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

關燈
孫光明的葬禮第二天就進行了,他被埋葬在屋後不遠處兩棵柏樹的中間。

    葬禮的時候我一直站在遠處,長久的孤單和被冷落,使我在村裡似乎不再作為一個人而存在。

    母親嘶叫般的哭聲最後一次在燦爛的陽光下飄蕩起來,父親和哥哥的悲傷在遠處無法看清。

    孫光明由一張草席包裹着被擡到了那裡,村裡人零亂地分布在村口到墳墓的路上。

    父親和哥哥将我弟弟放入墳坑之中,蓋上了泥土。

    于是弟弟正式結束了和人在一起的歲月。

     那天晚上我坐在屋後的池塘旁,長久地看着弟弟的墳墓在月光下幽靜地隆起。

    雖然弟弟躺在遠處,可我感到此刻他正坐在我的身旁。

    弟弟終于也和我一樣遠離了父母兄長和村中百姓。

    走的不是一樣的路,最終卻是如此近似。

    隻是弟弟的離去顯得更為果斷和輕松。

     弟弟的死以及被埋葬,我都由于内心的障礙遠離當初的場景。

    為此我預感着在家中和村裡将遭受更為激烈的指責。

    然而許多日子過去以後,誰都沒有出現異乎往常的言行,這使我暗暗吃驚。

    也正是那一刻,我如釋重負地發現自己已被徹底遺忘。

    我被安排到了一個村裡人都知道我,同時也都否定我的位置上。

     弟弟葬後的第三天,家中的有線廣播播送了孫光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

    這是我父親最為得意的時刻,三天來隻要是廣播出聲的時刻,孫廣才總是搬着一把小凳子坐在下面。

    我父親的期待在那一刻得到實現後,激動使他像一隻歡樂的鴨子似的到處走動。

    那個農閑的下午,我父親嘹亮的嗓門在村裡人的家中竄進竄出: “聽到了嗎?” 我哥哥當時站在門前的榆樹下,兩眼閃閃發光地望着他的父親。

     我的父親和哥哥開始了他們短暫的紅光滿面的生涯。

    他們一廂情願地感到政府馬上就會派人來找他們了。

    他們的幻想從縣裡開始,直達北京。

    最為輝煌的時刻是在這年國慶節,作為英雄的親屬,他們将收到上天安門城樓的邀請。

    我的哥哥那時表現得遠比父親精明,他的腦袋裡除了塞滿這些空洞的幻想,還有一個較為切合實際的想法。

    他提醒父親,弟弟的死去有可能使他們在縣裡混上一官半職。

    雖然他還在念書,但作為培養對象已是無可非議了。

    哥哥的話使父親令人目眩的空洞幻想裡增加了實在的成分。

    孫廣才那時搓着雙手,竟然不知該如何表達内心的激動了。

     孫家父子以無法抑止的興奮,将他們極不可靠的設想向村裡人分階段灌輸。

    于是有關孫家即将搬走的消息,在村裡紛紛揚揚,最為吓人的說法是他們有可能搬到北京去居住。

    這樣的說法來到我家時,讓我在某個下午聽到父親激動無比地對哥哥說: “無風不起浪。

    村裡人都這麼說了,看來政府的人馬上就要來了。

    ” 就這樣,我的父親先把自己的幻想灌輸給村裡的人,然後再用村裡人因此而起的流言來鞏固自己的幻想。

     孫廣才在期待英雄之父美名來臨時,決定要對這個家庭進行一番整容。

    他感到如此亂七八糟的家庭會妨礙政府來人對我們的正确看法。

    整容是從服裝開始,我父親借了錢給家中每人做了一身新衣服。

    于是我開始引起家庭的重視。

    如何處理我,成了孫廣才頭疼的事。

    我幾次聽到父親對哥哥說: “要是沒有這小子就好了。

    ” 家庭在無視我很久以後,對我存在的确認是發現我是個要命的累贅。

    盡管如此,一個清晨母親還是拿了一身新衣服走到我面前,要我穿上。

    全家人矯揉造作地穿上了一樣顔色的衣服。

    習慣破舊衣服的我,被迫穿上那身僵硬的新衣服後整日忐忑不安。

    逐漸在村裡人和同學眼中消隐的我,由此再度受人注意。

    當蘇宇說: “你穿了新衣服。

    ” 我是那麼的慌亂。

    雖然蘇宇的話平靜得讓我感到什麼都沒有發生。

     兩天以後,我父親突然發現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妙,孫廣才覺得應該向政府來人顯示家庭的樸素與艱苦,家中最為破爛的衣服全都重見了天日。

    我的母親在油燈下坐了整整一夜。

    翌日清晨,全家都換上了補丁遍體的衣服,仿佛魚的鱗片一樣,我們像是四條可笑的魚,迎着旭日遊出了家門。

    當看到哥哥猶猶豫豫地走上上學之路時,我第一次感到哥哥也有和我一樣的心情的時候。

     孫光平缺乏孫廣才那種期待好運來臨時的堅定不移。

    孫光平穿着破爛衣服在學校飽受譏笑後,即便能做皇帝他也不願繼續穿着那身破爛了。

    為此我哥哥尋找到了一條最為有力的理由,他告訴父親: “穿這種舊社會才有的衣服,是對共産黨新社會的誣蔑。

    ” 這話讓孫廣才幾天坐立不安。

    那幾天裡我父親不停地向村裡人解釋,我們一家人穿上破爛衣服不是為了别的,而是憶苦思甜: “想想舊社會的苦,更加感到我們新社會的甜哪。

    ” 我父兄日夜思念的政府來人,一個多月後依然沒在村中出現。

    于是村裡的輿論調轉了方向,直奔我父兄的傷疤而來。

    在那農閑的日子裡,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追根尋源,其結果是發現一切傳言都出自于我家。

    我的父兄便轉化成了滑稽的言詞,被他們的嘴盡情娛樂。

    誰都可以擠眉弄眼地問孫廣才或孫光平: “政府的人來了嗎?” 一直籠罩着我家的幻想開始殘缺不全了。

    這是因為孫光平首先從幻想裡撤了出來,他以年輕人的急功近利比父親先感到一切都不再可能。

     在幻想破滅的最初日子裡,我看到孫光平顯得沉悶憂郁,經常一個人懶洋洋地躺在床上。

    由于那時父親依然堅守在幻想裡,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就變得越來越冷漠。

    父親已經養成了坐在廣播下面的習慣,他一臉呆相地坐在那裡,口水從半開的嘴裡流淌而出。

    孫光平顯然不願意看到父親的蠢相,有一次他終于很不耐煩地說: “别想那事了。

    ” 這話竟然使父親勃然大怒,我看到他跳起來唾沫橫飛地大罵: “你他娘的滾開。

    ” 我哥哥毫不示弱,他的反擊更為有力: “這話你對王家兄弟去說。

    ” 父親那時竟像孩子一樣尖叫着撲向孫光平,他沒說我揍死你,而是: “我和你拼啦。

    ” 如果不是母親,母親瘦小的身體和她的哭聲抵擋住了兩個像狗一樣咆哮的男人,那麼我那本來就破舊不堪的家很可能成為廢墟。

     孫光平臉色鐵青地走出家門時,剛好看到了我,他對我說: “這老頭想進棺材了。

    ” 事實上我父親已經品嘗了很久的孤獨。

    他和哥哥之間完全喪失了弟弟剛死時的情投意合,兩個人不可能再在一起興緻勃勃地描繪美妙的前景。

    哥哥的首先退出,使父親一人在幻想裡頗受冷落,而且他還将獨自抵抗政府來人不會出現的要命想法。

    因此當哥哥看着父親越來越不順眼時,父親也正在尋找和哥哥吵架的機會。

    那次争吵以後很長時間裡,兩人不是怒目而視就是冷眼相對。

     我父親孫廣才異常注意村口那條小路,他望眼欲穿地期待着穿中山服的政府代表來到。

    父親内心的秘密讓村裡的孩子都發現了,于是經常有幾個孩子跑到我家門前來喊叫: “孫廣才,穿中山服的人來了。

    ” 最初的時候每次都讓他驚慌失措,我的父親在表達激動時,像個逃犯一樣身心不安。

    我看着他臉色蒼白地奔向村口,回來時則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孫廣才最後一次上當是在臨近冬天的時候,一個九歲的男孩獨自跑過來喊叫: “孫廣才,來了好幾個穿中山服的。

    ” 孫廣才提起一把掃帚就沖出去: “我宰了你這小子。

    ” 孩子轉身就跑,跑到遠處站住後繼續喊: “我要是騙你,就是狗娘生的,狗爹養的。

    ” 孩子對自己父母極不負責的誓言,讓孫廣才回到屋中後坐立不安,他搓着手來回走動,自言自語: “要是真來了怎麼辦?一點準備都沒有。

    ” 由于内心的不安,孫廣才還是跑到了村口,他看到了空空蕩蕩的田野和那些寂寞的樹木。

    那時候我就坐在不遠處的池塘旁,看着父親呆立在村口。

    冷風吹來使他抱緊胸前的衣服,後來他蹲了下去,也許是膝蓋受涼,我父親雙手不停地撫摸着膝蓋。

    在冬天來臨的傍晚,孫廣才哆嗦地蹲在村口,長時間地望着從遠處延伸過來的小路。

     父親固守自己的幻想,直到春節臨近才不得不沉痛放棄。

    那時村裡家家戶戶都傳來打年糕的聲響,由于四分五裂,我家沒有絲毫過節的氣氛。

    後來母親鼓起勇氣問父親: “這年怎麼過啊?” 父親那時神情頹唐地坐在廣播下面,沉思了良久才說: “看來穿中山服的人不會來了。

    ” 我開始注意到父親總是偷偷地望着哥哥,顯然父親是想與我哥哥和解。

    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父親終于首先和哥哥說話了。

    那時孫光平吃完飯正準備出去,孫廣才叫住了他: “我有事和你商量。

    ” 兩人走進裡屋,開始了他們的竊竊私語,出來後兩人臉上的神色展現了一樣的嚴峻。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孫家父子一起出門,去找被救孩子的家人。

     眼看已經沒有希望成為英雄之父的孫廣才,重新體會到了金錢的魅力。

    他要那家人賠償孫光明的死,一開口就要價五百元。

    他們被這要價吓了一跳,告訴孫家父子不可能有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