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嶽尋仙不嫌遠

關燈


    命數什麼的,小僧一向是不大在意的。

    ”諸葛一輝點點頭:“家主隻讓我轉告,說您自會理解,我就不妄加诠釋了。

    ” “說起來,一輝哥,你們查到褚一民的底細了嗎?”十九忽然問道。

     諸葛一輝面色一黯。

    綠天庵一戰,諸葛家可以說損失最為慘重,傷亡了十幾名部下,諸葛一輝和家中元老費老也身受重傷,加上諸葛長卿與諸葛淳兩個叛徒,可謂名聲掃地。

     “自從那次之後,函丈突然偃旗息鼓,沒了聲息。

    任憑我們調動各種關系去調查,仍舊是一無所獲。

    ” “對了,諸葛長卿呢?” 十九提到這個名字,不禁咬牙切齒。

    房斌老師就是被他所殺,後來被捉回諸葛家囚禁起來。

    若不是家規森嚴,她恨不得直接過去把他千刀萬剮。

     諸葛一輝說:“諸葛長卿還關押在家裡的牢獄裡,費老又審訊過他幾次,審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他可能隻是那個組織一個外圍成員,知道得不多。

    ” 會議室内陷入暫時的沉默。

    諸葛一輝見大家都有些尴尬,便清了清嗓子說:“費老和老李已經派了專人去調查,我想很快就會有結果。

    咱們還是專心找管城七侯的好,隻要七侯都掌握在咱們手裡,就不怕敵人會做出什麼事。

    ” 羅中夏注意到這個諸葛一輝故意用“咱們”套近乎,心裡有些想笑,他故意忽略掉這個重點,彈彈桌面道:“我聽說諸葛家在南明山已經經營了幾百年,反複犁了幾十遍,所得的筆靈也不過幾支。

    這一次我們該如何做,才能保證找到筆靈呢?” 諸葛一輝對此早就胸有成竹,他拍拍身旁堆積如山的資料道:“我們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究竟是管城七侯裡的哪一支隐藏在南明山中。

    ” “連你們都不知管城七侯的身份嗎?”顔政問。

     諸葛一輝道:“管城七侯是筆冢主人親封,後世隻有猜測,卻從沒有人确知究竟是哪七支。

    ” “應該都是名氣最大的吧?”羅中夏插嘴道,“你看那兩支已經确認的筆靈——李白的青蓮筆,王羲之的天台白雲筆,這兩個人在曆史上赫赫有名啊!” 諸葛一輝搖搖頭:“并非那麼簡單。

    筆冢主人遴選七侯的标準為何,沒人說得清楚。

    比如你看李太白算七侯之内,但與之齊名的杜甫秋風筆,卻沒有位列其中。

    可見筆冢主人的想法,當真神秘莫測。

    ” “照你這麼說,豈不是毫無辦法了?” 諸葛一輝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卻忽然換了一個話題:“你可知這南明山因何而知名于天下?” “總不是因為奧特曼吧?”顔政對這種明知答不上來的設問句很不耐煩。

     “隻因為這南明山景色天造地設,便于石刻。

    于是從晉代以來,曆朝文人墨客多專程來此,題壁留詠,久而久之便演化成了摩崖石刻,少說也有百餘處。

    名流題詠,丘壑生輝。

    有句詩言‘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說的就是這段風流雅事。

    ” 隐藏一片樹葉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藏在樹林裡。

     筆冢主人看來也知道這個理論,才把這七侯之一藏在這片摩崖石刻之中。

     隻是,真的這麼簡單嗎? 諸葛一輝道:“眼見為實,咱們現在就去南明山上觀摩一番。

    據說七侯之間是可以互相感應的,我想羅先生如果親身前往,或許會有些新的收獲。

    ” 羅中夏的青蓮遺筆也勉強算半個管城七侯,七侯之間相互吸引,或許他親身前往會發生些不同的事情。

    于是諸葛一輝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都顧不得旅途疲憊,紛紛表示早去為好。

     這一天天氣頗為不錯,薄雲半陰,涼風習習,間或有幾束陽光自雲層透射而入,遠處山澗霧霭缭繞,正是個适合登山遊玩的好天氣,不至于太曬,也不會有雨多路滑之虞。

     魏強留在家裡看守,諸葛一輝帶着羅中夏、彼得和尚、十九和顔政四人,循山門拾級而上。

    此時已經過了旅遊旺季,遊客很少,附近山路上隻有他們五人。

    他們穿過了寫着“南明山”題字的門樓之後,便到了一汪清澈的湖池,名叫明秀湖。

     “南明山并不大,但是其間飛瀑、丹崖、幽洞、魚池錯落有緻,自然情趣遠勝别處。

    大家請看,明秀湖是個山湖,方圓隻有三四平方公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