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蓋普走了之後
關燈
小
中
大
太多,他們不得不更換他胸前的石膏。
他那個變性人房客從紐約發了個電報給他。
既然R已經走了,我這就搬出去。
要是你不喜歡我住在這兒。
我就走。
我想問。
能不能帶走那張R的照片。
R和你拍的那張。
我猜那個人是你,拿着橄榄球的。
你穿着一件寫着“90”的過大的球衣。
鄧肯從沒有回過她的明信片,她那些關于植物生長情況和畫的具體方位的報告。
因為老90号他這次回了電報,無論那人是誰,可憐又迷惘的變成女孩兒的男孩兒,鄧肯知道,蘿貝塔一定對她很好。
他寫信告訴她,請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但我喜歡那張照片。
等我能走路了,就再印一張給你。
蘿貝塔曾經叫他好好做人,鄧肯悔恨已經無法讓她看到他辦得到了。
他現在感到了身上的責任,不明白他父親那麼年輕就成了個作家,還年紀輕輕有了孩子,有了鄧肯,他是怎麼辦到的。
鄧肯在佛蒙特的醫院裡制訂了很多計劃,大部分他都會做到。
他寫信給艾倫·詹姆斯,她還因為太氣他的意外不肯來看渾身打着石膏和鋼釘的他。
是時候我們倆都好好做事了,哪怕我還得花工夫追,才能趕上你。
90号走了,我們這個家更小了。
讓我們努力不要再失去誰了。
他本來也想寫信給母親說要讓她為他驕傲,但覺得這樣說很傻,而且他也知道他母親多堅強,她曆來都絕少需要人鼓勵。
于是鄧肯就轉而把激情展示給小珍妮看。
“媽的,我們得有能量,”鄧肯對充滿能量的妹妹說,“你不認識老爸,所以就缺了這個。
能量!你得靠自己去獲得。
” “我有能量,”珍妮說,“耶稣啊,你以為我一直在幹嗎?就隻是在照顧你嗎?” 那是個星期天下午,鄧肯和珍妮總是在醫院的電視上看職業橄榄球賽。
鄧肯覺得,佛蒙特電視台那個下午轉播費城的比賽,是又一個好兆頭,老鷹隊即将遭到牛仔隊痛宰。
然而比賽并不重要,讓鄧肯高興的是賽前儀式。
他們為近端鋒羅伯特·馬爾登降了半旗。
記分闆上閃爍着“90!90!90!”。
鄧肯注意到時代變了,比如說,現在到處都有女權主義者葬禮了,他剛剛讀到内布拉斯加州就辦了一場大型的。
而在費城,體育主播可以不帶竊笑地說半旗是為蘿貝塔·馬爾登降的。
“她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主播咕哝着說,“擁有厲害的雙手。
” “一個了不起的人。
”一起主持的人說。
第一個人又開始說話。
“是的,”他說,“她為……”他搜腸刮肚找詞,鄧肯等着聽為誰,為怪胎,為怪人,為性災難,為他父親和母親、他自己和艾倫·詹姆斯。
“她為有着複雜人生的人做了很多。
”體育主播說,吓了他自己和鄧肯·蓋普一跳,不過他的語氣莊重。
樂隊開始奏樂。
由達拉斯牛仔隊對費城老鷹隊開球,其後老鷹隊會接到很多對方開球。
鄧肯·蓋普可以想象,他父親會欣賞主播聰明善良的字斟句酌。
鄧肯真的想象得到蓋普和蘿貝塔一起大叫,不知為何,鄧肯可以感到蘿貝塔在那裡,能聽到自己的悼詞。
她和蓋普聽到這條尴尬的播報時會很搞笑。
蓋普會模仿主播說:“她為重塑陰道做了很多。
” “哈!”蘿貝塔會低吼。
“哦老天!”蓋普會叫道,“哦老天。
” 鄧肯記得當蓋普被殺的時候,蘿貝塔·馬爾登曾揚言要把變了的性變回來。
“我甯可再當一個糟糕的男人,”她哭着喊着,“也不要知道世上真的有女人會對那個龌龊婊子的行兇而幸災樂禍。
” “别說了!别說了!再也不要提到這個詞!” 艾倫·詹姆斯潦草地寫道。
“世上隻有愛他的人,和不認識他的人,男人女人都有。
” 艾倫·詹姆斯寫道。
然後蘿貝塔·馬爾登一一和他們認識,正式、嚴肅、寬容地奉上了她的招牌熊抱。
蘿貝塔死了以後,犬首灣菲爾茲基金會一些能說話的成員,打電話給海倫。
海倫再度壓制住情緒,打電話告訴在佛蒙特的鄧肯。
她指導珍妮如何告知鄧肯。
珍妮·蓋普遺傳了她著名祖母珍妮·菲爾茲的細膩的床邊護理姿态。
“壞消息,鄧肯,”年輕的珍妮親了她哥哥一下,小聲說,“老90走了。
” 鄧肯·蓋普經曆了兩場意外,但都大難不死:一場要了他一隻眼睛,另一場奪走他一條胳膊。
他變成了一名優秀的嚴肅畫家,他在藝術價值有問題的彩色攝影領域算是先鋒人物,他以畫家對色彩的眼力和他父親那種一以貫之的個人化視野發展出這種風格。
可以肯定他不會創作無意義的圖像,而且他的畫有種怪誕感而又接近叙事性的現實主義,知道他家世的人輕易就可以說這種技藝與其說屬于畫家的,不如說是作家的,也很容易就批評他的作品太“流于表面”,他也的确得到了這樣的批評。
“管他們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鄧肯總是說,“他們期望一隻眼一條胳膊的藝術家能怎麼樣,又是蓋普的兒子?難不成能毫無瑕疵?” 他畢竟有着他父親的幽默感,而且海倫非常以他為榮。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叫作《家庭相簿》的一系列油畫,他一準畫了有100幅。
這些畫,以他小時候眼睛發生意外之後拍攝的照片為藍本。
有蘿貝塔、祖母珍妮·菲爾茲、在犬首灣遊泳的母親,還有下巴康複之後沿着海灘跑步的父親。
還有一組12幅小型油畫,畫了一輛髒兮兮的白色薩博,這個系列叫作《世界的顔色》。
鄧肯說,因為這個世界所有的顔色,都能在這12幅不同的髒兮兮的白色薩博的畫上找到。
也有以嬰兒珍妮·蓋普為模特的畫,有一組大型人像油畫主要出自想象,而非根據照片。
評論家說這空白的臉,或背對鏡頭重複出現(非常小)的人形是沃特。
鄧肯不要孩子。
“太脆弱了,”他對他母親說,“我受不了看着他們長大。
”他的意思其實是他受不了看着他們長不大。
由于他這麼想,鄧肯幸運地一生都沒有孩子這個問題,甚至完全沒擔心過。
他在佛蒙特住了四個月院之後,回到自己家,發現紐約的工作室兼公寓裡住了個特别孤獨的變性人。
她讓這個地方看起來好像有個真藝術家住着似的,而且不知她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幾乎像是被他的東西潛移默化了似的,她已經對他了解甚多。
也僅僅因為照片就愛上了他。
又一件蘿貝塔·馬爾登送給鄧肯的人生禮物!而且還有人說她甚至還很漂亮,比如珍妮·蓋普。
他們結了婚,因為如果世上隻有一個男孩兒心底裡對變性人毫無偏見的話,那個人就是鄧肯·蓋普。
“天作之合。
”珍妮·蓋普對她母親說。
她指的當然是蘿貝塔的撮合,蘿貝塔在天堂裡了。
但海倫自然擔心鄧肯,蓋普死了以後,她連他那一份擔心也接手了。
而且自從蘿貝塔死了以後,海倫感到她得承擔所有的擔憂。
“不知道,不知道。
”海倫說。
鄧肯的婚姻讓她焦慮。
“那個死蘿貝塔,”她說,“她總是為所欲為!” “不過這樣一來,就不會有意外懷孕的機會了。
” 艾倫·詹姆斯寫道。
“哦,别說了!”海倫說,“我還挺想要孫子的,你知道的。
無論如何要一兩個。
” “我給你生。
”珍妮保證。
“哦老天,”海倫說,“不知道我活不活得到那時候,孩子。
” 很遺憾,她不會在了,盡管她看得到珍妮懷孕,也得以想象了一下做祖母的滋味。
“想象一件事,好過回憶一件事。
”蓋普寫過。
而且海倫打心眼裡為鄧肯的人生走上正軌高興,就像蘿貝塔打包票承諾過的那樣。
海倫死後,鄧肯和溫順的惠特科姆非常努力地整理材料,他們将蓋普未完成的小說《我父親的幻覺》整理出一個像樣的版本。
像父子聯手版的《格裡爾帕策民宿》一樣,鄧肯也根據《我父親的幻覺》的内容創作了插畫,一個父親的肖像,他有志設計一個不可能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他的孩子們能安全幸福地生活。
鄧肯的插畫主要都是蓋普的肖像畫。
書出版以後過了段時間,一個鄧肯不記得名字的很老很老的男人來找他。
這男人聲稱在寫一本蓋普的“批評性傳記”,但鄧肯覺得他的問題很惹人厭。
這男人一再問他造成沃特死亡的意外之前發生的事。
鄧肯什麼也不肯說(他也什麼都不知道),這個男人什麼傳記材料也沒得到,兩手空空地走了。
這人當然是邁克·米爾頓。
鄧肯之前就覺得這男人缺了些什麼,盡管他不知道邁克·米爾頓少掉的是他的陽具。
這本他說要寫的書從來沒寫出來,沒人知道他後來怎麼樣了。
《我父親的幻覺》出版後,評論界說蓋普隻不過是個“不尋常的作家”,一個“不錯但不算傑出的作家”,他們似乎挺滿意這麼說他的。
而鄧肯絲毫不在意。
用鄧肯的話說,蓋普是“獨一無二的”而且“真有寫作才華”。
蓋普畢竟從前就是那種強迫别人對他盲目忠誠的人。
鄧肯稱之為“一隻眼的忠誠”。
他和妹妹珍妮還有艾倫·詹姆斯之間,有一條長期有效的暗号,這三個人親密無間。
“這杯敬‘能量上尉’!”他們一起幹杯的時候會這麼說。
“沒有比變性人更好的性别了!”他們喝醉以後會這麼說,偶爾會讓鄧肯的妻子尴尬,盡管她一定同意。
“你最近能量怎麼樣?”他們互相打電話或發電報時會這麼說,來代替問對方近況如何。
而且當他們能量充足時,會互相形容說是“身上充滿了蓋普”。
雖然鄧肯活得很久很久,他還是死得毫無必要又諷刺,就因為他很有幽默感。
他會因為自己的笑話而死,這也真是蓋普家的人做得出的事。
那是在一個他妻子的朋友——一個剛變性的人的一場類似以新身份示人的派對上。
鄧肯在短短幾秒劇烈的大笑時,吸進一顆橄榄噎死了。
這麼死法真是可怕又愚蠢,但每個認識他的人都說,鄧肯一定不會反對這種死法,也不會對他度過的人生有意見。
鄧肯·蓋普總是說,沃特的死給他父親帶來的痛苦最大,比其他事對全家其他人帶來的痛苦都大。
而且不管哪種死法,到頭來死總是一樣的。
“男人和女人之間,”正如珍妮·菲爾茲曾經說過的,“隻有死亡是平等的。
” 珍妮·蓋普在死亡的戰場上,比她著名的祖母接受過更多具體訓練,她不會同意這種說法。
年輕的珍妮知道,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即便死亡都不平等。
男人死得更多。
珍妮·蓋普會比他們所有人都活得久。
要是她也在她哥哥嗆死的派對上,一準兒能救他。
起碼她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麼。
她是個醫生。
她總說是在佛蒙特那家醫院照顧鄧肯的經曆,讓她打定主意轉而學醫,而并不是由于她那著名的祖母從前是護士,因為珍妮·蓋普對祖母的認識都是聽來的。
年輕的珍妮是個聰明的學生,像她母親一樣,她能吸收所有知識,而且可以重新輸出學習到的所有東西。
像珍妮·菲爾茲一樣,她因為在醫院轉悠發展出了對人的同情,慢慢了解如何善待别人,并認清什麼是醫護人員辦不到的。
她做實習醫生的時候,和另一個年輕醫生結了婚。
然而珍妮·蓋普卻沒有改姓,她仍舊姓蓋普,而且在一次和丈夫之間劇烈的争吵中,她預見到她的三個孩子也都會姓蓋普。
她最終離了婚,不慌不忙再度找到結婚對象。
第二個丈夫很适合她。
是個畫家,比她大很多,要是她家人裡還有人活着的話,他們毫無疑問會挑剔地警告說,她這是在一個男人身上想象鄧肯。
“那又怎麼樣?”她會這樣說。
像她母親一樣,她有自己的想法,像珍妮·菲爾茲一樣,她保留了自己的姓氏。
那麼她父親呢?珍妮·蓋普有哪點像這個她從來不認識的人呢?他死的時候,她畢竟還隻是個嬰兒。
這麼說吧,她是個怪人。
她堅持走進每家書店詢問她父親的書。
要是這家書店說賣完了,她就要求訂購。
她有着作家對不朽的感覺:要是書還在印刷,還在書架上,作家就還活着。
珍妮·蓋普留下的假名假地址遍布全美,她訂來的書總會被賣給某個人的,她如此推想。
T.S.蓋普的書不會絕版,起碼他女兒還活着就不會。
她也熱心支持著名女權主義者,她的祖母珍妮·菲爾茲,但就像他父親一樣,珍妮·蓋普沒有存很多珍妮·菲爾茲的作品。
她沒有麻煩書店把祖母的自傳留在書架上。
她像父親最多的地方在于,她變成了這麼一種醫生。
她把自己的醫學腦袋用在了研究上。
她不會開自己的診所。
隻有生病了她才去醫院。
取而代之的是,珍妮多年來都和康涅狄格州腫瘤登記處密切合作,最終她會領導國家癌症中心的一個部門。
一個好作家,一定會對每個細節又寶貝又擔心。
同樣,珍妮·蓋普也會花好幾個小時留意每個人體細胞的習性。
她像好的作家那樣有志氣,她希望能把癌症徹底弄清楚。
從某方面來說,她也的确做到了。
她會死于癌症。
像其他醫生一樣,珍妮·蓋普也宣過神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被稱為醫學之父,她答應要把自己奉獻給蓋普曾對小惠特科姆描述過的那種事業,盡管蓋普關心的是作家的志向(“……讓每個人都永遠活下去,連最後死掉的人物在内。
讓他們活着,最重要。
”)。
于是,癌症研究沒有讓珍妮·蓋普喪氣,她喜歡像他父親描述小說家那樣描述自己為: “一個隻看得到末期病人的醫生。
” 珍妮·蓋普知道,在她父親眼中的世界裡,人人都必須充滿能量。
她著名的祖母珍妮·菲爾茲曾經認為,每個人無非是“外傷”“重要器官”“不在場的人”和“死定了的人”。
但在蓋普眼中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末期病人。
他那個變性人房客從紐約發了個電報給他。
既然R已經走了,我這就搬出去。
要是你不喜歡我住在這兒。
我就走。
我想問。
能不能帶走那張R的照片。
R和你拍的那張。
我猜那個人是你,拿着橄榄球的。
你穿着一件寫着“90”的過大的球衣。
鄧肯從沒有回過她的明信片,她那些關于植物生長情況和畫的具體方位的報告。
因為老90号他這次回了電報,無論那人是誰,可憐又迷惘的變成女孩兒的男孩兒,鄧肯知道,蘿貝塔一定對她很好。
他寫信告訴她,請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但我喜歡那張照片。
等我能走路了,就再印一張給你。
蘿貝塔曾經叫他好好做人,鄧肯悔恨已經無法讓她看到他辦得到了。
他現在感到了身上的責任,不明白他父親那麼年輕就成了個作家,還年紀輕輕有了孩子,有了鄧肯,他是怎麼辦到的。
鄧肯在佛蒙特的醫院裡制訂了很多計劃,大部分他都會做到。
他寫信給艾倫·詹姆斯,她還因為太氣他的意外不肯來看渾身打着石膏和鋼釘的他。
是時候我們倆都好好做事了,哪怕我還得花工夫追,才能趕上你。
90号走了,我們這個家更小了。
讓我們努力不要再失去誰了。
他本來也想寫信給母親說要讓她為他驕傲,但覺得這樣說很傻,而且他也知道他母親多堅強,她曆來都絕少需要人鼓勵。
于是鄧肯就轉而把激情展示給小珍妮看。
“媽的,我們得有能量,”鄧肯對充滿能量的妹妹說,“你不認識老爸,所以就缺了這個。
能量!你得靠自己去獲得。
” “我有能量,”珍妮說,“耶稣啊,你以為我一直在幹嗎?就隻是在照顧你嗎?” 那是個星期天下午,鄧肯和珍妮總是在醫院的電視上看職業橄榄球賽。
鄧肯覺得,佛蒙特電視台那個下午轉播費城的比賽,是又一個好兆頭,老鷹隊即将遭到牛仔隊痛宰。
然而比賽并不重要,讓鄧肯高興的是賽前儀式。
他們為近端鋒羅伯特·馬爾登降了半旗。
記分闆上閃爍着“90!90!90!”。
鄧肯注意到時代變了,比如說,現在到處都有女權主義者葬禮了,他剛剛讀到内布拉斯加州就辦了一場大型的。
而在費城,體育主播可以不帶竊笑地說半旗是為蘿貝塔·馬爾登降的。
“她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主播咕哝着說,“擁有厲害的雙手。
” “一個了不起的人。
”一起主持的人說。
第一個人又開始說話。
“是的,”他說,“她為……”他搜腸刮肚找詞,鄧肯等着聽為誰,為怪胎,為怪人,為性災難,為他父親和母親、他自己和艾倫·詹姆斯。
“她為有着複雜人生的人做了很多。
”體育主播說,吓了他自己和鄧肯·蓋普一跳,不過他的語氣莊重。
樂隊開始奏樂。
由達拉斯牛仔隊對費城老鷹隊開球,其後老鷹隊會接到很多對方開球。
鄧肯·蓋普可以想象,他父親會欣賞主播聰明善良的字斟句酌。
鄧肯真的想象得到蓋普和蘿貝塔一起大叫,不知為何,鄧肯可以感到蘿貝塔在那裡,能聽到自己的悼詞。
她和蓋普聽到這條尴尬的播報時會很搞笑。
蓋普會模仿主播說:“她為重塑陰道做了很多。
” “哈!”蘿貝塔會低吼。
“哦老天!”蓋普會叫道,“哦老天。
” 鄧肯記得當蓋普被殺的時候,蘿貝塔·馬爾登曾揚言要把變了的性變回來。
“我甯可再當一個糟糕的男人,”她哭着喊着,“也不要知道世上真的有女人會對那個龌龊婊子的行兇而幸災樂禍。
” “别說了!别說了!再也不要提到這個詞!” 艾倫·詹姆斯潦草地寫道。
“世上隻有愛他的人,和不認識他的人,男人女人都有。
” 艾倫·詹姆斯寫道。
然後蘿貝塔·馬爾登一一和他們認識,正式、嚴肅、寬容地奉上了她的招牌熊抱。
蘿貝塔死了以後,犬首灣菲爾茲基金會一些能說話的成員,打電話給海倫。
海倫再度壓制住情緒,打電話告訴在佛蒙特的鄧肯。
她指導珍妮如何告知鄧肯。
珍妮·蓋普遺傳了她著名祖母珍妮·菲爾茲的細膩的床邊護理姿态。
“壞消息,鄧肯,”年輕的珍妮親了她哥哥一下,小聲說,“老90走了。
” 鄧肯·蓋普經曆了兩場意外,但都大難不死:一場要了他一隻眼睛,另一場奪走他一條胳膊。
他變成了一名優秀的嚴肅畫家,他在藝術價值有問題的彩色攝影領域算是先鋒人物,他以畫家對色彩的眼力和他父親那種一以貫之的個人化視野發展出這種風格。
可以肯定他不會創作無意義的圖像,而且他的畫有種怪誕感而又接近叙事性的現實主義,知道他家世的人輕易就可以說這種技藝與其說屬于畫家的,不如說是作家的,也很容易就批評他的作品太“流于表面”,他也的确得到了這樣的批評。
“管他們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鄧肯總是說,“他們期望一隻眼一條胳膊的藝術家能怎麼樣,又是蓋普的兒子?難不成能毫無瑕疵?” 他畢竟有着他父親的幽默感,而且海倫非常以他為榮。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叫作《家庭相簿》的一系列油畫,他一準畫了有100幅。
這些畫,以他小時候眼睛發生意外之後拍攝的照片為藍本。
有蘿貝塔、祖母珍妮·菲爾茲、在犬首灣遊泳的母親,還有下巴康複之後沿着海灘跑步的父親。
還有一組12幅小型油畫,畫了一輛髒兮兮的白色薩博,這個系列叫作《世界的顔色》。
鄧肯說,因為這個世界所有的顔色,都能在這12幅不同的髒兮兮的白色薩博的畫上找到。
也有以嬰兒珍妮·蓋普為模特的畫,有一組大型人像油畫主要出自想象,而非根據照片。
評論家說這空白的臉,或背對鏡頭重複出現(非常小)的人形是沃特。
鄧肯不要孩子。
“太脆弱了,”他對他母親說,“我受不了看着他們長大。
”他的意思其實是他受不了看着他們長不大。
由于他這麼想,鄧肯幸運地一生都沒有孩子這個問題,甚至完全沒擔心過。
他在佛蒙特住了四個月院之後,回到自己家,發現紐約的工作室兼公寓裡住了個特别孤獨的變性人。
她讓這個地方看起來好像有個真藝術家住着似的,而且不知她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幾乎像是被他的東西潛移默化了似的,她已經對他了解甚多。
也僅僅因為照片就愛上了他。
又一件蘿貝塔·馬爾登送給鄧肯的人生禮物!而且還有人說她甚至還很漂亮,比如珍妮·蓋普。
他們結了婚,因為如果世上隻有一個男孩兒心底裡對變性人毫無偏見的話,那個人就是鄧肯·蓋普。
“天作之合。
”珍妮·蓋普對她母親說。
她指的當然是蘿貝塔的撮合,蘿貝塔在天堂裡了。
但海倫自然擔心鄧肯,蓋普死了以後,她連他那一份擔心也接手了。
而且自從蘿貝塔死了以後,海倫感到她得承擔所有的擔憂。
“不知道,不知道。
”海倫說。
鄧肯的婚姻讓她焦慮。
“那個死蘿貝塔,”她說,“她總是為所欲為!” “不過這樣一來,就不會有意外懷孕的機會了。
” 艾倫·詹姆斯寫道。
“哦,别說了!”海倫說,“我還挺想要孫子的,你知道的。
無論如何要一兩個。
” “我給你生。
”珍妮保證。
“哦老天,”海倫說,“不知道我活不活得到那時候,孩子。
” 很遺憾,她不會在了,盡管她看得到珍妮懷孕,也得以想象了一下做祖母的滋味。
“想象一件事,好過回憶一件事。
”蓋普寫過。
而且海倫打心眼裡為鄧肯的人生走上正軌高興,就像蘿貝塔打包票承諾過的那樣。
海倫死後,鄧肯和溫順的惠特科姆非常努力地整理材料,他們将蓋普未完成的小說《我父親的幻覺》整理出一個像樣的版本。
像父子聯手版的《格裡爾帕策民宿》一樣,鄧肯也根據《我父親的幻覺》的内容創作了插畫,一個父親的肖像,他有志設計一個不可能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他的孩子們能安全幸福地生活。
鄧肯的插畫主要都是蓋普的肖像畫。
書出版以後過了段時間,一個鄧肯不記得名字的很老很老的男人來找他。
這男人聲稱在寫一本蓋普的“批評性傳記”,但鄧肯覺得他的問題很惹人厭。
這男人一再問他造成沃特死亡的意外之前發生的事。
鄧肯什麼也不肯說(他也什麼都不知道),這個男人什麼傳記材料也沒得到,兩手空空地走了。
這人當然是邁克·米爾頓。
鄧肯之前就覺得這男人缺了些什麼,盡管他不知道邁克·米爾頓少掉的是他的陽具。
這本他說要寫的書從來沒寫出來,沒人知道他後來怎麼樣了。
《我父親的幻覺》出版後,評論界說蓋普隻不過是個“不尋常的作家”,一個“不錯但不算傑出的作家”,他們似乎挺滿意這麼說他的。
而鄧肯絲毫不在意。
用鄧肯的話說,蓋普是“獨一無二的”而且“真有寫作才華”。
蓋普畢竟從前就是那種強迫别人對他盲目忠誠的人。
鄧肯稱之為“一隻眼的忠誠”。
他和妹妹珍妮還有艾倫·詹姆斯之間,有一條長期有效的暗号,這三個人親密無間。
“這杯敬‘能量上尉’!”他們一起幹杯的時候會這麼說。
“沒有比變性人更好的性别了!”他們喝醉以後會這麼說,偶爾會讓鄧肯的妻子尴尬,盡管她一定同意。
“你最近能量怎麼樣?”他們互相打電話或發電報時會這麼說,來代替問對方近況如何。
而且當他們能量充足時,會互相形容說是“身上充滿了蓋普”。
雖然鄧肯活得很久很久,他還是死得毫無必要又諷刺,就因為他很有幽默感。
他會因為自己的笑話而死,這也真是蓋普家的人做得出的事。
那是在一個他妻子的朋友——一個剛變性的人的一場類似以新身份示人的派對上。
鄧肯在短短幾秒劇烈的大笑時,吸進一顆橄榄噎死了。
這麼死法真是可怕又愚蠢,但每個認識他的人都說,鄧肯一定不會反對這種死法,也不會對他度過的人生有意見。
鄧肯·蓋普總是說,沃特的死給他父親帶來的痛苦最大,比其他事對全家其他人帶來的痛苦都大。
而且不管哪種死法,到頭來死總是一樣的。
“男人和女人之間,”正如珍妮·菲爾茲曾經說過的,“隻有死亡是平等的。
” 珍妮·蓋普在死亡的戰場上,比她著名的祖母接受過更多具體訓練,她不會同意這種說法。
年輕的珍妮知道,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即便死亡都不平等。
男人死得更多。
珍妮·蓋普會比他們所有人都活得久。
要是她也在她哥哥嗆死的派對上,一準兒能救他。
起碼她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麼。
她是個醫生。
她總說是在佛蒙特那家醫院照顧鄧肯的經曆,讓她打定主意轉而學醫,而并不是由于她那著名的祖母從前是護士,因為珍妮·蓋普對祖母的認識都是聽來的。
年輕的珍妮是個聰明的學生,像她母親一樣,她能吸收所有知識,而且可以重新輸出學習到的所有東西。
像珍妮·菲爾茲一樣,她因為在醫院轉悠發展出了對人的同情,慢慢了解如何善待别人,并認清什麼是醫護人員辦不到的。
她做實習醫生的時候,和另一個年輕醫生結了婚。
然而珍妮·蓋普卻沒有改姓,她仍舊姓蓋普,而且在一次和丈夫之間劇烈的争吵中,她預見到她的三個孩子也都會姓蓋普。
她最終離了婚,不慌不忙再度找到結婚對象。
第二個丈夫很适合她。
是個畫家,比她大很多,要是她家人裡還有人活着的話,他們毫無疑問會挑剔地警告說,她這是在一個男人身上想象鄧肯。
“那又怎麼樣?”她會這樣說。
像她母親一樣,她有自己的想法,像珍妮·菲爾茲一樣,她保留了自己的姓氏。
那麼她父親呢?珍妮·蓋普有哪點像這個她從來不認識的人呢?他死的時候,她畢竟還隻是個嬰兒。
這麼說吧,她是個怪人。
她堅持走進每家書店詢問她父親的書。
要是這家書店說賣完了,她就要求訂購。
她有着作家對不朽的感覺:要是書還在印刷,還在書架上,作家就還活着。
珍妮·蓋普留下的假名假地址遍布全美,她訂來的書總會被賣給某個人的,她如此推想。
T.S.蓋普的書不會絕版,起碼他女兒還活着就不會。
她也熱心支持著名女權主義者,她的祖母珍妮·菲爾茲,但就像他父親一樣,珍妮·蓋普沒有存很多珍妮·菲爾茲的作品。
她沒有麻煩書店把祖母的自傳留在書架上。
她像父親最多的地方在于,她變成了這麼一種醫生。
她把自己的醫學腦袋用在了研究上。
她不會開自己的診所。
隻有生病了她才去醫院。
取而代之的是,珍妮多年來都和康涅狄格州腫瘤登記處密切合作,最終她會領導國家癌症中心的一個部門。
一個好作家,一定會對每個細節又寶貝又擔心。
同樣,珍妮·蓋普也會花好幾個小時留意每個人體細胞的習性。
她像好的作家那樣有志氣,她希望能把癌症徹底弄清楚。
從某方面來說,她也的确做到了。
她會死于癌症。
像其他醫生一樣,珍妮·蓋普也宣過神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被稱為醫學之父,她答應要把自己奉獻給蓋普曾對小惠特科姆描述過的那種事業,盡管蓋普關心的是作家的志向(“……讓每個人都永遠活下去,連最後死掉的人物在内。
讓他們活着,最重要。
”)。
于是,癌症研究沒有讓珍妮·蓋普喪氣,她喜歡像他父親描述小說家那樣描述自己為: “一個隻看得到末期病人的醫生。
” 珍妮·蓋普知道,在她父親眼中的世界裡,人人都必須充滿能量。
她著名的祖母珍妮·菲爾茲曾經認為,每個人無非是“外傷”“重要器官”“不在場的人”和“死定了的人”。
但在蓋普眼中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末期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