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訪客(二)
關燈
小
中
大
柴油機上了,還是沒用。
居麻又幫着扛了一袋羊糞塊過去。
司機頂起車頭,燒起火,在某個部位烤了許久許久,才發動起來。
另一邊,人們在緊鑼密鼓地套馬。
一大早胡爾馬西就出門去找馬,一個小時後趕回來四五匹。
兩家人全體上陣,用玉米口罩引誘,并四面堵截,總算套住了一匹。
這馬還不曉得大難臨頭了,吃玉米吃得非常愉快。
若其他馬想湊過來聞它的口罩,它就嘶怒着用戴了口罩的馬嘴去咬人家。
然而,如此鬧騰了一個晚上加一個早上,生意卻沒做成。
那個老闆摸了摸馬肚子,滿臉的不滿意。
他隻肯出五千五,但居麻最低要五千六。
為這一百塊錢,雙方相持了許久。
最後老闆火了,把錢硬塞進居麻的外套口袋。
居麻迅速掏出來甩回去。
老闆很有脾氣,揣回錢上車(車已經發動許久了)就走。
居麻也很有脾氣,一聲不吭,驕傲又失落地看着那車搖搖晃晃開走了……真的開走了!雙方在最後時刻怕是都在期待着對方反悔,但誰也沒有……大家都有脾氣。
回家後夫妻倆默默無語。
突然間,這個房間似乎從沒這麼安靜過。
好半天後,居麻勉強地對我笑笑:“沒事,今年賣不掉嘛,明年再賣。
一樣的……”然後喝了兩碗昨天剩下的肉湯麥子粥,黯然放羊去了。
依我看,下次賣馬,得先談好價再給煮肉備飯。
如此殷勤相待,卻落得一場空……退一步講,就算交易成功了,給他們煮的那鍋肉折成錢算下來,我們還是沒占多少便宜啊。
還有,我覺得那個老闆好聰明,他先要求幫着發動了柴油車再談價。
莫非就是提防價格談不攏,不好開口求助? 再一想:這可真是小人之心!在荒野裡,禮數永遠大于利益。
都坐到一起了,什麼樣的客人都是客人啊,舉座暢談的快樂高于一切。
再說,這麼冷的天裡,如果因為糾紛而對别人的困難置之不理,也太不地道了,傳出去也丢人。
唯一讓我不能釋懷的是那輛大卡車上綁着的牲畜。
那幾天持續高寒,車廂鐵闆上多冷啊。
它們之前已經給綁了一天一夜了,往下不知還得餓着肚子再綁多久(得收夠一定數量,牲畜販子才會離開冬牧場)——若不是居麻的攔截,說不定今天就可以踏上返程,少受點罪了。
一月下旬,在一個暖和的陰天裡,居麻又迎回了一拔客人。
迄今為止這是人數最多的一撥——共七個大人和一個孩子。
再加上他們的厚衣服,我們的地窩子被塞得滿滿當當。
那是居麻離開後的第五天——他回阿克哈拉辦事去了。
那天下午我幹完活後信步往北走,一直走了好幾公裡,走到了加瑪跟我提到過的古墓地那裡。
就在墓地邊,一扭頭,突然見鬼一樣遇到了一輛白車。
從天而降似的,安安靜靜地出現在身邊了(可能當時逆風行走,風聲的呼嘯遮蔽了汽車引擎聲)……原來正是送居麻回家的車。
雖然居麻走後,再沒有人整天說怪話,發牢騷,每天晚上也能安安靜靜,一覺睡到天明,但看到他回來還是很高興。
想立刻跟着一起回家,便不顧這個五座的北京吉普裡已經擠了七個大人和一個孩子,殘忍地将自己塞了進去……孩子哭個不停……司機一直把我們送到家門口的沙丘下。
居麻格外亢奮。
他剛在村裡理了發,皮鞋锃亮,外套筆挺。
整個人上下簇新,八面威風。
加之又到了自己的地盤,更是豪邁極了,強烈邀請大家去家裡喝茶。
于是大部隊人馬下了車,浩蕩湧向地窩子。
來客一進屋,七嘴八舌地問候,呼呼啦啦上了床,滿地的鞋子。
嫂子趕緊去隔壁家借碗,紮達“嗖”地開溜,加瑪飛速收拾房間。
很快,食物鋪滿了餐布。
大家七嘴八舌說起北面烏河之畔最近兩個月的種種新聞,熱鬧極了。
後來還有人回到汽車上取來了冬不拉雙弦琴。
因居麻又高又胖,年紀又大,不能和大家擠,這一路上就自個兒坐在前面的副駕位置上。
而冬不拉琴同樣也是不能擠的,一路上便由居麻小心翼翼地抱着。
雖然沒有琴罩,還是完好地進入到荒野之中。
會彈琴的輪流露了一手,會唱歌的立刻拉開嗓子大段大段地唱。
嫂子一邊欣賞一邊燒茶,不停勸食。
沒有一個人覺得有什麼不妥——都已經很晚了,再不趕路天就黑透了! 司機還勸我也跟他一起走呢。
他說放下居麻後,車上剛好空出一個位子(……原來超載百分之五十才能算是剛好坐滿)。
他還說接下來要送四撥人,分别位于大地的四個角落,估計得送整整一天。
今天他會和所有乘客在下一個抵達目的地的乘客家借宿一晚(那他家慘了,六個大人和一個孩子……)。
到時候将非常熱鬧,整整一夜琴聲和歌聲不斷(真慘……)。
他很有經驗地對我說:“像你這樣的,要寫我們冬窩子的情況的嘛,不能隻住在一個地方。
要這裡,那裡,還有那裡,那裡,到處都得看看。
”并且允諾我:送完這車客人,再拉滿一車客人,北返時就把我送回家。
他還說:“反正順路嘛!” 我當時特别心動。
但苦于沒有像樣的做客穿的衣服……也不能為借宿主人準備什麼像樣的禮物。
再三猶豫,還是謝絕了。
哎!幸虧沒去。
等到他的車再次經過我
居麻又幫着扛了一袋羊糞塊過去。
司機頂起車頭,燒起火,在某個部位烤了許久許久,才發動起來。
另一邊,人們在緊鑼密鼓地套馬。
一大早胡爾馬西就出門去找馬,一個小時後趕回來四五匹。
兩家人全體上陣,用玉米口罩引誘,并四面堵截,總算套住了一匹。
這馬還不曉得大難臨頭了,吃玉米吃得非常愉快。
若其他馬想湊過來聞它的口罩,它就嘶怒着用戴了口罩的馬嘴去咬人家。
然而,如此鬧騰了一個晚上加一個早上,生意卻沒做成。
那個老闆摸了摸馬肚子,滿臉的不滿意。
他隻肯出五千五,但居麻最低要五千六。
為這一百塊錢,雙方相持了許久。
最後老闆火了,把錢硬塞進居麻的外套口袋。
居麻迅速掏出來甩回去。
老闆很有脾氣,揣回錢上車(車已經發動許久了)就走。
居麻也很有脾氣,一聲不吭,驕傲又失落地看着那車搖搖晃晃開走了……真的開走了!雙方在最後時刻怕是都在期待着對方反悔,但誰也沒有……大家都有脾氣。
回家後夫妻倆默默無語。
突然間,這個房間似乎從沒這麼安靜過。
好半天後,居麻勉強地對我笑笑:“沒事,今年賣不掉嘛,明年再賣。
一樣的……”然後喝了兩碗昨天剩下的肉湯麥子粥,黯然放羊去了。
依我看,下次賣馬,得先談好價再給煮肉備飯。
如此殷勤相待,卻落得一場空……退一步講,就算交易成功了,給他們煮的那鍋肉折成錢算下來,我們還是沒占多少便宜啊。
還有,我覺得那個老闆好聰明,他先要求幫着發動了柴油車再談價。
莫非就是提防價格談不攏,不好開口求助? 再一想:這可真是小人之心!在荒野裡,禮數永遠大于利益。
都坐到一起了,什麼樣的客人都是客人啊,舉座暢談的快樂高于一切。
再說,這麼冷的天裡,如果因為糾紛而對别人的困難置之不理,也太不地道了,傳出去也丢人。
唯一讓我不能釋懷的是那輛大卡車上綁着的牲畜。
那幾天持續高寒,車廂鐵闆上多冷啊。
它們之前已經給綁了一天一夜了,往下不知還得餓着肚子再綁多久(得收夠一定數量,牲畜販子才會離開冬牧場)——若不是居麻的攔截,說不定今天就可以踏上返程,少受點罪了。
一月下旬,在一個暖和的陰天裡,居麻又迎回了一拔客人。
迄今為止這是人數最多的一撥——共七個大人和一個孩子。
再加上他們的厚衣服,我們的地窩子被塞得滿滿當當。
那是居麻離開後的第五天——他回阿克哈拉辦事去了。
那天下午我幹完活後信步往北走,一直走了好幾公裡,走到了加瑪跟我提到過的古墓地那裡。
就在墓地邊,一扭頭,突然見鬼一樣遇到了一輛白車。
從天而降似的,安安靜靜地出現在身邊了(可能當時逆風行走,風聲的呼嘯遮蔽了汽車引擎聲)……原來正是送居麻回家的車。
雖然居麻走後,再沒有人整天說怪話,發牢騷,每天晚上也能安安靜靜,一覺睡到天明,但看到他回來還是很高興。
想立刻跟着一起回家,便不顧這個五座的北京吉普裡已經擠了七個大人和一個孩子,殘忍地将自己塞了進去……孩子哭個不停……司機一直把我們送到家門口的沙丘下。
居麻格外亢奮。
他剛在村裡理了發,皮鞋锃亮,外套筆挺。
整個人上下簇新,八面威風。
加之又到了自己的地盤,更是豪邁極了,強烈邀請大家去家裡喝茶。
于是大部隊人馬下了車,浩蕩湧向地窩子。
來客一進屋,七嘴八舌地問候,呼呼啦啦上了床,滿地的鞋子。
嫂子趕緊去隔壁家借碗,紮達“嗖”地開溜,加瑪飛速收拾房間。
很快,食物鋪滿了餐布。
大家七嘴八舌說起北面烏河之畔最近兩個月的種種新聞,熱鬧極了。
後來還有人回到汽車上取來了冬不拉雙弦琴。
因居麻又高又胖,年紀又大,不能和大家擠,這一路上就自個兒坐在前面的副駕位置上。
而冬不拉琴同樣也是不能擠的,一路上便由居麻小心翼翼地抱着。
雖然沒有琴罩,還是完好地進入到荒野之中。
會彈琴的輪流露了一手,會唱歌的立刻拉開嗓子大段大段地唱。
嫂子一邊欣賞一邊燒茶,不停勸食。
沒有一個人覺得有什麼不妥——都已經很晚了,再不趕路天就黑透了! 司機還勸我也跟他一起走呢。
他說放下居麻後,車上剛好空出一個位子(……原來超載百分之五十才能算是剛好坐滿)。
他還說接下來要送四撥人,分别位于大地的四個角落,估計得送整整一天。
今天他會和所有乘客在下一個抵達目的地的乘客家借宿一晚(那他家慘了,六個大人和一個孩子……)。
到時候将非常熱鬧,整整一夜琴聲和歌聲不斷(真慘……)。
他很有經驗地對我說:“像你這樣的,要寫我們冬窩子的情況的嘛,不能隻住在一個地方。
要這裡,那裡,還有那裡,那裡,到處都得看看。
”并且允諾我:送完這車客人,再拉滿一車客人,北返時就把我送回家。
他還說:“反正順路嘛!” 我當時特别心動。
但苦于沒有像樣的做客穿的衣服……也不能為借宿主人準備什麼像樣的禮物。
再三猶豫,還是謝絕了。
哎!幸虧沒去。
等到他的車再次經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