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遇難不複相提攜

關燈
全放松下來。

     “每個人都有兩心,人心與道心。

    合道理的是天理、道心,徇情欲的是人欲、人心。

    汝曹所為,無非歧途;筆靈種種,皆是人欲。

    所以應當革盡人欲,複盡天理,方是正道。

    ” 朱熹刻意把領域内的規則修改成無聲靜寂的懸浮狀态。

    在這種狀态之下,人的五感盡失,身體又無依靠,往往會對唯一出現的聲響産生無比的信賴。

     那七個人懸浮在領域中,朱熹仰起頭來,一一觀察着他們。

    最讓他在意的,就是那個韋家少年——準确地說,是那個少年身上帶着的正俗筆。

     那可是顔師古啊,那個勘定了五經、撰寫了《五禮》的顔師古啊!朱熹早在少年時代,就懷着崇敬之心閱讀他的諸多著作,從中體察真正的天道人倫,發現他無限接近孔聖的内心世界。

     而現在,這位儒學宗師的靈魂,卻被禁锢在這麼一支可笑的筆靈中,被無知少年拿過來像玩具一樣戲弄。

     “當我們連祖先都不尊重時,又怎麼能克己複禮,重興聖學。

    ” 朱熹對着黑暗中的七個人大聲吼道,七個人都有些臉色發青,身子搖搖欲墜,就連他們的筆靈都随之暗淡無光。

     “喂,差不多可以了。

    ”一隻手搭到了朱熹肩上。

    朱熹心念一動,整個領域立刻被收回紫陽筆中,七個人愣怔怔地坐在地上,眼神茫然。

     陸遊有些不滿地對朱熹說:“隻要勸開他們就好,何必說這麼多話呢!”他覺得朱熹這一手,有些過分,這讓他想起“大賢良師”張角蠱惑黃巾軍的場景。

     朱熹淡淡道:“總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作天理。

    ”陸遊沒好氣地說:“得,得,你又來這一套了。

    跟我家那兄弟倆你都沒辯夠啊?”說完,陸遊走過去,把韋時晴和諸葛宗正兩個人拉起來,給他們灌輸了兩道靈氣去。

    兩人渾身一震,這才清醒過來。

     “陸大人?”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喊道。

    陸遊雖非韋家和諸葛家中人,卻頗受筆冢主人青睐,平日裡與這兩家也多有來往,族中子弟對這位筆通大人都很尊敬。

     陸遊雙手抄在胸口,盯着這兩個小輩皺着眉頭道:“你們到底在想什麼,拼命拼到這種地步,嫌諸葛家和韋家人太多了嗎?” 韋時晴和諸葛宗正兩人互瞪一眼,同時開口道:“都是他們家不好!”陸遊伸出拳頭,一人頭上狠狠鑿了一下,喝罵道:“你們兩個都四十多了,還這麼孩子氣!”他一指諸葛宗正:“你先來說。

    ” 面對陸遊,諸葛宗正大氣都不敢喘,恭恭敬敬答道:“數天之前,我家有人在宿陽附近遊曆,忽然看到一隻靈獸,這隻靈獸狀如白虎,口中銜着一支毛筆,進入這宿陽城内,便再不見了蹤迹。

    您知道,靈獸銜筆,非同小可。

    我家中自然十分重視,便派了我與三名子弟先赴宿陽調查,族中長老随後便來。

    ” “靈獸銜着毛筆,你确定?”陸遊瞳孔驟然放大。

    諸葛宗正看了眼韋時晴,說道:“他們韋家當時也有人目擊,當然,那是先偷聽到我家的情報,再去确認的。

    ” 韋時晴一聽,勃然大怒,兩人眼看又要吵起來,被陸遊一人一從戎筆,打得不敢多說。

    這件事看來是兩大家族都有人目擊,基本排除了作僞的可能。

     陸遊捋着花白胡子,表情變得嚴峻起來。

    這事蹊跷,筆靈向來獨來獨往,罕有别物相伴。

    如今竟然出現靈獸銜筆。

     要知道,靈獸其實并非是獸,它和筆靈一樣,也是靈氣所化。

    隻不過筆靈是取自人類的才情,而靈獸則多是天地間自然的靈氣偶然凝結而成,幾百年也不見得能碰到一回。

    靈獸口銜筆靈,這說明很可能是筆靈本身的力量太強,外溢出來,形成筆靈獸,所以這靈獸才會與筆形影不離。

     力量強大到能夠誕生靈獸,可想而知那筆靈是何等的珍貴罕見,無怪諸葛家、韋家拼了命也要得到它。

     那支受靈獸眷顧的筆靈究竟什麼來頭,想來隻有筆冢主人才能查到了,可他如今閉冢不出,無從索問。

    看來隻有先收了這筆靈,再做打算。

    陸遊一向愛筆成癡,如今一想到要碰到這前所未見的神秘筆靈,渾身都興奮起來,充滿期待。

     “你們說,這靈獸,莫非就在這祠堂之内?”陸遊問。

     “正是,在下用聚墨硯反複勘察過,整個宿陽城就數這個祠堂靈氣最盛。

    ”韋時晴取出墨硯,上面的墨水聚成一團,已是濃度的極緻。

     陸遊滿意地點點頭:“嗯,不錯。

    古硯微凹聚墨多。

    ”諸葛宗正知道這是陸遊自己寫的詩,連忙恭維了一句:“陸大人這句詩,真是切合實景。

    ”陸遊拍拍他肩膀,得意道:“你這馬屁拍得有些明顯,不過老夫喜歡。

    ” “請問,剛才出手阻止我們時,陸大人用的是什麼筆?”諸葛宗正恭敬地問道,他對剛才那奇妙的領域與聲音記憶猶新,這種震徹人心可是他從來沒經曆過的。

    陸遊呵呵一笑,指了指站在一旁的朱熹道:“這是我一位同行朋友,剛才就是他出手。

    ” 諸葛宗正和韋時晴看到這中年人貌不驚人,手段卻如此了得,都十分欽佩,上前一一施禮。

    陸遊道:“你們可别小看了他,他的筆靈,乃是自己煉的。

    ” “生煉筆靈?!”韋時晴錯愕萬分,不禁疑道,“筆靈是人心所化,難道說先生可以一心二用嗎?”朱熹道:“我剛才便跟你們說了。

    人都有道心,有人心。

    追求天道的,就是道心;追求貪欲的,就是人心。

    我堅心向道,滅絕欲望,這筆靈裡,蘊含的正是我一心求證大道的道心。

    ” 兩人齊聲道:“這生煉筆冢的法子,實在叫人佩服。

    先生高明之至。

    ”朱熹沉聲道:“剛才我與你們講的道理,不是什麼筆靈的法門,而是至理,你們可不要忘記。

    ”兩人連連點頭稱是。

     陸遊怕朱熹又是長篇大論,心想趕緊找個别的什麼話題,忽然發現他正站在擁有正俗筆的少年身旁,便笑眯眯道:“老朱,這趟熱鬧,咱們得好好摻和一下。

    你既然那麼關心正俗筆,等一下我們收筆的時候,那小孩子就交給你照管了。

    ”朱熹“哦”了一聲,不再有什麼表示,隻把右手搭在他肩上。

    那可憐的韋家少年被朱熹站在身旁,覺得威壓實在太大,面露畏懼之色,卻不敢動彈。

     把朱熹安排妥當,陸遊走到祠堂門前,來回踱了幾步,觀察了一番,開口道:“筆靈有靈獸守護,想來收起來也有難度。

    我這一次出來得急,身上隻帶了從戎筆。

    你們把筆靈都借給我,我要擺下一個筆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