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張良未遇韓信貧

關燈
逸高人,學生也隻蒙他賜了這四個字,卻不知來曆。

    ” 鞠式耕歎道:“好字,真是好字。

    如今世道澆漓,人心不古,還能有如此出塵之心,寫如此出塵之字,實在難得。

    ”他說完看了一眼羅中夏外穩内急的表情,一捋白髯:“你可知我為何不答你的疑問,反而來稱贊這書法?” “學生驽鈍。

    ”羅中夏好歹惡補了幾十天文化,偶爾也能轉出兩句文绉绉的詞來。

     鞠式耕道:“括蒼山脈幅員百裡,有名色的山頭不下幾十個。

    然而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自然的造化神工固然值得稱道,還須有人文滋潤,方能顯出上等。

    ”他略頓了頓,繼續道:“所以說這括蒼之勝,非是山水之功,實是勝在了文化之上。

    可見國學之功,甚至可以奪天地之機,赢造化之巧。

    ” 羅中夏暗暗點頭,除去裡面對國學的偏執以外,鞠式耕眼力果然獨到。

    點睛筆說這個“括蒼之勝”裡藏着管城七侯之一,毫無疑問該是個很有文化的地方。

     鞠式耕豎起指頭:“所以這‘括蒼之勝’四個字之後,其實還有三個字,才是一句完整的詩。

    ” “願聞其詳。

    ” “括蒼之勝推南明。

    ” “南明?” “不錯,就是麗水城外的那個南明山了。

    ” 羅中夏松了一口氣,心想鞠老師您早說不就完了,何必繞這麼大一圈,嘴上卻道:“謹受老師教誨。

    ”轉身欲走。

    鞠式耕又把他叫了回來,道:“你要去南明山?” “正是,想去受受古人熏陶,修身養性一番。

    ”羅中夏随口回答。

    鞠式耕也不知信是不信,垂着白眉端坐于沙發之上,雙手拄着拐杖,對即将踏出門口的羅中夏說道: “中夏你過來。

    ” 羅中夏聽到呼喚,隻得回轉過去。

    鞠式耕換了和藹口氣,緩緩道:“你我雖是師徒,一起授業的時間卻極短。

    你為人如何,每日忙些什麼,甚至為何突然跑來請教國學,其實為師是不大清楚的。

    不過一日為師,就要對你負責,有句話,在臨别之前不妨送給你。

    ” “老師您不教我了?”羅中夏聽到這話,連忙擡起頭,有些吃驚。

     “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大中用,已經不堪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哪。

    說起來,你還算是我的最後一個弟子呢!”鞠式耕臉上不見什麼落寞神色,羅中夏還要說些什麼,鞠式耕擺擺手示意他先聽下去,又繼續道,“不知為何,從中夏你身上,我總能感覺到截然不同的氣質,一種是草莽之氣,就像當日你第一次在我的課上與鄭和起沖突時一樣,質樸真實,直抒胸臆,如赤子之心。

    ” “唉,就是流氓氣嘛,我知道的。

    ”羅中夏心想。

     “而當你來找我求教國學之時,我卻感覺到你如同換了一個人。

    孟子說吾養吾浩然之氣,一個人若是國學修為到了一定境界,他的氣質就會與平常人大不相同,而在你身上這一點尤為突出。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有種極為熟悉的感覺,甚至有些敬畏,明明出自你身,卻又與你本身的氣質疏離,這令老夫實難索解。

    ” 羅中夏冷汗直流,老師不愧是老師,隻憑着國學修為就能如此敏銳地覺察到自己身上的秘密。

    他正在猶豫該不該把筆冢的事情說出來,鞠式耕卻擡起拐杖,阻止了他:“每個人都有秘密,你自然也不例外。

    究竟你為何有此變化,從何而來,是吉是兇,為師我不會知道,亦不欲知道。

    為師隻是有所預感,你身上這股浩然之氣,凜凜有古風,涵養性靈,是我輩讀書之人一生夢寐以求的境界,我這老頭子能做你的老師,實屬榮幸。

    ” “老師說哪裡話,能在老師處學得一鱗半爪,才是學生的福氣。

    ”羅中夏這一句是發自真心。

     鞠式耕道:“誨人不如誨己。

    為師不想做那誇誇其談做人之道的庸師。

    隻是有一句話奉送與你,也算臨别前的一件禮物吧。

    ”羅中夏心中有些感動,鞠式耕在他心目中一直是嚴師,甚至有些古闆,想不到也是一位至誠至情的老人。

     “請老師賜教。

    ” 鞠式耕揮了揮拐杖,道:“你能有此等殊遇,千載難逢。

    隻是這性靈之道,與你尚不能天人合一。

    若有大進境,須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居仁行仁,得天成天。

    所謂命數,無非如此而已。

    ” 羅中夏一下子百感交集。

    鞠式耕點破的,正是他心中最為迷惑的困境。

    房斌教他改變命運,卻終究不得要領。

    究竟該如何去做,他自己惘然得緊。

     鞠式耕早看出他的惘然,不禁微微一笑:“孔子有雲:樂天知命。

    此後你的命數如何,全在自己一念之間,為師送你的,隻是八個字而已。

    悟與不悟,全看你自己了。

    ” 他起身取來筆墨,伏案奮筆,一揮而就,似是出盡一身氣血。

    老人寫完最後一筆,把毛筆擲出數丈,也不理在一旁侍立的羅中夏,邁步走出松濤園,背影佝偻,卻被夕陽拉得長長。

     羅中夏低頭去看,上面寫着八個大字,其筆勢字韻,竟與點睛所寫的神似,仿佛一人所書。

     “不違本心,好自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