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儒雅天使侃侃垂訓 剛愎将帥越俎代庖

關燈
傅恒到達太原,恰是三月初三。

    他在奉旨南巡時三天一個奏議、五天一個條陳,朝廷載在邸報上頒布天下,間有乾隆嘉獎谕旨則由内廷廷寄轉發各省。

    因此,這位青年國舅未到山西,已是先聲奪人。

    巡撫喀爾吉善先期三日嚴令太原首府用黃土重新墊道、沿路每隔五十步紮一座彩坊。

    屆期喀爾吉善和新任布政使薩哈諒率文武官弁帶全副儀仗鹵簿,迎出十裡之外柳樹莊專候大駕。

    喀爾吉善一邊命人打場子,一邊命人到前頭驿站打探傅恒行程,那探馬竟似流星般穿梭往來飛報: 最後一道快馬回來,戈什哈滾鞍下來,用手遙指道:“傅中堂已經到達拐彎處!” 喀爾吉善手搭涼棚看時,果見前面不遠驿道拐彎處一乘八人擡綠呢官轎。

    隻是鹵簿儀仗出乎意料的少,前頭八名帶刀親兵,一色六品武職服色作前導,轎後八名護衛,都是五品官,騎着高頭大馬,氣宇軒昂地随轎而行。

    喀爾吉善怔了一下,便命:“放炮奏樂!” 頃刻間大炮三聲,鼓樂大作。

    樂聲中大轎緩緩落地,早有一個親兵挑起轎簾,傅恒款步下轎。

    他身穿九蟒五瓜蟒袍,外套一件黃馬褂,起花珊瑚頂後拖着一根雙眼孔雀花翎,站在轎外輕輕地彈了彈袍角,徑向喀爾吉善面前走來。

     “奴才喀爾吉善,率山西省城各有司衙門官員恭請萬歲聖安!”喀爾吉善深深叩下頭去。

     “聖躬安!” 傅恒揚着臉答應一聲,彎下腰一手挽了喀爾吉善,一手拉起薩哈諒,說道:“二位老兄别來無恙?”說着便打量二人。

    喀爾吉善是康熙五十七年入仕,老牌子的進士,已經五十四歲,臉上的皺紋縱橫、微翹的下巴上留着一绺半蒼的山羊胡子,不苟言笑。

    薩哈諒隻四十出頭,國字臉上兩道劍眉挑起,一條烏黑的辮子直垂到腰際,還用米黃絨線打了個蝴蝶結,也沒有多話——兩人一樣深沉内向,正是雍正用人格調——傅恒不禁又是一笑,說道:“前年世宗爺晏駕,你們去北京,彼此都忙着,竟沒有在一處好好談談!”這次離京前,乾隆說山西兩個喀爾犯生分,要他留意調合。

     “上次進京還是在東華門外見了一面。

    ”喀爾吉善說道,“您來提調晉省政務軍務,朝夕可以相見,請中堂多加指點。

    ”薩哈諒也道:“六爺在南邊辦差寫的奏章,下官一一拜讀了,精辟之至,受益匪淺。

    藩裡許多事沒辦周全,正好請大人來整頓一下。

    ”說着躬身一讓,說道,“請接見官員。

    ” 傅恒笑着點點頭登上月台,台下軍民官員立時鴉雀無聲。

     “諸位,”傅恒莊重地說道,“兄弟奉聖命來并州辦差,一是要剿滅流竄黑查山馱馱峰飄高匪徒,綏靖山西治安。

    二是督導晉省各衙門理清财政、刑名,追補虧空。

    陛辭時,皇上諄諄囑咐,山西政務仍由原任官員辦理,欽差隻是監督查辦。

    所以并沒有難為諸位的意思。

    各位盡自放心,回衙照舊辦差,把曆年來衙務得失列出明細條陳,轉交巡撫衙門,由我和省裡三司會同商辦,對有過失的官員,隻要知過悔改,決不有意為難,對有過不改者,也決不輕縱。

    我雖年輕不更事,以皇上之心為心,以皇上旨意為宗旨。

    凡事必以寬為主,存寬而不苛,則官官相睦、官民相安。

    本欽差以清廉自砺,朝廷俸祿足以養身安命。

    我清清白白一身來,還将清清白白一身去。

    請諸位父老官員監督,若有貪贓枉法事,請諸位上本彈劾,皇上必不恕我!”他話沒說完,圍觀的百姓已是雷鳴般歡呼鼓掌。

    傅恒的臉漲紅了,向四周抱拳團團作揖,繼又笑微微說道:“傅恒不耐熱鬧,方才是代天受禮,現在大禮已成,請各位父老,各位大人自便。

    我和喀中丞,薩方伯還有要事商量。

    ”說罷将手一讓便走下月台。

     喀爾吉善忙迎上來,望了望亂哄哄四散離開的百姓,笑道:“六爺,多少要緊事,也不在這一時。

    城裡百姓還等着瞻仰欽差風采,依着我說,還是一道回城,不要涼了百姓一片仰慕愛戴的心。

    ” “我于山西父老有什麼恩?”傅恒不溫不涼笑道,“一下車就受他們如此愛戴,我心裡不安。

    再說,我還惦記着軍務大事,也沒這個心情。

    ”薩哈諒道:“接官廳那邊還預備了接風筵。

    一路辛苦鞍馬勞頓,為你洗洗塵總是該當的。

    免得大家失望。

    ” “我不吃筵宴,就失了官望;我不地動山搖入城,就涼了百姓的心,山西的風俗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