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邂逅相逢再叙舊情 三堂會審立斬欽差
關燈
小
中
大
中親親乖乖胡喊亂叫,壓着嗓子道:“要報恩就報得地道些兒……你女婿不是國子監那個姓許的監生麼?授個官留在京裡,想來往容易得很……”說着就扯她小衣。
那汀芷喊不能喊,躲無可躲。
她本也喜愛乾隆英俊潇灑,被他這般兒挑逗,動了情窦,也就不甚防護。
由着乾隆輕薄了一陣子,隻說:“我的身子是皇上的了,你要護我周全!” “那是自然。
”乾隆喘着粗氣道:“你嫁人隻管嫁,朕有法子弄你來,照樣做愛!”還要說話時,外頭蔔仁咳嗽一聲,說:“鄂大人,請稍等一會再來,皇上正和人說事兒。
”汀芷又輕輕吻了一下,說道:“皇上,有人來了——别忘了我……” 二人這才起身整衣,乾隆命兩個太監好生護送汀芷回去,心滿意足地伸展了一下身子吩咐道:“叫鄂爾泰過來吧!” 第二天,仍是下大雪,孫嘉淦決定結案。
他倒不是為那隻卧龍袋,知道乾隆就在城裡,所以匆忙結案,是憂慮原、被告愈演愈烈地忙着尋找證人為自己辯護。
通省官員本來就各有門戶,拉幫結派的“各為其主”,大有攪混水,把賄案變成政争。
拖的日子久了,外頭公務辦不成,而且留下遺患,山西的事将來更擾攘不休。
他來山西遲,三台司衙門都住滿了各地來“作證”的官員,因此便住了學政衙門隔壁的文廟。
咨文發到住在臬司衙門的楊嗣景處,過了不到半個時辰,便聽從人禀說:“楊大人親自過來拜望。
” “我這就去接。
”孫嘉淦坐在炕桌旁吃力地套了一雙烏拉草靴子,踏雪出來,匆匆迎到門口,見楊嗣景帶着一群師爺已經下轎,忙迎上去笑道:“夢熊,主審公堂在你那邊,怎麼倒跑到我這邊了?”說着二人在雪地裡拱手一揖。
楊嗣景呵呵笑着,一邊往裡走,一邊說道:“既然要結案,我們兩個得事先商量一下。
我那邊人太雜,說不成事兒。
你知道我在吏部辦差,有些求調缺的不要臉的官兒,跟案子無關也有事沒事地糾纏,我也在這山西住不安甯,急着結案呢!”孫嘉淦笑道:“我自然要先和你商議。
莫不成獨斷專行麼?吏部差使我知道,既然你現在是欽差,别管他們,隻管打出去就是了。
我就沒有你那多的想頭。
” 兩個人一邊說,一邊進了文廟西配殿暖閣,分主賓坐定,楊嗣景笑道:“天下就一個孫錫公,哪能人人和你比呢!我今日在吏部,明兒不定就調到哪個省,打出去,怎麼和人家見面呢?再說,有些人也真是難纏,一個苦缺又一個苦缺地調補,來尋我也是迫不得已兒。
”他端茶吃了一口,驅了身上寒氣,問道:“這兩個案子錫公有什麼主意?” “不糾纏,不拖延,不株連。
”孫嘉淦簡捷明朗地說道,“我聽了幾天,兩個被告都是翻出陳年舊賬,要把水攪混。
喀爾吉善在山西當了快二十年的官,九年巡撫,平素也确有不少惹人煩的毛病兒。
他雖然不受賄,給人辦成了事,事後受禮的事也不少。
喀爾欽、薩哈諒他們就是吃醋他這一條,所以趁機也大撈一票。
從根上說,你說是官場内讧也不錯,說是狗咬狗也不離譜兒。
但薩哈諒的罪行是人贓俱在,喀爾欽也是鐵證如山。
朝廷設法本為儆戒。
既然不能窮究,隻好将主犯決斷了,先平息了官司。
喀爾吉善的事該怎麼處置,将來請旨另行處置。
夢熊,你看我想的對不對呢?” 楊嗣景聽着,頻頻含笑點頭,說道:“錫公剖析明白。
但現在有些個事是攪在一起的。
平兌入庫,薩哈諒手裡有喀爾吉善的手令,‘照準,藩司從速斂收錢糧平兌入庫。
’也難說他們事前商量過多收平入。
因為薩哈諒獨吞了這筆外财,喀爾吉善分肥不得,才如此發難。
喀爾欽手裡有往年喀爾吉善介紹士子入闱應考的條子,足證喀爾吉善過去也不甚幹淨。
也難說不是分贓不均,不是挾嫌報複。
昨兒怡親王的信錫公你也見了,已經有人告我們對喀爾吉善意存袒護。
這麼決斷,萬一我們走後,再查出喀爾吉善貪墨的實證,你我的差使可就辦砸了不是?”孫嘉淦蹙額思索着楊嗣景的這些話,說道,“依着你怎麼辦?”楊嗣景道:“現在冬閑,官員回任也沒什麼實事。
拼着再折騰一陣子,索性是索性,叫他們互相打内炮,是墨吏一體處置;是清官也都顯出來;明發奏折申奏朝廷,該殺、流、監禁的按律處置,就不會有後遺症了。
” “恐怕這樣不行。
”孫嘉淦說道,“這樣審案,通省都要亂了。
一年也理不清,他們把十幾年的舊案都翻出來了。
再查,證人越來越多,案子越來越複雜。
這大的雪,已有凍死餓死人的事,地方官都被我們扯着,怎麼成?開春春耕春播,赈災赈荒,也要靠這些‘證人’。
總不能把山西官場變成一鍋粥,稀裡糊塗,除了打官司任事不幹吧?” 說到這裡,兩個欽差已是擰了勁兒。
楊嗣景
那汀芷喊不能喊,躲無可躲。
她本也喜愛乾隆英俊潇灑,被他這般兒挑逗,動了情窦,也就不甚防護。
由着乾隆輕薄了一陣子,隻說:“我的身子是皇上的了,你要護我周全!” “那是自然。
”乾隆喘着粗氣道:“你嫁人隻管嫁,朕有法子弄你來,照樣做愛!”還要說話時,外頭蔔仁咳嗽一聲,說:“鄂大人,請稍等一會再來,皇上正和人說事兒。
”汀芷又輕輕吻了一下,說道:“皇上,有人來了——别忘了我……” 二人這才起身整衣,乾隆命兩個太監好生護送汀芷回去,心滿意足地伸展了一下身子吩咐道:“叫鄂爾泰過來吧!” 第二天,仍是下大雪,孫嘉淦決定結案。
他倒不是為那隻卧龍袋,知道乾隆就在城裡,所以匆忙結案,是憂慮原、被告愈演愈烈地忙着尋找證人為自己辯護。
通省官員本來就各有門戶,拉幫結派的“各為其主”,大有攪混水,把賄案變成政争。
拖的日子久了,外頭公務辦不成,而且留下遺患,山西的事将來更擾攘不休。
他來山西遲,三台司衙門都住滿了各地來“作證”的官員,因此便住了學政衙門隔壁的文廟。
咨文發到住在臬司衙門的楊嗣景處,過了不到半個時辰,便聽從人禀說:“楊大人親自過來拜望。
” “我這就去接。
”孫嘉淦坐在炕桌旁吃力地套了一雙烏拉草靴子,踏雪出來,匆匆迎到門口,見楊嗣景帶着一群師爺已經下轎,忙迎上去笑道:“夢熊,主審公堂在你那邊,怎麼倒跑到我這邊了?”說着二人在雪地裡拱手一揖。
楊嗣景呵呵笑着,一邊往裡走,一邊說道:“既然要結案,我們兩個得事先商量一下。
我那邊人太雜,說不成事兒。
你知道我在吏部辦差,有些求調缺的不要臉的官兒,跟案子無關也有事沒事地糾纏,我也在這山西住不安甯,急着結案呢!”孫嘉淦笑道:“我自然要先和你商議。
莫不成獨斷專行麼?吏部差使我知道,既然你現在是欽差,别管他們,隻管打出去就是了。
我就沒有你那多的想頭。
” 兩個人一邊說,一邊進了文廟西配殿暖閣,分主賓坐定,楊嗣景笑道:“天下就一個孫錫公,哪能人人和你比呢!我今日在吏部,明兒不定就調到哪個省,打出去,怎麼和人家見面呢?再說,有些人也真是難纏,一個苦缺又一個苦缺地調補,來尋我也是迫不得已兒。
”他端茶吃了一口,驅了身上寒氣,問道:“這兩個案子錫公有什麼主意?” “不糾纏,不拖延,不株連。
”孫嘉淦簡捷明朗地說道,“我聽了幾天,兩個被告都是翻出陳年舊賬,要把水攪混。
喀爾吉善在山西當了快二十年的官,九年巡撫,平素也确有不少惹人煩的毛病兒。
他雖然不受賄,給人辦成了事,事後受禮的事也不少。
喀爾欽、薩哈諒他們就是吃醋他這一條,所以趁機也大撈一票。
從根上說,你說是官場内讧也不錯,說是狗咬狗也不離譜兒。
但薩哈諒的罪行是人贓俱在,喀爾欽也是鐵證如山。
朝廷設法本為儆戒。
既然不能窮究,隻好将主犯決斷了,先平息了官司。
喀爾吉善的事該怎麼處置,将來請旨另行處置。
夢熊,你看我想的對不對呢?” 楊嗣景聽着,頻頻含笑點頭,說道:“錫公剖析明白。
但現在有些個事是攪在一起的。
平兌入庫,薩哈諒手裡有喀爾吉善的手令,‘照準,藩司從速斂收錢糧平兌入庫。
’也難說他們事前商量過多收平入。
因為薩哈諒獨吞了這筆外财,喀爾吉善分肥不得,才如此發難。
喀爾欽手裡有往年喀爾吉善介紹士子入闱應考的條子,足證喀爾吉善過去也不甚幹淨。
也難說不是分贓不均,不是挾嫌報複。
昨兒怡親王的信錫公你也見了,已經有人告我們對喀爾吉善意存袒護。
這麼決斷,萬一我們走後,再查出喀爾吉善貪墨的實證,你我的差使可就辦砸了不是?”孫嘉淦蹙額思索着楊嗣景的這些話,說道,“依着你怎麼辦?”楊嗣景道:“現在冬閑,官員回任也沒什麼實事。
拼着再折騰一陣子,索性是索性,叫他們互相打内炮,是墨吏一體處置;是清官也都顯出來;明發奏折申奏朝廷,該殺、流、監禁的按律處置,就不會有後遺症了。
” “恐怕這樣不行。
”孫嘉淦說道,“這樣審案,通省都要亂了。
一年也理不清,他們把十幾年的舊案都翻出來了。
再查,證人越來越多,案子越來越複雜。
這大的雪,已有凍死餓死人的事,地方官都被我們扯着,怎麼成?開春春耕春播,赈災赈荒,也要靠這些‘證人’。
總不能把山西官場變成一鍋粥,稀裡糊塗,除了打官司任事不幹吧?” 說到這裡,兩個欽差已是擰了勁兒。
楊嗣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