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海水直下萬裡深
關燈
小
中
大
上的異狀,這才有所緩解,雖然仍未蘇醒,呼吸卻均勻多了。
“筆冢主人的用心,真是奪天地之機,不是我們這些凡人所能揣摩的。
”韋勢然這時候居然還好整以暇地拍了拍膝蓋,晃頭感慨。
羅中夏剛要發作,韋勢然緩緩舉起一隻手讓他安靜,轉了一種口氣道: “這些事也不必瞞小友你,你該知道,這南明山的高陽洞裡寄寓着管城七侯中的一支。
諸葛家那些笨蛋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石梁與雲閣崖,卻沒人想到這淺淺的高陽洞内居然另藏玄機。
我前幾日親自到了南明山,參透了進入裡洞的關鍵在于沈括的題壁,便想闖入一探究竟。
” “哎喲喲,您居然親自上陣,身先士卒,實在難得。
”羅中夏諷刺地插了一句。
當日他們拼盡全力破開了王羲之的天台白雲筆,卻被尾随而至的韋勢然坐收了漁翁之利,此後他一直耿耿于懷。
韋勢然道:“在雲門寺你也見到了,為了鎖住天台白雲筆,筆冢主人花了多少心思來構築困筆之局,又是智永的退筆冢,又是辯才怨靈,甚至連青蓮筆都計算在内,環環相扣,緻密至極。
我原以為那已經是極緻,可沒想到筆冢主人在這高陽洞内設下的困局,竟還在雲門寺之上!”聽他的口氣,是真的十分敬佩。
“什麼極緻?不就是沈括的石液墨海嗎?有什麼稀奇。
”羅中夏不屑道。
“石液墨海不過隻是個蓋子而已,真正的玄機,你已經身處其中了。
”韋勢然突然一指四周,“你可知這鼎是什麼鼎?這硯又是什麼硯?” “嗯?”羅中夏一下子被問住了,這爺爺與孫女一脈相傳,都喜歡讓人猜謎語。
“彼得或者諸葛一輝沒告訴你南明山中最著名的兩塊摩崖石刻是什麼嗎?” 羅中夏立刻答道:“葛洪的‘靈崇’與米芾的‘南明山’,今天我已經都看到過了。
”韋勢然點頭道:“不錯。
而這大鼎,就是葛洪的煉丹鼎;這硯,卻是米芾從宋徽宗那裡讨來的紫金硯。
” 相傳米芾是個硯癡,一日觐見宋徽宗時,為其寫完字以後,竟朝宋徽宗身後伸手一指,說陛下您能否把桌上這方硯台賞賜給我。
宋徽宗知道他是個硯癡,又愛惜他的書法才能,遂賞賜給了他。
這一方紫金硯從此名聲大噪,在曆史上留下了名字。
想不到今日竟在這裡看到了實物,還被韋勢然坐到了屁股底下。
“其實,你不覺得在整個南明山的摩崖石刻裡,有一個人的地位一直很奇特嗎?”韋勢然忽然換了一個聽似完全無關的話題。
“是誰?” “處郡劉泾。
” 韋勢然這麼一說,羅中夏忽然有了些印象。
諸葛一輝曾經提及他的名字,似乎是與米芾同一時代的人。
南明山兩大鎮山之題壁——葛洪“靈崇”與米芾“南明山”,與這個處郡的劉泾關系密切。
葛洪的字下,唯有劉泾的議論贊頌最為顯要;而米芾的題壁,幹脆就是劉泾親自請來的。
“難道說,這個劉泾其實也是筆冢主人的化身?”羅中夏猜測。
這并不是什麼毫無根據的推理。
在雲門寺的時候,他們就發覺筆冢主人曾經化身蕭翼,從辯才手裡騙來《蘭亭集序》。
他在唐朝這麼幹過,沒有理由不在宋代也幹一次。
羅中夏想到這裡,呼吸有些急促:“這麼說的話,莫非葛洪與米芾的筆靈,就是藏在這裡的七侯之一?” “非也非也,這鼎與硯隻是鎮守筆靈的器物,卻還算不上筆靈。
但小友你想,葛洪、米芾何等人物,其地位比起李白、王羲之亦不遑多讓,他們親手用過的器物,那也是上上之品。
而筆冢主人竟不惜把這兩位高人的鼎、硯藏在這深山裡洞之内,設成一個精密繁複的筆陣,作為鎮護看守之用,可想而知,這藏在高陽洞裡的七侯之一該是何等尊貴!” 羅中夏道:“聽起來你已經全都了然于胸了嘛!” 韋勢然苦笑道:“你還沒看到嗎?我若了然于胸,何必困在筆陣裡枯坐等死?” “什麼?”羅中夏一愣,旋即明白過來。
韋勢然的言談太過鎮定,他幾乎忘了這老頭如今是身處險境。
韋勢然拍了拍膝蓋,頹然道:“唉,年紀大了,腦子不中用。
我闖過石液墨海來到鼎中,滿心以為大功告成。
結果進入這葛洪鼎以後,卻過于輕敵,反被困在了這個陣裡,如今根本動彈不得。
” “這是個什麼樣的筆陣?” 韋勢然道:“我知道小友你對我疑心頗重,為了證實我所言不虛,也隻好拼上我這把老骨頭再試着破解一次了。
”他揮手讓羅中夏抱着小榕再退遠幾步,然後右手食指與中指一并,用一層水霧把自己籠罩起來。
做完這些以後,他略一欠身,從紫金硯上站了起來。
羅中夏忽然在心裡冒出一個念頭:韋勢然這個老狐狸,身上的筆靈到底是什麼? 他的屁股甫一離開硯台,那鼎臍上的盤龍紐立刻發出咝咝之聲,高溫氣流狂湧。
緊接着,立刻有一股金黃色的火焰從鼎臍噴射而出,嘩啦一下,瞬間燒遍了整個太極圈。
從羅中夏的角度看過去,整個太極圈都在火焰中躍動起來,就像是點燃了一堆熊熊燃燒的巨大篝火。
他感覺腳下的鼎壁溫度也在悄然升高,而且速度很快,隻幾個轉念,就已經燙得有些站不住
“筆冢主人的用心,真是奪天地之機,不是我們這些凡人所能揣摩的。
”韋勢然這時候居然還好整以暇地拍了拍膝蓋,晃頭感慨。
羅中夏剛要發作,韋勢然緩緩舉起一隻手讓他安靜,轉了一種口氣道: “這些事也不必瞞小友你,你該知道,這南明山的高陽洞裡寄寓着管城七侯中的一支。
諸葛家那些笨蛋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石梁與雲閣崖,卻沒人想到這淺淺的高陽洞内居然另藏玄機。
我前幾日親自到了南明山,參透了進入裡洞的關鍵在于沈括的題壁,便想闖入一探究竟。
” “哎喲喲,您居然親自上陣,身先士卒,實在難得。
”羅中夏諷刺地插了一句。
當日他們拼盡全力破開了王羲之的天台白雲筆,卻被尾随而至的韋勢然坐收了漁翁之利,此後他一直耿耿于懷。
韋勢然道:“在雲門寺你也見到了,為了鎖住天台白雲筆,筆冢主人花了多少心思來構築困筆之局,又是智永的退筆冢,又是辯才怨靈,甚至連青蓮筆都計算在内,環環相扣,緻密至極。
我原以為那已經是極緻,可沒想到筆冢主人在這高陽洞内設下的困局,竟還在雲門寺之上!”聽他的口氣,是真的十分敬佩。
“什麼極緻?不就是沈括的石液墨海嗎?有什麼稀奇。
”羅中夏不屑道。
“石液墨海不過隻是個蓋子而已,真正的玄機,你已經身處其中了。
”韋勢然突然一指四周,“你可知這鼎是什麼鼎?這硯又是什麼硯?” “嗯?”羅中夏一下子被問住了,這爺爺與孫女一脈相傳,都喜歡讓人猜謎語。
“彼得或者諸葛一輝沒告訴你南明山中最著名的兩塊摩崖石刻是什麼嗎?” 羅中夏立刻答道:“葛洪的‘靈崇’與米芾的‘南明山’,今天我已經都看到過了。
”韋勢然點頭道:“不錯。
而這大鼎,就是葛洪的煉丹鼎;這硯,卻是米芾從宋徽宗那裡讨來的紫金硯。
” 相傳米芾是個硯癡,一日觐見宋徽宗時,為其寫完字以後,竟朝宋徽宗身後伸手一指,說陛下您能否把桌上這方硯台賞賜給我。
宋徽宗知道他是個硯癡,又愛惜他的書法才能,遂賞賜給了他。
這一方紫金硯從此名聲大噪,在曆史上留下了名字。
想不到今日竟在這裡看到了實物,還被韋勢然坐到了屁股底下。
“其實,你不覺得在整個南明山的摩崖石刻裡,有一個人的地位一直很奇特嗎?”韋勢然忽然換了一個聽似完全無關的話題。
“是誰?” “處郡劉泾。
” 韋勢然這麼一說,羅中夏忽然有了些印象。
諸葛一輝曾經提及他的名字,似乎是與米芾同一時代的人。
南明山兩大鎮山之題壁——葛洪“靈崇”與米芾“南明山”,與這個處郡的劉泾關系密切。
葛洪的字下,唯有劉泾的議論贊頌最為顯要;而米芾的題壁,幹脆就是劉泾親自請來的。
“難道說,這個劉泾其實也是筆冢主人的化身?”羅中夏猜測。
這并不是什麼毫無根據的推理。
在雲門寺的時候,他們就發覺筆冢主人曾經化身蕭翼,從辯才手裡騙來《蘭亭集序》。
他在唐朝這麼幹過,沒有理由不在宋代也幹一次。
羅中夏想到這裡,呼吸有些急促:“這麼說的話,莫非葛洪與米芾的筆靈,就是藏在這裡的七侯之一?” “非也非也,這鼎與硯隻是鎮守筆靈的器物,卻還算不上筆靈。
但小友你想,葛洪、米芾何等人物,其地位比起李白、王羲之亦不遑多讓,他們親手用過的器物,那也是上上之品。
而筆冢主人竟不惜把這兩位高人的鼎、硯藏在這深山裡洞之内,設成一個精密繁複的筆陣,作為鎮護看守之用,可想而知,這藏在高陽洞裡的七侯之一該是何等尊貴!” 羅中夏道:“聽起來你已經全都了然于胸了嘛!” 韋勢然苦笑道:“你還沒看到嗎?我若了然于胸,何必困在筆陣裡枯坐等死?” “什麼?”羅中夏一愣,旋即明白過來。
韋勢然的言談太過鎮定,他幾乎忘了這老頭如今是身處險境。
韋勢然拍了拍膝蓋,頹然道:“唉,年紀大了,腦子不中用。
我闖過石液墨海來到鼎中,滿心以為大功告成。
結果進入這葛洪鼎以後,卻過于輕敵,反被困在了這個陣裡,如今根本動彈不得。
” “這是個什麼樣的筆陣?” 韋勢然道:“我知道小友你對我疑心頗重,為了證實我所言不虛,也隻好拼上我這把老骨頭再試着破解一次了。
”他揮手讓羅中夏抱着小榕再退遠幾步,然後右手食指與中指一并,用一層水霧把自己籠罩起來。
做完這些以後,他略一欠身,從紫金硯上站了起來。
羅中夏忽然在心裡冒出一個念頭:韋勢然這個老狐狸,身上的筆靈到底是什麼? 他的屁股甫一離開硯台,那鼎臍上的盤龍紐立刻發出咝咝之聲,高溫氣流狂湧。
緊接着,立刻有一股金黃色的火焰從鼎臍噴射而出,嘩啦一下,瞬間燒遍了整個太極圈。
從羅中夏的角度看過去,整個太極圈都在火焰中躍動起來,就像是點燃了一堆熊熊燃燒的巨大篝火。
他感覺腳下的鼎壁溫度也在悄然升高,而且速度很快,隻幾個轉念,就已經燙得有些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