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遇難不複相提攜

關燈
“筆冢?” 朱熹拈着這份雲箋,面沉如水。

    陸遊解釋道:“這筆冢,乃是筆冢主人的居所,其中藏着萬千筆靈,是個至靈至情的洞天福地。

    靖康之時,筆冢主人突然封閉了筆冢,自己歸隐其中,至今已經快五十年了。

    ” 朱熹問道:“那筆冢主人既然已然閉關,又如何能見人呢?” 陸遊把情緒收回來,回答道:“那是個秦末活到現在的老神仙,一身本事超凡入聖。

    他平時隻用元神與筆冢吏溝通,沒人見過他的本尊……你是這五十年第一個被邀請入冢之人。

    ” 朱熹“哦”了一聲,把雲箋随手擱在身旁,不置可否,絲毫沒表現出榮幸的神情。

    這種神異之地,在他看來終究是旁門左道,遠不及鵝湖辯論這種道統之争更讓他有興趣。

     陸遊見他那副表情,便知道這塊頑石的古怪脾氣,隻好拍拍巴掌,從座席上站了起來:“好啦,你也不必急于這一時答複我,你們先去論道便是,老夫在外面等你們說完。

    ”他掃了一眼陸氏兄弟,半是揶揄半是玩笑地說:“隻是有一條,可不要用紫陽筆吓唬我的這些賢侄哪。

    他們可是老實人,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懂。

    ” “學術上的事,自然要用學術上的道理去說服。

    ”朱熹一本正經地回答。

    陸遊的笑話撞到了鐵闆,露出一副興趣索然的表情,無奈地擺了擺手:“你們繼續。

    ” 說完陸遊大搖大擺走出澄心亭,随手抓住附近的一個小沙彌問道:“喂,小和尚,去給我找間住處來。

    不用太幹淨,不過得要能喝酒吃肉。

    ”小沙彌縮着脖子顫聲道:“鄙寺戒律嚴,從無酒肉……”陸遊瞪大眼睛怒道:“沒有酒肉,算什麼和尚!”拎着他後襟大步走出山門。

     看到陸遊離開,朱熹雙袖拂了拂案幾,不動聲色地對陸九齡、陸九淵道:“兩位,我們可以開始了。

    ”他身子微微坐直,開始散發驚人的氣勢,就像是一位即将開始決鬥的武者。

     鵝湖之會,一會便是三日。

     這幾日,朱熹持“理論”,陸氏兄弟持“心論”,雙方引經據典,唇槍舌劍。

    陸氏兄弟知道朱熹的理氣已經修成了筆靈,氣勢上未免弱了幾分。

    好在朱熹事先承諾陸遊,不曾動用紫陽筆,亦不曾運用浩然正氣,純以論辯對陣,一時間倒也旗鼓相當。

     ……一陣悠揚的鐘聲從鵝湖寺向四外傳開,這代表論道終于結束。

    衆人紛紛聚到鵝湖湖畔,議論紛紛。

    他們都來自全國各大書院學派,都想來看一看朱氏理學和陸氏心學之間的學術大碰撞,這将決定整個大宋王朝哲學道路的走向。

     隻見朱熹與陸氏兄弟并肩步出澄心亭,三人均是氣定神閑,看不出輸赢。

    陸遊推開聚集在門外的旁人,搶先一步到了門口,連聲問道:“你們聒噪了三日,可有什麼結果嗎?” 陸九齡和陸九淵相顧苦笑,陸九齡拱手道:“晦庵先生與我們各執一詞,都有創見。

    ”陸遊把目光轉向朱熹,朱熹還是那一副波瀾不驚的表情,黝黑的面孔不見絲毫波動,淡淡道:“陸氏兩位,在心性上的見解是極高明的,隻是他們所言剝落心蔽則事理自明的說法,拙者實在不能贊同,須知格物緻知……” 陸遊哪裡聽得懂這些,完全一頭霧水,不耐煩地打斷朱熹道:“誰要聽你們啰唆,直接告訴我誰赢了就好。

    ”朱熹道:“我既不能說服他們,他們亦不能說服我。

    但拙者自信真理在握,以陸氏兄弟的智慧,早晚會體察其中精妙的。

    ” 陸九齡和陸九淵一起躬身道:“晦庵先生謬贊了。

    他日有暇,我們兄弟自當再登門請教。

    ”朱熹淡淡笑道:“我有志于将聖賢之學,廣播于九州,正打算在廬山五老峰開辦一所書院。

    兩位可以随時來找我。

    ” “輸就是輸,赢就是赢,你們這些人矯情不矯情!” 陸遊對這些客套話十分不耐煩,他一把推開陸九齡,把朱熹拽到一旁問道:“我也等了足足三天了。

    筆冢之邀,你到底要不要去?”朱熹不急不忙道:“這位筆冢主人,有什麼奇處?治過什麼經典?” 陸遊一下子被噎住了,“呃”了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還從來沒人在接到筆冢主人邀請後,還會問這種問題。

    愣怔了半天,陸遊才晃了晃腦袋,反問道:“你問這些幹嗎?” “我要去見的這個人,倘若并非善類,豈不要壞了我的心性?曾子有雲:‘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不能輔仁的朋友,又見之何益呢?” 朱熹說得理直氣壯,陸遊卻為之氣結。

    好在他畢竟也是個文人,轉念一想,便道:“筆冢主人自秦末起,專事搜集天下才情,舉凡經典,必有涉獵。

    秦漢以來的諸子百家精粹,盡集于筆冢之間。

    你既然有志于傳播聖賢之學,那裡實在是應該去看看的。

    ” 朱熹似乎被陸遊說動,他低下頭去,凝神沉思。

    陸遊見這個慢性子沉默不語,急得原地轉了幾圈,末了一拳狠狠砸在鵝湖寺的山門之上,震得那山門晃了幾晃,旁邊一幹人等都吓得面如土灰。

    陸九齡連忙勸道:“叔叔你幹嗎如此急躁,哪有這麼強迫請人的。

    ” 陸遊拽了拽自己的胡子,又瞪着眼睛看看朱熹。

    他來之前誇下海口,說一定會勸服朱熹同去筆冢,眼下這家夥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這讓陸遊如何不急。

    若不是忌憚朱熹的紫陽領域,陸遊真想用從戎筆狠狠地敲一下他的頭。

     大約過了半炷香的光景,朱熹終于開口說道:“那筆冢之中,可有鄭玄、馬融、王肅、孔穎達等人的筆靈?”他所說幾位,皆是曆代儒學大師。

     陸遊長舒一口氣,連聲道:“自然是有的。

    ”朱熹點點頭:“既然如此,讓我瞻仰一下先賢的遺風,也是好的。

    ”陸遊大喜,拽着朱熹袖子就要走。

    朱熹連忙把他攔住,又問道:“隻是不知那筆冢在哪裡?我不日将去廬山開書院,不方便遠遊太久。

    ”陸遊道:“隻管跟我來就是,耽擱不了你的事情!” 于是陸遊一扯朱熹袍袖,兩人一前一後離了鵝湖寺。

    陸遊腳下有神通,幾息之間就蹿出去很遠,而朱熹看似身法滞拙,卻始終不曾落後。

    兩人轉瞬間就消失在山路之中。

    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倆立在山門前,久久不曾說話。

     “哥哥,他們已經走遠,我們也回去吧?”陸九淵忽然道。

    鵝湖之會後,他的銳氣被朱熹磨去了不少。

    那一場辯論,他感覺自己像是撞在礁石上的海浪,無數次的兇猛拍擊,都被輕松地化解掉了。

    朱熹沒有伶牙俐齒,甚至還有些口拙,但那種穩如泰山的氣勢,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