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回家的路
關燈
小
中
大
二月下旬,紮達和熱合買得罕兄妹倆就要離開冬窩子了。
學校快要開學了。
我和居麻商量了一下,決定和孩子們一起走。
今年天氣熱得比往年早,估計到了三月初就沒什麼雪了。
沒有雪,等于斷了生命之源。
所以今年整個牧業大軍都會提前轉移,至少得比往年提前半個月。
而家裡能騎的馬隻有三匹,居麻一家三口剛好夠用。
到時候我總不能跟在駝隊後一路小跑吧? 南下時,隻有我和加瑪驅趕羊群和大畜,馬是夠用了。
而居麻夫婦是雇汽車坐過來的。
可眼下,當初汽車拉來的重物幾乎不剩下什麼了:冰沒有了,玉米等飼料也見底了,面粉也快吃空了。
于是,不用再雇車了,裝幾峰駱駝就可松松綽綽地帶走這個家。
我呢,得趕在大家轉移之前找到車離開。
我可不想等啊等啊,一直等到駝隊全出發了,家全搬空了,就我一個人待在荒野裡,待在四面露出羊糞牆的地窩子裡繼續等車——雖然居麻開玩笑說,到時候一定會給我留一床被子一口鍋、半袋面粉一把鹽…… 總之為防萬一,我還是跟着孩子們一起走吧。
孩子們的車早在半個月前就聯系好了。
開學之前那段時間是沙漠裡所有黑車司機的旺季,他們會沿途一家一家地打問有沒有返校的學生。
一旦錯過那段時間,再想找車,就得靠摸彩票的運氣了。
确定走的頭兩天,我大力地整頓了一下自己那點可憐的行李。
把一件毛衣和一條圍巾送給了加瑪,再把破爛不堪的褲子燒了,早早地穿上了唯一的一條好褲子。
加瑪也要同去。
因為在家照顧奶奶的姐姐和妹妹也要返校了。
而奶奶的病卻還沒好,還需要照顧。
加上隔壁的新什别克也要親自送兩個孩子返校。
于是,我們這個牧場一下子要走六個人,能坐滿一輛車呢。
可不知為何,居麻卻聯系了兩輛車,硬将大家分作兩撥……對此,居麻解釋得異常艱難。
半天才搞清楚,他聯系車的時候,其中一輛車表示可能會有變故。
他便聯系了兩輛車,做兩手準備。
沒想到臨近出發那幾天,兩輛車都表示一定能來。
他想來想去,便決定讓兩個司機都賺點錢。
這也就罷了,他還鄭重地叮咛我們,不管哪輛車先來,後走的那一批人都得守口如瓶。
一定要裝出一時半會兒絕不走的模樣。
真累啊,何必呢……但居麻以漢語正色道:“我們嘛,都是上山、下冬窩子的人,亂說話嘛,不行!都已經給人家說了嘛。
要是人家真開車過來了,一看,又沒人要走。
傳出去,誰敢再信你的話?以後你死在這裡也沒人來拉!” 是啊,在荒野裡,信守承諾不僅是對别人負責,更是為了最終保護自己。
尤其對“上山、下冬窩子的人”——生活動蕩的人,孤弱無助的人——來說。
然而我們守信了,兩個司機卻一點也不守信。
說好這兩天就來接人的。
結果我們等了一天又一天,一直等了一個多禮拜。
每一個白天的每一個小時裡,都會有人爬到東面沙丘上遠眺。
總是沒一點動靜。
居麻和紮達也急了,父子倆不時輪流抱着電話去到遠遠的鐵架子下,插上水晶頭不停地撥打。
那幾天明明風和日麗,不知為何卻沒一點信号。
紮達在放羊以外(抓緊最後的時間賺錢)的大部分時間裡都爬在鐵架子上沒完沒了地晃動天線——這有什麼用呢?又不是天線鍋,微微偏一點角度就能捕捉到衛星信号。
最着急的是我,我真得非走不可了!實在沒褲子穿了……身上最後這條好褲子也開始四下挂破……說來也奇怪,在沙漠裡又不是在森林裡,四下都是沙子,在哪兒挂破的呢? 總算有一天傍晚,電話打通了。
這才得知,東面牧場剛剛有人過世。
安葬死者自然比學生返校的事更重要。
于是兩位司機都不約而同地甩下我們,拉滿吊唁的人走了。
再等他回來,得兩天以後。
兩天!我的褲子可堅持不了兩天了…… 居麻說:“車嘛,還是有的。
他們說,明天就有一輛要從這邊過路。
不過已經坐了八個人了。
你着急的話,我就給司機打電話!”——我若是同意了,那八個人一定恨死我。
想想看,原本隻能載四個人的北京212小吉普硬塞進了八個人。
那這八個人下了車還能分得開嗎?恐怕都長到一起了。
我坐過的最擠的車是一輛鄉間的中巴車,擠得人撂人。
實在撂不下我了,司機就安排我坐在方向盤邊的控制台上。
除我
學校快要開學了。
我和居麻商量了一下,決定和孩子們一起走。
今年天氣熱得比往年早,估計到了三月初就沒什麼雪了。
沒有雪,等于斷了生命之源。
所以今年整個牧業大軍都會提前轉移,至少得比往年提前半個月。
而家裡能騎的馬隻有三匹,居麻一家三口剛好夠用。
到時候我總不能跟在駝隊後一路小跑吧? 南下時,隻有我和加瑪驅趕羊群和大畜,馬是夠用了。
而居麻夫婦是雇汽車坐過來的。
可眼下,當初汽車拉來的重物幾乎不剩下什麼了:冰沒有了,玉米等飼料也見底了,面粉也快吃空了。
于是,不用再雇車了,裝幾峰駱駝就可松松綽綽地帶走這個家。
我呢,得趕在大家轉移之前找到車離開。
我可不想等啊等啊,一直等到駝隊全出發了,家全搬空了,就我一個人待在荒野裡,待在四面露出羊糞牆的地窩子裡繼續等車——雖然居麻開玩笑說,到時候一定會給我留一床被子一口鍋、半袋面粉一把鹽…… 總之為防萬一,我還是跟着孩子們一起走吧。
孩子們的車早在半個月前就聯系好了。
開學之前那段時間是沙漠裡所有黑車司機的旺季,他們會沿途一家一家地打問有沒有返校的學生。
一旦錯過那段時間,再想找車,就得靠摸彩票的運氣了。
确定走的頭兩天,我大力地整頓了一下自己那點可憐的行李。
把一件毛衣和一條圍巾送給了加瑪,再把破爛不堪的褲子燒了,早早地穿上了唯一的一條好褲子。
加瑪也要同去。
因為在家照顧奶奶的姐姐和妹妹也要返校了。
而奶奶的病卻還沒好,還需要照顧。
加上隔壁的新什别克也要親自送兩個孩子返校。
于是,我們這個牧場一下子要走六個人,能坐滿一輛車呢。
可不知為何,居麻卻聯系了兩輛車,硬将大家分作兩撥……對此,居麻解釋得異常艱難。
半天才搞清楚,他聯系車的時候,其中一輛車表示可能會有變故。
他便聯系了兩輛車,做兩手準備。
沒想到臨近出發那幾天,兩輛車都表示一定能來。
他想來想去,便決定讓兩個司機都賺點錢。
這也就罷了,他還鄭重地叮咛我們,不管哪輛車先來,後走的那一批人都得守口如瓶。
一定要裝出一時半會兒絕不走的模樣。
真累啊,何必呢……但居麻以漢語正色道:“我們嘛,都是上山、下冬窩子的人,亂說話嘛,不行!都已經給人家說了嘛。
要是人家真開車過來了,一看,又沒人要走。
傳出去,誰敢再信你的話?以後你死在這裡也沒人來拉!” 是啊,在荒野裡,信守承諾不僅是對别人負責,更是為了最終保護自己。
尤其對“上山、下冬窩子的人”——生活動蕩的人,孤弱無助的人——來說。
然而我們守信了,兩個司機卻一點也不守信。
說好這兩天就來接人的。
結果我們等了一天又一天,一直等了一個多禮拜。
每一個白天的每一個小時裡,都會有人爬到東面沙丘上遠眺。
總是沒一點動靜。
居麻和紮達也急了,父子倆不時輪流抱着電話去到遠遠的鐵架子下,插上水晶頭不停地撥打。
那幾天明明風和日麗,不知為何卻沒一點信号。
紮達在放羊以外(抓緊最後的時間賺錢)的大部分時間裡都爬在鐵架子上沒完沒了地晃動天線——這有什麼用呢?又不是天線鍋,微微偏一點角度就能捕捉到衛星信号。
最着急的是我,我真得非走不可了!實在沒褲子穿了……身上最後這條好褲子也開始四下挂破……說來也奇怪,在沙漠裡又不是在森林裡,四下都是沙子,在哪兒挂破的呢? 總算有一天傍晚,電話打通了。
這才得知,東面牧場剛剛有人過世。
安葬死者自然比學生返校的事更重要。
于是兩位司機都不約而同地甩下我們,拉滿吊唁的人走了。
再等他回來,得兩天以後。
兩天!我的褲子可堅持不了兩天了…… 居麻說:“車嘛,還是有的。
他們說,明天就有一輛要從這邊過路。
不過已經坐了八個人了。
你着急的話,我就給司機打電話!”——我若是同意了,那八個人一定恨死我。
想想看,原本隻能載四個人的北京212小吉普硬塞進了八個人。
那這八個人下了車還能分得開嗎?恐怕都長到一起了。
我坐過的最擠的車是一輛鄉間的中巴車,擠得人撂人。
實在撂不下我了,司機就安排我坐在方向盤邊的控制台上。
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