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關燈
争論。

    “戰争期間,自由有時候必須折中妥協。

    ”他說。

     “美國選民顯然并不這麼認為。

    還有另一件事,威爾遜在他華盛頓的辦公室搞起了隔離政策。

    ” 格斯不知道黑人是否能最終與白人平起平坐,但跟大多數自由派的美國人一樣,他認為如果要找到問題的出路,應該為他們的生活提供更好機會,再看結果如何。

    然而,威爾遜和他的妻子是南方人,對此抱有不同見解。

    “伊迪絲不會帶她的侍女到倫敦來,擔心女孩會被慣壞了,”格斯說,“她說英國人對待黑人過于禮貌了。

    ” “伍德羅?威爾遜不再是美國左派的寵兒了,”羅莎總結道,“這意味着他需要共和黨來支持他的國際聯盟。

    ” “我想亨利?卡伯特?洛奇一定會覺得受了冷落。

    ”洛奇是位右翼共和黨人。

     “你了解這些政治家,”羅莎說,“他們像學校的小女生一樣敏感,複仇心更強。

    洛奇是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

    威爾遜應該帶他到巴黎來。

    ” 格斯忍不住争辯道:“洛奇對國際聯盟的整體理念都持反對态度!” “能傾聽聰明人的不同見解是種罕有的才能——不過,當總統的應該具有這份天賦。

    把洛奇帶到這兒來反而會抵消他的敵意。

    作為團隊的一員,回家後他也不能對在巴黎達成的任何協議提出反對。

    ” 格斯覺得她的話有道理。

    但威爾遜是個理想主義者,相信正義的力量會克服所有障礙。

    他低估了逢迎、哄騙和誘惑這類政治手腕的重要性。

     為了表示對總統的敬意,列車上的飲食十分豐盛。

    他們吃了大西洋的新鮮鳎魚,配了奶油醬料。

    自從戰争開始後格斯就沒有吃過這麼好的東西。

     他饒有興緻地看着羅莎大快朵頤。

    她身形那麼嬌小,把這些東西都吃到哪裡去了? 用餐結束時,侍者為他們各自送上一小杯濃咖啡。

    格斯很不情願離開羅莎返回自己的休息間,他很想跟她繼續聊天:“不管怎樣,威爾遜在巴黎很有話語權。

    ” 羅莎将信将疑:“為什麼?” “首先,是我們為他們赢得了這場戰争。

    ” 她點點頭:“威爾遜說‘我們在蒂耶裡堡拯救了世界’。

    ” “查克?迪克森和我參加了這場戰鬥。

    ” “他是在那兒戰死的嗎?” “他被炮彈直接擊中了。

    是我親眼見到的第一個傷亡者。

    可悲的是,他不是最後一個。

    ” “我很遺憾,特别是為他的妻子。

    我很久前就認識多麗絲了,我倆都跟同一個鋼琴老師學習。

    ” “不過,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拯救了世界,”格斯繼續說,“法國和英國,還有俄國人,他們的傷亡比美國人更多。

    但是,我們打破了力量平衡。

    這一點應該說意義重大。

    ” 她搖搖頭,一頭黑色的卷發抖動着:“我不這麼看。

    戰争結束了,歐洲人已經不再需要我們。

    ” “像勞埃德?喬治那種人似乎認為美國的軍事實力不容忽視。

    ” “那他就錯了。

    ”羅莎說。

    聽一個女人如此言辭激烈地談論這樣一個話題,讓格斯既驚訝又好奇。

    “你想想看,如果法國和英國幹脆地拒絕附和威爾遜,”她說,“他會動用軍隊去推行他的理念嗎?不會。

    就算他想,共和黨也不會讓他那樣做。

    ” “我們有經濟和金融實力。

    ” “協約國欠下我們大筆債務,這一點兒不假,不過這給不了我們多少優勢。

    有一種說法:如果你欠了一百美元,銀行就控制住了你,可如果你欠下一百萬美元,你就把銀行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裡。

    ” 格斯漸漸看清威爾遜的使命恐怕比他想象的更加困難。

    “那民意呢?你也看見威爾遜在布雷斯特受到的歡迎了。

    在歐洲各地,人們都在期望他來創造一個和平的世界。

    ” “那是他手上最大的一張牌。

    民衆厭倦了屠殺。

    ‘永無戰争’是他的口号。

    我倒是希望威爾遜能給他們想要的一切。

    ” 他們回到自己的車廂,互道晚安。

    格斯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眠,翻來覆去想着羅莎,想着她說的話。

    她的确是他遇見過的最聰明的女性。

    她也很漂亮。

    不知為何,你很快就會忘了她那隻傷殘的眼睛。

    一開始這種畸形似乎很可怕,但過了一會兒格斯就注意不到它了。

     不過,她對和會表示悲觀。

    她說的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

    格斯現在意識到,威爾遜眼前面臨着一場鬥争。

    他為自己成為團隊的一員而欣喜,下決心盡自己所能讓總統的理想變成現實。

     淩晨時分,他望向窗外,火車穿越法國一路向東飛馳。

    在經過一個小鎮時,他驚訝地看到站台上、鐵道線兩旁站滿了觀望的人群。

    天色很暗,但就着微弱的燈光,可以看清這裡有好幾千人,有男有女,還有孩子。

    聽不到任何歡呼聲,他們顯得十分安靜。

    格斯看見男人和男孩們紛紛摘下帽子,這種表達敬意的方式讓他感動得差點落淚。

    他們等了半夜,隻為了目睹這列載着全世界希望的火車從面前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