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使青鳥兮欲銜書

關燈
則樂于讓我來為諸葛家的後輩做一些系統的培訓——這麼多年來的研究積累,讓我對筆冢的認識甚至在大部分諸葛家的成員之上。

    ” 接下來的文字,陡然變大了一号,似乎作者想強調它的重要性。

     “今天我用點睛筆為我将來的命運做了一次占蔔。

    它昭示的結果非常驚人:原來我隻是一個傳承者、一個過渡的站點,我的使命是把點睛筆渡給下一位合适的宿主,而他将與管城七侯緊密相連,并最終決定整個筆冢的命運。

    這需要我的生命作為代價。

    我害怕過,也恐慌過,一直到今天,我才能夠完全以平靜的心情寫下這段文字。

     “不知道你是否已經透徹地了解了點睛筆,也許你會認為它可以指示我們的命運——事實上,這隻是一種錯覺。

    點睛筆并不能做出任何預言,它隻是做出推動。

    點睛筆就像是一台發動機,它無法引導方向,卻可以推動着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加速而去。

    換句話說,真正把握命運的,還得是我們自己,點睛筆隻是強化抉擇罷了——正如它的名字所示:畫龍點睛。

    唯有我們自行勾勒出命運之龍的形體,點睛方才有意義。

    沒有形體,便無睛可點。

    ” 羅中夏很快看到了結尾。

     “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點睛筆在占蔔出我命運的同時,還昭示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他們的存在。

    他們是誰,究竟從何而來,我無從得知,點睛筆也無法給予更詳細的預言。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們極其可怕,對于筆冢、對于諸葛家、對于韋家,乃至對所有與筆冢相關的人,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他們試圖颠覆的,絕不止這些。

    這将是筆冢前所未有的大危機。

     “依靠同屬管城七侯的點睛筆,我已經獲知了一些管城七侯的線索。

    我決定着手進行調查。

    這将是一次艱苦的行程,為防我的死期突然降臨,我在臨行前把這個筆記本留在了這裡。

    如果是真正點睛筆下一任的主人,一定會有機會找到這裡,看到我的遺言。

    ” 最後一段的字寫得特别大,幾乎占滿了一頁紙。

    筆迹雄健,力透紙背: “命運并非是确定的,你可以試着去改變,這就是點睛筆的存在意義,它給了我們一個對未來的選擇。

    請珍重。

    ” 落款是龍飛鳳舞的房斌的簽名。

     羅中夏緩緩放下筆記本,他已經失去了語言能力去表達,也不知道該表達些什麼。

    筆記的語氣從容不迫,仿佛一位老師在諄諄教導,又像是一位即将奔赴沙場的戰士在交代後事。

     原來在法源寺的那一幕,是早已注定的。

    房斌注定要在調查期間被他們捉住,他們注定要把房斌帶去法源寺收筆,而自己,則注定要被點睛上身的。

    羅中夏緩緩閉上眼睛,心中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雖然他與房斌素昧平生,隻短短見過半面,看罷這封信以後卻感覺失去了一位師友。

    在法源寺中目擊到房斌死亡時本該有的悲傷,一直到現在方絲絲縷縷地透過遺書滲透到羅中夏的意識中。

     “給了一個我們對未來的選擇?”羅中夏細細地咀嚼房斌的話,陷入沉思。

    顔政從羅中夏手裡拿過信來讀了一遍,也收斂起笑嘻嘻的模樣,露出一種難得的嚴肅神情,咂了半天嘴隻說了一句話:“這人,真爺兒們。

    ” 這大概是顔政對人的最高評價了。

     而彼得和尚雙手合十,默默為死者誦了聲佛号,眉頭卻微微皺起來。

    他留意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韋勢然?”他反複回味着這個名字。

    任何一個韋家的人聽到這個名字都要皺皺眉頭,“想不到他居然和房斌還有聯系,這個人還有多少事瞞着我們?” “從信裡的語氣來看,似乎房斌并不知道韋勢然的真實身份。

    ”羅中夏說。

     彼得和尚冷冷哼笑一聲:“真實身份?他的身份隻怕有幾十個,誰知道哪個是真的。

    房施主即便是心懷點睛筆,隻怕也是被他給騙了。

    就連你這一支青蓮遺筆,搞不好也是他利用房斌弄到手的呢!” 屋子裡的人都是一陣默然,韋勢然的手段,他們都是領教過的。

    雲門寺一戰,他們與諸葛家打得筋疲力盡,卻被韋勢然漁翁得利,輕松取走了王右軍的天台白雲筆。

     “難道韋勢然就是房斌信中所說的‘他們’?”顔政嘟囔道。

     彼得和尚扶了扶金絲眼鏡,寒着臉道:“雖然不能确認,但我認為可能性很大。

    房施主說‘他們’的動向,與管城七侯淵源極深。

    而現在現世的三支筆,都與韋勢然有莫大的關系,叫人很難不懷疑他。

    我聽說褚一民曾提及,韋勢然隻是他主人一個不那麼聽話的玩具,可見大有關聯。

    ” 羅中夏想到小榕,嚅動嘴唇想說些什麼,彼得和尚的分析和推理卻是嚴絲合縫,不容置疑。

    他隻得略微轉移重點:“那個秦宜,古裡古怪的,我看隻怕與函丈也有不小的幹系。

    ” 彼得和尚點點頭,又道:“王右軍的天台白雲筆在韋勢然手裡,中夏你體内有點睛筆和青蓮遺筆,後一支的正筆仍舊不知所終,隻能算半支。

    剩下的四支筆下落,恐怕将會是各方勢力觊觎的焦點。

    ” 他這麼一說,其餘兩人不由得都怔住了。

    彼得和尚的言辭裡,有意無意也把諸葛家算進了“各方勢力”裡,等于是視作敵人了。

     彼得和尚看到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