。
”羅中夏一邊喘息一邊抱怨道,努力把樹枝從腦門前撥開。
這裡又黑又陡峭,還有層出不窮的樹幹、樹根,稍不留神就會被絆倒。
秦宜在前面頭也不回:“好走,那還能叫密道嗎?”韋莊的内莊和外莊之間,不是簡單地用道路相連。
韋家祖先為了保證不會有外人誤打誤撞闖進來,在兩莊之間設下了一個遮掩陣法,把整個内莊包裹起來。
沒有得到許可的人,就隻能在外圍打轉而渾然不覺,甚至還讓這一帶流傳起鬼打牆的傳說。
秦宜如此輕車熟路,說不定是得自她父親韋情剛的真傳,而韋情剛又是彼得和尚的兄長……總之這些人的關系實在複雜。
羅中夏正垂頭沉思,忽然前面秦宜喊道:“好啦,我們到了。
”其他二人擡頭一看,前面是一座廢棄的小山神龛,這神龛不知是哪年修建的,衰朽得不成樣子,裡面的石像滿是污泥,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人形。
秦宜祭出麟角筆,朝着神龛上面一點,神龛立刻隆隆地挪開,背後露出一個洞口,洞口極圓極黑,邊緣還在不斷蒸騰變化,很像日食時候的太陽。
三人一看便知,這不是真實存在的洞口,而是用筆靈生生開拓出來的一個靈洞,至于這靈洞通往哪裡,就不知道了。
羅中夏忍不住問道:“這是你弄的?”秦宜搖搖頭:“這東西存在已經有幾百年了吧,要不是别人告訴我,我才不知道有這麼一條小路。
當初我在韋家偷出筆靈,就是順這條路出去的。
” 秦宜說完一貓腰,利索地鑽進洞裡,其他二人緊随其後。
這個洞并不長,他們隻略爬了幾步,就看到了出口。
畢竟這是一個靈洞,物理距離對它來說沒有意義。
羅中夏爬出洞去,剛打算擡起頭來觀察四周,卻被秦宜猛地按住腦袋:“小心!” 秦宜壓低聲音,用手勢示意他爬出來以後也不要直起身子,羅中夏依言而行,心中不免有些打鼓,心想莫非韋家的人就在附近嗎? 靈洞的這一側出口是在一片山壁的岩縫之中。
岩縫不大,距離地面有數米之高,恰好被地上數簇竹子的茂密竹冠遮擋住,極為隐蔽。
不刻意去尋找的話,是不可能被注意到的。
很快顔政也鑽了出來,他們三個安靜地趴在岩縫裡,屏息靜氣,透過茂密竹葉之間的縫隙朝遠處看去。
遠處可以看到一座雅緻的青色小竹橋,小橋從容不迫地跨越過一個月牙形的純淨湖泊,在橋的盡頭是一片古樸的村莊,那裡就是韋家的核心——韋莊内莊了。
不過此時的内莊,比平時更加神秘。
以湖泊為界限,一道淡紫色的屏障把内莊和内莊外面隔成了兩個世界。
這道屏障接天連地,如同一個巨大的肥皂泡,表層不停地湧動、漲縮,似乎随時都可能破掉似的,卻始終保持着足夠的表面張力。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能夠看到肥皂泡表層每一次掀起的漣漪,都狹長得像是一支毛筆,整個内莊就像是被無數遊走的毛筆構成的屏障所包裹。
“衛夫人《筆陣圖》?!” 極度的驚愕,讓秦宜的聲音聽起來十分尖銳古怪。
衛夫人是南北朝人,名叫衛铄。
她融鐘繇、衛瓘兩大流派于一身,自創新局,就連一代書聖王羲之,都拜在她門下為弟子,其書法功力可見一斑。
衛夫人曾寫過一篇《筆陣圖》,傳為一時絕學。
《筆陣圖》以筆為陣,以戰喻書,殺伐之氣濃郁激烈。
王羲之曾經借老師《筆陣圖》看過一遍,驚得汗水涔涔,連連歎息說沒想到書法之中,也有兵戎殺伐之意,遂題在《筆陣圖》後:“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将軍也,本領者副将也,結構者謀略也,揚筆者吉兇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殺戮也。
”筆陣真意,一盡于斯。
原本筆冢主人也想把衛夫人煉成筆靈,但看她《筆陣圖》如此精妙,便換了心思,讓她的魂魄寄寓在自己的《筆陣圖》中,流傳至今——筆陣在陸遊手中,始有大成,但若論最早的源流,還要從衛夫人這裡算起。
秦宜曾經探聽過一二。
這一幅衛夫人《筆陣圖》真迹,自從韋家定居于此,就一直被秘藏在内莊之中,被韋氏一族視若鎮莊之寶。
《筆陣圖》從不輕出,除非韋莊遭遇極大的劫難,避無可避,族裡才會祭出它來。
《筆陣圖》一出,便會自行将所有筆靈融入陣中,無須筆通主持,便可布下一個絕大的筆陣。
韋家藏筆洞中,筆靈少說也有二十餘支,加上族裡筆冢吏的筆靈,足有天罡之數,此時盡皆吸入衛夫人筆陣,其威力可想而知。
而逼迫韋莊祭出這壓箱底絕招的敵人,實力得有多可怕? 三個人都看到,在衛夫人筆陣的外圍,内莊對岸,站着一大群黑衣人。
他們個個身穿黑色西裝,戴着墨鏡,面無表情地用同一個姿勢仰望筆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