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意義
關燈
小
中
大
我始終相信福禍相依,也一直相信我們能賦苦難以意義,予災禍以價值。
——赫爾曼·黑塞 我和很多偉大的男性共事過,但對我的生活和領導能力影響最大的兩個人都是女性。
1993年,甘比諾家族的案子完結了。
我遵守了我的諾言,和妻子帕特裡斯一起搬到了弗吉尼亞州首府裡士滿。
我們在那兒沒什麼朋友,但養家的成本小得多,生活也舒适得多。
一開始,我在一家律師事務所謀了個差事,後來又重操舊業,在裡士滿做一名助理檢察官。
其實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也不錯,掙得多,同事之間處得很好,但我就是有點懷念我以前的工作,盡管它的工作環境沒那麼好,工資也沒那麼高。
我就是想讓自己變得有用一點兒,為社會做點兒什麼,為那些需要我的受害者争取權益,但律師事務所的同事并不能理解我。
我的新上司是聯邦檢察官海倫·費伊(HelenFahey)。
她是弗吉尼亞州東部所有聯邦助理檢察官的頭兒。
費伊的晉升之路不同尋常,而且非常鼓舞人心。
孩子小的時候,她是個家庭主婦,在家照顧小孩;等孩子長大了,她就到國防部下面的一個部門工作,一開始她隻是個打字員。
與此同時,她一直在求學,堅持了17年時間。
她曾經對媒體說過:“人要一步步來,我就是這樣的。
一次打一份工,一份工至少做滿一個月,一次上一門課。
”她至今沒有拿到學士學位,但由于考試成績好,工作履曆漂亮,她依然成功地考上了法學院。
1996年,我開始跟着費伊工作,那年我35歲。
我在裡士滿的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做一個小主管,和其他三個主管一起在費伊手下工作。
那時候,我抱負滿滿,尤其希望能在反暴力犯罪和反腐工作上做出一番成績。
我曾經在曼哈頓擔任聯邦助理檢察官,後來又在裡士滿的一家大律所做合夥人,這些經曆讓我覺得自己在這兒是個紅人——我媽以前總喜歡這麼說我,但她可不是在誇我。
可能是潛移默化中從魯迪·朱利安尼那兒學了些他的調調,我喜歡抛頭露面,漸漸地成為裡士滿聯邦執法機關的代言人,代表部門出席各種場合,還上了電視。
一家免費發放的裡士滿周報将我作為封面人物,稱我是“一個好人”,并把我的頭銜寫成了“聯邦檢察官”,而不是“聯邦助理檢察官”。
這張照片是在我裡士滿的辦公室裡照的,但糟糕的是,我并沒有告訴我的上司。
如果是在魯迪·朱利安尼手下工作的話,這種行為會讓我死得很慘。
當我看到這些印着我照片的報紙分發得到處都是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完蛋了。
然後我想起來,我的頭兒不再是魯迪·朱利安尼了。
費伊想看到我成功。
她的确笑話了我,而我也确實活該,但更多時候她是為我感到高興,我們是同一陣營的戰友。
海倫·費伊用她自己的方式領導着我們,很少有領導者能做到她那樣。
我知道有人在背後說她軟弱:“她簡直是把裡士滿拱手讓給科米了。
”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她是在放手讓我成長,偶爾在我身後提點我幾句,以免我誤入歧途。
最後,我們總是能大獲全勝。
她不在乎那些小肚雞腸的人在背後怎麼說她,這一點我真的很敬佩她。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越發覺得她的這種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她把團隊的利益和工作成果看得比她自己的名聲和感受更重要。
那時,我們正緻力于調查持槍犯罪,試圖降低裡士滿的謀殺率,但有些聯邦法官對此不以為然,甚至激烈反對,因為他們認為此類案件不應歸于聯邦法院。
對此,我并不在乎,裡士滿的團隊也不在乎,我們這麼做是為了拯救生命。
于是我們奮力前行,最終惹怒了一個高級法官。
他簽發了一項命令,要求拘留聯邦檢察官海倫·費伊,緣由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行政錯誤:未能按時填寫申請表,申請由聯邦法警在指定日期将一個罪犯帶到庭上候審。
然而,這張表是我們填的,費伊壓根兒跟這事兒沒關系。
她幾乎一個月才來裡士滿一次,根本沒必要把她扯到這事兒上來。
但這位法官就是這麼做了,為的就是讓費伊和我們知難而退。
但他不了解海倫·費伊。
在費伊出席聽證會那天,整個法庭、法院走廊和外面的街
——赫爾曼·黑塞 我和很多偉大的男性共事過,但對我的生活和領導能力影響最大的兩個人都是女性。
1993年,甘比諾家族的案子完結了。
我遵守了我的諾言,和妻子帕特裡斯一起搬到了弗吉尼亞州首府裡士滿。
我們在那兒沒什麼朋友,但養家的成本小得多,生活也舒适得多。
一開始,我在一家律師事務所謀了個差事,後來又重操舊業,在裡士滿做一名助理檢察官。
其實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也不錯,掙得多,同事之間處得很好,但我就是有點懷念我以前的工作,盡管它的工作環境沒那麼好,工資也沒那麼高。
我就是想讓自己變得有用一點兒,為社會做點兒什麼,為那些需要我的受害者争取權益,但律師事務所的同事并不能理解我。
我的新上司是聯邦檢察官海倫·費伊(HelenFahey)。
她是弗吉尼亞州東部所有聯邦助理檢察官的頭兒。
費伊的晉升之路不同尋常,而且非常鼓舞人心。
孩子小的時候,她是個家庭主婦,在家照顧小孩;等孩子長大了,她就到國防部下面的一個部門工作,一開始她隻是個打字員。
與此同時,她一直在求學,堅持了17年時間。
她曾經對媒體說過:“人要一步步來,我就是這樣的。
一次打一份工,一份工至少做滿一個月,一次上一門課。
”她至今沒有拿到學士學位,但由于考試成績好,工作履曆漂亮,她依然成功地考上了法學院。
1996年,我開始跟着費伊工作,那年我35歲。
我在裡士滿的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做一個小主管,和其他三個主管一起在費伊手下工作。
那時候,我抱負滿滿,尤其希望能在反暴力犯罪和反腐工作上做出一番成績。
我曾經在曼哈頓擔任聯邦助理檢察官,後來又在裡士滿的一家大律所做合夥人,這些經曆讓我覺得自己在這兒是個紅人——我媽以前總喜歡這麼說我,但她可不是在誇我。
可能是潛移默化中從魯迪·朱利安尼那兒學了些他的調調,我喜歡抛頭露面,漸漸地成為裡士滿聯邦執法機關的代言人,代表部門出席各種場合,還上了電視。
一家免費發放的裡士滿周報将我作為封面人物,稱我是“一個好人”,并把我的頭銜寫成了“聯邦檢察官”,而不是“聯邦助理檢察官”。
這張照片是在我裡士滿的辦公室裡照的,但糟糕的是,我并沒有告訴我的上司。
如果是在魯迪·朱利安尼手下工作的話,這種行為會讓我死得很慘。
當我看到這些印着我照片的報紙分發得到處都是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完蛋了。
然後我想起來,我的頭兒不再是魯迪·朱利安尼了。
費伊想看到我成功。
她的确笑話了我,而我也确實活該,但更多時候她是為我感到高興,我們是同一陣營的戰友。
海倫·費伊用她自己的方式領導着我們,很少有領導者能做到她那樣。
我知道有人在背後說她軟弱:“她簡直是把裡士滿拱手讓給科米了。
”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她是在放手讓我成長,偶爾在我身後提點我幾句,以免我誤入歧途。
最後,我們總是能大獲全勝。
她不在乎那些小肚雞腸的人在背後怎麼說她,這一點我真的很敬佩她。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越發覺得她的這種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她把團隊的利益和工作成果看得比她自己的名聲和感受更重要。
那時,我們正緻力于調查持槍犯罪,試圖降低裡士滿的謀殺率,但有些聯邦法官對此不以為然,甚至激烈反對,因為他們認為此類案件不應歸于聯邦法院。
對此,我并不在乎,裡士滿的團隊也不在乎,我們這麼做是為了拯救生命。
于是我們奮力前行,最終惹怒了一個高級法官。
他簽發了一項命令,要求拘留聯邦檢察官海倫·費伊,緣由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行政錯誤:未能按時填寫申請表,申請由聯邦法警在指定日期将一個罪犯帶到庭上候審。
然而,這張表是我們填的,費伊壓根兒跟這事兒沒關系。
她幾乎一個月才來裡士滿一次,根本沒必要把她扯到這事兒上來。
但這位法官就是這麼做了,為的就是讓費伊和我們知難而退。
但他不了解海倫·費伊。
在費伊出席聽證會那天,整個法庭、法院走廊和外面的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