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劉統勳解疑訪李衛 墨君子論盜會學政
關燈
小
中
大
已經鼓起的膿包兒,無緣無故地又消了腫。
弘皙、弘昇及時收篷韬晦,乾隆無論如何耐心,再也釣不起這群沉到淵底的魚來。
隻好等着劉統勳追查孫嘉淦僞奏折一案結果。
劉統勳以為,上書房奏折進出都有登記,極易清查的,他丢下手頭幾個大案,親自到上書房清理。
可怪的是偏偏沒有這一份奏折的記檔文字。
莊親王允祿素來不管這些細事,弘曉在上書房、軍機處兩頭忙,兩頭不照影。
劉統勳親自登門詢問,都是一句話:“這是接本司的事,怎麼問起我們來?我們當王爺,連這樣的事都要一一過問?” 劉統勳這才曉得事情并不那麼簡單,軍機處派人來催,傳了鄂爾泰的話:“這個案子查了一個月,劉統勳毫無作為,已上報聖躬。
聖上命你十日一報,務必清出頭緒。
想不到劉統勳面兒上精幹,辦起實事來如此無能!”劉統勳聽了,竟弄不清哪是乾隆的話,哪是鄂爾泰的申斥。
自己差使确實沒有辦好,也隻好忍氣吞聲。
他索性從刑部四司裡各抽出四名老吏,要錢度主領,自己百事不問,專查此案。
累得頭發長了一寸多長也顧不得剃,仍是毫無線索。
過了七月節,内廷三日一次傳谕申斥,乾隆竟不顧情面,連降劉統勳兩級以示懲處。
劉統勳也不理會,照舊帶人往六部晝夜不停地清查。
直到八月,他最後查完兵部,仍無結果。
劉統勳拖着好似灌了鉛的步子出了兵部,遙望刑部所在的繩匠胡同隻是出神。
錢度從後頭跟上來,知道他心裡憂愁,沒敢言語,劉統勳許久才道:“精誠不至,金石不開啊……看來我這孔孟之徒真要去廟裡進一炷香,乞個夢什麼的了。
”錢度也籲了一口氣,說道:“不管僞折出自誰手,反正上書房接本處、謄本處的人逃不脫幹系,依着我見識,鎖拿了下來嚴刑拷問,斷沒有個問不出來的理。
如今莊親王、怡親王,連鄂爾泰都遭了禦批痛斥,他們也不敢回護上書房。
再說,無論将來如何,上書房這幹吏員總是要受處分的……”劉統勳沒聽完,便知這個師爺出身的錢度,已經起了“李代桃僵”的心思,要拿上書房一幹筆帖式、司文郎的吏員們頂缸了,遂連連搖頭道:“本來這個案子隻在大官場裡,你這樣一弄,震動天下。
你以為那些筆帖式們好惹?那都是根子硬挺的旗下人。
他們後頭的主兒你随便摸一摸,哪個也惹不起!這是孤注一擲的法子,何況真犯未必在裡頭,這一鍋夾生飯再燒煳了,可叫我們怎麼吃呢?!” “那……可怎麼好呢?”錢度是個精明人,頓時知道自己出了馊主意,呐呐說道:“該查的都已經查了……” 劉統勳黑紅方臉膛上肌肉抽搐着,咬牙笑道:“想不到我劉統勳如此無能!——走,到李又玠府裡,瞧瞧他的病去!”他仿佛下了什麼決心,說完擡步就走。
錢度隻好跟着他,也沒叫轎子,出了兵部胡同向北折再向東,便見李衛門前那株十分顯眼的大槐樹。
幾個家人正在樹下掃落葉,見是他們二人,忙丢了掃帚上前請安。
劉統勳便問:“李大人這幾天可好些了?” “大人前兒來的嘛!”那家人回道,“每年秋天,我們老爺的病就見好,我們家的人都怕霜降。
爺請進,我們爺和太太這陣子正在西花廳那邊散步呢!” 劉統勳和錢度聯袂而入,穿過正堂房西側的月洞門,果見李衛和夫人翠兒坐在花廳前的石鼓墩上指指點點說笑。
此時正近八月中秋,園中紅瘦綠稀,滿園的雜樹或呈绛紅、或淡黃、或橙、或碧,色彩斑斓。
那被扒倒了的院牆也沒有再修,隻用月季刺玫新編成一道籬笆。
那扒坍了半邊的西書房也沒有再修複,高高的房架矗在秋空裡,顯示着它的一段榮衰史。
劉統勳老遠便拱手作揖,說道:“又玠公,恭喜你康複了。
今兒有興緻出來走走了!” “是延清來了,還有錢度,”翠兒對李衛說了一句,見李衛要起身,她忙按了他肩頭一下,笑道:“又都不是外人,你隻管坐着——錢主政有一陣子沒登我們門兒了!”錢度仰臉想了想,笑道:“有一個月了吧,幸虧今兒跟着我們劉大人,忙極了的,每天的事攪纏不清,像是亂蜂蜇頭!”劉統勳忙笑道:“這是真的,錢度沒說假話。
我們剛從兵部出來,就近兒給督憲請個安。
” 李衛自入夏以來寸步沒有離開過東書房。
今兒是頭一次出來看秋。
他精神還算好,隻大病未痊,久卧房中,臉色異常蒼白。
見劉統勳和錢度紮手窩腳地還要行禮,吃力地笑道:“别……别這樣,一處坐罷。
”他頓了一頓,舔着嘴唇又道,“這秋景不壞,可惜我讀書太少,想說也說不上來。
”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劉統勳笑道,“大人此時不過是這個心境。
您安心攝養。
聖上昨日還說及您,如若李衛在位,焉有查不出僞奏折一案之理?皇上倚重大人的地方多着呢!”李衛歎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隻恨自己的命運不濟,身子骨兒不争氣罷了。
那個假奏折,到現在沒有線索麼?”劉統勳忙道:“是。
毫無端倪。
我敢斷言不是六部官員寫的。
思量來去,各王爺府還沒有查。
宮裡的事情他們知道的最多,位份低的小吏是寫不出來的。
所以來請教前輩,這事該怎麼着手?” 李衛沒言聲,俯身順手掐了一根草節兒放在嘴裡嚼着,翠兒見
弘皙、弘昇及時收篷韬晦,乾隆無論如何耐心,再也釣不起這群沉到淵底的魚來。
隻好等着劉統勳追查孫嘉淦僞奏折一案結果。
劉統勳以為,上書房奏折進出都有登記,極易清查的,他丢下手頭幾個大案,親自到上書房清理。
可怪的是偏偏沒有這一份奏折的記檔文字。
莊親王允祿素來不管這些細事,弘曉在上書房、軍機處兩頭忙,兩頭不照影。
劉統勳親自登門詢問,都是一句話:“這是接本司的事,怎麼問起我們來?我們當王爺,連這樣的事都要一一過問?” 劉統勳這才曉得事情并不那麼簡單,軍機處派人來催,傳了鄂爾泰的話:“這個案子查了一個月,劉統勳毫無作為,已上報聖躬。
聖上命你十日一報,務必清出頭緒。
想不到劉統勳面兒上精幹,辦起實事來如此無能!”劉統勳聽了,竟弄不清哪是乾隆的話,哪是鄂爾泰的申斥。
自己差使确實沒有辦好,也隻好忍氣吞聲。
他索性從刑部四司裡各抽出四名老吏,要錢度主領,自己百事不問,專查此案。
累得頭發長了一寸多長也顧不得剃,仍是毫無線索。
過了七月節,内廷三日一次傳谕申斥,乾隆竟不顧情面,連降劉統勳兩級以示懲處。
劉統勳也不理會,照舊帶人往六部晝夜不停地清查。
直到八月,他最後查完兵部,仍無結果。
劉統勳拖着好似灌了鉛的步子出了兵部,遙望刑部所在的繩匠胡同隻是出神。
錢度從後頭跟上來,知道他心裡憂愁,沒敢言語,劉統勳許久才道:“精誠不至,金石不開啊……看來我這孔孟之徒真要去廟裡進一炷香,乞個夢什麼的了。
”錢度也籲了一口氣,說道:“不管僞折出自誰手,反正上書房接本處、謄本處的人逃不脫幹系,依着我見識,鎖拿了下來嚴刑拷問,斷沒有個問不出來的理。
如今莊親王、怡親王,連鄂爾泰都遭了禦批痛斥,他們也不敢回護上書房。
再說,無論将來如何,上書房這幹吏員總是要受處分的……”劉統勳沒聽完,便知這個師爺出身的錢度,已經起了“李代桃僵”的心思,要拿上書房一幹筆帖式、司文郎的吏員們頂缸了,遂連連搖頭道:“本來這個案子隻在大官場裡,你這樣一弄,震動天下。
你以為那些筆帖式們好惹?那都是根子硬挺的旗下人。
他們後頭的主兒你随便摸一摸,哪個也惹不起!這是孤注一擲的法子,何況真犯未必在裡頭,這一鍋夾生飯再燒煳了,可叫我們怎麼吃呢?!” “那……可怎麼好呢?”錢度是個精明人,頓時知道自己出了馊主意,呐呐說道:“該查的都已經查了……” 劉統勳黑紅方臉膛上肌肉抽搐着,咬牙笑道:“想不到我劉統勳如此無能!——走,到李又玠府裡,瞧瞧他的病去!”他仿佛下了什麼決心,說完擡步就走。
錢度隻好跟着他,也沒叫轎子,出了兵部胡同向北折再向東,便見李衛門前那株十分顯眼的大槐樹。
幾個家人正在樹下掃落葉,見是他們二人,忙丢了掃帚上前請安。
劉統勳便問:“李大人這幾天可好些了?” “大人前兒來的嘛!”那家人回道,“每年秋天,我們老爺的病就見好,我們家的人都怕霜降。
爺請進,我們爺和太太這陣子正在西花廳那邊散步呢!” 劉統勳和錢度聯袂而入,穿過正堂房西側的月洞門,果見李衛和夫人翠兒坐在花廳前的石鼓墩上指指點點說笑。
此時正近八月中秋,園中紅瘦綠稀,滿園的雜樹或呈绛紅、或淡黃、或橙、或碧,色彩斑斓。
那被扒倒了的院牆也沒有再修,隻用月季刺玫新編成一道籬笆。
那扒坍了半邊的西書房也沒有再修複,高高的房架矗在秋空裡,顯示着它的一段榮衰史。
劉統勳老遠便拱手作揖,說道:“又玠公,恭喜你康複了。
今兒有興緻出來走走了!” “是延清來了,還有錢度,”翠兒對李衛說了一句,見李衛要起身,她忙按了他肩頭一下,笑道:“又都不是外人,你隻管坐着——錢主政有一陣子沒登我們門兒了!”錢度仰臉想了想,笑道:“有一個月了吧,幸虧今兒跟着我們劉大人,忙極了的,每天的事攪纏不清,像是亂蜂蜇頭!”劉統勳忙笑道:“這是真的,錢度沒說假話。
我們剛從兵部出來,就近兒給督憲請個安。
” 李衛自入夏以來寸步沒有離開過東書房。
今兒是頭一次出來看秋。
他精神還算好,隻大病未痊,久卧房中,臉色異常蒼白。
見劉統勳和錢度紮手窩腳地還要行禮,吃力地笑道:“别……别這樣,一處坐罷。
”他頓了一頓,舔着嘴唇又道,“這秋景不壞,可惜我讀書太少,想說也說不上來。
”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劉統勳笑道,“大人此時不過是這個心境。
您安心攝養。
聖上昨日還說及您,如若李衛在位,焉有查不出僞奏折一案之理?皇上倚重大人的地方多着呢!”李衛歎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隻恨自己的命運不濟,身子骨兒不争氣罷了。
那個假奏折,到現在沒有線索麼?”劉統勳忙道:“是。
毫無端倪。
我敢斷言不是六部官員寫的。
思量來去,各王爺府還沒有查。
宮裡的事情他們知道的最多,位份低的小吏是寫不出來的。
所以來請教前輩,這事該怎麼着手?” 李衛沒言聲,俯身順手掐了一根草節兒放在嘴裡嚼着,翠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