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每個短篇我都得想很久 ——關于乙一的《ZOO》
關燈
小
中
大
文=卧斧
“每個短篇我都得想很久。
”乙一抓抓頭。
幾年前,我曾當面訪問過乙一。
1996年,乙一以《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獲得第六屆日本“JUMP小說大賞”,彼時他才十七歲。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字數不多,同年十月與另一篇短篇《優子》集結出版,乙一正式成為作家。
乙一接下來發表的作品,大多都是中短篇小說,直到2001年,才因編輯認為“作家至少該寫本長篇啊”而發表了長篇作品《暗黑童話》。
那位編輯的說法,并不完全正确。
愛倫·坡和魯迅就是明顯的例外:他們著名的作品全是中短篇,卻沒人會質疑他們的“作家”頭銜。
長篇比較容易經營完整的概念、塑造立體的角色,比較能有更多的空間去鋪陳、表現文學技法;但技法純熟的短篇作品,同樣也能有優異的表現。
況且,有些故事原來就比較适合用中短篇叙述,有些作者在小篇幅中甚至比在大長篇裡更能找到發揮的空間。
乙一即是一例。
創作短篇并不比長篇來得容易,乙一在受訪時明白地表示了這一點。
如何在有限的字數裡塑造鮮明的角色個性、安排有趣的情節轉折,對創作者而言,都是挑戰。
乙一筆下那些看起來怪異但渾然天成的中短篇小說,每篇都是他費力構思的成果,而非随手一揮就能完成的簡單故事。
乙一幾近透明、無機質的描寫方式,在中短篇裡能夠濃縮成極大的力道,讀完之後,更容易感受到極為強大的餘韻。
短篇集《動物園》就明顯地展現了這個特質。
《動物園》的日文版單行本于2003年出版,收錄了十則短篇,每則故事的篇幅都較先前出版的中譯作品更短,但内容更為成熟精煉。
《動物園》當中的五篇故事,于2005年被五個導演合力拍成由五則短片合成的同名電影《動物園:繼續活下去的五個故事》,2006年出版了文庫本,拆為上下兩冊,另外加進一篇名為《從前,在太陽西沉的公園裡》的故事。
乙一作品原本就充滿電影感。
例如收錄在《動物園》當中的《七個房間》。
《七個房間》描述一對姐弟被不明所以地綁架,囚在一個四壁蕭然、僅有一個出口的房間當中。
姐弟探知房間共有七個、每間囚有一人,每次輪換位置地被囚入,擄人囚禁的殺人魔每天六點會殺掉一人并且分屍;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房間裡,兩人要如何逃出生天?情節奇詭、張力滿點,閱讀時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加拿大怪導演文森佐·納塔利同樣充滿幽閉壓力的電影《異次元殺陣》——這兩部作品的絕大部份情節都發生在密閉的小空間中,主角們也都被莫名地綁架囚禁,《異次元殺陣》的角色們試圖在各個暗藏緻命機關的房間中穿梭尋找出路,而《七個房間》的姐弟則需面對日漸逼近的被殺危險,設法活到最後。
場景和人物都十分精簡,但所營造出來的緊繃張力卻令人喘不過氣。
集子中同樣充滿電影感覺的,是另一篇故事《衣櫥》。
小叔對大嫂說自己得知了她的某個秘密,幾行之後,小叔成了一具屍體,而大嫂正在盤算如何藏匿屍體;屋裡的家人開始尋找失蹤的小叔,秘密眼看就要隐瞞不住……《衣櫥》在一萬多字的篇幅裡使用了電影常見的蒙太奇手法,所有跳躍剪接的場景先讓我們産生某種想象,情節推進時再一一地将其推翻,重建令人驚奇的真相。
驚奇結局是大衆小說常見的手法,不過乙一
”乙一抓抓頭。
幾年前,我曾當面訪問過乙一。
1996年,乙一以《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獲得第六屆日本“JUMP小說大賞”,彼時他才十七歲。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字數不多,同年十月與另一篇短篇《優子》集結出版,乙一正式成為作家。
乙一接下來發表的作品,大多都是中短篇小說,直到2001年,才因編輯認為“作家至少該寫本長篇啊”而發表了長篇作品《暗黑童話》。
那位編輯的說法,并不完全正确。
愛倫·坡和魯迅就是明顯的例外:他們著名的作品全是中短篇,卻沒人會質疑他們的“作家”頭銜。
長篇比較容易經營完整的概念、塑造立體的角色,比較能有更多的空間去鋪陳、表現文學技法;但技法純熟的短篇作品,同樣也能有優異的表現。
況且,有些故事原來就比較适合用中短篇叙述,有些作者在小篇幅中甚至比在大長篇裡更能找到發揮的空間。
乙一即是一例。
創作短篇并不比長篇來得容易,乙一在受訪時明白地表示了這一點。
如何在有限的字數裡塑造鮮明的角色個性、安排有趣的情節轉折,對創作者而言,都是挑戰。
乙一筆下那些看起來怪異但渾然天成的中短篇小說,每篇都是他費力構思的成果,而非随手一揮就能完成的簡單故事。
乙一幾近透明、無機質的描寫方式,在中短篇裡能夠濃縮成極大的力道,讀完之後,更容易感受到極為強大的餘韻。
短篇集《動物園》就明顯地展現了這個特質。
《動物園》的日文版單行本于2003年出版,收錄了十則短篇,每則故事的篇幅都較先前出版的中譯作品更短,但内容更為成熟精煉。
《動物園》當中的五篇故事,于2005年被五個導演合力拍成由五則短片合成的同名電影《動物園:繼續活下去的五個故事》,2006年出版了文庫本,拆為上下兩冊,另外加進一篇名為《從前,在太陽西沉的公園裡》的故事。
乙一作品原本就充滿電影感。
例如收錄在《動物園》當中的《七個房間》。
《七個房間》描述一對姐弟被不明所以地綁架,囚在一個四壁蕭然、僅有一個出口的房間當中。
姐弟探知房間共有七個、每間囚有一人,每次輪換位置地被囚入,擄人囚禁的殺人魔每天六點會殺掉一人并且分屍;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房間裡,兩人要如何逃出生天?情節奇詭、張力滿點,閱讀時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加拿大怪導演文森佐·納塔利同樣充滿幽閉壓力的電影《異次元殺陣》——這兩部作品的絕大部份情節都發生在密閉的小空間中,主角們也都被莫名地綁架囚禁,《異次元殺陣》的角色們試圖在各個暗藏緻命機關的房間中穿梭尋找出路,而《七個房間》的姐弟則需面對日漸逼近的被殺危險,設法活到最後。
場景和人物都十分精簡,但所營造出來的緊繃張力卻令人喘不過氣。
集子中同樣充滿電影感覺的,是另一篇故事《衣櫥》。
小叔對大嫂說自己得知了她的某個秘密,幾行之後,小叔成了一具屍體,而大嫂正在盤算如何藏匿屍體;屋裡的家人開始尋找失蹤的小叔,秘密眼看就要隐瞞不住……《衣櫥》在一萬多字的篇幅裡使用了電影常見的蒙太奇手法,所有跳躍剪接的場景先讓我們産生某種想象,情節推進時再一一地将其推翻,重建令人驚奇的真相。
驚奇結局是大衆小說常見的手法,不過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