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娟娟女逞技石家莊 欽差臣賦詩中秋夜
關燈
小
中
大
八月金秋,天氣不冷不熱,正是出門遠行的好日子。
但傅恒出京不久天就變了。
先是刮風,漠漠秋雲将天穹染成一片灰暗。
京師直隸一帶的青紗帳早已割盡,空曠寂寥的田野上西風肆虐,黃沙浮土一陣陣撲面而來,噎得人透不過氣來。
過了保定,風倒是小了點,卻下起雨來。
淅淅瀝瀝,雨時密時疏,像天上有一隻其大無朋的篩子不緊不慢地向下“篩水”。
傅恒在這寒秋冷雨中行進,起初還興緻頗高,一路走一路說笑。
接連幾天下來,不是風聲就是雨聲,漸漸地感到枯燥而又單調。
随行的吳瞎子等人又不懂他那一套雅興。
傅恒沒處掉書袋子,也就沉悶起來。
過了新樂,前頭便是獲鹿縣境。
這裡西通井徑道,東至德州府水運碼頭,南北驿道縱貫而過,人煙愈來愈稠密。
行商走賈絡繹不絕于道,傅恒的心境也漸次好起來。
這日行至傍晚,雨已小了點。
吳瞎子眼見前頭一片烏沉沉的一個大鎮子,在馬上揚鞭指着笑道:“整整下了七天七夜。
看來這天要放晴了。
六爺,你這麼金貴的身子,也走乏了吧。
前頭是有名的石家莊,今晚就在這裡打尖。
今兒是八月十五,咱們好好歇一天,後日再走成麼?” “可不是中秋節了,我竟忘得幹幹淨淨!”傅恒笑道,“其實何止清明雨叫人斷魂。
這中秋雨不也叫人落魄嘛!走得我身子都麻木了。
就這樣,明兒在這裡歇歇腳再走。
”旁邊一個仆人叫小七兒,笑道:“爺去江南走水路多好。
坐船觀景緻,乏了還能靠岸走動走動。
勸了幾次,爺不聽!騎馬走路又逢雨天,這個罪讓人受夠了。
甭說爺,就是奴才們也吃不消了。
”傅恒笑道:“你懂個屁!我要先去河南,走水路成麼?再說,現在漕運正忙,滿運河都是往北運糧的船,一堵就是半天,何年何月才能到江南?” 吳瞎子怔了一下,說道:“爺不是說從德州下船麼?怎麼又要去河南?”傅恒笑道:“我還要去信陽買茶葉。
”因見已經進了鎮子,便下馬來,拉着缰繩道:“先尋個老店歇下來再說。
”正說話間,便見幾個夥計一人手中提一隻燈籠過來,燈籠上寫着“劉家客棧”、“鹿道臨風”、“順風酒樓”等字樣,這都是鎮上客棧出來拉客的——見傅恒一行過來,幾個人就紛紛擁了上來,搶生意,一片嘈雜。
傅恒被吵鬧得又好氣又好笑,指着旁邊一個擠不上來的夥計,說道:“我就住這一家——紀家老店!”那群夥計一聽有了主兒,一哄而散又去尋覓别的客人。
傅恒一行跟着夥計向南,拐了一個彎,果見有一片空場,對面有一坐南朝北的旅店,門樓前挂着一盞米黃色大西瓜燈,上面寫着: 百年老店紀家 六個仿宋大字寫得端端正正,門旁還矗立着一大一小兩個石獅子,大的有一人高,小的像隻猴子。
吳瞎子留神看那門檻,是西番蓮雕花石闆,中間已磨成偃月形,門旁的石獅子爪牙和脖頸因撫摸的人多,光溜溜的,真是一座陳年老店,這才放下心來。
傅恒卻很好奇,問那夥計:“獅子怎麼一大一小——那邊一大塊空地,像是剛拆了一片房子,又搭這麼個大棚子是做什麼使的?” “回爺的話。
”那夥計笑嘻嘻說道,“這獅子是我們前三輩老東家留下的,我們老東家是石匠出身,還修過萬歲爺的太和殿呢!我們不是缙紳人家。
獅子若一般大,那不成衙門了?就因為這一大一小,過往的人才覺得有意思,不知招了多少客呢——那邊空場,是石老太爺的宅基,扒了要翻新的,八月十五待佃戶,所有種石老太爺地的,一個不拉地都得來吃這席酒。
”夥計一邊唠叨,一邊把傅恒幾個讓進裡院上房。
開門點燈,打洗臉、燙腳水,忙個不停,口中兀自不閑:“今年秋我們這地方莊稼長得邪乎,您算算看,一畝地打三石,倒三七租,收兩石一。
一百頃地——該收多少?今年這八月十五有得擂台好打哩!”傅恒見夥計如此健談,卻又聽不明白他的話,兩腳泡在盆子裡對搓着,笑道:“剛才接客你站一邊不言聲,我還以為你是個悶葫蘆呢,想不到是個問一答十的角色!”夥計一笑,說道:“接客有學問,殺豬殺尾巴各有各殺法。
比如您老人家,那麼多人叫偏不去,就要住我們老紀家,這能不是緣分?”說着擰一把熱毛巾遞上來,又送上一杯清茶。
傅恒見他要去,叫住了說道:“别忙着去,你說的挺有意思:佃戶和業主打擂台,為什麼?”夥計笑道:“您老明鑒,這是年年都有的。
田東要奪佃,佃戶要減租,都要在這宴席上見分曉。
地主強的,佃戶就輸了;地主弱的,在宴席上打得哭爹叫娘,還得老老實實地給人家減租——正定胡家去年八月十五叫佃戶們圍了個水洩不通,房子都點火燒了,府裡劉太爺親自帶兵,就地殺了三個挑頭鬧事的才彈壓
但傅恒出京不久天就變了。
先是刮風,漠漠秋雲将天穹染成一片灰暗。
京師直隸一帶的青紗帳早已割盡,空曠寂寥的田野上西風肆虐,黃沙浮土一陣陣撲面而來,噎得人透不過氣來。
過了保定,風倒是小了點,卻下起雨來。
淅淅瀝瀝,雨時密時疏,像天上有一隻其大無朋的篩子不緊不慢地向下“篩水”。
傅恒在這寒秋冷雨中行進,起初還興緻頗高,一路走一路說笑。
接連幾天下來,不是風聲就是雨聲,漸漸地感到枯燥而又單調。
随行的吳瞎子等人又不懂他那一套雅興。
傅恒沒處掉書袋子,也就沉悶起來。
過了新樂,前頭便是獲鹿縣境。
這裡西通井徑道,東至德州府水運碼頭,南北驿道縱貫而過,人煙愈來愈稠密。
行商走賈絡繹不絕于道,傅恒的心境也漸次好起來。
這日行至傍晚,雨已小了點。
吳瞎子眼見前頭一片烏沉沉的一個大鎮子,在馬上揚鞭指着笑道:“整整下了七天七夜。
看來這天要放晴了。
六爺,你這麼金貴的身子,也走乏了吧。
前頭是有名的石家莊,今晚就在這裡打尖。
今兒是八月十五,咱們好好歇一天,後日再走成麼?” “可不是中秋節了,我竟忘得幹幹淨淨!”傅恒笑道,“其實何止清明雨叫人斷魂。
這中秋雨不也叫人落魄嘛!走得我身子都麻木了。
就這樣,明兒在這裡歇歇腳再走。
”旁邊一個仆人叫小七兒,笑道:“爺去江南走水路多好。
坐船觀景緻,乏了還能靠岸走動走動。
勸了幾次,爺不聽!騎馬走路又逢雨天,這個罪讓人受夠了。
甭說爺,就是奴才們也吃不消了。
”傅恒笑道:“你懂個屁!我要先去河南,走水路成麼?再說,現在漕運正忙,滿運河都是往北運糧的船,一堵就是半天,何年何月才能到江南?” 吳瞎子怔了一下,說道:“爺不是說從德州下船麼?怎麼又要去河南?”傅恒笑道:“我還要去信陽買茶葉。
”因見已經進了鎮子,便下馬來,拉着缰繩道:“先尋個老店歇下來再說。
”正說話間,便見幾個夥計一人手中提一隻燈籠過來,燈籠上寫着“劉家客棧”、“鹿道臨風”、“順風酒樓”等字樣,這都是鎮上客棧出來拉客的——見傅恒一行過來,幾個人就紛紛擁了上來,搶生意,一片嘈雜。
傅恒被吵鬧得又好氣又好笑,指着旁邊一個擠不上來的夥計,說道:“我就住這一家——紀家老店!”那群夥計一聽有了主兒,一哄而散又去尋覓别的客人。
傅恒一行跟着夥計向南,拐了一個彎,果見有一片空場,對面有一坐南朝北的旅店,門樓前挂着一盞米黃色大西瓜燈,上面寫着: 百年老店紀家 六個仿宋大字寫得端端正正,門旁還矗立着一大一小兩個石獅子,大的有一人高,小的像隻猴子。
吳瞎子留神看那門檻,是西番蓮雕花石闆,中間已磨成偃月形,門旁的石獅子爪牙和脖頸因撫摸的人多,光溜溜的,真是一座陳年老店,這才放下心來。
傅恒卻很好奇,問那夥計:“獅子怎麼一大一小——那邊一大塊空地,像是剛拆了一片房子,又搭這麼個大棚子是做什麼使的?” “回爺的話。
”那夥計笑嘻嘻說道,“這獅子是我們前三輩老東家留下的,我們老東家是石匠出身,還修過萬歲爺的太和殿呢!我們不是缙紳人家。
獅子若一般大,那不成衙門了?就因為這一大一小,過往的人才覺得有意思,不知招了多少客呢——那邊空場,是石老太爺的宅基,扒了要翻新的,八月十五待佃戶,所有種石老太爺地的,一個不拉地都得來吃這席酒。
”夥計一邊唠叨,一邊把傅恒幾個讓進裡院上房。
開門點燈,打洗臉、燙腳水,忙個不停,口中兀自不閑:“今年秋我們這地方莊稼長得邪乎,您算算看,一畝地打三石,倒三七租,收兩石一。
一百頃地——該收多少?今年這八月十五有得擂台好打哩!”傅恒見夥計如此健談,卻又聽不明白他的話,兩腳泡在盆子裡對搓着,笑道:“剛才接客你站一邊不言聲,我還以為你是個悶葫蘆呢,想不到是個問一答十的角色!”夥計一笑,說道:“接客有學問,殺豬殺尾巴各有各殺法。
比如您老人家,那麼多人叫偏不去,就要住我們老紀家,這能不是緣分?”說着擰一把熱毛巾遞上來,又送上一杯清茶。
傅恒見他要去,叫住了說道:“别忙着去,你說的挺有意思:佃戶和業主打擂台,為什麼?”夥計笑道:“您老明鑒,這是年年都有的。
田東要奪佃,佃戶要減租,都要在這宴席上見分曉。
地主強的,佃戶就輸了;地主弱的,在宴席上打得哭爹叫娘,還得老老實實地給人家減租——正定胡家去年八月十五叫佃戶們圍了個水洩不通,房子都點火燒了,府裡劉太爺親自帶兵,就地殺了三個挑頭鬧事的才彈壓